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桂学研究”中期检查情况

2015年07月21日15:55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进展情况

①—1,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桂学研究”自立项以来,获得了自治区领导、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社科规划办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广西桂学研究会”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从各方面大力宣传,并给予精神与经费的支持。

本课题的研究,正按照原计划进行,总体进展顺利。本“桂学研究”以下列五部分为其基本构成。总体执行情况具体如下。

其一,桂学之学——桂学理论研究。桂学之学的研究对象为桂学理论及其桂学学科体系的建构问题。桂学虽早有提出,但作为广西地方学的学科、学问、学术研究的总体性概念是近年来所形成的共识。桂学作为广西文化学术概念,首要解决的是桂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知识结构及其学术谱系问题,提供桂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的学理依据。桂学虽以地方学术命名,具有鲜明的特殊性,但也是中华学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构成学术共同体及其科学共同体体系,应该着眼于在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中确立桂学在中华学术以及地方学术的地位,探索桂学研究规律与特点,创新中国地域之学的理论体系、知识结构与学术范式。

桂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目标,即奠定桂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构建桂学理论体系,确立桂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思维观念、价值取向、学科理论与方法论基础,以期纲举目张。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六方面:一是桂学本体论的元研究,指针对桂学自身的研究,即桂学研究的研究,包括桂学研究对象、范围、渊源、内容、性质、特征、(学术特质研究)价值、意义等系统构成内容;二是桂学建构论的历史渊源研究,包括古代桂学源流、过程阶段、发展脉络的学术史论内容;三是桂学构成论的学科体系研究,包括地方学学科与跨学科形态、类型、要素构成、学术范式等内容;四是桂学方法论的理论方法研究,包括学科与跨学科理论方法、比较文化学理论方法、人类学理论方法、民族学理论方法等内容;五是桂学资源论的文献资料研究,包括文献资料形态、类型、发掘、整理、保护与利用等内容;六是桂学价值论的评价体系研究,包括桂学研究功能、价值、地位、特色、优势及其学术与应用效益。

上述构想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中,一部分章节已经完成,某些完成的阶段性成果已经发表在学术刊物上。

其二,桂学之流——桂学学术史研究。桂学之流的研究对象为桂学学术史。旧说广西是文化荒漠,无学术可言。桂学研究从学术史方面追根溯源,寻根问底,探索广西学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文脉传统、基本线索、优势特色等,为桂学研究扎根本土而夯实基础,厘清广西学术贯穿始终的文脉与学脉。

桂学之流针对整个桂学学术史的梳理而言,它既是对已有桂学研究成果的清理,追溯桂学的来龙去脉,同时又希望从桂学的历史发展中吸取智慧和经验,总结出桂学研究的规律与特色,为桂学理论及桂学应用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第一、桂学学术史上主要的研究者及其思想;第二、桂学学术史上的主要著作及其内容、特色与贡献;第三、桂学学术史上的重要事件及其起因;第四、桂学学术与中华学术研究的关系;第五、桂学学术发展的分期以及各时期的特点;第六、桂学学术的总体特色、规律与成就。

“桂学学术史”的撰写,以分门别类的学术为对象,今年将完成文学部分的撰写,将进行史学、经学、绘画史等方面的撰写。

其三,桂学之本——桂学文献研究。桂学之本的研究对象为桂学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桂学研究以本土文献资源为本,需要发掘、整理、利用、开发历代文本文献、石刻文献、考古文献、民间文献等文献资源,以桂学作为跨学科资源整合与理论方法综合方式整合文献资料,将其转化为桂学研究对象与资源。

桂学基本文献是桂学研究的文本依据,桂学基本文献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优秀的传统。从时间上说,桂学文献自西汉至民国、当今,包括桂学古代文献、现代文献、当代文献;从地域上说,虽然大部分保存于广西,但全国各地乃至海外亦有大量桂学古代文献、现代文献、当代文献;而且,近代以来,海外亦有很多人研究广西,构成所谓海外文献;从材质上说,包括手抄本、印刷本、石刻、出土文物文献等。桂学文献内容丰富,桂学文献研究应该对其进行规范、全面的整理和研究,内容为二:一是将在广泛而深入的文献调研、摸清桂学文献家底的基础上,以“综述”概略桂学历代文献,尤其是编制桂学研究最有特色的、与喀斯特地貌相一致的文献载体——广西石刻文献资料集与广西石刻目录等,使人们对的广西文献的基本情况,包括数量、种类、特点、特色、存佚等,有一基本的了解、认识。二是从众多的桂学文献中遴选精华要籍,以提要方式加以介绍、推评。

正在进行更大范围的桂学文献调研工作,不断又有新的发现。“桂学文献”提要的撰写工作正在进行。

其四,桂学之魂。桂学之魂的研究对象为广西古代知识分子与各民族人民。桂学研究必须树立桂学的精神灵魂,需要以人(知识分子、各民族人民)为中心,以其人文精神及其民族精神为内涵,以其地域文化形态、类型、事象、现象为载体,寻找广西精神的文脉传统、历史积淀、文化传承的基因与内质,厘清各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向心力、凝聚力所在,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桂学之魂又从两部分展开研究:

A,广西古代知识分子,是桂学传统的主要创造者,又是桂学传统的主要传承者。广西古代知识分子由在桂为官或遭贬谪而来的中原知识分子与本地知识分子二者构成,具有独特的文化精神,如地处贫瘠而造福桑梓安享民风,处用兵之地而多忠义气节,“律己之廉、莅政之公、恤民之仁、体国之忠”的为宦风度,开书院、设教席、编教材的兴办教育、传承文化,采风与向少数民族诗歌学习并得“江山之助”的诗学精神。广西古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家族传统,如其家学、家训,其读书成业之道、治家如治国之道、人生做事之道、为人谦让之道、为家忠孝之道、为邻和睦人心之道,等。广西古代知识分子对广西历史上重大事件的看法,如对少数民族问题,对护边安国等,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广西古代知识分子承担本土文化建设与发展中的重任,他们也有领全国风气之先的努力。

广西古代士人研究的部分成果已发表在学术刊物上。

B,桂学以广西为核心区域,这是一个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个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各民族都有自身特征、自身的民族文化精神,这种各民族文化精神构成桂学之魂,即桂学的人文精神,这是一种多民族文化共存中的桂学精神。首要应该注重探索各民族文化精神,这种探索从对广西各民族各自特殊性的文化现象的研究入手,进行广泛深入的田野调查和搜集诸如实物、口述、抄本等民族民间文献,又对壮族的壮锦、苗族的蜡染、侗族的建筑、水族的编织、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侗族大歌、花山壁画以及丰富的具有独特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生命力的民族民间戏剧、民歌、曲艺形式等,探讨其特有的文化精神。最终将这种探索归向广西各民族文化精神的共同性上,如桂南采茶戏、桂剧、壮剧、邕剧、壮族舞蹈、彩调剧、文场以及各地的多声部民歌,既有各自特点,但共同性也是明显的。各具特点的各民族文化精神,构成着桂学和谐的共同体;这种各民族和谐而构成的精神是桂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是本区域最该传承而发扬光大的传统。

田野调研点已经建立,民间文学资料的收集有很大的进展。

其五,桂学之用——桂学应用研究。桂学之用的研究对象为桂学文化资源如何从潜在的资源演变发展为的硬支撑问题。通过对桂学传统的梳理和理论总结,将有关成果如广西成功的文化案例运用于当代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民族关系的稳定以及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是桂学研究的落脚点。我们希望探讨广西当代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借此建立起一种有价值的区域文化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探索出一条学与用相结合的新路。

桂学文化资源如何为国家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明清时期不乏其例,如明代宜山人李文凤编纂《越峤书》,清代桂林人刘名誉编纂《越事备考》、《越事备考安略》,系统介绍安南(今越南)的历史、山川风土人情、经济文化、与中国的关系等,为中越外交、对外关系提供材料。这里特别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桂学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问题,桂学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普世性表现在什么地方;二是广西如何利用地缘优势,在向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三是在当今国际、国内民族问题比较突出的形势下,桂学研究可以提供怎样的思路与解决问题的办法;四是传统桂学文化资源转化问题、创新性呈现方式问题。当今,广西形成了文学桂军、漓江画派和实景演出等具有全国甚至世界影响的文化品牌,这些品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个案,以研究当代桂学与广西历史文化、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为文化建设如何利用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思路,为广西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起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桂学应用研究”有新的开拓,如“新西南剧展”的实践活动,集教学、科研、演出为一体,组织学生参加,扩大了影响,丰富了文化生活。

总体研究上看,正在致力于前述五大部分的综合统一工作。

“桂学之魂”,是桂人精神、各民族的民族精神;“桂学之魂”系于“桂学之源”,“桂学之魂”是由一系列文化活动表现出来的;“桂学之本”立于“桂学之流”,“桂学之流”被记载在一切形态的桂学文献中。在桂学研究总体框架中,以“桂学之学”为高,它是整体性的桂学研究的理论概括与规律总结;在桂学研究总体框架中,又以“桂学之用”为先,桂学研究的落脚点就在于“桂学之用”。而从另一方面说,桂学研究以发现、总结桂学在中华地域之学中的特殊性为总体思路,桂学研究特别着重广西在中华地域沿边沿海的边疆位置、广西在中华民族关系中的表现出来的各民族的和谐融通、广西在对外开放中的面向东南亚的地位,这三大特殊性决定了桂学研究的总体走向。

本“桂学研究”研究计划总体执行分为两部分进行。其一,总体设计规划阶段,先已基本明确并确定下来,此即上述五大部分。合起来为“桂学研究”的总体设计、顶层设计,从理论上解决“桂学研究”的指向,从实践方面笼括“桂学研究”的几大要点,为“桂学研究”做出典范性成果的构成模式。这两方面的工作,就为“桂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①—2, 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张利群负责的子课题“桂学理论研究”进展情况

本子课题“桂学理论研究”主要从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研究现状如下。

(1)桂学元研究,桂学元研究指桂学本体论、源流论以及桂学研究的研究,其主要内容为厘清概念、追溯渊源、学科定位、研究现状综述等,目的在于探讨“桂学”及其桂学学科与桂学研究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必要性问题,带有本体性、总体性、系统性的宏观研究性质与特点。目前所做工作以及研究现状为:一是“桂学”概念阐释及其渊源探究,发表《“桂学”渊源与康有为<桂学答问?序>》等文;二是桂学学科定位及学科基础研究,发表《论桂学元研究及其理论构成系统的研究》、《试析桂学研究的学理依据及其学术机理》、《论桂学的学理基础及其理论架构》等文;三是桂学研究现状的研究,发表《桂学理论研究现状述评》等文。

(2)桂学学科方法论研究,着重于从桂学作为地方学的综合性与专业性角度,聚焦于广西基础学科的文史哲学科理论方法,优势特色学科的民族学、人类学、生态学、民俗学等学科理论方法,新兴学科的比较文化学、区域文化学、地缘政治学、审美人类学等学科与跨学科理论方法,构成桂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体系,目前已经完成20多万字的初稿,已经发表在《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6期“桂学理论及其方法论研究系列论文”《论桂学研究的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等6篇,并在其它期刊发表《桂学研究方法论初探》、《桂学研究的区域经济学研究理论和方法》、《桂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理论与方法》等多篇。

(3)桂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着重于从实践升华理论与理论构建的双向拓展途径进行桂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其目的在于既能够提供桂学研究的理论依据,提高桂学研究的学术与理论层次,又能够夯实桂学学科理论基础,明晰桂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与学术取向。目前研究进度已经过半,完成桂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10多万字的撰稿,并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协商,拟在2014年1-6期该学报发表“桂学理论研究”系列论文6篇。目前已在各期刊发表《桂学兴起重在夯实文献研究与理论研究基础》、《论桂学研究的区域文化理论基础》、《论广西跨越发展的后发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等多篇论文。从实践升华理论及其应用理论研究角度而论,一方面着眼于从广西历代史实与史料中发掘实践与理论资源,将其升华为经验、传统与理论,形成临桂词派及其广西历代文学研究系列,发表《晚清临桂词派的词学地位及其词坛影响》等论文10多篇;另一方面着手于广西当代文化发展实际,着重于区域文化案例、个案、典型研究,力图在实践调研与经验升华基础上,开拓桂学应用理论研究新空间,发表《论桂林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的依据和途径》等论文10多篇,出版著作《文学机制论》、《八桂民族文化论丛》2部。

(4) 进行跨省域地方学研究状况调研以及研究资料收集工作。随广西桂学研究会以及学术会议组织的前往湖南、安徽、云南、四川、广东、湖北等省考察湖湘学、徽学、滇学、川学、岭南学、楚学等地方学研究状况,开展交流经验、学习借鉴活动,收集地方学研究资料及其地方学研究期刊几十种,建立交往交流与合作机制。

(5)子课题负责人张利群于2013年被广西政府聘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软实力研究”特聘专家,同年获得教育部社科项目与广西社科项目各1项。

本子课题有下列4项研究成果值得介绍与推广:

一为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的张利群《桂学兴起重在夯实文献研究与理论研究基础》一文,主要观点认为桂学研究首先必须夯实基础,一方面是文献资料基础,因此应该着手于桂学文献发掘、整理、校勘、出版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文献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应该着眼于桂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建设,加强桂学理论研究,建立桂学学科基础及其理论体系,为桂学研究提供学理依据与理论基础。二为发表在《广西教育学院学报》上的张利群“桂学理论及其方法论研究系列论文”,分别对区域人类学、文献学、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文学理论与方法论进行研究,构成桂学作为地方学既具有专业性与学科性又具有综合性与跨学科性特点,其学科理论与方法论既具有特殊性又具有普遍性,由此不仅说明桂学的地方学学科性质及其区域特点与优势,而且也说明桂学在学科、学术、学派中的定位。三为发表在《广西文史》上的张利群《“桂学”渊源与康有为<桂学答问?序>》一文, 主要观点认为桂学渊源探究必须首先从最早提出“桂学”这一概念的康有为《桂学答问?序》一文入手,所提“桂士彬彬”、“再魁天下”之论说明桂学发展状况,由此上溯桂学发源于百越、骆越、岭南、粤西、八桂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桂学提供源泉以及根本魂。四为发表在《桂学研究》上的张利群《论桂学的学理基础及其理论架构》一文,主要观点认为桂学研究本质上是学术研究,强调其学理性与理论性至关重要,由此应该建构桂学理论架构,首先必须奠定理论基础,在基础之上才能建设理论体系大厦,包括本体论、范畴论、源流论、文献论、学科论、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方法论、价值论、特色论等构成系统。

王德明负责的子课题“桂学学术史研究”进展情况:

对从汉代经学“三陈六士”开始,至宋代至清代的整个桂学学术史的相关资料进行了一番系统地梳理,理清了其基本的线索,基本上完成了原始资料的搜集、整理,为下一步的理论研究奠定的资料基础。

对桂学学术史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重要学者和重要著作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了从汉代至清代的广西文学研究史的发展及其特点、《峤西诗钞》、、《蓼园词选》、《粤西词见》及况澄的一些稿本著作的内容与特点等。

对桂学学术史中影响至为深远的文学家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广西明清时期的文学家族的学术活动及其产生的影响作了重点研究。

本子课题有数项成果值得述说:

发表于《民族艺术》2013年第2期的《女性与清代粤西文学家族》一文,第一次从女性贡献的角度来研究女性对清代粤西文学家族的贡献,女性除了生育文学家族成员之外,还担负着养育后代的重要使命,因此,家族中的女性对于文学家族和家族文学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她们也是文学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其创作也是家族文学中的重要内容。她们还是家族文学中重要的表现对象。

《清代广西的文学研究述略》一文,对清代广西的文学研究作了鸟瞰式地梳理,认为清代广西的文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广西乡邦文学和一般文学问题的研究上,它经历了嘉庆前、道光至咸丰、同治至宣统这三个不同的时期,每一时期都有一些代表性的理论家和成果。清代广西的文学研究相对于以往任何一个朝代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它所取得的成就在广西的历史上前无古人,因而成为广西文化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但同时也还在着著作数不足,影响范围有限等问题。

本子课题下半年将完成文学研究史、绘画史的研究,明年上半年将完成史学史、经学史、语言文字史的研究,明年下半年将完成对桂学学术史规律、发展特点的理论总结。

钟琼负责子课题“桂学文献研究”的执行情况:

自2012年11月“桂学研究”课题召开开题报告会后,“桂学文献研究”课题组即按《申报书》确定的计划开展工作,至目前为止,工作进展基本顺利。

一、完成及进行的主要的工作如下:

1.在完成前期相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13年6月底基本确定了100种文献,同时确定了“提要”(“解题”)的写作体例,并对100种文献提要的写作进行了大致的分工。

2.2013年6月,开始“桂学古代著述文献概要”及100种文献提要的写作,至目前,已完成近50种的初稿,“概要”的写作正在进行中。

3.对桂学文献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已发表《明代桂人著述稀见本补录》等论文4篇,另有《20世纪30年代广西编辑出版“地情资料文献”研究——以“广西统计局”编纂出版情况为例》等3篇已告知录用、待发。

二、调查研究情况

1.对区内外“典籍文献研究”成果(主要是专著)进行了调研,了解相关情况,为课题研究(尤其是桂学文献概述的写作,100种桂学古代著述文献提要的写作)提供了参考。调研工作已于2013年6月完成。

2.2012年10月开始,对桂学文献(主要是古代著述文献)的存佚、收藏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通过广西书目文献工具,区外各馆古籍书目工具等进行检索,有所收获:发现若干广西(馆藏)书目工具未载、藏于外省及境外的桂学典籍。其中有宋代桂人著述一种,明代桂人著述十余种,清代桂人著述数十种。善本、稀见珍本不少。文献调查工作还在进行中。目前,已对一些区内不藏的重要文献进行收集,已着手进行对若干重要珍贵文献的复制(如与中国国家图书馆联系获取《湘山事状全集》、《琼魂录》两种古籍善本等的复制本)

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子课题承担单位桂林图书馆正进行搬迁工作,一些古籍已打包等待搬迁,影响文献的查阅。正想法解决。

2.存于公共图书馆系统以外收藏机构的古籍文献的复制困难。

桂学文献研究要在文献调查及研究上多下功夫,创造条件,尽力而为,争取有较多成果。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重要桂学文献,则要采取适当方式及时并大力宣传推介,以便学林。

四、桂学稀见秘籍珍本,不为学人知见,实是遗憾,但更令人遗憾的是:近些年来,一些桂学珍本秘籍、重要文献,虽已被发现,有些甚至影印出版,却由于研究挖掘、宣传推介不够等原因,而仍不为广大学人甚至于专门的研究者知晓、利用。本子课题文献调查部分成果,可见《明代桂人著述稀见本补录》一文。计划待全部调查结束后,完成《桂学文献(古籍)补充目录》,以反映调查成果,以便学界研究与利用。

黄晓娟负责子课题“桂学与广西多民族文化精神研究”的进展情况

本子课题的研究从广西多民族文学与多民族文化精神、广西民间文学与多民族文化精神、广西民间艺术与多民族文化精神三个方面进行。主要考察广西各民族文化资源多样性的全貌、发展趋势与保护现状及开发、利用,考察其生成发展的内在机理。

本子课题主要开展的工作,主要进行搜集广西多民族文学发展问题、广西多民族民间文学的资料,对作家进行采访及成长历程调查等,进行广西各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的搜集,搜集到广西各民族民间文学资料计30余册;同时,购置民间文学研究资料百余种,已进一步在民间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设置田野作业点,开展调研工作。

另,完成论文《广西多民族文化精神研究》,已投稿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从民间传说看壮民族的自我牺牲精神》一文待发表于《民族文学研究》。2014年将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相关问题的研究,争取发表1-2篇论文;进行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家作品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争取发表1-2篇论文。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本子项目重点研究内容是桂学中文化保护多样性问题。面临全球一体化,世界各地的少数民族文化普遍遇到生存危机,广西处于对外交流的前沿,一方面会遭遇新的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也会要求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更新。目前研究所面临突破的关键性问题在于如何通过桂学与广西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在理论上解决社会发展与保护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关系问题,为保护文化多样性做出贡献。

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将集中放在揭示广西各民族人民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如何成为桂学之魂,揭示广西各民族民间文化在桂学中的作用与地位等问题上,以期提供有利于多民族团结的文化措施,促使有效地开发、利用好广西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

黄伟林负责的子课题“桂学应用”研究进展

桂学应用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寻找最有价值的广西文化资源,研究并发掘其现实利用价值。为了解决这个核心问题,桂学应用研究课题组在广西文化符号影响力调查的基础上,对广西文化资源进行了总体的评估,撰写并公开出版了《广西文化符号》一书,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反响、

“桂学应用”子课题组在研究内容的拓展方面做了较多的工作。一是新开发的研究内容如广西抗战文化、桂林文化城、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广西当代文学研究等几个方面,并已有有较明显的进展。二是在项目开发上有新的发展,如黄伟林2014年受聘广西第三批特聘专家,岗位为“广西抗战文化暨桂林文化城研究”,黄伟林获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一般项目“广西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13BZW004),都是在子课题上的扩展。

“桂学应用”子课题注重从应用方面对“桂学研究”做出贡献。“桂学应用”子课题组执行编辑了《桂学研究》学术辑刊第一辑,开始了《桂林文化城史料汇编》的收集编辑工作,撰写了一批广西当代文艺研究的论文。

此外,“桂学应用”研究努力将广西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当代文化产品,打造了集学术研究、教学改革和文化创新于一体的文化品牌“新西南剧展”,试图为桂学应用做一示范。“新西南剧展”由黄伟林、刘铁群、向丹主持,已经举办了两轮演出,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广西日报》、《看天下》、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权威媒体都发表了评论和报道。

本子课题将来的研究,主要是以“桂学研究”为切入口,探究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如继续打造新西南剧展品牌,争取入选中国校园戏剧节等;又整理编辑多卷本的《桂林文化城史料汇编》,撰写系列桂林文化城研究论文、实景演出研究论文和广西当代文学研究论文,等。因本子课题主要的精力在“桂学应用”,因此在经费使用上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如推出新西南剧展、实景演出等。

②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调研数据整理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

(一)调研数据整理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的情况。

正在进行广西区域文化典型个案的调研。

当代文化发展实际,着重于正在进行《桂林文化城史料汇编》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

正在进行广西各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的搜集,搜集到广西各民族民间文学资料计30余册。

正在进行桂学文献(主要是古代著述文献)的存佚、收藏情况的调查。主要通过广西书目文献工具,区外各馆古籍书目工具等进行检索,有所收获:如发现若干广西(馆藏)书目工具未载、藏于外省及境外的桂学典籍。

(二)学术交流情况

1,况周颐研究专家郑炜明先生与“桂学研究”团队座谈

2013年6月2日至6月4日,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学术部主任、高级研究员郑炜明先生来我校文学院主持博士生论文答辩。期间,与“桂学研究”团队及博士生座谈,大家各自讲述了况周颐研究的最新成果,就况周颐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走向交换了意见。

郑炜明先生谈到自己从高中以来就有志于诗词之学,于晚清词学研究求索不懈;谈到自己对况周颐的研究,要追溯到1983、1984年间于澳门东亚大学本科三年级时,呈交饶宗颐师的一篇学期作业就是写况周颐的。那时,初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和况周颐的《蕙风词话》,对产生两书不同际遇的原因产生了兴趣,故而开始研究况周颐及其词论;此后,以况周颐为研究对象三十年不辍,近年来已出版《况周颐先生年谱》、《况周颐研究论集》等专著。

郑炜明先生非常注重师承,他说自己对目录学、辑佚学、版本学、校勘学等等传统文献学的方法的重视,都是从他的老师饶宗颐先生处学来的。他说,自己所撰写的况周颐研究论文,都是遵照这些方法,再结合严谨的考证而成。他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提出况周颐研究要扩宽研究视野,了解国外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可多加吸收借鉴港、台及国外的研究成果,但一定注重学术史和学术规范,一定要注意在继承一些著名老先生的成果,要注明哪些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哪些是借鉴、引用前辈的研究成果。

郑炜明先生讲述了自己和广西的渊源。郑炜明先生的老师饶宗颐先生在抗战期间曾逃难至广西,那时,饶老先生任无锡国专教授,1943年与师生一起避难广西南迁蒙山,广西籍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就在那时候拜他为师,学作诗填词。郑炜明先生的另一位老师罗忼烈先生是广西合浦人。

2,随广西桂学研究会前往湖南、安徽、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考察湖湘学、徽学、滇学、黔学、川学研究情况及其地方学研究交流;赴广东与“岭南学”研究机构、研究者交流。

3,与“广西桂学研究会”的密切合作,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实“广西桂学研究会”的实践活动,如本项目责任单位与“广西桂学研究会”联合举办“桂学研究”研究生班,宣传桂学,培养桂学研究的人才。还与广西文联、广西社科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桂林图书馆等单位联合申报“桂学研究广西协同创新中心”,荣获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首批广西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单位称号。

4、积极参加广西电视台专题栏目“广西历史文化大讲坛”、桂林电视台“桂林百姓大讲坛”的地方文化讲座,分别有课题组成员王德明、黄伟林、李乃龙、刘铁群、陈小燕、白云、李江、杜海军等。

5、建立起“桂学研究”学术交流平台。一是由“桂学研究”课题组为核心创办《桂学研究》专刊(以书代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每年出一至二辑,面向国内外征稿与发行,使广大桂学研究者有一个发表研究成果、交流研究心得的场所。二是由“广西桂学研究会”主持的《桂学》专刊,每年出一至二辑,面向国内外征稿与发行。

(三)学术会议情况

“桂学研究”研讨会在南宁举行

2013年6月22日,广西语言文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桂学研究”研讨会在广西师范学院举行,出席研讨会的有杨焕典、梁扬、杨东甫、李建平、胡大雷、杨树喆、黄晓娟、李桂生、陈祖君、刘深、黄国乐等,区社科联学会部的领导袁梅花到场致辞。

研讨会上,李建平代表桂学研究会做桂学研究会工作报告。他介绍桂学研究会自2010年创立至今的情况,着重讲到潘琦作为首届会长的工作与贡献;讲到桂学研究会特聘研究员梁扬教授等人的工作贡献;阐述桂学研究就是“研究广西的学术文化”;介绍了桂学研究的学术活动,课题申报及经费,桂学研究生班招生等情况。

研讨会上,广西师范大学教授胡大雷教授介绍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桂学研究”从立项到开题诸项工作,介绍桂学研究的各种理论问题,诸如:广西多民族和谐社会形成的原因;对广西曾经的领先与落后的方面做历史的总结;如何破除全国对广西的偏见,重塑广西的文化自信;如何确立广西在中华文化传播与发展中的定位贡献作用,面向东南亚,海洋文化的作用等。他提出“桂学研究”几大重点:其一,桂学研究的范围要比“桂”——广西的范围要大,要突出桂学与岭南文化的联系,桂学与东南亚文化的联系,桂学与中原文化的联系,互相依存,共存共荣的关系;其二,桂学的特质,桂学学术体系的构建;其三,桂学的文献是桂学研究的基础;其四,多民族文化的问题和异同;其五,与全国类似研究项目的合作与交流,规避走过的弯路。他最后强调,桂学研究是一件边做边发展的事情,没有终止的研究,目前的定位是为未来的研究开辟道路。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黄晓娟作专题发言,主要讨论广西各民族在桂学中的作用及桂学的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她介绍广西多民族的文化特点,论证广西是如何在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中发展的,各民族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等。广西大学刘深博士受梁扬的委托,对该校组织的广西典籍的研究做了介绍。

依托广西文科中心与广西桂学研究会广西师范大学研究基地平台,以课题组成员为召集人或主持人,多次召开“桂学研究”学术沙龙或专题研讨会,分别为“桂学与广西文化符号影响力”、“桂学与桂林抗战文化城”、“桂学与广西典籍文献”、“桂学与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桂学与广西文化软实力”、“桂学与广西学术史”、“桂学与广西民族文化研究”等话题。研讨会及其学术沙龙讨论往往围绕桂学的一个专题或中心议题展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应用性与问题意识,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与专题问题研讨模式,分别对课题的五个子项目研究内容都有所涉及。有些研讨发言内容后来也写成短小精悍的文章,作为论文或笔谈相继在报刊上发表。

③成果宣传推介情况(成果发布会、《工作简报》报送情况、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投稿及采用情况等):

1,“桂学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与群众都十分重视,自治区副主席李康同志批示:“‘桂学研究’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可喜可贺,这是广西文化建设的重要事情。望课题组发奋努力,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我们将给予热情的支持与服务。”

2,广西电视台播出“桂学研究”视频消息。

2012年11月25日,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播出“桂学研究”视频消息,标题为——“桂学研究”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桂学研究基地”落户广西师范大学。视频一为胡大雷先生作“桂学研究”开题报告及会场全景;二为广西桂学研究会会长潘琦同志为“广西桂学研究会”“桂学研究基地”授牌;三为“桂学研究”几处地标性研究对象,如贡院、桂海碑林、王城等。

3,曾给《工作简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投稿并报送过情况。

2012年12月,上报“桂学研究”(12&ZD164)开题报告

2014年1月27日,投稿《光明日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桂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本课题的三大重点,一是“桂学研究”的总体构架问题,这一问题现已基本解决。第二个重点是,“桂学研究”各个组成部分、各子课题的研究如何能够各自突出重点的、成系统的展开,并形成最终成果。第三个重点是,“桂学研究”如何为当前的广西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服务,虽然有一定的渠道,如通过“广西桂学研究会”送交成果、拓展研究方向等,但真正的有价值的实践,还须做更进一步的努力。

1、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上进展顺利,但各子课题进度不太平衡,各自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有所差别;基础研究工作较为顺利,但还需加强研究深度与重点研究方向;海外及其国内有关桂学文献资料发掘和整理工作还需加强与拓展;应用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重大现实问题意识,加强成果推广及其文化生产力与软实力转化工作。

2、改进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课题总体性规划、统筹、领导工作,以目标管理推动各项研究整体性发展;二是加强各子课题之间的协调、协同、合作机制,强化分工协作意识;三是建立研究情况汇报、通报、检查、督促制度,加强课题管理制度、机制建设,落实项目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负责人责任制;四是适时举办桂学研讨会及其课题研究研讨会;五是进一步加强与各地地方学及其海外桂学研究交流合作机制。

3、研究心得:经过一年多来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主要表现为三点:

一是明确目标,确定重点。本课题确定构建广西区域地方学的学科、学术、学问、学说的学、源、本、魂、用一体化的桂学研究方向与目标,由之确立桂学研究的三大重点,一个重点是“桂学研究”的总体构架问题,这一问题现已基本解决;第二个重点是“桂学研究”各个组成部分、各子课题的研究如何能够各自形成突出重点的、成系统展开的研究方向,并形成标志性成果;第三个重点是“桂学研究”如何为当前的广西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服务,虽然有一定的渠道,如通过“广西桂学研究会”送交成果、拓展研究方向等,但真正有价值的实践,还须作更进一步的努力。

二是凸显特色,构建优势。本课题设置“桂学与多民族文化精神研究”,目的在于凸显特色与优势。研究的重点内容是桂学中文化保护多样性问题。面临全球一体化,世界各地的少数民族文化普遍遇到生存危机,广西处于对外交流的前沿,一方面会遭遇新的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也会要求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更新。目前研究所面临突破的关键性问题在于如何通过桂学与广西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在理论上解决社会发展与保护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关系问题,为保护文化多样性做出贡献。

三是学以致用,顶天立地。桂学研究秉承产学研用一体化、跨学科研究协同创新理念,在传承发展广西历史文化研究传统基础上,创新桂学地方学研究范式与内容形式,赋予桂学以更为丰富的内涵与更为开放广阔的外延。桂学作为地方学,从其地域性概念理解扩展深化为区域性概念,使其能够依托广西沿边沿海沿江与民族地区、中国-东盟博览会、北部湾经济大开发、大西南出海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珠江-西江经济带、南海海域海疆等地缘特色优势及其国家战略地位上升态势,构建跨地域、跨文化的全球化与区域化的研究视野与时代语境,并落实于广西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发展的立足点,形成既“顶天”又“立地”的研究格局与发展态势。

4、意见建议:一是希望国家及广西社会科学规划办多指导与关心帮助本课题研究,提供指导性意见建议;二是希望能够在《工作简报》上反映课题研究情况以及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投稿上多采用稿件。

⑤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进展情况。

二、研究成果情况

胡大雷《桂学研究的意义与学术构成》(论文,载《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所谓“桂学研究”,既是对人、民族、学术、文化所构成的、以广西地域为核心的历史与现实的一种系统知识学问、学说的总和的研究,又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研究。桂学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桂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多集中在关于桂学范畴的含义及其内涵与外延的讨论,关于桂学的学源、学缘、学统的讨论,以及对于历史上若干重大事件的讨论。桂学研究的重心在于桂学特质、桂学发展规律、桂学之源的探讨以及对诸重大事件与“桂学之用”途径的探讨。桂学研究的总体问题,为桂学是什么、桂学有什么、桂学能什么。桂学研究的五大构成,为桂学之学、桂学之流、桂学之本、桂学之魂、桂学之用。桂学研究的独特视角为区域性视角与民族视角。作为新型地域之学的桂学研究的宗旨应该是“传承文化,服务社会”。

张利群《桂学兴起重在夯实文献研究与理论研究基础》(论文,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8月30日第2版)

认为桂学研究首先必须夯实基础,一方面是文献资料基础,因此应该着手于桂学文献发掘、整理、校勘、出版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文献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应该着眼于桂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建设,加强桂学理论研究,建立桂学学科基础及其理论体系,为桂学研究提供学理依据与理论基础。

王德明《清代粤西文学家族研究》(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本书是国内首次在研读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清代粤西文学家族的系统研究。主要研究了清代粤西文学家族的发生与发展、特点以及它们各自的文化与文学创作。全书分绪论、上编、下编三部分。

绪论概述了清代粤西文学家族的主要类型、区别于同一时期其他地区的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认为清代粤西的文学家族主要有五种类型,它们主要分布于桂北,多产生于乾隆以后,具有鲜明的移民特征、民族特征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对广西近代文学与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编分别从清代粤西文学家族的发展,家风、家学、教育、科举、女性与文学家族之间的关系等,研究和探讨了清代粤西文学家族的发展特点以及多种文化对清代粤西文学家族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下编主要论述了全州谢氏家族、临桂陈氏家族、临桂况氏家族、临桂朱氏家族、临桂龙启瑞家族、桂林李氏家族、上林张氏家族、全州蒋氏家族、“镡津三苏”、临桂王氏家族、灌阳唐氏家族等十一个清代粤西规模、成就与影响最大的文学家族的文化与文学,探讨了这些文学家族各自的发展过程、文化特征及其文学创作的特点与成就。

黄晓娟《广西多民族文化精神研究》(论文,载《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广西多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创造中交流融合,和谐共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精神。广西的多民族文化精神研究是研究广西各民族的文化活动及其规律,发现广西各民族文化表象下的内容意义与作用意义,通过对广西各民族的民间文学、作家文学、民族艺术的研究,总结出多民族文化精神的文化机理和文化规律。

蒋莉辉《明代桂人著述稀见本补录》(论文,载《广西地方志》,2014年第1期)

明代桂人著述,现存于世的,数量极为有限。有收藏于广西以外(外省市及境外)各文献收藏机构的稀见本若干,为笔者工作中所知见。此外,笔者所在单位在进行国家社科基金招标项目“桂学研究”之子课题“桂学文献研究”时,对桂学古籍文献的存佚、收藏等情况开展调查,亦有发现。历年所知见与新近发现的这些仍存于世、但不为《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广西历代文人著述馆藏联合目录》等广西文献工具所载录的明代桂人著述文献,共计十余种,藏外省市及境外文献收藏机构,其藏处分散,且多为稀见的珍本秘籍,区内研究者不易知见;再有,近些年来,这些稀见文献中的数种虽已获影印出版,却仍有不为相关学者知晓、注意的。有鉴于此,特将其叙录介绍,以便学人、学界研究与利用。

黄伟林《广西文化符号》(专著,广西民族出版社2014年第1版)

文化符号是代表特定文化形态及其显明特征的凝练、独特的象征形式系统,在文化形象的构建中有着特殊的意义。鲜明、独特的文化符号是特定文化形象的象征与标示。高度凝练、流传广泛的文化符号是文化软实力的最直接体现。形象、凝练而具有高度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既是文化生产力和创新力的有效载体,也是高度的文化凝聚力、认同力和辐射力的有力体现。

广西是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这里劳作、生息、繁衍。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广西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为了对广西文化知根知底,更好地揭示广西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文化符号的社会影响力,2011年起,由胡大雷、黄伟林等专家组建的广西文科中心桂学研究团队开始着手进行广西文化符号影响力调查工作。调查组分别在南宁、桂林、百色、北海、防城港、梧州等城市通过座谈会、学术沙龙的方式广泛征集候选符号,根据候选文化符号征集情况和专家的论证结果,最终确定了神话、地理、历史、民族、人物、文化、遗产、风物、工业九个类别共220个广西文化符号作为调查指标。

经过对代表性、影响力和推广价值三个测量项目的数据统计,获得了所有220个广西文化符号的调查排名。经过综合评定,确定广西最有代表性,影响力和推广价值的文化符号,在这个基础上撰写了《广西文化符号调查报告》,并组织力量对“桂林山水”、“刘三姐”、“壮锦”、“绣球”、“铜鼓”、“太平天国”、“桂系”、“山水实景演出”、“花山崖壁画”等113个广西文化符号的来历、形成、内涵等以文图并茂的形式给予表现并汇编成册。

这是第一本阐释广西文化符号,全面、形象地展示丰富多彩的广西地域文化的书籍,为人们了解广西历史与现状、地理与文化提供了一个视角独特、意义典型的读本。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成果情况。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特质是桂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胡大雷

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文岭南》B01版2013年1月25日

0.3

千字

 

 

 

 2

桂学兴起重在夯实文献研究与理论研究基础

张利群

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8月30日

第2版

 

3千字

 

 

 

3

桂学与全球视野

胡大雷

论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5千字

 

 

 

 

4

清代粤西文学家族研究

 

王德明

专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300

千字

本书中一节《论清代广西的文学家族---“清代广西文学家族研究之一”》于2012年获桂林市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5

桂学研究

(第一辑)

黄伟林、

胡大雷主编

论文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280

千字

 

 

 

内含:

 

 

 

 

 

 

 

5-1

桂学研究的意义与学术构成

胡大雷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2

论桂学的学理基础及其理论框架

张利群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3

桂学应用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黄伟林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4

清代广西的文学研究述略

王德明、何宇虹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5

桂学中的多民族文化精神研究

黄晓娟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6

桂学文献研究散谈

钟琼、吕立忠、覃静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7

关于桂学定义及研究范畴的再思考

容本镇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8

灵渠文化是广西古代文明的先驱

潘琦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9

略论文化生产力视域下的广西特色传统文化

杨树喆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10

广西的生态文化定位与民族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

莫道才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11

灌阳县丧葬仪式“鲜花歌”的构成形态

陆栋梁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12

新桂系在抗战时期广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文丰义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13

对李宗仁、白崇禧历史资源保护与利用之思考

韦芳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14

清陈继昌三元及第轶闻汇考

林京海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15

绘人生化艺术,构艺术化人生

熊素玲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16

论梁漱溟“社会人生艺术化”的合理性与现实性

张逸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17

梁漱溟“人心”说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张利群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18

论梁漱溟的文人性格特征

杨蕊铭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19

广西艺术中的中原文化要素及其关系分析

李建平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20

地域文化与湘女神韵

刘铁群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21

 

湘桂走廊文化生态与桂剧的形成

朱江勇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5-22

论李秉绶山水画追求精神家园的特质

黄国乐

论文

《桂学研究》(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6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

莫道才主编

论文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375

千字

 

 

内含:

 

 

 

 

 

 

6-1

桂学研究与广西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莫道才

论文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2

八桂文化圈的恋根性、进取性、包容性、和谐型

盘福东

论文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3

粤西士人“仕行”论

胡大雷

论文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4

唐代中原文风对岭南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

莫道才

论文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5

唐宋时期文学家在广西的文化传播

莫道才、杨颖

论文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6

邢济任桂州刺史时间及相关问题考辨

殷祝胜

论文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7

论曹唐小游仙诗的文化意义

李乃龙

论文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8

论唐宋柳学

李乃龙

论文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9

论黄庭坚的宜州诗词

张彦

论文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10

论秦观两广诗的艺术价值

张彦

论文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11

李师中宦游广西与作品考述

张彦

论文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12

论况周颐的个性特征

王德明

论文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13

论《峤西诗钞》的编纂思想及其独特价值

王德明

论文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14

论广西文化环境对彩调艺术的影响

阙真

论文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15

论广西彩调艺术的保护与开发

阙真

论文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16

桂林傩戏现状调查研究

王建涛、陈小珏等

论文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17

广西土司文学创作述论

蓝武、杨菲

论文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18

《粤风》名物分析及民风研究

 

袁子微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19

《惠风词话》辑补

王娟

论文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20

桂林石刻及其研究法

杜海军

论文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6-21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索引

黄红霞等

资料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7

  论白先勇短篇小说的孤独主题

李咏梅

论文

《南方文坛》

2014年第2期

 

9千字

 

 

 

8

价值体系重建的寓言——瑶族作家光盘的小说创作

黄伟林

论文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2期

10千字

 

 

9

白先勇回族家世溯源及文化性格探析

李咏梅

论文

《民族文学研究》

2013年第4期

10千字

 

 

10

论桂学研究的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

张利群

论文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10千字

 

 

11

论桂学研究的文献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

张利群

论文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10千字

 

 

12

论桂学研究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

张利群

论文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10千字

 

 

13

《论桂学研究的文化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

张利群

论文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10千字

 

 

14

论桂学研究的历史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

张利群

论文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10千字

 

 

15

论桂学研究的文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

张利群

论文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10千字

 

 

16

论桂学研究的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

张利群

论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10千字

 

 

17

论桂学研究的区域文化理论基础

张利群

论文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10千字

 

 

18

论广西跨越发展的后发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张利群

论文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10千字

 

 

19

桂学理论研究现状述评

张利群

论文

《贺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10千字

 

 

20

临桂词派创作特点及其词学理论创新意义

张利群

论文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10千字

 

 

21

论历代旅桂文人的山水文学创作成就及其影响

张利群

论文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10千字

 

 

22

晚清粤西诗人群体“杉湖十子”创作成就及其影响

张利群

论文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10千字

 

 

23

论唐代广西诗人“二曹”的诗歌成就及影响

张利群

论文

《百越论丛》第五辑,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0千字

 

 

24

女性与清代粤西文学家族

王德明

论文

《民族艺术》2013年第2期

7千字

 

 

 

25

家风与清代粤西文学家族

王德明、何宇虹

论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8千字

 

 

26

明代桂人著述稀见本补录

蒋莉辉等

论文

《广西地方志》,2014年第1期

8.3千字

 

 

27

浅谈著述文献中桂籍学人的学术精神

周娴等

论文

《河池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7.6千字

 

 

28

 

抗战时期桂林难民垦殖区建设略述

曾少文

论文

《河池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6千

 

 

 29

 

“粤西儒宗”郑献甫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严绘

论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9千字

 

 

 30

释放八桂传统特色文化生产力的战略思考

 

杨树喆

论文

《文化遗产》2013年

第4期

9千字

 

 

31

新世纪以来壮族青年女作家的精神追求

黄晓娟

论文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

10千字

 

 

32

广西文化符号

黄伟林

专著

广西民族出版社

2014年第1版

300千字图片300张

 

 

课题组供稿

(责编:实习生、张文卓(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