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我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中期检查情况

2015年07月28日16:24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进展情况

1、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1)总体执行情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自2012年12月28日立项以来,课题组即着手对研究内容框架进行一系列深化和凝练,多次召开全体讨论会和各子课题分组讨论会,制定具体工作计划。2013年4月25日,在天津大学举行了开题报告会,向与会专家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先生、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陆寿麟先生、北京化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明明教授、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局级巡视员陈根来先生、以及天津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张加万教授等汇报了项目的总体框架、研究目标、以及研究方案、时间进度安排,专家对重大课题的跨学科研究框架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深入研究的方法、细化成果等都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在以上总体框架指导下,各子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基本完成预定研究计划,其中:

①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基础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包括天津市区、滨海新区、河北唐山、以及洛阳、福州的工业遗产考察及档案文献收集,对天津、唐山等地工业近代化历史已经初步完成了较系统的整理;

②组织开展了天津、洛阳、福州多项工业遗产的测绘、部分完成了基于BIM技术的信息记录,基于GIS技术的工业遗产数字化特征体系和工业遗产空间数据库正在建设中,平台搭建和基础数据录入工作已初步完成;

③在充分研究国内外、特别是英国工业遗产价值认定评价体系基础上,编制完成了“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标准体系”草案,交由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工业遗产学部专家审议,并于2014年5月在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经专家讨论,作为《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通过;

④与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示范项目研究,确立以厦门修船厂旧址、沙坡尾海洋文化创意港项目作为工业遗产活化再利用示范项目,结合实践探索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理论方法;

⑤对天津、北京、台湾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并进行了国内和国外工业遗产文创改造实例的系统收集,已完成第一阶段收集工作,进入补充阶段。

⑥在多个子课题中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其中与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教授、空间信息研究中心主任濑崎薰教授合作开展基于手机的城市遗产信息采集研究,并与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何培斌教授合作开设“近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综合设计工作坊”,共同探讨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设计途径。

⑦各子课题已陆续完成部分成果,并参加相关学术会议进行交流,其中在2013年9月在天津大学主办了“天津城市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发表有关工业遗产论文4篇,与来自法国、英国、比利时等国的专家共同探讨。11月在武汉召开的“中国第四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4篇,探讨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引起较大反响;2014年5月,在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由课题组编写完成的《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经专家审议通过,6月课题组主办的“国家社科重大课题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召开,为期两天,与会专家对《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进行进一步研讨,台湾成功大学傅朝卿教授、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赖德霖教授、同济大学伍江教授、广州大学彭长歆教授等专家提出了建议。

此外,在《工业建筑》、《城市发展研究》、《新建筑》、《中国园林》、《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CSCD、CSSCI、中文核心检索期刊发表论文6篇,英文论文《Thinking on the Heritage Values and Designation Guid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China》、《Colonial Circulations and Contested Collages of Urban Space in Modern Tianjin》已被将于2014年9月在韩国召开的国际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理事会(Docomomo)亚洲委员会年会年会录用,指导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2篇。目前,各子课题组有多篇论文正在写作中。

2)子课题一进展情况:中国工业近代化研究

指导硕士研究生郝帅以《从技术史角度探讨开滦煤矿的工业遗产价值》为题,从矿山类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认定的角度,对开滦煤矿的技术史进行了系统梳理。开滦煤矿是洋务运动时期西方技术传入中国的见证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工业近代化变革中重要的推动者,在矿山类工业遗产中具有突出代表性。在研究中,查阅了大量以开滦煤矿1912~1936年总矿师年报为主的一手资料,从两方面对开滦煤矿的技术发展史进行了归纳:①煤矿主要生产技术与设备的引进、发展及其影响;②煤矿的运输基础设施、附属生产、社会福利设施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以此为基础,对开滦煤矿的工业遗产价值、特别是作为其价值核心的科技价值进行了认定,并依据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对开滦煤矿工业遗产群的完整构成和内在关联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有助于补充对于开滦煤矿工业遗产的历史研究,指导其价值评估与保护利用,并对国内同类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估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该硕士学位论文已在12月顺利通过答辩,并完成论文《开滦煤矿工业遗产价值认定与其遗产群的探讨》,在11月召开的“中国第四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上发表。

对天津工业近代化、以及不同行业工业近代化历史的研究也已全面展开,已初步完成对天津市档案馆、天津市图书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图书馆等部门档案史料的考察,并去中国第一档案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收集关于天津工业的文字、图片资料。对1949年以前的天津的工业进行了分类归纳,在此基础上,理清了天津工业发展的脉络以及各个行业的发展历程,并对天津的代表行业如纺织、化工、采矿、面粉、制革等行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部分成果整理为论文《近代天津著名化工、毛纺企业及其建筑遗迹》、《天津近代工业遗产建筑的风格与特征》,在9月召开的“天津城市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和《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此外,洛阳、福州近现代工业化历史研究也正在随两地的工业遗产调查与资料收集而展开。

3)子课题二进展情况: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平台建设研究

在近年来完成的天津市区及滨海新区工业遗产基础资料收集基础上,2013年对部分信息不完善的工业遗产进行了补充调查,其中6月重点对天津市红桥区工业遗产进行了补充性的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在以上工作基础上,课题组着手构建基于GIS技术的工业遗产数字化特征体系和工业遗产空间数据库,对调查收集的工业遗产数据进行系统录入,其中空间数据库中采集的工业遗产数据涵盖工业遗产点、线性工业遗产、工业遗产的单体建筑、工业遗产厂区或组群的用地范围、工业设备等。目前完成了115个工业遗产点、1个线性工业遗产、439个单体建筑用地、46个组群或厂区的矢量化数据采集和属性录入。同时,初步搭建了工业遗产信息化管理平台,该信息管理系统基于RIA,采用B/S架构进行设计,客户端方面运用微软的silverlight技术实现,通过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将调查表、既往研究、档案史料、相关规划设计相关地图、遗产测绘图、历史图纸、照片等与工业遗产相关的文档、图片资料及BIM模型在同一地理参考坐标系下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浏览、查看、统计分析功能、测量功能并可通过属性和图形进行双向查询和检索,查看工业遗产的概括性属性信息,具体包括:遗产编号、现有名称、原名称、保护级别、地址、始建年代、总建筑面积、层数、高度、占地面积、原使用功能、现使用功能、产权单位、现使用者、遗产价值评估、现状评估、再利用潜力评估、文化产业发展评估,工业类型等,同时提供不同用户权限的资料上传和下载功能,实现了局域网内的信息共享。该基础平台的建立,能够有效的收集与整合工业遗产历史档案信息,一方面探索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的标准和技术,另一方面为各个子课题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目前正在继续完善信息录入和重点技术攻关。

工业遗产测绘方面,在充分准备基础上,2013年7月、11月、12月分别对包括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天津拖拉机厂、天津市三五二二厂(包括宁家大院和王家戏楼)等多处天津近现代工业遗产进行了测绘,采用包括传统手工测绘、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全景照片拍摄等技术对相关建构筑物、环境信息进行了全面的扫描记录,已完成较完整的测绘点云以及相关测绘资料。同时,指导硕士研究生杜欣以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为例,探索BIM技术在工业遗产测绘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基于BIM的工业建筑遗产测绘》并于12月顺利通过答辩。研究成果实现了部分技术设想,初步提出了BIM应用于工业建筑测绘的工作方案,即以“信息”处理为重点,以“理想模型”、“阶段化模型”、“分析模型”的逐级建立为工作流程,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4年6月21日,课题组对天津新港船厂进行工业设备和厂区的信息采集。天津新港船厂始建于1940年代,东临天津港,是塘沽区重要的工业遗产。在2012年的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中发现厂区内机加工车间(原轮机车间)保留了原有的工业设备。在本次工作中,对于新港船厂二次调研,更新和补充了2012年采集的厂区信息。发现原轮机车间已腾空作为仓库使用,原有设备移动到修船车间继续使用。本次工作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完成对这批设备的信息采集,首次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运用到了工业遗产设备信息采集领域,为保存新港船厂老设备信息、以及工业遗产中工艺和设备的研究做出了有益探索。

同时,课题组与河南科技大学、福州大学合作,对洛阳涧西工业区、福州地区工业遗产的测绘和信息采集也已开展,包括:①对洛阳涧西工业区中州路沿街156时期建筑立面、长春路34、36、37号街坊住宅、10号街坊、以及河南科技大学老校区1号、2号楼进行了测绘;②对福建漳州南靖五更寮高炉群遗址、武夷山闽北红军兵工厂旧址等工业遗产进行了测绘。未来将继续探索以天津为试点建立的工业遗产测绘方法和技术、以及基于BIM和GIS的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在洛阳、福州两地工业遗产基础数据管理中的应用。

此外,课题组与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教授、空间信息研究中心主任濑崎薰合作开展的基于手机的参与式城市遗产信息采集研究,未来也将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工业遗产的信息采集技术。

4)子课题三进展情况:工业遗产价值评估体系研究

2012年11月,课题组“中国第三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了关于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的预研究,发放了有关价值构成与权重的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及调查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2013年重大课题正式启动后,继续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标准体系进行深化研究,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

①系统收集整理了英国对不同类型工业遗产的认定与评价标准,翻译整理了“英国遗产”(English Heritage)发布的一系列工业遗产相关的认定标准文件,研究成果《工业遗产评价认定标准研究——以英国为例》在“中国第四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中发表,并与参会的美国、台湾等国家地区的专家进行交流,修改后的论文发表于《工业建筑》杂志2014年7月刊。目前正在进一步收集研究德国、美国、法国等国的工业遗产评价认定标准,研究成果将为建立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标准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②对国内现有的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标准研究进行系统了整理,并结合对天津、唐山、福州等地工业遗产的个案研究和技术史梳理,总结了煤矿、化工、造船等不同门类工业遗产价值认定特征,重点探讨了工业遗产科技价值、突出普遍价值等认定中的特殊性问题,研究成果《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探讨—以天津碱厂为例》、《开滦煤矿工业遗产价值认定与其遗产群的探讨》、《工业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研究——以福建马尾船政与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为例》在“中国第四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中发表,论文《开滦煤矿工业遗产的研究及其价值认定的探讨》已被《新建筑》杂志录用;

③基于文化遗产和工业遗产保护相关的国际宪章准则、国内法律法规,以及课题组经过多轮修改,编写完成“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标准体系”草案,系统提出标准体系的理论逻辑架构、条文解释说明,该草案以专家问卷的形式提交“中国第四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徐苏斌教授主持下,于11月23日召开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委员扩大会议,对该草案进行审议,专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积极讨论,周卫、林晓薇、王晶、李匡等专家就草案和问卷调查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如细化问卷的二级指标,尤其是社会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等。目前根据专家意见,正在对草案和专家问卷进行修改完善,未来将通过德尔菲法广泛征询工业遗产保护各领域专家意见,以期建立具有共识的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标准。

④2014年5月29日,在“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徐苏斌教授向与会各位专家汇报了课题组执笔的《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该《试行稿》经由各专家审议通过。

⑤2014年6月14日,“国家社科重大课题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召开,会议为期两天。14日晚,与会专家就社科重大课题组执笔的《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的未来深化方向进行研讨,台湾成功大学傅朝卿教授、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赖德霖教授、同济大学伍江教授、广州大学彭长歆教授等专家提出了建议,主要包括:近代工业史的梳理应分地区、分门类梳理,突出地方专营的工业门类,工业遗产的价值也应分门类探讨、提出细则,以及对于一些特殊的工业遗产,如负面工业、实验研发等也应予以关注。

5)子课题四进展情况:工业遗产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理论方法研究

与地方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合作,积极参与工业遗产保护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工业遗产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的理论方法,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①参与起草《关于塘沽火车站(南站)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专家建议》。9月2日,滨海新区文化广播电视局邀请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课题组的相关专家就滨海新区塘沽火车站(南站)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再次进行了专题讨论和研究。专家们提出了《关于塘沽火车站(南站)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专家建议》,明确了塘沽南站范围内需保护的各历史建筑,包括近现代工业遗产,初步拟定了文物保护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具体范围,并对相应需做出的城市规划调整提出了建议。

②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保护规划修编。北洋水师大沽船坞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需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其原始图纸是在2013年之前编制的,有部分不符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立项要求,为此课题组对其原始图纸进行了增补,同时也对大沽船坞进行了补充激光扫描测绘。

③推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和塘沽南站保护规划编制。两处单位于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课题组受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宣传部委托,积极推进两处单位的保护规划工作,进行了现场调研,历史资料的调研以及保护规划图纸的绘制等,目前这两处的保护规划已基本完成。

④与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示范项目研究,确立以厦门修船厂旧址、沙坡尾海洋文化创意港项目、天津棉纺三厂等作为工业遗产活化再利用示范项目,结合实践探索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理论方法。同时计划建立并跟踪研究2~3个天津市产业遗存社区化建设示范项目,围绕社区营造视角,剖析产业遗存再利用与社区建设的关联性,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产业遗存社区化建设模式、规划控制策略、管理机制、项目运营等。

⑤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研究滨海新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问题。2013年12月,课题组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了“近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综合设计工作坊”活动,聘请了香港中文大学建学院院长何培斌教授莅临指导。合作的重点是探讨大沽船坞和塘沽南站的保护和再利用,合作的目的是试图通过比较高密度的香港和滨海新区,研究如何在满足保护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新的发展对工业遗产进行再利用。

⑥课题组完成的探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课题的论文《基于价值评价的工业遗产的分级保护——以天津碱厂为例》、《合约视角下的产业遗存再利用规划模式研究——以天津棉纺三厂为例》,分别被CSCD、CSSCI检索杂志《工业建筑》、《城市发展研究》录用并发表。

⑦2014年6月28日-7月8日课题组师生受邀参加同济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青海大学举办的“青海设计工作营”,联合对于青海大通的工业遗产改造和再利用提出方案与建议。

6)子课题五进展情况:从工业遗产保护到文化产业发展

2013、2014年主要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基础调查和资料收集,并形成初步成果进行发表或学术交流,具体工作包括:

①先后对天津的天津拖拉机厂、老棉三(天津棉三创意街区)、意库创意产业园区、橡胶四厂、天津木箱厂(“绿建吉地”产业园区)、南开大学校办工厂(现智慧山),北京的751、798、莱锦工业遗产开发文创园,以及台湾西门红楼、松山、华山三处工业园区的开发文创园进行了多次考察;同时,课题组按国内和国外两个部分,对工业遗产发展文化产业的改造实例进行了系统收集,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收集工作,进入补充阶段。

②已完成并发表部分研究成果,其中论文《天津工业遗产现状及再开发模式研究》、《天津市河北区工业遗存保护再利用项目的调研与思考》在“天津城市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中发表;课题组并积极参与相关学术交流,王琳教授先后参加了在天津智慧山召开的“国际新媒体发展前瞻会议”、以及在北京中科协礼堂召开的北京“中国创意城市网络联盟”会议。目前已完稿和正在写作中的论文还包括《遗产经济学与工业遗产开发模式比较》(拟投往《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国内外工业遗产开发对当代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拟投往《中国社会科学报》)。

2、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1)基础调研

①天津近现代工业遗产实地调查和文献收集:在以往调查基础上,2013年主要开展了对红桥区、滨海新区工业遗产的补充性实地调查,同时继续查阅并收集天津市档案馆、天津市图书馆、塘沽区博物馆等处相关档案文献。同时,重点开展了对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天津拖拉机厂铸造车间、三五二二厂(包括宁家大院和王家戏楼)、天津新港船厂等处工业遗产的测绘,采用包括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全景照片拍摄、传统手工测绘等技术对相关建构筑物、工业设备、环境信息进行了全面的扫描记录,已完成较完整的测绘点云以及相关测绘资料。

②唐山近现代工业遗产调研和文献收集:对唐山的开滦矿务局、启新洋灰公司旧址进行了考察,并对开滦煤矿1912~1936年的总矿师年报等一手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研究。

③洛阳涧西工业区工业遗产调查:课题组与河南科技大学合作,2013年1月至10月期间开展了针对该区域的系列调察和测绘。考察对象包括洛阳涧西工业区轴承厂、洛阳铜加工厂、第一拖拉机厂、中信重机(矿山机械厂),以及156时期苏式住宅街坊,包括10号街坊、以及长春路街区的34、36、37街坊。同时,对中州路沿街156时期建筑立面、长春路34、36、37号街坊住宅、10号街坊、以及河南科技大学老校区1号、2号楼进行了测绘。此外,初步系统收集了厂志、区志、历史地图、老照片等档案文献,并对相关人士进行了访谈调查,完成了相关的口述记录。

④福州地区工业遗产调查:课题组与福州大学合作,2013年对福建漳州南靖五更寮高炉群遗址(于2013年5月成功申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闽北红军兵工厂旧址(武夷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测绘,并对福建泉州源和堂进行了考察。

⑤工业遗产文化产业发展案例专题调研:结合第五子课题,对天津市的工业遗产文化产业发展案例进行了专题调研,考察对象包括绿岭产业园、巷肆创意产业园、红星?18创意产业园、天津3526创意工场、天津拖拉机厂、老棉三(天津棉三创意街区)、意库创意产业园区、天津木箱厂(“绿建吉地”产业园区)、南开大学校办工厂(现智慧山)等多处。同时,对北京的751、798、莱锦工业遗产开发文创园,以及台湾西门红楼、松山、华山三处工业园区的开发文创园进行了多次考察。

⑥2014年6-8月正在推进全国重点城市的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为建立全国的GIS数据库奠定基础。

2)学术交流

①2013年9月16~19日,天津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暨社科重大项目课题组,主办了“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2013)学术会年会天津大学分会暨第二届天津城市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法国、英国、比利时以及国内20多位专家共同探讨近代天津的城市和建筑的历史和保护问题,并编写了论文集。会上发表了与重大课题相关的《社会发展与工业遗产保护》、《近代天津著名化工、毛纺企业及其建筑遗迹》、《天津工业遗产现状及再开发模式研究》、《天津市河北区工业遗存保护再利用项目的调研与思考》等四篇论文,与到会的国内外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②2013年11月23~26日,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在武汉召开的“2013中国第四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青木信夫教授和徐苏斌教授在会上做了关于“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标准体系思考”的主题发言。本次会议课题组共发表四篇与重大课题的论文,包括《工业遗产评价认定标准研究——以英国为例》、《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探讨—以天津碱厂为例》、《开滦煤矿工业遗产价值认定与其遗产群的探讨》、《工业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研究——以福建马尾船政与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为例》。同时,为推进全国工业遗产评估标准化的工作,23日在徐苏斌教授主持下,专门召开了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委员扩大会议,对课题组提出的中国工业遗产认定评价标准草案进行讨论,到会专家进行了积极热烈的讨论,周卫、林晓薇、王晶、李匡等专家就草案和调查问卷提出了各自的合理化建议。

③2013年10月9~10日,徐苏斌教授出席了2013西安建筑遗产保护国际会议暨国际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理事会中国委员会(Docomomo-China)成立大会,受聘担任国际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理事会中国委员会首届委员。此次会议是为了成立国际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理事会中国委员会(Docomomo China)而举办的,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对“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这一核心议题进行了研讨,而工业遗产保护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也以会议为契机进行了交流探讨。

④2013年10月和11月,王琳教授先后参加了在天津智慧山召开的“国际新媒体发展前瞻会议”、以及在北京中科协礼堂召开的北京“中国创意城市网络联盟”会议,就工业遗产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课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⑤2014年5月29日,在北京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召开了“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国文物学会秘书长黄元主持了成立大会,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作了“保护工业遗产:回顾与展望”的主题发言。国家文物局原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作了重要讲话。参加会议的专家还包括: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张瑾、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黄星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以及全国众多高校、研究所和设计院的研究者等。徐苏斌教授在此次会议上当选委员会副会长兼委员,并在大会上向与会的各位专家汇报了课题组执笔的《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聆听了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⑥2014年6月14日,“国家社科重大课题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召开,会议为期两天。14日晚,与会专家就社科重大课题组执笔的《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的未来深化方向进行研讨,台湾成功大学傅朝卿教授、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赖德霖教授、同济大学伍江教授、广州大学彭长歆教授、以及来自日本东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的专家提出了未来深化意见。

3)国际合作

①与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空间信息研究中心合作的城市遗产信息采集研究。2013年10月28~30日,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教授、空间信息研究中心主任濑崎薰教授一行与天津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师生一起进行了合作研究,并进行学术报告。期间选取了天津解放北路金融街及原意大利租界街区为样本地区,进行了基于手机的参与式城市环境信息采集,采集信息包括位置、图像、噪声、风速、温度等信息,可用于城市环境分析和保护;考察结束后,围绕历史遗产实地踏勘与信息采集技术进行了专题研讨和操作培训,初步建立了研究团队和拟培育的骨干研究生,并讨论确定下一步研究计划和方向。

②2013年12月14日至20日,课题组与香港中文大学合办“近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综合设计工作坊”,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何培斌教授及其硕士研究生一行与中心师生共同对滨海新区范围内的工业遗产包括大沽口炮台遗址、塘沽南站、天津碱厂黄海学社、原英国亚细亚油库、大沽船坞,以及塘沽博物馆进行了联合考察,并考察了天津市河北区的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项目。围绕黄海化学研究社与塘沽南站的适应性再利用设计,中港师生进行了设计交流和探讨,试图通过比较高密度的香港和滨海新区,研究如何在满足保护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新的发展对工业遗产进行再利用。

3、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目前各子课题研究工作主要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初步成果通过会议论文、期刊论文等形式进行了发表,并通过主办、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国内外专家同行进行交流。其中在2013年9月在天津大学主办的“天津城市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发表有关工业遗产论文4篇,与来自法国、英国、比利时等国的专家共同探讨。11月在武汉召开的“中国第四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4篇,探讨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引起较大反响;2014年5月,在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由课题组编写完成的《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经专家审议通过,6月课题组主办的“国家社科重大课题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召开,为期两天,与会的台湾成功大学傅朝卿教授、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赖德霖教授、同济大学伍江教授、广州大学彭长歆教授等专家对《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进行研讨。

各子课题已陆续完成部分成果,其中在《工业建筑》、《城市发展研究》、《新建筑》、《中国园林》、《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CSCD、CSSCI、中文核心检索期刊发表论文6篇,英文论文《Thinking on the Heritage Values and Designation Guid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China》已被将于2014年9月在韩国召开的国际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理事会(Docomomo)亚洲委员会年会年会录用。

2013年9月和12月分两次向所在天津大学的科研管理部门——天津大学人文社科处报送了社科重大课题的《工作简报》。

4、主要问题、改进措施

下一步工作需强化和改进的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是强化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学会等的合作,推介研究成果,使其充分发挥社会效应,为决策提供依据、为实践提供指导。其中课题组研究编写的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标准导则、工业遗产价值评估认定导则都将继续通过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学术委员会的推动,力争成为指导当前和未来全国范围内工业遗产普查、认定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有关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报告,也需更多与政府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相结合,课题组下一步将继续强化对于政府部门政策的研究与支持,力争使研究成果更加符合实践需求、发挥社会效应。

二是继续攻克研究中的技术难点。目前BIM和GIS技术应用于工业遗产信息管理还存在一系列技术困难,涉及软件编程和二次开发,课题组未来将更多开展与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等专业团队的合作,突破技术瓶颈。同时,与日本东京大学空间信息研究中心合作的基于手机的参与式城市遗产信息采集研究,也需继续解决一系列技术适用性问题,课题组将通过更加密切的合作推进技术攻关。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进展情况。

二、研究成果情况

1)代表性成果简介——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估标准体系

中国城市工业遗产进行系统的普查、认定、保护是当前亟待开展的工作。其中亟需建立适用于中国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和认定标准。该标准应首先能够充分体现中国工业遗产的自身特征,如作为工业遗产价值核心的科技价值,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国的建筑技术史和涉及各工业门类的综合性工业技术史的发展特征,同时对工业遗产完整性的理解也应拓展到遗产群的范畴;其次,该标准应通过充分沟通与研讨在业界达成统一性,全面反映当前中国对工业遗产价值的理解与共识,同时亦应与国际标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第三,该标准应具有充分的可操作性。

以此为目标,课题组在对英国等国外工业遗产认定评价标准、国内以往的工业遗产评价标准研究进行充分研究基础上,参照文化遗产和工业遗产保护相关的国际宪章准则、国内法律法规,经过多轮修改,编写完成“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标准体系”草案,尝试建立一个多层次、更具针对性的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估与认定标准体系,提出由价值构成和通用原则构成的价值评估体系模型,不仅包括对价值构成的阐述,而且涵盖了在进行工业遗产价值认定和分级时影响价值高低的其它因子,同时对涵义复杂的价值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划分为一级标准、二级标准,其中:

①价值标准的第一层级是价值构成,即对工业遗产价值构成的基本理解,参照了《下塔吉尔宪章》(2003)、《巴拉宪章》(1999)等国际宪章,以及国内通行的价值认定体系、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2007)、《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4),在其国内法规准则中提出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艺术价值基础上,考虑到工业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影响而增加社会文化价值,构成理解工业遗产完整价值构成的基本框架,即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美学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四条标准具有丰富的涵义,参照《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以及国内相关研究等,均进行了二级细分。

②价值标准第二个层级价值影响因子,是工业遗产认定分级时影响价值的各种因素,是遴选突出性价值要素、判定价值高低时所需的操作性原则,参考了《下塔吉尔宪章》(2003)、《巴拉宪章》(1999)、《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11)、《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2005)、《关于真实性的奈良文件》(1994)、《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4)等文件,即真实性、完整性和群体价值、代表性、稀缺性、脆弱性、多样性、文献记录状况、潜在价值。

这两个层级中的评价标准,每一项都对工业遗产的评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基本能够用于评价任何类型工业遗产的通用性标准。但工业遗产门类众多,工艺繁杂,未来将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工业遗产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特征提出更为详细的评估导则。

该标准的建立,首先有助于推动中国工业遗产的普查与认定,满足工业遗产保护与认定工作中的现实需求;其次有助于弥补国内文化遗产保护规范性文件的缺环,以工业遗产为试点,推动建立针对不同类型文化遗产保护与认定的规范性文件;此外亦可以作为对国内专业领域对于工业遗产价值理解与认知的阶段性总结,为未来的不断深化拓展建立基础。

该草案以专家问卷的形式提交“中国第四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青木信夫教授和徐苏斌教授在会上做了关于“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标准体系思考”的主题发言,会议中课题组共发表四篇相关论文,从梳理英国工业遗产认定评价体系,到基于天津碱厂、开滦煤矿、福建马尾船政与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等个案的不同门类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标准的探讨。会议期间在徐苏斌教授主持下召开了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委员扩大会议,对课题组提出的标准体系草案进行审议,参会专家进行了积极热烈的讨论,反响较大。

2014年5月29日,在“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徐苏斌教授向与会各位专家汇报了课题组执笔的《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该《试行稿》经由各专家审议通过。2014年6月14日,“国家社科重大课题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召开,与会专家就《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的未来深化方向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分地区、分门类梳理中国近代工业史,分门类探讨工业遗产的价值、并提出细则等深化建议。同时介绍该导则编制过程的英文论文《Thinking on the Heritage Values and Designation Guid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China》已被将于2014年9月在韩国召开的国际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理事会(Docomomo)亚洲委员会年会年会录用,即将参会交流,推动国际对中国工业遗产的关注。

2)阶段性成果清单

见下表。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成果情况。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工业遗产评价认定标准研究——以英国为例

青木信夫,徐苏斌,张蕾,闫觅

期刊论文

工业建筑,已录用并拟于2014年7月刊发表

约0.55万字

CSCD收录

2

基于价值评价的工业遗产的分级保护——以天津碱厂为例

闫觅,青木信夫,徐苏斌

期刊论文

工业建筑,录用待刊

约0.45万字

CSCD收录

3

合约视角下的产业遗存再利用规划模式研究——以天津棉纺三厂为例

邱爽,左进,黄晶涛

期刊论文

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3月

约0.8万字

CSSCI收录

4

开滦煤矿工业遗产的研究及其价值认定的探讨

徐苏斌,郝帅,青木信夫,张蕾

期刊论文

新建筑,录用待刊

约0.85万字

中文核心期刊收录

5

“活态遗产”的保护与更新探索——以福建马尾船政工业遗产为例

季宏,王琼

期刊论文

中国园林,2013年7月

约0.7万字

中文核心期刊收录

6

天津近代工业遗产建筑的风格与特征

季宏,王琼

期刊论文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2月

约0.8万字

中文核心期刊收录

7

工业遗产评价认定标准研究——以英国为例

青木信夫,徐苏斌,张蕾,闫觅

会议论文

2013中国第4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2013年11月

约1.3万字

 

8

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探讨—以天津碱厂为例

青木信夫,闫觅,徐苏斌

会议论文

2013中国第4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2013年11月

约0.9万字

 

9

开滦煤矿工业遗产价值认定与其遗产群的探讨

徐苏斌,郝帅,青木信夫

会议论文

2013中国第4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2013年11月

约1.0万字

 

10

工业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研究——以福建马尾船政与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为例

季宏,王琼

会议论文

2013中国第4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2013年11月

约0.9万字

 

11

社会发展与工业遗产保护

王玉茹,董智勇,张百顺

会议论文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2013)学术会年会天津大学分会暨第二届天津城市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天津大学,2013年9月

约1.1万字

 

12

近代天津著名化工、毛纺企业及其建筑遗迹

李健英,赵津,李娟

会议论文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2013)学术会年会天津大学分会暨第二届天津城市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天津大学,2013年9月

约1.1万字

 

13

天津工业遗产现状及再开发模式研究

王琳

会议论文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2013)学术会年会天津大学分会暨第二届天津城市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天津大学,2013年9月

约1.2万字

 

14

天津市河北区工业遗存保护再利用项目的调研与思考

仲丹丹, 胡莲

会议论文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2013)学术会年会天津大学分会暨第二届天津城市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天津大学,2013年9月

约1.0万字

 

15

从技术史角度探讨开滦煤矿的工业遗产价值

郝帅(导师:徐苏斌)

硕士学位论文

2013年12月

约4.2万字

 

16

基于BIM的工业建筑遗产测绘

杜欣(导师:青木信夫)

硕士学位论文

2013年12月

约5.1万字

 

课题组供稿

(责编:实习生、张文卓(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