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国外所藏汉籍善本丛刊”中期检查情况

2015年07月29日16:31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一、本课题于2010年年底正式立项,2012年6月份接受规划办的第一次中期检查。目前研究计划进展有序,已经完成的子课题有《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丛刊》、《日本国会图书馆藏宋元本汉籍选刊》、《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宋元本汉籍选刊》、《美国图书馆藏宋元版汉籍研究》、《美国图书馆藏宋元版汉籍图录》,共195册。目前在研的子项主要有《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汉籍善本影印丛刊》与《大英图书馆藏汉籍目录》等。以下择要说明:

在立项的最初三年,课题组以最熟稔、前期成果最丰硕,也是学术价值最重要的日本所藏宋元版汉籍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工作。在两年时间内,集中推出《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丛刊》、《日本国会图书馆藏宋元本汉籍选刊》、《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宋元本汉籍选刊》等三套丛刊。为精装16开本195册,装20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3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收录宋元版汉籍66种、全套170册的《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丛刊》。这是本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也是课题组贯彻规划办“树立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立足学术前沿,体现有限目标,突出研究重点”的研究思路,积课题组同仁二十余年学术积淀,厚积而薄发的产物。《丛刊》一经出版,便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丛刊》细目见后附清单,相关情况已通过《工作简报》报送。)

2013—2014年,课题组重点推进了美国图书馆藏汉籍的整理与研究工作。项目组首席专家安平秋教授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即多次赴美国各大图书馆访查馆藏中国古籍的情况。从2006年开始,以安平秋、曹亦冰、卢伟、杨海峥、顾永新为主的“美国图书馆藏宋元版汉籍”项目组成员,多次赴美工作,集中调查美国图书馆藏的宋元版汉籍。课题组成员将能调阅的宋元版汉籍一一目验,同时拍摄(或向馆方购买)能供出版的书影照片。回国以后,再查阅国内外相关著录和资料,并与国内所藏同版古籍进行充分比对,最后写出各书的文字说明,配合书影,编成《美国图书馆藏宋元版汉籍图录》一书。课题组持续工作七年,基本准确地摸清了美国图书馆所藏宋元版汉籍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图录和文字提要更可以为国内学者按图索骥进而深入了解全书的价值提供宝贵的参考。书稿已于2012年底全部完成,并请华东师范大学严佐之教授负责通审,今年年内将由中华书局出版。

为了发掘、提升课题的学术意义与价值,课题组还将以国外存藏的中国古籍为基础,围绕汉籍流播海外这一文化现象,展开综合性的研究——以阐明中华文化如何通过古籍这一载体走向世界,并参与异国文化的创造。课题组成员卢伟副研究员所撰写的《美国所藏宋元版汉籍研究》就是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尝试。此书已在2013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项成果不仅可以引起学界对于这一研究领域更多的关注,也是课题组探索如何把海外汉籍的复制整理与学术研究更紧密的结合起来所做努力。

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课题组将对日本其他图书馆(如足立学校遗址文库)的宋元版开展并在《美国图书馆藏宋元版汉籍图录》与《美国所藏宋元版汉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展开对美国存藏珍稀本汉籍的复制工作。首期准备复制国会图书馆所藏善本汉籍300种,拟在近期内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3年3月,课题组成员杨忠、廖可斌、卢伟一行应大英图书馆邀请,赴英国商谈为大英图书馆编目事宜。经过初步访查,卢伟副研究员撰写了《大英图书馆藏中国古籍情况》一文,并于2013年12月在“域外汉籍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这一子课题的工作,今后也将逐步展开。

二、2013年,课题组依托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举办了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议。

2013年12月5日—7日,由我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承办的“域外汉籍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刘玉才、卢伟、顾歆艺、杨海峥、刘瑛等五人参加会议并提交论文,曹亦冰教授也提交了论文。

2013年12月26日—28日,由我中心与早稻田大学中国古籍文化研究所、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文本、诠证、传播:中国典籍与东亚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我中心有八位教师参会并宣读了论文。

三、课题组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经费拮据,二是时间紧张。

本课题首次立项经费为八十万,2012年中检后又滚动资助八十万。而实际上,我们前期投入的经费已远不止这一数目。如前所述,课题组对日本、美国存藏宋元版汉籍的调查与研究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开始的,仅编制《美国图书馆所藏宋元版图录》这一子项便耗时七年。当然,课题在社科基金立项之后,对我们研究工作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大的。借社科基金之东风,项目组在短时期内推出了很有分量的几套大的丛刊,各个方向的研究齐头并进、有序进行。

但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认识到,短时间能出这样多的成果,前提在于我们前期准备充分并有多年的研究积累。这一批成果集中推出之后,如果后续研究没有跟上,未来一段时间,很可能出成绩的速度就会放缓,甚至有“后劲”不足之虞。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想持续、稳定地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要达到国家级项目“精品意识”的要求。需要有更多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一、《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选刊》(66种,17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

本丛刊共收六十六种中国古籍,都是中国宋代元代刊刻、后来流传到日本、现今保存在宫内厅书陵部的珍贵典籍。所收者或为海内外孤本,未见其他藏书机构收藏者;或者在同书诸多版本中宫内厅藏本是初刻本或较早版本者;或者中国国内(包括大陆和台湾)藏本是残本,而宫内厅藏本是足本或较全者;或者学术价值甚高,而海内外至今未有影印本或排印本者。每种书前均附有课题组成员撰写的影印说明。

影印前,课题组的13位成员将从宫内厅复制回来的144种宋元版古籍与国内所藏同种古籍做了比较研究,甄选出最具出版价值的古籍,在此基础上,为影印的每一种古籍撰写《影印说明》,介绍或考订作者生平仕履,揭示该书的学术价值;并根据历代书目和存世版本考辨该书的版本源流和价值。

此次复制、整理的工作成果之一是,我们发现以往公认的宫内厅所藏的144种宋元版汉籍中,至少有四种并不是宋元版。一是晋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宫内厅著录为南宋淳熙三年刻本,实际是明代据南宋淳熙刻本覆刻印行的。二是南宋王应麟的《困学纪闻》二十卷,宫内厅著录为元刊本,实际是明正统年间翻刻元泰定二年庆元路儒学刊本。三是元王幼学的《资治通鉴纲目集览》五十九卷,宫内厅定为元刊本,实为明洪武年间刊本。四是南宋刘应李的《翰墨全书》(《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前集100卷、后集34卷。宫内厅著录为元刊本,实际是明初刊本。《丛刊》的出版,可以使学界更全面、直接地了解、掌握宫内厅所藏宋元版汉籍的情况,并为中国古代文史研究的相关学科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一笔宝贵的研究资料。

二、《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宋元版汉籍选刊》,10种,凤凰出版社,2013年6月。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即原内阁文库,亦为收藏中国古籍量多质高的藏书单位,此次共搜集影印了该馆所藏的中国宋元善本图书10种。其内容包括:《周易新讲义》、《[校正详增音训]礼记句解》、《孟子集成》、《史略》、 《子略》、《[新编]诏诰章表事文拟题、新编诏诰章表事实》、《淮海集》、《豫章先生文集》、《平斋文集》、《类编增广颍滨先生大全文集》等10种。

三、《日本国会图书馆藏宋元版汉籍选刊》,5种,凤凰出版社,2013年6月。

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有相当数量的汉籍善本,其中不乏珍稀本。譬如,列入日本重要文化财的《姓解》(北宋刊孤本),《无文印》(国内没有完整存藏),《大唐西域记》(思溪藏完整本),《礼记注》、《春秋经传集解》(建刻巾箱本,罕见)、《列子》(元刻本)等等。此次收录《丛刊》的有:宋刻《礼记》、宋刻《春秋经传集解》、宋刻《姓解》、《大唐西域记》、《无文印》等五种。

四、卢伟《美国图书馆藏宋元版汉籍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该书对美国国会图书馆以及美国各大东亚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古籍尤其是宋元版汉籍的历史与现状做了详细的梳理。在吸收前人研究基础上,以图书馆为单位,对美国所藏的125部宋元版汉籍进行了考证与论述,并针对其中最有价值的版本进行了深入的个案研究。

五、《美国图书馆藏宋元版汉籍图录》,中华书局,2014年(即出)。

涵盖美国各大图书馆所藏宋元版汉籍凡125部,每种书提供若干书影,并有详细的叙录提要。读者管中窥豹,通过此书可以一览美国图书馆所藏宋元版书的概况,进而了解美国汉籍收藏与汉学研究的历史。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成果情况。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选刊》

安平秋、郝平主编

古籍整理作品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

66种170册

 

2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宋元版汉籍选刊》

安平秋主编

古籍整理作品

凤凰出版社

2013年6月

10种

 

3

《日本国会图书馆藏宋元版汉籍选刊》

安平秋主编

古籍整理作品

凤凰出版社

2013年6月

5种

 

4

《美国图书馆藏宋元版汉籍研究》

卢伟

专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20万字

 

5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选刊》前言

安平秋

论文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12辑

约5千

 

6

《古籍整理的重要收获——<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选刊>出版》

吴国武

论文

《光明日报》2013年12月25日

约3千

 

课题组供稿
(责编:实习生、张文卓(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