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中期检情况

2015年07月30日13:17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

中期进展情况综述(二)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目前进展顺利,在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三年时间里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文献收集整理

各子项目组成员首先立足国内,做了大量资料普查收集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利用出国交流和访学的机会,挖掘了丰富的海外珍藏文献,目前完成编目及初步整理者已逾600种。这方面工作已大体完成,为重要历史文献校注出版和专题的比较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

国际学术交流

课题开展以来,各子课题成员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希腊、日本、韩国等国外科学史同行,展开了频繁的学术互访活动,在积极参与国内外高层次学术研讨会的同时,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外来同行和专家对初期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和评议。规模最大的一次为2011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派出了26人的学术团队赴第13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在各分会场分别进行学术报告,令各国与会者刮目相看。随后在2012年3月9~10日,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成功主办了东亚数学史国际研讨会。

2012年7月22~27日,各子课题主要参与人赴希腊参加了第13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和中国科技史及其与希腊文明的相互影响国际会议,以会议学术报告的形式,与欧洲科学史同行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2013年7月,各子课题主要参与者赴英国曼切斯特,参加了第24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会上提交有关学术报告多篇。2014年4月,子课题负责人钮卫星教授出席美国布朗大学“天文学知识在古代世界的传播”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与此同时,美国布朗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国际著名院校的学者,接踵来访本院,进行了多种与本项目直接有关的学术交流及合作。

研究论文发表及丛刊出版

自2012年6月以来,项目组成员又发表论文36篇(此前已发表者亦恰为36篇,总计已达72篇),这些论文中许多都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进行过报告,所发表的刊物多为《自然科学史研究》、《宗教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等国内高级别的学术期刊,其中一些已在学界产生影响,被《人大复印资料》等重要期刊全文转载。

目前《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历史文献丛刊》出版编辑情况如下:

已出版及已完成编校及编辑工作正印刷中者4部(属丛刊“研究之部”者1部,“文献之部”者3部):

徐泽林:《和算中源》;

纪志刚:《〈几何原本〉点校》、《〈同文算指〉点校》;

董杰点校:《〈大测〉校释(附〈割圆八线〉)》

已完稿正在出版社编辑过程中的书稿4部(属丛刊“研究之部”者3部,“文献之部”者1部):

董杰、徐喜平译:《德川时期和算家对明末清初三角学译著的理解与阐述》(小林龙彦著)。

钮卫星:《唐代密教经典中的天文学知识及其来源和影响》

蒋功成:《淑种之求——优生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史斌校注:《〈电学〉校注》

正在撰写中即将完成者1部(属丛刊“研究之部”):

萨日娜:《中日数学西化历程中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全部《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历史文献丛刊》(包括“文献之部”和“研究之部”)统一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一阶段在论文发表方面成果较丰,丛刊出版方面进展稍缓,盖因项目组成员和出版社相关工作人员在丛刊“文献之部”(统一用直排繁体)的相关体例上反复研讨,多次会议,务求美善,耗时较多。现已制订完备方案,下阶段即可顺利推进。

经费下拨及使用的有关情况

大项课题原申请资助300万元,第一阶段已获资助8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文献、采集资料、进行海外调研和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等项目的开支。在全国哲社办2012年对本项目首次中期评估顺利结束后,再次予以滚动资助80万元。这也是上海交通大学首个获得全国哲社办滚动资助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该项滚动拨款对支持本项目顺利进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为鼓励项目的申报和进展,对前两次拨款实施了经费配套,由于此种配套措施并无制度上的明确保障,本项目组前一阶段经费支出中的较大部分使用了学校的配套经费。

按照课题组预期规划,本项目下一阶段将有近百册文献和专著陆续出版,按每册补贴出版费2万元匡算,出版费用仍然存在相当大的资金缺口。希望全国哲社办在项目下一阶段进展过程中,继续予以有力资助,以确保本项目最终顺利圆满完成。

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 项目首席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院长

江晓原

2014年6月22日

一、 研究进展情况(可另加附页)

子课题一

汉译佛经与道藏中的天文历法文献整理与比较研究

主持人:钮卫星 教授

本子课题目前进展顺利,资料普查基本完成,文献点校工作已经开始,相关研究已经开展,并取得若干阶段性成果。

子课题负责人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赴美国布朗大学访问,全面接触并充分阅读了布朗大学图书馆的“平格里收藏”(Pingree Collection),复制和翻拍了大量印度天文学史一手资料和研究文献,为本子课题“研究之部”工作的展开打好了基础。

子课题负责人参加了三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分别做了学术报告,同与会学者做了充分交流。其中第一次为2012年7月22-27日在希腊雅典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暨“中国科技史及其与希腊文明的相互影响国际会议”,报告题目为:Lunar Apogee:The Journey of a Greek Astronomical Concept in China;第二次为2013年7月22-28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召开的第24届国际科学史大会,报告题目为:Planetary Ephemeris between Late Tang and Early Song Period (800-1000AD): A Technical Manual for Fortune Tellers;第三次为2014年4月11-13日作为布朗大学成立25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而在布朗大学召开的主题为“天文学知识在古代世界的传播”的国际学术会议,报告题目为:On the Dunhuang Manuscript P.4071:A Case Study of the Sinicization of Western Horoscope in late 10th Century China。

指导完成本子课题研究方向博士论文一篇,已经顺利通过论文答辩。论文作者:宋神秘,论文题目:《继承、改造和融合:文化渗透视野下的唐宋星命术研究》。该博士论文计划将作为本项目《研究之部》的一种专著出版。

在本子课题研究方向上招聘了博士后一名,姓名:周利群,合作研究课题:《汉译佛经中的来华印度星占术及其影响之研究》。计划以其博士论文《〈虎耳譬喻经〉与早期来华的印度星占术》为基础,对汉译佛经中的来华印度星占术及其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基于对梵、藏、汉诸写本的文献整理,整理成果将以专著的形式收入本项目的《文献之部》中。

子课题二 中西方天文历法交流重要古籍整理与比较研究

主持人:邓可卉 教授

本子课题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测天约说》、《简平仪说》、《表度说》、、《日躔历指》、《治历缘起》、、《历法西传》、《新法表异》等文献的点校工作,另有《浑天仪说》、《灵台仪象志》、《学历小辩》、《新法历引》等文献的点校工作正在展开中,拟定将这些文献集合出版一部文献集,预计2014年年底前交稿。

子课题负责人及部分项目组成员共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7次:

1)第24届科学技术史国际会议,2013.7.20-29,曼彻斯特;

2)纪念朱文鑫诞辰130周年学术会议,2013.10.24-26,江苏昆山;

3)纪念梅文鼎诞辰38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2013.11.2-4,安徽宣城;

4)数学史国际会议,2012.5.4-6,陕西西安;

5)第四届全国科技史教学会议,2012.6.16-18,四川成都;

6)第一届东亚地区科学教育、科学史、科学哲学国际会议,2012.10.18-20,韩国首尔;

7)从唯物主义到物理主义,2012.11.25-27,东华大学。

子课题三 古代中外生化医学交流文献整理及比较研究

主持人:容志毅 教授

本子课题在已搜集到大量珍贵文献的基础上,又新搜集到(英)奥斯吞撰、(清)舒高第、郑昌棪译的《炼金新语》[清末[1821-1911]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铅印本线装,3册(1函),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索书号为:Y/8460/2342.80),目前正在抓紧获得复制本,同时新增外文文献4种:

1) Transforming Matter: A History of Chemistry from Alchemy to the Buckyball (Johns Hopkins Introductory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2) The Study of Change: Chemistry in China, 1840-1949

3) A History of Chemistry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

4) Renaissances

研究方面,化学部分,着力于开展近代西方冶金科学传入中国的书籍与传播过程研究。对江南制造局翻译科学著作最多的翻译家舒高第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舒高第早期在美国学习经历和生活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对其后人舒昌言、舒昌誉、舒蓉进行了采访,访问其上海故居所在地,并对《炼金新语》一书进行了研究,目前撰写有关论文2篇,处于修稿状态。拟撰写《中外炼丹术比较研究》一书,目前正在加紧收集资料。医学部分,杨奕望副教授在中西医学文献整理及比较研究方面,陆续发表了3篇核心期刊论文,分别为:《〈性学觕述〉对“脑主神明说”形成的影响》、《晚明时代“脑主记忆”说的源流与传播》、《明清入华耶稣会士涉医文献的研究价值》,同时完成论文《康熙朝满文〈人体解剖学〉探赜》一文,目前正向CSSCI期刊投稿。

学术交流方面,2012.03.05-2012.08.31课题成员汪常明博士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技史与科技哲学系以及美国化学遗产基金会金进行学术访问;并于2012年7月11-14日参加了第7届英国-北美科学史学会联合会(Seventh British-North American Joint Meeting of the BSHS, CSHPS, and HSS),该会有一个汪常明博士小组专门讨论化学与炼丹术史,汪常明博士与大会主题报告人威斯康星大学科学史系Ronald L. Numbers教授、布朗大学Tara Nummedal教授就炼丹术等问题进行交流,会后撰写会议报道在《中国科技史杂志》发表。2012.09.29- 2012.11.01课题成员汪常明博士派遣研究生陈强强到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系访问学习。杨奕望副教授将《试论明清入华耶稣会士涉医文献的研究价值》一文于2012 年8月提交“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江苏南京),并作大会汇报发言;并于2013年11月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作《康熙朝满文〈人体解剖学〉探赜》一文报告。

人才培养方面,参加子课题研究的杨奕望和汪常明博士,俩人均于2012年晋升为副教授,其中重要原因是参与了本子课题的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

社会影响方面,韩国KBS电视台已联系子课题负责人容志毅教授,该台2013年度10大制作之一“朱砂与文化”的中国部分,拟聘容志毅为专家顾问,负责具体的学术指导。

针对目前展开的工作,有如下建议:

1.在文献的搜寻中,对一些难以找到而又特别珍贵的文献,应由课题组设一人专门负责,统筹各种关系着力寻找;

2.课题组之间的资料应建立公开平台,把个人已搜索到的文献资料及检索网页公开,真正发挥课题组的整体力量,变分力为合力,加快文献的搜集。比如列在医学类下的《职方外纪》除医学外,还有大量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又如《中国新图》,除记载地图知识外,也介绍了中国各省草木、尤其是人参方面的知识。大家彼此交换,省得重复查找,可节省时间。

在文献整理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1、早期化学史交流资料较少,收集难度较大;中国传入西方的化学知识和资料难以收集。

2、“课题报告”所列书目仅是一个大概的范围,不少书目尚未列入。对这些未列入的书目如何处理?若都收入,无疑会增加巨量的案头工作,时间、经费是否允许?

目前书稿的写作还未正式展开,因为“整理与研究”是要在文献搜集齐全后方能进行的,当然,也可搜集一部整理一部。相信这部分会按时完成。现据一些体会,提出一些书稿写作的看法:

1.在书稿写作中,其“整理与研究”部分,是采用传统的文下注,还是采用现代的脚注形式?亦或尾注形式?

2.单行本在出版时,其格式是否分为3部分:其一为刻本、抄本或石印本汉文繁体字竖排版的原文;其二为汉字版所据以翻译的西文原版(如果有);其三为此次的整理研究部分。将以上3部分合为一完备的整体,亦为学界研究提供莫大方便。

3.课题组是否统一制定一份写作格式模板?否则各单行本会因人而异,难以形成一套统一的丛书,质量也会有折扣。

子课题四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数理科学译著的整理与研究

主持人:纪志刚 教授

本子课题遵循总体研究方案,整合研究力量,拓展研究领域,深入挖掘史料。工作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成果孵化。在子课题的成果支持下,由纪志刚教授主持申报的“汉译《几何原本》的文化史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3AZS022)。成为从重大项目孵化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

2、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子课题,鼓励研究生选择与子课题密切相关的领域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既推进了子课题的进展,又培养出高质量的学术人才。目前已有4位博士、硕士研究生的选题与子课题密切相关,并有两位学生通过论文答辩:

潘澍原:李之藻《圆容较义》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3)

才静滢: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数学交流-《同文算指》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14)

3、文献收集。目前,与子课题相关的文献基本收集齐备,计有:

《几何原本》(天学初函本,小仓文库本,四库全书本、海山仙馆本、上图杨贞吉跋本、金陵本、中西算学全书本)

《同文算指》(故宫珍本丛刊本,天学初函本,四库全书本、海山仙馆本)

《天学初函》(日本蓬佐文库本、台湾金陵大学本、清华大学藏本)

《崇祯历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圆容较义》,《测量法义》,《测量全义》,《大测》,《几何要法》,《筹算》,《西镜录》,《简平仪说》,《泰西水法》,《比例规解》,《西学凡》,《职方外纪》,《灵言蠡勺》,《远镜说》,《地震解》,《远西奇器图说》,《寰宇始末》,《测天约说》,《名理探》、《空际格致》,《火攻絜要》

其中,《几何原本》《同文算指》等已经开始版本比对、校勘注释,可望在近期完整整理工作。

同时新增相关文献8种:

1)Christophori Clavii Bambergensis E Societate Iesu: Epitome Arithmeticae Practicae,1583,1585,1607

2)Christophori Clavii Bambergensis E Societate Ies:Euclidis elementorum libri XV quibus cum ad omnem mathematicae scientiae partem,1574,1583,1591,1607,1612

3)《耶稣会罗马档案馆明清天主教文献》,台北利氏出版社,2002

4)《北堂图书馆藏西文善本目录》(英文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9

5)《法国国家图书馆明清天主教文献》,台北利氏出版社,2009

6)《徐光启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7)《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江苏凤凰出版社,2014

8)《明清之际西学文本-50种重要文献汇编》,中华书局 ,2013

4、学术会议。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国内学术会议,报告研究成果,加强学术交流。

(1) 2012年7月 纪志刚、萨日娜参加于希腊举行的“第13届国际中国科学史大会”, 纪志刚报告论文:《几何原本》在中国的翻译与研究,萨日娜报告论文:欧氏几何学在中日两国的传播之比较。

(2) 2012年12月 纪志刚在香港大学举行“絕域遠人:明清文化視野中的西方”国际学术会议。报告论文:From Latin to Chinese: Analysis on Translation of the Elementum Primum

(3 )2013年4月 纪志刚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学术会“313: 改变西方语言的一年”,报告论文:从拉丁语到古汉语:汉译《几何原本》的术语分析

(4 )2013年7月 纪志刚参加日本京都“東アジア數學史國際研究集會(第Ⅱ期第2回)”,报告论文:《几何原本》的比与比例

(5)2013年11月纪志刚参加“纪念梅文鼎诞辰3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告论文:梅文鼎与方中通交游记

(6) 2014年3月 纪志刚、周霄汉、王宏晨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东亚数学典籍研讨会”,纪志刚、周霄汉报告论文:《同文算指》的校勘与注释;王宏晨报告论文:利玛窦、徐光启对《几何原本》界说的改译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有:

1)个别珍贵版本被图书馆视为“私藏”,难得亲睹全貌;

2)海外珍藏文献信息匮乏,影响了文献整理的质量;

3)教学任务较重,无法全力投入;

4)国际合作未能切实开展;

5)图书购置(特别是海外相关研究专著)受到种种制约;

6)以研究生为骨干团队,围绕大项目进行论文选题;

7)以项目的主要方向开设专题研讨班;

8)把握国际学术动态,邀请学者来校合作;

9)子课题负责人必须有半年的学术假期,以全力投入研究。

子课题五 中西物理学及工艺技术交流历史文献整理研究

主持人: 关增建 教授

本子课题组成员史斌以晚清重要电磁学传播书籍《电学》为基本研究文献,查阅了六十余部中外参考文献,对《电学》一书进行了整理、点校、注释、评析,并且对书中的概念、知识、人物进行了考证与诠释,通过考查《电学》所传播的科技知识及其应用价值,旨在分析传教士对晚清科学启蒙的贡献与影响,进而审视晚清中外科技交流和“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课题研究成果《<电学>校注》一书现已完成23万余字的整理、录入、点校、注释工作,正在进行最后的校对和出版工作。基于本课题的研究,史斌还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其中,论文3篇,学术专著1部,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课题组成员汪小虎博士发表论文8篇。

学术交流方面,课题组成员萨日娜、关增建于2013年7月20-27日赴英国曼彻斯特参加第24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计量史分会场宣读论文。萨日娜论文题目为: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pread of Euclidean geometr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Meiji era;关增建论文题目为:On the achievements and defects of Liu Xin’s metrology theory。

子课题六 近现代中外生化医学交流文献整理及比较研究

主持人:蒋功成 教授

本子课题自2012年6月以来,结合前期的工作基础,进一步收集和整理近现代中外生物、化学、医学等方面的相关史料,并出版和发表了部分成果,整体进展情况一般。

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方面,进一步收集和阅读了近现代中西方在生物、化学、医学等方面的多种文献和史料,并从报刊资料、掌故记录等多种类别文献中摘引了万余条体现西方相关科学知识在近现代传入后在民众中传播过程和影响的资料,在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中,发表和出版了部分成果。“优生与爱情:诗歌、肺结核与优生学在中国的传播”等5篇文章已发表,《淑种之求-----优生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在几易其稿后,将在2014年6月出版。《先天与后天孰重?----中国近代学界围绕遗传学的争论》、《近代生物学之自西徂东-----中国近代生物学代表性作品选录与评介》、《《善恶家族》的出版、翻译、传播及其影响》、《近代化学文献著译汇编》、《中国近代化学之路演绎》等六本专题研究与文献整理著作正在进行中。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子课题组三名成员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子课题负责任人蒋功成教授在2012年9月受邀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the Center for Biology and Society访学,并于2012年11月在圣地亚哥参加了2012年美国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年会。访学过程中,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Jane Maienschein教授、姜丽婧博士、周亚文博士等合作开展了国际胚胎学百科全书的研究工作。2013年5月邀请了美国历史学家David Pickus访问淮阴师范学院并做了一场学术报告。

子课题组成员吴淼博士在2013年向曼彻斯特第24届国际科学史会议投交了论文“The origin of Chinese industrial standardization”,论文被收录。项目组成员袁媛副教授在2014年向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第十四届年会投交了论文《陈邦贤的中西医学观》,该文将在7月1日举办的会议上进行交流。

子课题七 汉字文化圈科学文化交流文献整理与研究

主持人:徐泽林 教授

1.本子课题研究进度

1) 2012对日本、韩国、越南的传统数学、传统天文学著作进行研究,并与中国数学天文学著作进行比较,考证中国科学著作对日本、韩国、越南的影响。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发表学术论文,论述中国传统科技典籍在这些国家的影响。

2) 2013年,赴越南和朝鲜的各图书馆调查汉籍。编辑整理出完整的《日本韩国越南馆藏汉籍科技书籍目录》。

3) 2014年,编辑整理出《日韩越翻刻、训解之天文数学汉籍》。

2.已出版发表研究成果

1) 2012年11月已经出版了学术专著:《和算中源——和算算法及其中算源流》;

2) 2012年以来已经发表了学术论文5篇:

(1)《缀术算经》“自质说”及其理学思想渊源,自然辩证法研究,第29卷第7期,2013

(2)再析建部贤弘“缀术”之本质———兼论《缀术算经》的数学体系,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第21卷,(总90期)

(3)中国語文献としてみた『大成算経』,RIMS共同研究「大成算経」の講究録(1831),2013,120-129

(4)夏青,徐泽林:再析建部贤弘“缀术”之本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2期

(5)徐泽林:日本神社数学——算额的故事,《数学与人文》第七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

3) 超计划出版成果:《建部贤弘的数学思想》,科学出版社,2013

3.即将出版发表研究成果

1)徐泽林,刘丽芳:建部贤弘与《授时历》(已投出,待审后发表)

2)徐泽林,刘丽芳:建部贤弘对《授时历》白道交周问题的注解(已投出,待审后发表)

3)徐泽林,刘丽芳:江户时代关于《周髀算经》的注解(已投出,待审后发表)

4)[日] 川邊信一著,徐澤林、劉麗芳譯注:《周髀算經圖解》譯注(2014年9月交稿)

5)徐澤林,馮立昇,郭世榮編:《日本、韓國現存中國傳統天文曆算古籍目錄彙編》(2014年12月交稿)

4.后期计划整理出版的研究成果:

1) [日] 獲山著,徐澤林譯注:《算学啓蒙重注》譯注

2) [日] 建部賢弘著,徐澤林譯注:《算学啓蒙諺解大成》譯注

3) [日] 星野実宣著,徐澤林譯注:《新編算学啓蒙註解》譯注

4) [日] 林正延著,徐澤林譯注:《授時図解発揮》譯注

5) [日] 小泉光保著,徐澤林譯注:《元史授時暦経図解》譯注

6) [日] 中根元圭著,徐澤林譯注:《授時暦経俗解》譯注

7) [日] 亀谷和竹著,徐澤林譯注:《授時暦経諺解》譯注

8) [日] 田中由真著,徐澤林譯注:《授時暦経算法》譯注

二、 研究成果情况

①代表性成果简介(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学术价值、社会影响等)

子课题一 1.代表性成果简介之一:继承、改造和融合:文化渗透视野下的唐宋星命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唐代是中外文化交流非常繁盛的时代,期间源自希腊化巴比伦的生辰星占术借助佛教之东传和其他途径以比较大的规模进入中国,受其影响,星命术在中土兴起,并发生了一系列与中国本土星占和术数的融合过程。宋神秘的博士论文《继承、改造和融合:文化渗透视野下的唐宋星命术研究》即以此为背景,集中讨论了域外以及中国传统元素在星命术融合发展中的具体变化和演进过程,主要针对日月五星以及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十二命宫、五行、本命等五个主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星命术在唐宋时期发展的社会背景以及生存状况进行了考察。论文以丰富的案例和详细的论证充分展示了域外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中发生的对传统元素的继承、对部分内容的改造以及中外元素的融合等文化渗透过程,以大量新的例证和有说服力的结论推进了域外星占术本土化方面的研究,对了解域外文化的本土化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代表性成果简介之二: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后五世纪印度的单壶泄水漏壶——基于《虎耳譬喻经》以及相关文献记载(学术论文)

《虎耳譬喻经》(?ārdūlakar?āvadāna,简称《虎耳经》)是一部包含着星宿占卜内容的佛经,拥有诸如《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摩登伽经》在内的梵藏汉多种文本存世。与中国的漏刻法相比,《虎耳经》中所记载的印度漏刻法,是有漏无刻的模型。较之后期成熟的受水型漏壶,《虎耳经》中所体现的漏壶,是现存中印两国文献中记载较少的泄水型漏壶,反映了印度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后五世纪的时间计量方式。本文还详细讨论了这种泄水型漏壶的工作原理。

子课题二

1.代表性成果简介之一:再论17世纪哥白尼及其相关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论文)

在国内外最新研究基础上,论述了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前后,西方数理天文学及宇宙论的发展历史。从数学模型来看,直到《天体运行论》发表后1个多世纪里,西方各种宇宙几何模型性质相同,存在日地颠倒的数学合理性;从宇宙论角度考虑,受耶稣会士态度和基本立场影响,在《崇祯历书》中传入了“第谷-哥白尼总法”,进一步分析认为,《天歩真原》宣讲的是一种在哥白尼日心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谷-哥白尼体系。通过文献比较认为,《崇祯历书》中的宇宙“新图”与《历学会通》中的地-日模式相近,说明薛凤祚对于“今西法”和“新西法”进行了会通。

2.代表性成果简介之二:论宇宙原型概念从托勒密到开普勒的演变(论文)

托勒密继承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宇宙观,在其《至大论》中第一次系统、完整、定量地描述了宇宙体系,托勒密本人坚持神学、数学和物理学相分离的自然哲学。本文从人类认识宇宙世界最基本的原型概念出发,探讨从亚里士多德的两球宇宙模型,到托勒密的亚里士多德式原型观,再到哥白尼的原型观和宇宙论革命,到开普勒的既有非科学和神秘特点,又有理性特点原型观等的演变,论述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原型观的含义及其差异和相似性,从而厘清西方天文学从形而上学脱胎、演化到近代天文学的一个路径。

3.代表性成果简介之三:九道术辨(论文)

“九道术”围绕汉代以来对月行迟疾规律的发现及描述而产生。学术界对九道术看法不一致,更没有讨论其源流。本文详细分析了汉代前后“九道术”的历史渊源,认为汉代以后的九道术主要围绕描述月球近点周期而展开,但其含义是模棱两可的,这与古人对交点月周期的模糊认识有关。相反,古希腊对近点月和交点月都有清晰的认识和讨论。到了唐代,一行学习了《九执历》,文章以一行《大衍历议?九道议》为文本依据,结合朱文鑫的中印历法比较观点,对“九道术”给出一个较为圆满的解释。另外,文章提出了在东汉时期可能存在中西天文学交流的一个可能性。

子课题三

1.代表性成果简介之一:《性学觕述》对“脑主神明说”形成的影响》,发表于CSCD及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年第18卷第12期(论文)

文章对艾儒略《性学觕述》进行研究,结合明末清初中医发展状况,认为传教士编写的神学及性学著作对西洋医学传入我国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涉及的脑科学及心理学知识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影响重大。

2.代表性成果简介之二:晚明时代“脑主记忆”说的源流与传播,发表于中华中医药学会下属杂志《中国中医急症》2013年第22卷第4期(论文)

论述明末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入华传教,用中文所著《西国记法》,提出“脑囊为记含之室”,推崇西方“脑主记忆”说。而我国文化历来主张“心主神明”,认为“心是记忆的主宰”。《西国记法》成书后的数十年里,随着与外国传教士接触得日益密切,金声、方以智等晚明士人,逐渐接纳“脑主记忆”的观点,并使之流传、发展。

3.代表性成果简介之三:《明清入华耶稣会士涉医文献的研究价值》,发表于CSCD及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年第19卷第6期(论文)

论文探讨明清入华耶稣会士涉医文献的研究价值。明末清初,天主教之耶稣会士入华传教,随之将西医学(包括生理学、解剖学等)传入我国,成为西学东渐的必要组成,产生重大学术影响。但是,这些医学文献牵涉学科众多,内容涉及广泛,散佚世界各地,阅读诠释困难。因此,对其进行系统调研梳理,就医学史、科技史、专门史研究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4.代表性成果简介之四:中西医汇通第一家之争(论文)

文章辨析中西医汇通思想传入我国的源流。认为利玛窦入华传教,第一次将西洋医学引入我国。金正希接纳“脑主记忆说”,在思想上首次实现中西医汇通。方以智则第一次将“中西医汇通”观点写入著作。而清初王宏翰把“中西医汇通”思想记入医学专著,且身体力行从事医疗实践。

5.代表性成果简介之五:康熙朝满文《人体解剖学》探赜(论文)

论文提出,满文人体解剖著作《钦定格体全录》的编译源于清康熙帝对科技的兴趣。约始于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最初由法国耶稣会士白晋、张诚起草,后经巴多明的5年多努力,在康熙的关注、促成下,推测于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完稿。庚子之变后,三份抄本流散到法国、丹麦等地。文章以丹麦藏本《周身血脉图》为中心进行考察,90面图页多出自丹麦解剖学家巴托林父子的著作,亦受到维萨里、哈维等的影响,基本反映同一时期欧洲解剖学的发展状况。临摹解剖图的同时,也进行必要修改以适应中国文化。而《钦定格体全录》现存藏本间的关系脉络,仍待深入整理研究。

子课题四

汉译《几何原本》的版本整理与翻译研究,发表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论文)

论文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分析了《几何原本》整理与研究的历史意义;论文首次对《几何原本》进行了细致的版本梳理,揭示了主要版本的递变关系。并以《几何原本》卷一“界说”为例,与拉丁语底本进行翻译比对。研究表明,无论是语义还是文体,汉译《几何原本》的“界说”基本上做到了用切近而自然的对等语再现了原文信息。利玛窦和徐光启用古汉语重构了西方古典几何学的逻辑推理和公理化体系,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该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3.11全文转载。

子课题五

1.代表性成果简介之一:史斌,《电报通信与清末民初的政治变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8月。(专著)

基本内容:19世纪中叶,电报技术随“西学东渐”的浪潮传入中国。经过了“迎”与“拒”的争执,这项来自西洋的“长技”终于借洋务运动之力扎根中华大地,实现了信息交流的“居中驭外,指臂相联”。然而,当国家政府还在享受着电报技术带来的政治信息交流、社会话语监控等政治福利的时候,却不得不面对地方政府联系日趋紧密、社会思潮交流不断加速等复杂的政治因素,这一情况在清末民初复杂的政治和社会局势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本书以电报技术的传播与应用为出发点,探讨了电报技术对于甲午战争、庚子国变、清末政治危机和民初政治斗争这四段历史进程的介入与影响。

主要观点:电报与清末民初动荡的政治环境、频繁的军事斗争、日趋复杂的社会关系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电报技术作为政治统治者的话语工具,已经植根于社会土壤当中,负载了超越技术本身的外在价值。

2.相关成果:除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外,还在大项目基础上,成功申请其他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课题:史斌,《西学东渐背景下的晚清科技洋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主持),2013年。

课题:史斌,《电报通信与清末民初的政治变局》,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主持)。2012年。

课题:汪小虎,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华帝国后期的时间管理——明清时代之颁历制度研究,2013年。

子课题六

1.代表性成果简介之一:《优生与爱情:诗歌、肺结核与优生学在中国的传播》,蒋功成、江晓原著, 在《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年第3期发表(论文)

该论文通过对近代诗人白采著名长诗《羸疾者的爱》的分析,研究了来自西方的优生学、遗传学、进化论的影响,也从该文本的分析入手,研究了西方科学文化知识通过文学与哲学的途径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知识界所发生的重要影响。

2.代表性成果简介之二:《淑种之求-----优生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蒋功成著,2014年6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稿)

本书系统梳理了优生学在中国近代的传播过程,总结了这一具有特殊历史、科学和文化意义的学科之传播特点,并系统分析了优生学的传播对于近代中国人婚姻、恋爱、生育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优生学是建立在遗传学、进化论等自然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一个特殊的学科,它与人口、婚恋、生育等社会问题有着复杂的联系,在近现代社会中又存在着持久的争议。本书对于人们了解优生学这一学科的基本内涵、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特点、与中国特定的历史与文化关系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该书将于2014年7月送至国家出版总局参加质检。

子课题七

1.代表性成果简介之一:《和算中源——和算算法及其中算源流》,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专著)

日本传统数学(和算)是在中国传统数学(中算)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在世界数学文化史上保持着独特的民族性。在江户时代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和算家在中国传统数学的基础上做出很多创新,获得了具有西方近代数学水平的成果。研究和算的兴衰及其与中算的关联,揭示中国古典数学的成就和势能,是一个既有历史文化价值、又有现实借鉴意义的重要课题。《和算中源》是一部探讨和算发展及其中算渊源的学术专著,该书原创性观点主要有:(1)首次在汉字文化圈视角下对和算算法及其与中算关系作出系统分析,揭示东亚传统数学的算法化特征与成就;(2)通过东西方数学文化的比较,从汉字文化圈的整体文化观,考察东亚地区代数学、无穷小算法的源流与走势,分析其成就、相对希腊数学的优势与局限性,为全面正确地理解近代数学的文化来源和思考“李约瑟难题”开阔了视野,提供了有新意的见解;(3)用现代数学理论对中日传统算法进行数理分析,揭示它们的科学意义与价值。

上述创新性观点对东方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乃至现代计算数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和价值。(1)过去东亚科学史、数学史研究中,主要是在民族主义史观下以国别史研究为主,以为民族文化辩护为目的,这样必然造成很多历史认识的局限,甚至误解。被推荐人在汉字文化圈区域文化视野下对东亚数学史做整体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与西方数学文化进行比较,这对于提升东亚数学史研究水平具有重要作用;(2)在广泛阅读中日传统数学一手文献的基础上,以现代计算数学算法理论系统分析东亚传统数学中的数学方法及其流变,推进了对东亚古典数学文本的深层次解读,成为古代数学史研究的一种范式;(3)由于对和算研究有很多新发现和新见解,丰富了人们关于日本数学史方面的知识(如演段与代数分析、解伏题与数学机械化、累遍增约术与Richardson外推法、极数术与白道交周问题、零约术与丢番图逼近,等等),提升了日本数学史研究水平。

作者关于日本数学史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数学史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著名数学史家李文林教授(原中国数学史学会理事长)评价被推荐人的著作“可以看作是中外数学交流与比较史研究的一个范例”;国际著名数学史学者、原东京大学教授佐佐木力教授在书评中认为,进入21世纪,日本数学史研究出现飞跃性进步,作者的研究工作是导致其进步的因素之一;日本著名数学史学者小林龙彦教授评价作者是日本数学史、天文暦学史研究领域的现代中国学者中的第一人;日本著名数学家、原东京大学教授、原日本数学会会长小松彦三郎教授读本书时必须要学习现代汉语了;此外美国学者Luo Der-Li教授以及欧洲学者、台湾学者都有评价。

2.代表性成果简介之二:《建部贤弘的数学思想》,科学出版社,2013(专著)

日本传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学与技术,以及生活方式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传统数学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中近世最为发达的数学,它是在中国宋元时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获得了接近西方近代数学的巨大成就。建部贤弘(1664-1739)是江户中期对和算学术体系做出最大贡献的数学家。通过建部贤弘的数学著作可以透视东亚传统数学文化的本质特征以及中国传统数理思想在日本的影响与发展。《建部贤弘的数学思想》是超越前人研究工作的集大成性综合性著作,从汉字文化圈与数学文化视角探讨建部的数学思想,以对中国传统数学、哲学思想的渊博知识为背景,推进了对和算的深层次的研究。该数目录为:(1)建部贤弘的时代:论述江户时代的政治、文化、社会背景及汉字文化圈文化交流背景下和算文化的中算基础;(2)关孝和的数学遗产:通过历史文献考证论述关孝和对建部贤弘的影响;(3)建部贤弘的生平与著述:通过历史文献考证论述建部贤弘的家世、生平与著述情况;(4)建部贤弘青年时代的业绩:通过对其青年时代三部著作的解读与数理分析,论述中国元代数学对和算的影响;(5)建部贤弘的数学方法论:围绕其最重要数学著作《缀术算经》分析其数学方法论。对其所提出的“缀术”方法提出新的认识,并与中国三国时代刘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论进行比较;(6)Romberg算法的创立:论证其累遍增约术与现代计算数学中的Romberg算法一致;(7)无穷级数展开法的创立:对其无穷级数展开法进行数理分析,并与清代级数展开法进行比较;(8)建部贤弘的数学认识论:围绕《大成算经》中的“三要”与“两仪”思想,从中国古代象数学角度论述建部的数学认识论;(9)“自质说”的理学、心学思想溯源:“自质说”是建部对数学研究的体悟,文字晦涩难读,因此学术界研究比较薄弱,作者在中国哲学特别是宋、元、明时期理学和心学语境下作了深入分析;(10)《大成算经》数理思想的影响:分析其思想在19世纪的影响。

该书的创新之处和学术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建部贤弘的无穷算法进行了深入的数理分析,揭示了其所谓“累遍增约术”的无限逼近算法与现代数学中的Richardson外推法一致,论证了其圆周率计算方法就是现代数值积分中的Romberg算法。这一研究成果被日本学术界赞誉为划时代的发现。(2)首次对建部贤弘的《大成算经》中的“三要”从中国哲学的视角论述了宋明理学对建部贤弘数理思想的影响。这一研究是以前日本数学史家没有意识到的,而且从东亚数学文化的角度讨论了该书中的“两仪”问题。这一工作推动日本学术界重新研究《大成算经》,因为这些工作鼓舞了日本学术界对数学巨著《大成算经》的研究。(3)建部贤弘在其《缀术算经》(1722)中提出了“自质说”,这是一篇十分晦涩难懂的文字,叙述了他一生从事数学研究的体会与心得,充满数学哲学色彩,该书作者们通过文本分析与历史文献考证与解读,分析了中国宋明理学、心学思想对建部贤思想的影响,探究建部数理哲学的基础。这些工作提升了学术界对建部科学思想与日本传统科学思想的认识与研究水平。

该书在日本与中国学术界受到广泛好评(在中日杂志上有书评),并入选科学出版社“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将出日语版。

3.代表性成果简介之三:《缀术算经》“自质说”及其理学思想渊源,自然辩证法研究,第29卷第7期,2013(论文)

建部贤弘的《缀术算经》不同于其他东亚传统算书, 书中尽管充满创造性的算法,但其著作目的并非单纯叙述算法而是通过具体算例阐述数学方法论及其研究算学的感悟, 书末所附自质说”集中阐述其数学思想与方法论。这篇论文分析了“自质说”的数学思想,追溯其思想在宋明理学与心学中的渊源,以揭示中国哲学对日本传统科学文化的影响。

4.代表性成果简介之四:再析建部贤弘“缀术”之本质——兼论《缀术算经》的数学体系,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第21卷,(总90期)(论文)

《缀术算经》(1722)是江户时代一本重要的和算书,中日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中的内容,然而对于该书十二道算题中的“解题本术”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只有一些零星讨论,并没有展开系统研究,至于其“缀术”的本质,一般认为是今日所谓的归纳法。事实上,其“缀术”的思想集中反映在其十二道算题的“解题本术”之中。这篇论文通过对“解题本术”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其“缀术”的本质乃将“算法单元”连缀起来的方法。其中的“法则、术理、员数”是对数学内容的分类,“理”、“术”、“数”是解法系统的组成部分,而“据理探”和“据数探”则是缀术的基本方法,数学内容、解法系统、探索方法共同构成了《缀术算经》的数学体系。

5.代表性成果简介之五:中国語文献としてみた『大成算経』,RIMS共同研究「大成算経」の講究録(1831),2013,120-129(论文)

《大成算经》是日本江戸时代最重要的和算书,其内容豊富,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数学著作,而且其中的数学思想独特,因其是汉文撰写的,所以在日本没有被深入研究,这篇论文从汉文古典文献学的角度对该书进行审视,指出研究它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将改书的数学内容、方法与中国传统算书进行了比较。

②阶段性成果清单

序号

成果名称

作 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 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江蕙《二十四气中星图》及其天文活动

宋神秘

钮卫星

论文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3年第1期

1万

 

2

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后五世纪印度的单壶泄水漏壶——基于《虎耳譬喻经》以及相关文献记载

周利群

论文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4年第2期(已录用)

1万

 

3

继承、改造和融合:文化渗透视野下的唐宋星命术研究

宋神秘

博士学位论文

 

21万

 

4

Lunar Apogee:The Journey of a Greek Astronomical Concept in China

钮卫星

国际会议报告

第十三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2012年7月22-27日,希腊雅典

 

 

5

Planetary Ephemeris between Late Tang and Early Song Period (800-1000AD): A Technical Manual for Fortune Tellers

钮卫星

国际会议报告

二十四届国际科学史大会,2013年7月22-28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6

On the Dunhuang Manuscript P.4071:A Case Study of the Sinicization of Western Horoscope in late 10th Century China。

钮卫星

国际会议报告

“天文学知识在古代世界的传播”学术会议,2014年4月11-13日,美国布朗大学

 

 

7

再论17世纪哥白尼及其相关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邓可卉

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8

1万字

 

8

论宇宙原型概念从托勒玫到开普勒的演变

邓可卉

论文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4.10(已经录用)

0.8万字

 

9

九道术辨

邓可卉

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待发表

0.8万字

 

10

《道藏》中几部外丹经出世朝代的考订

容志毅

论文

《宗教学研究》,2012年第4期

 

 

11

抄本《峨眉道教功法·铁衣授人法》管窥

容志毅

论文

《宗教学研究》,2014年第1 期

 

 

12

第7届英国-北美科学史学会联合会会议纪要

汪常明

会议综述论文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2.12

6000

 

13

《化学通报》对我国化学史学科发展的贡献:1952-2011

汪常明

论文

化学通报

2013.07

10000

 

14

《性学觕述》对“脑主神明说”形成的影响

李明,杨奕望,邴守兰

论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年第18卷第12期

约5000字

 

15

晚明时代“脑主记忆”说的源流与传播

杨奕望,李明,胡蓉,陈丽云

论文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22卷第4期

约5500字

 

16

明清入华耶稣会士涉医文献的研究价值

杨奕望

论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年第19卷第6期

约5000字

 

17

汉译《几何原本》的版本整理与翻译研究

纪志刚

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18

《同文算指·叠借互征》内容探析

 

才静滢  纪志刚

论文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4,即将发表

 

 

19

大航海时代下的中西数学交流—《同文算指》编译的历史意义

才静滢

纪志刚

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即将发表

 

 

20

《大测》校点

董杰

专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

 

 

21

德川时期和算家对明末清初三角学译著的理解与阐述

[日]小林龙彦

译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

 

 

22

汉译《几何原本》的版本整理与翻译研究

纪志刚

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23

电报通信与清末民初的政治变局

史斌

专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年8月

24万

 

24

论电报通讯与庚子“西巡”——近代中国技术影响政治一例

史斌

论文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1年第3期

0.7万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全文转载。

获得2012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三等奖

25

技术“搭载”科学——晚清电报技术及其物理学基础的传播模式研究

史斌

论文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

0.8万

 

26

基于盛宣怀档案的晚清电报洋员研究

史斌

论文

自然辩证法通讯

0.8万

 

27

明朝颁历朝鲜及其影响

汪小虎

论文

《史学月刊》,2014.07

24000

 

28

漏刻为什么要改箭?

汪小虎

论文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4.08

8000

 

29

敦煌具注历日中的昼夜时刻问题

汪小虎

论文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3.06

8000

 

30

明代颁历民间及其财政问题

汪小虎

论文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3.03

27000

 

31

明代颁赐王历制度考论

汪小虎

论文

《史学月刊》,2013.02

19000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光明网全文转载

32

古代军中计时法再议

汪小虎

论文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3.01

8000

 

33

《金瓶梅》与历书

汪小虎

论文

《科学与管理》2014.06

6000

 

34

南宋官历昼夜时刻制度考

汪小虎

论文

《科学与管理》2013.10

5000

 

35

优生与爱情:诗歌、肺结核与优生学在中国的传播

蒋功成、江晓原

论文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年第3期

8000

 

36

淑种之求——优生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蒋功成

专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30万

 

37

“中国现代工业标准化探源

吴淼

论文

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第3期

6000

 

38

“The origin of Chinese industrial standardization

吴淼

论文

曼彻斯特第24届国际科学史论文集

6000

 

39

现行计量单位名称源流考

吴淼

论文

中国计量,已录用,2014年发表

6000

 

40

陈邦贤的中西医学观

袁媛

论文

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第十四届年会(2014年)

7000

 

41

《缀术算经》“自质说”及其理学思想渊源

徐泽林,夏青

论文

自然辩证法研究,第29卷第7期,2013

 

 

42

再析建部贤弘“缀术”之本质———兼论《缀术算经》的数学体系

夏青,徐泽林

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第21卷,(总90期)

 

 

43

中国語文献としてみた『大成算経』

徐泽林

论文

RIMS共同研究「大成算経」の講究録1831,2013

 

 

44

和算中源——和算算法及其中算源流

徐泽林

著作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2

 

 

45

建部贤弘的数学思想

徐泽林,周畅夏青

著作

科学出版社,2013.9

 

 

46

《缀术算经》“自质说”及其理学思想渊源

徐泽林,夏青

论文

自然辩证法研究,第29卷第7期,2013

 

 

47

中土风帆技术起源考

毛 丹

江晓原

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年第2期

 

 

课题组供稿
(责编:实习生、张文卓(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