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的整理与研究”中期检查情况

2015年07月30日16:46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1、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

本项目立项后,即于2012年12月5日举行了有海内外专家出席的开题会议。根据专家们建议,课题组酌情调整组织结构(另文报上海市社科规划办)。同时在工作中参照专家组的意见:文献书目的收集要先国内再海外逐步开展、在数据库建设方面要与专业机构紧密结合、建成国内外最全面的汉语文献数据库、在珍稀文献编辑方面要有系统有重点、在研究方面要把锻炼队伍培养研究生结合起来等意见,从四个方面展开工作:1、搜集资料、编辑汉语基督教文献目录汇编;2、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数据库开发(含提要);3、搜集汉语基督教稀见文献并筹备影印出版;4、结合资料搜集开展相关研究。目前,各项工作取得以下进展:

(1)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数据库的开发

本项目前最大的进展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献书目进行编目处理,建立起了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数据库(可从http://sd.bbtdb.com进入数据库,参见附件1)。该数据库是本课题书目文献整理成果的一个数字化平台,由课题组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图书馆、上海档案馆等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建设。

数据库的核心为“书目数据库”:通过对相关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书目信息的排查、整理。课题组结合《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与汉语基督教文献的自身特点,编制了“汉语基督教文献编目规范”,将文献的题名、责任者、出版信息、馆藏信息、主题分类或关键词等信息编制成集,并撰写简明内容提要。将上述书目信息制作成支持交叉、模糊检索的数字化数据库。

在技术上,该平台的后台管理端采用“三审三校”的工作流程,保证入库数据的准确性。还采取唯一标识验证自动防止数据冗余。并对数据库的结构字段采

取全动态管理,使得整个数据库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与可变性。更重要的是,本数据库为将来各种功能的扩充预留余地,使得整个平台成为一个能够“有机生长”的系统。在注重后台数据库效能的同时,也强调尽可能方便数据库的使用者,以发挥数据库在研究中的作用。

在结构上,本平台以书目信息数据库为核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图书书目数据及部分文献全文信息的基础上,还将制作延伸性的数字化子库。目前第一步尝试是“作者传记”子库。该子库的内容是作者的生平小传与照片或画像,使用者可以按照宗教派别、国别或者人名进行分类检索,在详细条目中,可以链接到“书目数据库”中与此人相关的著作条目。另外,课题组目前也还在论证、摸索“历史图像与汉语基督教文献”等子库的规划。以围绕“汉语基督教文献”这一主题,使人物信息、机构信息、历史影像资料等历史材料与文献信息组成有机的结合。

在内容上, “书目数据库”的资料收集范围既包括纯粹的基督教义理的著述,也包括基督徒或基督教机构在介绍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如文史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音乐、美术等)及教育、医疗、慈善等社会事业等方面的资料。中国社会人士的评论或者反对基督教的文字材料也收录在内。

在类别上,按照文献形成时间的不同及所属宗派,分为1840年之前的天主教、晚清天主教、晚清新教、民国天主教和民国新教5大类文献,由相应的5个子课题组分工合作。根据文献的实际形态,分为著作、连续出版物(报刊)、档案、信札4大类。著作类的文献内容主题较为集中、突出,因此采用主题分类的方法,分为23类主题;而连续出版物(报刊)的内容庞杂,则采取著录内容主题关键词的方法;档案与信札的内容更为散漫,则由编目人员按照主要内容,选取人、地、事、时的关键词作为标引。

(2)文献书目的收集进展

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课题组成员以上海地区的图书馆档案馆为中心,兼及有条件开展工作的外地图书馆(山东、香港),以实地编目为主、结合网络查询与套录等手段,大力开展对文献书目的收集工作。

目前已经完成10531种文献的书目信息编目与入库工作,其中9650种完成初步的审校。在已入库的数据中,包括8985种著作、524种连续出版物、548种档案、474种信札。其中1840年前天主教的文献1180种,晚清天主教的文献836种,晚清新教文献2396种,民国天主教文献1472种,民国新教文献4642种,东正教文献5种。文献来源包括上海图书馆、上海档案馆、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罗马耶稣会档案馆、梵蒂冈图书馆等公立机构。下一步,课题组还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派遣课题组成员进行实地编目,挖掘更多的汉语基督教文献。并将在编目的同时,开展进一步的版本考辨、梳理工作。

在已经入库的书目信息中,比较有特色的包括:

①民国新教文献。民国文献收藏是上海图书馆的一大特色,但许多基督教有关的汉语文献尚未编目。此次课题组和上图合作,在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的整理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已经整理、编目的上图馆藏2600多种民国新教文献,其中包括广学会、基督教青年会、圣教书局等出版机构的出版物;罗运炎、谢颂羔、徐松石等民国基督教人士的众多著作都可以在数据库中直接获得书目信息。

②基督教连续出版物。基督教的文字出版事业中,报刊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同时,报刊的整理也具有相当大的困难性:馆藏分散、不连续;内容庞杂;出版信息变化频繁。目前初步整理出700多种(入库500多种)基督教连续出版物的信息。这些比较集中完整的基督教连续出版物的书目信息,将为使用者带来很大的方便。

③原耶稣会徐家汇藏书楼藏书及土山湾印书馆的明清以来的天主教资料。原耶稣会徐家汇藏书楼收藏的图书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尚未开放。本课题组是近年来,国内的研究机构中,第一个能够近距离、成规模对其进行梳理的团队。在其收藏的17000余种中文图书中。课题组初步梳理出2500多种与天主教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编目与研究。在已经整理出的文献中,有些是大家熟悉但难窥全貌的,如黄伯禄的《函牍举隅》;有的是不为学界熟知的,如海门王多默翻译的新约四福音书与使徒行传。这些资料多为刻本或抄本,存世稀少,它们的面世对学术研究意义重大。

④盛档中的基督教资料。身兼晚清重臣与民族资本家身份的盛宣怀,经历了晚清至民国初年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留下了字数上亿的档案文件。牵涉到的人、事、机构均数以百计,其中不乏大量与基督教相关的内容。课题组从其中整理出近700件档案、信札,包括教内外人士信函、与教会机构的往来公函、教务教案的处理公文、报刊、诗文、演讲词等内容。其中既有牵涉到东南互保、九江教案等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的公文材料;也有盛及其家族成员与教会机构、人士往来互动的请柬、答谢信;还有各类教会学校出身的人士,乃至传教士的家人向盛家求职的信函。通过对这些档案、信札的梳理,有助于学者对晚清的一系列教务教案事件能有更多层面地认识,也能勾勒出一个晚清上流家庭与基督教从接触到熟悉的完整过程。对于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关系的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⑤牛津大学宝德林图书馆中文部的晚清新教文献700多种。2013年课题组成员亲赴该馆搜集到1870年前的一批新教出版物,其中包括大量在印度、马六甲、新加坡、雅加达等地出版的马士曼、马礼逊、米怜、麦都思、高大卫等人的稀见汉语著述,这批书目数据中有600多种附有书影。对于研究者来说,将来可以较为便捷的获取这批珍贵的晚清早期新教出版物的相关信息。

(3)珍稀文献整理进展

本课题的另一重要操作内容是对稀见汉语基督教史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研究出版,目前这项工作已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收集到的珍稀文献包括《枕书》、《伦史鸿书》、《超性学要》等清中前期的汉语基督教书籍;《圣母院函稿》、《函牍举隅》、《契券汇式》等晚清天主教文献以及《朝圣母简言》、《吴兴沈氏奉教宗谱一卷》、《致命小传鼓词》等民国天主教史料,还有牛津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藏的一些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晚清新教文献如《神道论赎救世总说真本》等稀世珍本。

对这些珍稀文献的整理研究亦有了相当突破,比如点校的《哀矜行诠》、《口铎日抄》、《古今敬天鉴》等珍稀资料,已经收入周振鹤教授主编的《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由凤凰出版社出版;正在整理的《晚清上海新教珍稀史料选编》,亦拟将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准备将徐家汇藏书楼所藏《超性学要》30册整理出版。

除整理出版纸质珍稀文献外,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数据库也为之开辟了专栏即将部分稀缺文献的全文录入数据库。目前已入库的珍稀文献有《盛世刍荛》、《唐景教碑颂正诠》、《全体新论》、《进教要理问答》、《创世纪官话》、《法兰文字》、《辟妄》、《大英国志》等等。这些罕见史料的面世,无疑会对中国基督教研究的拓宽与深入产生重大影响。

课题组制定的《汉语基督教珍稀文献选辑》出版计划,内容如下:

第一辑:利类斯《超性学要》32卷,30册,徐家汇藏书楼藏。

依据:此版本(清初刊本)海外收藏约三套: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罗马耶稣会档案馆、梵蒂冈图书馆(不全),符合珍稀文献标准。最近大陆、台湾出版新译《神学大全》,而此书是《神学大全》最早中译本,因而对于研究《神学大全》在汉语文化中的诠释和流传具有重要意义。

时间计划:2014年6-10月完成影印、校订;2014年12月出版。

第二辑:上海图书馆藏晚清天主教汉语基督教珍稀文献(以宗教类为主)

依据:徐家汇藏书楼及航头藏有大量晚清天主教文献,其中不乏珍贵资料。

目前学界对明末清初的天主教文献整理与出版非常重视,对晚清的关注不够。利用上图资源,对这一时段宗教类文字的整理,在为学界提供丰富资料外。

时间计划:2014年6-8月完成书目挑选;9-12月影印、校订;2015年5月出版。

第三辑:19世纪初至1867年新教传教士汉语基督教珍稀文献(以宗教类为主)

依据:这一时段的新教宗教类图书反映了新教在进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思考与适应,是新教本土化最初时期的重要表现,对其后的新教宗教类出版物影响巨大。

1867年依据韦烈亚力《1867年以前来华基督教传教士列传及著作目录》一书断限,亦可止于1864年太平天国结束。

困难:许多版本存世稀少,需依据牛津大学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上图等收藏进行影印。

时间计划:2014年12月完成书目挑选;2015年1-10月影印、校订;2016年4月出版。

(4)研究生选题工作的开展

把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整理工作与培养研究生相结合也是开题会议专家组的建议。为使参加书目收集的研究生,能将书目文献的收集与自身研究结合起来,依靠一手资料或者新发现资料,做出有创新性的专题论文或者硕士论文,通过研究生申报,课题组讨论方式,设立了由项目经费支持的下列研究生选题:

姓名

年级

导师

论文题目

乔洋敏

2013级

陶飞亚

海外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的整理与研究

王  智

2013级

陶飞亚

民国时期反教与护教文献书目的整理与研究(天主教,新教)

王  晶

2013级

陶飞亚

民国时期新教传教士汉语写作书目的整理与研究

王丹丹

2012级

肖清和

明末清初天主教护教和反教文献书目的整理与研究

季月华

2013级

肖清和

刊书布道:明末至清中期天主教汉语著作研究

曾嘉玲

2013级

杨卫华

民国汉语基督教期刊:出版史的研究

李  滨

2013级

杨雄威

晚清反教与护教文献书目的整理与研究(天主教,新教)

张翠翠

2013级

杨雄威

晚清天主教传教士汉语写作书目的整理与研究

贾凤英

2014级

郭红

晚清新教传教士汉语写作书目的整理与研究

自申请到论文选题之后,研究生参与书目收集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积极发现、收集与各自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目前都正在进行论文的写作工作。下一步还将鼓励研究生选择一些新的题目,如:

A、 清代基督教政策文献书目整理与研究

B、 基督教(天主教、新教)汉语诗歌研究

C、 基督教(天主教、新教)汉语小说研究

D、 基督教(天主教、新教)汉语文献中的插图研究

2、子课题进展情况

子课题一:1840年之前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的整理与研究

该子课题在书目整理、数据库录入、珍稀文献收集、珍稀文献研究等方面均有突破。书目整理方面,该子课题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明清汉语基督教文献总书目》20余万字,并将内容录入进数据库,将近2000条。在重大课题的支持下,该子课题收集到《枕书》、《伦史鸿文》以及《冠朝郭氏续谱》等珍稀文献资料,并准备将徐家汇藏书楼所藏《超性学要》30册整理出版,将成为该子课题珍稀文献整理的代表性作品。同时,在校点珍稀文献方面,该子课题整理点校了《口铎日抄》、《哀矜行诠》、《古今敬天鉴》等资料,收入周振鹤教授主编的《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已经由凤凰出版社出版;整理点校的《清初儒家基督徒张星曜文集》,正在由台湾橄榄出版集团出版。在研究方面,本子课题编辑出版了《宗教与历史》第一辑《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收录了相关的研究文章20余篇,内容集中于明清天主教的史料及文献。

子课题二:晚清天主教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的整理与研究

该子课题收集到的文献书目已录入数据库836条,后续录入正在全面展开。最大收获是,徐家汇藏书楼资料的开发,堪称近年来晚清天主教文献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晚清天主教传世史料十分匮乏,相应地,其研究也长期处于相当粗浅阶段,此次开发将有力推动该时期天主教神学、史学、人物传记、事工等各个研究领域的全面进展。目前晚清天主教传教士、中国教徒作家群体初显轮廓,发现李问渔、黄伯禄等一批晚清天主教徒稀见文献。尤其是黄伯禄的一系列编著和稿抄本,如《函牍举隅》、《契券汇式》、《圣母院函稿》、《职官称谓》等,对于理解晚清时期天主教与中国社会交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进一步,围绕晚清天主教的语言应用问题,还发掘出蒋邑虚的《书契便蒙》、《通问便集》等一批稀见文献。上述文献,目前均在整理过程中。

子课题三:晚清新教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的整理与研究

该子课题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前期主要集中于1880年前,部分涉及1880年后。目前已经完成3500余条目的收集,有600本图书有拍摄图片。其中2396条已录入数据库,包括著作类1831条、档案类183条、信札368条,80%的条目已有提要及版本信息等完整内容。就馆藏地而言,主要集中在牛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Bodleian Library)、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上海市档案馆四处。收集了大量新教传教士在印度、马六甲、新加坡等地的汉语著述目录资料,包括1811年拉沙与马士曼合译《此嘉语由于(口子子)(口挑)所著》、马礼逊《神道论赎救世总说真本》及1823年麦都思基督教《三字经》等大量稀见文献,其中不少版本是晚清著名新教基督教文献的早期版本,还收集到传教士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出版物,如高第丕《上海土音字写法》及以上海土音字编写的《善恶经》、《伊沙婆个寓言》等系列上海方言文字、《圣学问答》等榕腔、厦腔、广东土话、宁波土话、汕头方言、官话等类宣教文献。目前正在整理《晚清上海新教珍稀文献选编》,已完成10万字,另计划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将现存于世的1864年前的传教士汉语文献逐步影印出版。在研究方面,注重从宗教传播、中西文化交融等层面对上海与宁波方言等传教士区域性汉语文献的分析,已发表论文6篇;郭红等编著《晚清沪宁基督教与江浙社会》正在进行编订,计划于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子课题四:民国天主教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的整理与研究

该子课题在书目整理、数据库录入、珍稀文献的收集与研究等方面均有所进展。目前录入数据库的民国天主教条目共计1472条,其中包括著作类1361条、档案类9条、连续出版物97条、信札5条。就馆藏地和出版机构而言,包括了上海市图书馆、上海市档案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北堂印书馆等。在重大课题的支持下,该子课题收集到《朝圣母简言》、《吴兴沈氏奉教宗谱一卷》、《圣教古史小说鼓词》(1-8册)以及《致命小传鼓词》等珍稀文献资料。在研究方面,一方面该子课题根据资料收集状况,延展出研究课题——近代中国看周边国家传教状况,涉及资料包括《越南致命事略》、《高丽致命事略》和《高丽主证》;另一方面该子课题编辑出版了《宗教与历史》第三辑《基督教与中西文化青年博士论坛》,收录了相关的研究文章16篇。

子课题五:民国新教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的整理与研究

该子课题目前已录入的民国新教条目共计4639条,其中包括著作类3927条、档案类283条、连续出版物408条、信札21条。鉴于上海是民国新教的中心,目前已集中清理了上海图书馆和上海档案馆的相关馆藏,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以上海图书馆、上海档案馆为中心展开外,初步完成了对华东神学院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华中师范大学基督教文献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和浸会大学基督教文献图书馆、台湾党史馆、台湾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馆藏情况的调研,即将转入实地编目阶段。根据民国新教本土信徒影响力激增及报刊日趋成熟的特点,规划了“民国中国基督徒文献丛刊”和”民国基督教中文报刊丛编”两个系列。前者以人物为中心对民国著名基督徒的著述进行整理汇编,目前正在进行《王治心文集》和《张仕章文集》的整理工作;后者拟对民国影响甚大的报刊逐一整理,现正在就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机关刊物《青年进步》和浸信会《真光杂志》展开收集和整理。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1、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本课题组对海内外各藏书机构进行了调研,根据已掌握的数据信息对各地的文献书目展开收集。目前已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来自上海、北京、山东、香港等国内地区及欧洲、美国等海外地区的不同藏书机构。其中不乏典型与珍稀的史料,课题组对其进行了系统整理。

(1)整理点校《口铎日抄》、《哀矜行诠》、《古今敬天鉴》等资料,收入周振鹤教授主编的《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已经由凤凰出版社出版;

(2)整理《清初儒家基督徒张星曜文集》、《朱宗元选集》、《李九标选集》、《明清天主教护教文献》、《明清天主教插图与诗歌选集》等,将出版。

(3)整理《晚清上海新教珍稀史料汇编》,拟将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4)“民国中国基督徒文献丛刊”系列,以人物为中心对民国著名基督徒的著述进行整理汇编,目前正在进行《王治心文集》和《张仕章文集》的整理工作;“民国基督教中文报刊丛编”系列,拟对民国影响甚大的报刊逐一整理,现正在就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机关刊物《青年进步》和浸信会《真光杂志》展开收集和整理。

2、学术会议、学术交流以及国际合作

(1)学术会议

陶飞亚教授:主办会议1次,参加会议3次

肖清和副教授:主办学术会议3次,参加学术会议12次;

郭红副教授:主办学术会议1次,参加学术会议5次;

杨雄威博士:参加学术会议3次;

舒健博士:参加学术会议3次;

杨卫华博士:参加学术会议3次。

部分代表性会议列表如下:

主办会议:

时间

性质

会议主题

2012.11.17-19

国际会议

文本叙事与历史明末以来的天主教研究工作坊

2013.6.8-9

国际会议

汉语文献与中国基督教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3.6.28-7.1

国际会议

2013“全球视野中的亚洲”研究生国际论坛

2013.12.2

国际会议

中日韩基督教史研究工作坊

2013.12.21

国内会议

长三角地区中国基督教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

参加会议

时间

地点

性质

会议主题

2013.06.22-23

中央民族大学

国际会议

基督教与儒家:比较经学的方法与实践

2013.07

香港中文大学

国际会议

基督教青年学者工作坊

2013.10.18-24

日本同志社大学

国际会议

中日韩基督教大学比较研究

2013.11.08-12

福建师范大学

国际会议

近现代基督教的中国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3.11.01-03

陕西师范大学

国内会议

史学前沿学术讨论会

2013.11.21-22

浙江大学

国际会议

基督宗教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基督宗教在中华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术研讨会

2013.12.03-06

北京

国际会议

第六届天主教青年学者论坛

2014.4.8-10

香港道风山基督教丛林

国际会议

东亚基督教与冷战国际学术会议

2014.04.28-29

复旦大学

国际会议

基督宗教与上海社会,1840-1949

2014.05.25-28

台湾师范大学

国际会议

2014年文史与社会国际论坛:全球视野下的亚太

(2)学术交流

主办讲座:

时间

主讲人

讲座题目或报告主题

2012.10.24

Philip Wickeri(香港明华神学院)

追根溯源,辨析差异:从西方基督教的相关性来理解在华基督教历史

2012.10.26

Philip Wickeri(香港明华神学院)

重思在华新教传教运动:东西方间的宗教、文化与社会

2012.11.29

吴梓明(原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

全球地域化视角下的中国基督教

2012.12.7

魏楚雄(澳门大学历史系)

在美国发现第三种历史

2013.3.25

Mark Juergensmeyer(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来拉分校全球研究中心)

Secular and Sacred. A Protestant Approach to Habermas and Taylor

2013.3.26

Trygve Wyller(挪威奥斯陆大学宗教学院)

Compassion and Politics. A Re-Interpretation of Dietrich Bonhoeffer

2013.4.11

何其敏(中央民族大学宗教研究所)

宗教社会学的问题意识

2013.4.12

金泽(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反思宗教学研究方法

2013.4.16

Prof. Jorn Borup(丹麦奥尔胡斯大学)

Buddhisms in the West

2013.4.16

鲍绍霖(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

背道而驰:近代中西发展路向

2013.6.17

Ingemar Ottosson(瑞典隆德大学)

Europe and China in the 18th century ——the age of Voltaire and Rousseau

2013.6.25

Philip Harling

两次鸦片战争和英国的帝国主义

2013.9.12

Philip Wickeri(香港明华神学院)

追根溯源,辨析差异:从西方基督教的相关性来理解在华基督教历史

2013.9.16

Philip Wickeri(香港明华神学院)

重思在华新教传教运动:东西方间的宗教、文化与社会

2013.9.18

韩琦(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西洋消息”——教廷特使多罗来华及其反响

2013.10.14

吴梓明(原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

世界基督教研究:一个新领域的兴起

2013.10.15

段琦(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城市化对中国基督教会的影响

2013.10.21

James C. (Jim) Wallace(波士顿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美国宗教自由法:起源、发展和被忽视的中国角色

2013.10.22

James C. (Jim) Wallace(波士顿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中东和北非的政治伊斯兰及其全球影响

2013.11.25

David Chalcraft(英国德比大学经典社会学研究教授)

圣经研究的西方语境与历史批判方法的局限:一种社会学探究

2013.12.2

渡边祐子(日本明治学院大学)

近代日本基督教史研究上的几个问题

2013.12.4

林金水(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

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方法与视野

2013.12.16

鲍绍霖(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

论近世中西势力平衡更迭的一些历史和文化因素

2014.3.12

Philip Wickeri(香港明华神学院)

事件史研究的视角:以李添媛按立牧师为例

2014.3.13

Leo Lefebure(乔治城大学宗教系)

阿部正雄与比较神学

2014.3.19

Peter Phan(乔治城大学宗教系)

文化、宗教与宗教多元论:宗教学的当代挑战

2014.5.16

姚西伊(波士顿大学宗教系)

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国际动向

2014.5.27

梅雪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中国二战时期的基督化家庭运动:人民,全国基督教协进会,和世界基督教

2014.6.24

Eris Segatti

当代西方中国基督教史研究述评

学术访问:

① 2013年5—6月,赴台湾大学历史系,考察台湾大学图书馆、台湾中研院馆藏的基督教文献

② 2013年7—8月,赴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考察其所藏汉语基督教文献

③ 2014年4—7月,赴台湾中原大学宗教研究所基督教与华人社会文化研究中心,考察中原大学图书馆、辅仁大学图书馆馆藏的基督教文献

(3)国际合作

陶飞亚教授:国际访问1次,国际合作项目1项;

肖清和副教授:国际访问与交流2人次,国际合作2项;

郭红副教授:国际访问与交流2人次;

杨卫华博士:与台湾中原大学宗教研究所基督教与华人社会文化研究中心吴昶兴教授合作整理基督教报刊;与台湾辅仁大学曾庆豹教授合作整理民国基督教著名知识分子文集。

(二)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1、成果发布会

(1)本课题组原定6月10日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数据库合作单位)办“汉语基督教文献数据库”中期成果发布会,因故延展至下半年举行。

(2)部分研究成果由《东方历史评论》、重大项目网站(www.SinoChristianStudies.com)及新媒体平台(微信、微博)发布推广;

2、《工作简报》报送情况

本课题组按照要求,结合实际进展和工作需要发布出工作简报,并在上海大学文科处网站、上海大学文学院网站新闻专栏亦及时公布课题最新进展情况。(见附件2)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以及意见建议

1、主要问题

(1)经费严重不足。购买各地图书馆所藏珍稀文献、调查收集民间及散佚世界各地的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及维护等都需要支出不菲经费。虽然多方设法自筹,尽力合理使用经费,学校给予一定支持,仍然感到经费不足。

(2)工作量超过预期。研究所涉及的地域广、文献情况复杂,需长时期的投入大量研究人员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到海外单位搜寻资料在交通、住宿及与对方沟通也需要做许多工作。

(3)资料搜集难度超过预期:如华人传教士、信徒、教堂及反对基督教等相关出版物零散难觅;欧美差会档案馆文献收集较为困难;部分文献在某些现有馆藏机构尚未完成整理编目,无法进行前台检索和借调;内地有的档案不开放,亦给相关资料收集工作带来困难。

2、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所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为克服困难,继续推进这一重大项目拟采取下列措施:

(1)针对经费困难,拟(一)向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申请第二期经费80万;(二)请求合作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减免数据库建设和维护的费用;(三)自筹部分经费。

(2)针对工作量较大的困难,拟(一)动员较多研究生参加,并将他们的毕业论文与课题内容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作用。(二)在美国耶鲁大学、旧金山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单位也有与本课题相关的英文数据库,项目组已经接洽这些机构,通过互惠的方式提供方便互通信息,从而提高搜集数据的效率。(三)吸收机构所在地学习的内地研究生参与课题的信息收集工作,与课题组师生一起工作,和提高工作效率。

(3)针对资料搜集难度超过预期的困难,项目组采取确保对国家级收藏机构以及传统的教会资料中心(如耶鲁大学、伦敦大学等)的资料要务求收集到位,对于比较分散的资料逐步逐级收集。而且先中心机构,后零星资料。对于不开放的档案资料,则通过曾利用过这些的博士论文的写作者获得一些信息。总之,数据库的资料力求尽可能的丰满。

3、研究心得

通过汉语文献整理研究,有如下心得:

(1)有助于更深入认识基督教本土化问题。对基督宗教来说,一个重要的历史趋势就是基督宗教需要通过本土化而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上基督教在中国传播也经历了类似汤用彤先生描述外来佛教在中华文化中“格义”、“得意忘言”及“明心见性”的不同阶段。这个重大课题就是试图通过系统地整理基督教在汉语语境下文本转换中产生的大量文献遗存,通过数据库等现代手段为各界研究认识基督教宗教及其给中华文化带来的新观念、新话语、新习俗是如何在汉语中逐步地从新奇到熟悉地得到呈现的,成为汉语文化中的新元素。

(2)有助于认真探讨明末清初以来国家治理宗教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基督教宗教的传入给国家治理宗教的政策体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西洋来的宗教,明清朝廷和民国政府都有一个如何防范其背后的殖民主义势力、应对民众信仰的需求问题及防止宗教引发社会问题。明末天主教初入中国影响较小。清代在基督宗教的治理政策方面几经变化,在民教冲突方面创巨痛深。民国则在民族主义压力下逐步发展出一套应对的政策。汉语文献对研究国家治理基督宗教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新资料,对更深刻和系统地认识这一问题将有很大的帮助。

(3)有助于在国际基督教研究领域有更多的话语权。中国基督教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历来是一个比较受关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国学者的研究仍然是相对较弱的。同时目前在欧美如耶鲁大学、旧金山大学、伦敦大学等研究机构,都有了不同规模的相关中国基督教的英文数据库建设,这说明它们对这一研究的重视。但这些机构并没有专门的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的数据库,因此在本重大课题在这一方面的基础工作,将为中文学者提供前所未有的资料,这也为提高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提高中国学术研究的影响力创造了条件。

(4)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建不能缺少宗教文化的内容。宗教文化所具有的社会及信仰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其他层面的文化所难以取代的。宗教总是以多元的方式存在于社会历史中。文化战略关涉宗教的基本思路即防止或消减宗教纷争,促成宗教之间及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中国这种和谐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对中华主体文化的认同。汉语基督教文献在一定的意义上就反映了基督宗教这种基于语言文化基础上的适应性嬗变。在四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基督教也正在逐步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充分挖掘这批文献的价值,可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总之,本课题的数据库及其研究将有力地推进汉语基督教领域的学术研究。本课题目前的进展及在社会上的反响已经证明这个国家重大课题将会产生重要的和长远的影响。

4、意见建议

(1)人文基础学科数据库的建设是比较新的尝试,课题组经验不足,困难较多,希望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加强对数据库课题的指导,介绍比较成功的数据库经验,以在数据库的规范和内容等方面的建设中少走弯路。

(2)人文基础学科的数据库建设和珍稀文献的收集,在劳务和文献购买复印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希望在完成中期考核和评估的基础上,本课题能尽早得到二期经费的投入,以便能按预算,及时启动,保质保量地实现课题的目标。

(3)重大课题下设的各个子课题,需要较多教师长时间的投入。建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是否可以明确规定承担重大课题一个子课题的负责人,视同是一个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的负责人,以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国家重大课题的子课题。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进展情况。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一)代表性成果简介

1、著作:

(1)《宗教与历史》第一辑《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本书是在重大项目资助下,由本课题组相关研究人员分工合作而完成的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内容集中在明清以来的中国基督教文献、历史及人物个案研究。其中,在相关史料的考证、新材料的发现与使用上均有突破,如对清初儒家基督徒刘凝的研究,本书发现了《尔斋文集》、《刘氏宗谱》等珍稀史料,纠正了国际学界关于刘凝生年的一般结论,通过详细考证得出刘凝生年为1620年,卒年为1710年。相关结论已经为国际学界所认可。又对明清基督教的耶稣形象、汉语编辑活动等进行了深入探究。某些研究主题,如宁波的文字事工、清中期以来的基督教政策等均有前瞻性。

(2)《宗教与历史》第二辑《中国基督教青年学者论坛》,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

本书为中国国内基督教研究的青年新秀所著论文集。时间上从明清直至当代。内容上既有专题研究,又有文献研究。学科上包括历史学、宗教学、文献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等多个学科,是中国基督教研究青年学者一次难得的跨学科对话。

(3)《宗教与历史》第三辑《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本书是在重大项目资助下,由本课题组相关邀请青年学者以讲座形式汇集而成的研究成果。内容集中在以来的中国基督教文献、概念、语言和图像符合的研究。其中一些论文在随后的研究修订后发表于高水平期刊,如《概念史视野中晚清的天主教与新教》发表于《历史研究》,为青年学者的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学术平台。

(4)陶飞亚主编:《汉语文献与中国基督教研究》(即将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2013年6月在上海大学召开的“汉语文献与中国基督教研究”的论文集。本次会议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的整理与研究”的计划内容之一,也是国内首次讨论这一问题的学术大会。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加拿大、美国、英国、中国内地与港台的50多名学者,分别提交了世界各地的汉语基督教文献状况的论文,为学术界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迄今最为全面的成果和参考资料。

(5)郭红编著《晚清沪宁基督教与江浙社会》,从文字事工、女传教士、太平天国传教士在沪宁的生活等角度分析1864年前进入上海、宁波的传教士对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思考与适应,分析太平天国前后宁波退缩成为新教浙东区域的中心、而上海则成为中国基督教在东部最重要的中心的原因。已有16万字,拟将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2、资料整理:

(1)整理点校《口铎日抄》、《哀矜行诠》、《古今敬天鉴》,收入周振鹤主编:《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第三册,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

此三本书为明末天主教的珍稀文献,分别由艾儒略、罗雅谷、白晋等传教士撰述,内容涵盖了明末天主教的日常宗教生活、道德伦理、敬天思想等等,既有反映明末天主教的日常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又有体现明末天主教融合儒家的珍贵文献。此套书是国内第一次系统整理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并受到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成为理解明末以来中国多元传统与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2)整理编著《晚清上海新教珍稀史料选编》,主要收集1870年代前在上海的新教传教士出版的汉语基督教文献,尤其关注有地方特色的宣教小册子及方言宣教文献,这些文字或写作方式对中国他地的汉语基督教文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新教传播史上拥有自己的地位。已整理9万字,计划2015年出版。

3、主要论文:

(1)肖清和:《诠释与更新:清初传教士白晋的敬天学初探》,载《比较经学》2014年第2期。本论文以白晋的《古今敬天鉴》为文本个案,对白晋的敬天学以及其所体现的“索隐学”的思想特点进行了详细考证与梳理。

(2)杨雄威:《教民敌对身份建构与晚清民教畛域》,载《宗教学研究》2013年第4期。本文对晚清中国社会颇具争议的教民群体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考察。并将这一问题与晚清的民教畛域及教案问题相关联,侧面印证了近代国人教案观的变迁。

(3)郭红:《新教传教士与宁波方言文字事工考》,载《宗教学研究》2014年第1期。本文关注传教士在不同地域对汉语方言表述形式的选择及其在宣教中的运用。

(4)司佳:《传教士缘何研习<圣谕广训>:美国卫三畏家族档案手稿所见一斑》,载《史林》2013年第3期。本文从历史学与语言学两个角度进行解读19世纪来华传教士学习《圣谕广训》并将其形式变为相应之传教策略的过程。

(5)陈喆:《东方学传统与传教士汉学——艾约瑟对上古中国宗教的阐释》,载《中山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本文运用中英文文献,研究艾约瑟对上古时代中国人宗教信仰状况的构想,揭示西方学术文化传统与早期汉学研究的密切关联。

(6)舒健:《东北与近代基督教的传入》,载《文本、地域与解释的新视角——中国东北地区的基督宗教与中西文化交流(清初至民国)》(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本文的研究主要从文本出发考察近代朝鲜基督教的传播过程中,中国东北地区所起到的相关作用,内容集中于以下三方面:一、在进入朝鲜半岛之前,东北成为西方传教士了解朝鲜的跳板,二、在朝鲜开埠前,东北是中西传教士潜入朝鲜的重要途径,三、进入东北地区的朝鲜人,主要是商人和移民,他们的皈依对基督教向半岛的传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7)刘贤:《从一则新史料看陈垣的文化观》,载《光明日报》(2014年05月14日14版)。2009年出版的二十三卷本《陈垣全集》中,披露了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一篇未刊作品的提纲。该提纲作于1941年12月8日,题为《伟大之中华民族》。在他所有的文章著作中,这一标题的感情色彩之浓重无出其右。本文将其与陈垣的其他著述相参证,可全面了解他的文化观。

(8)杨卫华:《基督教社会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以教外知识分子为中心的讨论》,《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1期。该文主要是充分挖掘中文报刊和著述资料,将基督教社会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教外知识分子对它的回应呈现出来,从而复原了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中一段被遗忘的历史。过往的研究对社会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着墨很多,但对基督教社会主义却几乎只字不提,本成果是对过去研究的有力补充。

(9)杨卫华:《另一种“以俄为师”:民国基督徒苏俄观的转变(1918-1937)》,《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第5期。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文章充分运用汉语基督教文献资料,把民国基督教中一个特别的面相呈现出来。19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对在华中外基督徒具有震撼性的影响,不仅导致他们苏俄观的转变,也促使他们走向另一种“以俄为师”。更重要的是以苏俄为参照,借共产主义改造基督教,重构基督教的合理形象,从而改变了民国基督教的面目,为基督教和共产主义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别样的解释。

(二)阶段性成果清单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成果情况。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中国基督教史研究

陶飞亚主编、肖清和执行主编

著作

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35万

 

2

中国基督教青年学者论坛

陶飞亚主编、杨雄威执行主编

著作

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

61.8万

 

3

中国基督教史研究

陶飞亚主编、舒健执行主编

著作

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38万

 

4

《口铎日抄》《哀矜行诠》《古今敬天鉴》

肖清和、郭建斌校点

著作

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

30万

 

5

《英敛之集》(上、下)

周萍萍

编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6

《刘松龄——旧耶稣会在京最后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

周萍萍

译著

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

 

 

7

北美亚洲学会年会中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

陶飞亚、王德硕

论文

《东岳论丛》,2014年第一期

2.5万

 

8

在中国发现中国基督教的历史:裴士丹的《中国基督教新史》

陶飞亚

论文

《史学月刊》2013年第10期

1.2万

 

9

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新趋向

陶飞亚

论文

《史林》2013年第2期

6.5千

 

10

The Evolution of European Missionary’s Views on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陶飞亚

论文

Winter  2012-2013, Vol. 46, No. 2, pp.35-57.

 

 

11

从历史视角看梵二会议与中国天主教会

陈铃、陶飞亚

论文

《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6期

1.5万

 

12

走向多语种文献研究的新视角 ——评《义和团运动文献资料汇编》

陶飞亚、许俊琳

论文

《中华读书报》,2012年12月12日

0.4万

 

13

诠释与更新:清初传教士白晋的敬天学初探

肖清和

论文

《比较经学》2014年第2期

3万

 

14

人际网络与反教运动:<圣朝破邪集>人物关系考

肖清和

论文

《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第6期

1.5万

 

15

耶稣形象:明末清初西学东传的一个典型案例

肖清和

论文

《东方历史评论》2013年第2期

1.5万

 

16

救赎与教化:明清天主教儿童慈善活动探析

肖清和

论文

《暨南学报》2013年第9期

2万

 

17

礼物与明末清初天主教的本土化

肖清和

论文

《东岳论丛》2013年第3期

3万

 

18

清初儒家基督徒刘凝生平事迹与人际网络考

肖清和

论文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第4期

2万

 

 

 

 

19

制度、人脉、个性:南昌教案与晚清政治格局

杨雄威

论文

暨南学报2014.1

1.5万

 

20

时间、空间与传媒:晚清教案史上两起知县自杀疑案比较

杨雄威

论文

江苏社会科学2013.12

1.2万

 

21

教民敌对身份建构与晚清民教畛域

杨雄威

论文

宗教学研究2013.12

0.86万

 

22

新教传教士与宁波方言文字事工考

郭红

论文

《宗教学研究》2014年第1期

1.5万

 

23

明代的旗纛之祭:中国古代军事性祭祀的高峰

郭红

论文

《民俗研究》2013年第3期

1万

 

24

相土所宜与方言的欧式外衣——十九世纪传教士与宁波方言拼音

郭红

论文

《文化中国》2012年第4期(加拿大)

1.5万

 

25

传教士缘何研习《圣谕广训》:美国卫三畏家族档案手稿所见一斑

司佳

论文

《史林》2013年第3期

1.3万

26

邝其照与1868年《字典集成》初版——兼谈第一本中国人编写的英汉字典及其历史实用价值

司佳

论文

《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1万

27

东方学传统与传教士汉学——艾约瑟对上古中国宗教的阐释

陈喆

论文

《中山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1.2万

28

东北与近代基督教的传入

舒 健

论文

《文本、地域与解释的新视角——中国东北地区的基督宗教与中西文化交流(清初至民国)》,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1月

1.1万

 

29

《马克眼中的伊利汗国景教状况——一个被遗忘的元代景教徒西行视野》,

翁沈君

论文

《天主教研究论辑》(第 10 辑),2013 年 11月

8千

 

30

《国内学术界关于朴趾源<热河日记

舒健、韩二帅

论文

《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4期

8.6千

 

31

《从一则新史料看陈垣的文化观》

 

刘贤

论文

《光明日报》(2014年05月14日14版)

3.7千

 

32

另一种“以俄为师”:民国基督徒苏俄观的转变(1918—1937).

杨卫华

论文

《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第5期

1.8万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

33

中国自由派基督徒视域中的苏俄国际形象(1918-1949)

杨卫华

论文

《中山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1.5万

 

34

基督教社会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以教外知识分子为中心的考察

杨卫华

论文

《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1期

1.2万

 

35

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出路吗——民国基督徒的资本主义想象

杨卫华

论文

《东岳论丛》2013年第11期

1.5万

《新华文摘》论点摘编500字

36

20世纪上半叶西方基督教社会主义在华的传播及影响

杨卫华

论文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3年第1期

1.2万

 

37

民国基督徒苏俄想象中的宗教图景

杨卫华

论文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4年第2期

1.2万

 

38

《耶稣会士刘松龄在华事迹述略》

周萍萍

论文

《澳门理工学报》,2014年第1期

1万

 

39

《从新发现的资料解读英敛之的早期思想》

周萍萍

论文

吳昶興主编:《再──解釋:中國天主教史研究方法新拓展》,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14年

1.1万

 

40

《耶稣会士刘松龄与北京的科学技术》

周萍萍

译文

《天主教研究学报》(香港),2012年第三期

1.1万

 

41

新文化源于教会论——以张亦镜为考察中心

范大明

论文

《史林》,2014年03期

1.5万

 

课题组供稿

 

(责编:实习生、张文卓(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