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清史地图集》中期检查情况

2015年07月21日16:12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进展情况

①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总体计划执行良好,各子课题有序展开,阶段性成果超额完成。

项目执行步骤,分为两步走,首先是做好每个省级政区地域的各个府厅州县《编稿表》,以邹逸麟教授主持新修《清史·地理志》为基准,进行地物要素的遴选、考证,确定性质,并寻找今地;其次是依据《编稿表》正编、辅编的内容,遵照统一图例注记符号,在标准的地理底图上绘制清史地图(CorelDraw,ArcGIS)。

项目分为四个子课题,进展如下:

子课题1:负责人华林甫,分工范围为北方六省,即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目前正处在宣统三年《编稿表》的撰写阶段,直隶省已完成《编稿表》,绘制了全省图、中部放大图、顺天府图、京师图、避暑山庄图。山西《编稿表》已接近完成,陕西、山东《编稿表》已完成一半,河南、甘肃《编稿表》正在进行。为了克服直隶省北部资料少、难度大的问题,专门啃硬骨头,首席专家华林甫指导完成了一篇硕士论文《清代直隶北部政区边界研究》。

子课题2:负责人为段伟,分工范围为南方十三省,即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共10位专家进行研究、编绘。目前正处在宣统三年《编稿表》的研究撰写阶段,浙江省已完成《编稿表》,绘制了全省图;广东、甘肃《编稿表》初稿已接近完成;四川、贵州、云南均完成了《编稿表》初稿一半,江苏、安徽、江西各完成两府《编稿表》初稿,台湾已完成一府《编稿表》初稿,广西完成了三府《编稿表》初稿,福建、湖北《编稿表》也正在进行。为了做尝试,首席专家华林甫指导完成了一篇博士论文《清代浙江省政区边界研究》,2014年度获评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优秀论文。

子课题3:负责人为丁超、孙喆,分工范围为边疆地区。内蒙古部分目前主要从事内蒙古各盟旗《编稿表》的编撰工作, 进行了部分地区的实地调查,进展顺利。外蒙古部分,完成外蒙古地区古地图地名释读40%的工作量。西藏、青海部分,资料搜集一百多万字,实地考察涉及三十多个县、市。新疆部分,目前已经完成镇迪道和伊犁府《编稿表》,完成了对上图地物的今地考订。东北三省中,目前完成吉林省《编稿表》大部分,奉天省工作所需文献资料基本搜集和整理完毕,黑龙江省完成了十一个府厅道《编稿表》。海疆部分,成立了专门攻关组,组织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展开研究,目前任务进展顺利。

子课题4:负责人为王汶,本阶段的研究目标是在充分收集、利用清史文献与清代舆图等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一套较为完整的清代地理数据处理标准规范。为此,已经完成了《清代地理信息编码与数据处理规范》,这是一个可以为类似工作提供指导参考的行业标准规范。 与此同时,也研制了本项目的图例注记符号。

②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调研数据整理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

历史文献是本课题主要资料来源。史料数量汗牛充栋,我们侧重于地理志书、政书、地方史志、档案、笔记、文集、舆地图等类别,根据需要而使用其他方面史料。目前因编纂宣统三年地图,主要使用宣统三年前后的地方志书、舆地图。同时,也充分吸收现代已有研究成果,主要有历史地图集、研究论著、研究论文、新方志等方面。历史地图有《中国历史地图集》、广东山西四川等省《历史地图集》,各省也编撰了数量众多的地名志和新方志,新编《地名志》记载了一些地名的形成和演变状况,是考证地名今地的重要参考依据。新修方志作为地方百科全书,记载了当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也是重要的参考工具书。

首席专家华林甫在德国柏林发现晚清山东、直隶两省一百五六十幅县级舆图,是研制《清史地图集》必不可少、独一无二的史料,弥足珍贵;在巴黎等地也收集了一些零星资料。子课题3成员宝音朝克图副教授,曾多次前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进行实地调查,并就相关问题向当地专家进行咨询,交流,目前仍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随时与内蒙古各地专家、学者取得联系,解决相关问题。

最近,子课题2负责人段伟副教授赴台湾访问中研院,与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执行长范毅军研究员及课题组同仁交流,做学术报告。承担东北地区任务的专家任玉雪,今年五月份赴台湾“中央研究院”图书馆,收集了很多清代东北地区传统地图。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首席专家于2013年10月赴石家庄参加了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历史上中外文化的和谐与共生”学术研讨会,并做大会报告《德国柏林庋藏晚清直隶省县级舆图的学术价值》。承担蒙古部分的专家,参加了内蒙古大学蒙古高原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成立挂牌仪式,并做主题发言。负责广东部分的王荣,2013年9月参加在广州举行“环南海历史地理与海防建设论坛”。此外,课题组成员多次参加学术会议。

同样重要的,是课题组内部会议,除了项目开题会议之外,还召开过多次。

③成果宣传推介情况(成果发布会、《工作简报》报送情况、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投稿及采用情况等)。

由首席专家华林甫主编的《清代地理志书研究》(29.4万字),于2014年5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以本课题组成员为主要作者的论文集,作者是课题成员的论文有十一篇,即:邹逸麟《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始末及其学术意义》,许鹏《<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清时期)陕西省修订意见》,傅林祥《将军大臣所统曰城——清代乾隆以降东三省、新疆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巴兆祥《日本见藏稀见(康熙)<镇江府志>考述》,段伟《<清史稿?地理志>安徽部分纠谬》,孙宏年《文献与分析:清代西藏历史地理研究的相关问题——以重新绘制清代西藏地图为中心》,郭红《<清史稿?地理志?广西>部分校误》,胡恒《<清史稿?地理志>专题校正之二——分防佐贰、首领官项》、《题新见明末清初彩绘本<阅史津逮>》,华林甫《<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地理类小序诠注》、《“石浦厅”质疑》。此外,施剑作为研究生,也发表了《<清史稿?地理志>正误一则》。

已发表的论文,除了上述《清代地理志书研究》之外,还有五篇:

?华林甫《顾炎武地理考据得失论——纪念顾炎武诞辰四百周年》,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第4辑,收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14年第3期。

?段伟《清初淮扬总督名实考》,载《历史地理》第28辑。

?胡恒《厅制起源及其在清代的演变》,《文史》2013年第2辑。

?胡恒《清代甘肃分征佐贰与州县分辖》,载《史学月刊》2013年第6期。

?刘传飞《清代新疆建省前镇迪道部分职官、建置考》,载《西域研究》2014年第2期。 (说明:刘传飞系首席专家华林甫指导的博士研究生)

已经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报送《工作简报》八期,主题分别是:开题报告,开题会议纪要,关于《编稿表》编纂和感想,《<清史地图集?编稿表>则例》,关于《清史地图集》的若干决定,北方地区专家组会议纪要,南方专家组第一次会议简报、南方专家组第二次会议简报。

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研究工作中,我们遇到五大难题:

1、政区界线考证、认定困难。因课题设想要超越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从而拟绘出宣统三年县级政区界线,于是遇到了万水千山的重重困难。地理志书记载的四至八到根本不管用,学术界通行的县界逆推法我们也不敢用(因为谁也保证不了对史料能竭泽而渔),于是只好我们自己来摸索。以直隶永平府为例,我们“动手动脚找材料”,千方百计寻觅文献史料、舆图资料,在卢龙、迁安、临榆、抚宁、昌黎、乐亭诸县的晚清地图上,找出边界上叁百来个小地名(村庄、山岭等),然后对照今天的大比例尺地图,找到今地位置,于是连点成线(县界从两侧村庄中间穿过),绘出该府完整的县界、府界、省界。对于围场厅厅界的复原,用的是最笨的办法:找来晚清唯一一部厅志,把厅志记载的所有地名都标在地图上,于是四周边界自然呈现。像永平府这样的府级政区,清末有两百多个,已经遇到的困难极大,将要遇到的困难更会千差万别。

2、参考文献缺乏。文献资料方面,邹逸麟教授主持《清史?地理志》项目为本项目提供了相当资料,但绘制地图不同于编纂《地理志》,除文字校释外,更多的是定点、连线工作,这就需要更多的舆图文献支持。但清末、民初的各省地图情况不一,质量有好、也有差,上述永平府的情况是比较好的。再以湖南为例,目前与湖南相关的史书、方志以及相应的地名志、地名辞典业已收集多种,其他诸如日本学者安井正太郎编《湖南》、神田争雄编《湖南省纵览》亦有部分内容为定点工作所需要,已在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处查阅。《湖南全省舆地图表》、《湖南舆图》、《大清分省全图》湖南部分、《支那省别全志》湖南卷等附图,亦在我们视野之内。即使如此,仍感不足,如太平天囯在湖南活动的一些地点,仍难以找到。至于像浙江的台宁屿(台州、宁波两府分界点),典籍记载确凿,但因古今海陆变迁,我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今地。

4、《编稿表》中清代地名古今对照的工作复杂、繁重。行政聚落、山川河流的定点都存在较多的难题,许多省份在1949年以后行政区划变动较为频繁,很多清代地名变动较大,甚至消失,故而今地的确定较为困难,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于此。少量地名在清史上有重要意义,但通过《中国古今地名词典》、新方志、地名志、各种地图集仍无法确定其具体位置的,只得暂时撂一边。

5、底图瓶颈。与文字书稿不同,本项目的主体成果是地图,需要把清史地理研究成果以地图形式来呈现。清朝的疆域地图与今中国地图存在很大差异,不但疆域范围差异很大,而且河流、海岸线、行政区划、村镇地名、交通路线等均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清史地图集》底图需要根据历史时期状况重新确定地域范围,予以专门制作。否则,若根据网络下载的地图作为底图、或者依据一些公开出版的纸质地图(地图集)做底图,不但地图的数学基础没法保证,大部分底图也没办法实际拼接出来,历史专题内容考证叠加都有问题,整本图集地图的系统性、科学性也无从谈起;如果用作底图的资料内容有误或没更新到位,今后能否被批准出版都是个问题;若涉及国界等错误,连内部印刷都不允许。因此,对于地理底图准备,我们邀请测绘部门配合《清史地图集》项目,要做以下四方面工作:?所有底图数据必须符合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的《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要求,所有资料获取和精确度、公开度都有标准。?根据《清史地图集》编制要求,用作编稿的地理底图数据要求尽可能详细,这样利于历史地物(如境界、居民地、河流等)定位表示,而最终成图则以四开幅面展示(正式出版为八开本),则就需要获取相应的地图数据库数据,需要1:25万、1:100万和1:400万等不同比例尺度数据库元数据的支持。?所有地理底图都要基于地图数据库技术重新进行投影转换,然后进行内容选取和数据裁切。?清朝疆域范围内的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外蒙古、新疆以西至巴尔喀什湖的中亚部分地区等地图数据需要重新找资料拼接补充。这四方面工作,均存在较大的数据与技术困难。经中国地图出版社测算,《清史地图集》底图仅经费一项,即至少需要四十二万元。

改进措施

收集资料方面,依据常规方式很难穷极,力图通过各种公、私渠道获得相关文献。在编写《编稿表》时,清代地名与今名如何对照,通过多次摸索,确定今地可以以各省所编的《地名词典》和《地名志》等为依据,在探讨其沿革的基础上确定今地。如湖南省采用《湖南古今地名辞典》、《湖南地名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等资料为基础确定原有地名,随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3》、《湖南地图集》等确定今地。对于一些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名,当代各类资料没有记载,可以适当地进行实地调查,有些地名当地人还是在使用,或有实地证据存在,只是没有文献记载而已,但工作量巨大、且需要经费的支持。内外蒙古地区,为克服定点、界段的困难,负责人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争取找到更多更详实的史料和地图,与相关地区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以便能更多、更准确地复原清代各个时期重要地名。目前海洋地图设计是敏感问题,部分资料尚未公开,资料收集受到多种限制,希望管理部门能够协调相关部门协助搜集。

关于底图来源,最近有望获得部分解决,因为经过一年以来的努力,本项目获得责任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的部分经费支持(20万元),另一部分经费(22万元)拟由课题组自行解决【这也就是迟迟不敢大胆放开使用已有经费的根本原因】。

研究心得

本课题的顺利完成需要建立在完善的《编稿表》基础上,有了齐全的《编稿表》,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故目前的工作重心是在做《编稿表》;做完《编稿表》正编、辅编,即可绘图。同时,需要责任单位的支持,底图获取、地图设计环节离不开制图单位的协助。回过头来看以前的纯文字研究,无论专著、还是论文,技术环节如履平地,相对而言就容易得多了。

⑤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清史地图集》在完成初稿之后,我们所绘清史地图只是初稿,尚无法出版。下游的地图出版环节多、很复杂,地图编辑、版式设计、地名排版、编辑审校、装帧设计、印制装订等等经费,均还没有着落。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进展情况。

二、研究成果情况

① 代表性成果简介(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学术价值、社会影响等)。

1. 邹逸麟《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始末及其学术意义》,收入华林甫主编《清代地理志书研究》第1~17页。本文为邹先生于2010年4月7日在台北中研院史语所的演讲内容,回忆他追随谭其骧院士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的历程,为我们课题组今天编绘《清史地图集》提供许多经验和教训,可使我们少走弯路,例如谭图更换四次底图的教训非常深刻,而制度建设的经验尤为可贵。

2.傅林祥《将军大臣所统曰城——清代乾隆以降东三省、新疆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收入华林甫主编《清代地理志书研究》第34~44页)。作者对于今天通行的“伊犁将军辖区”、“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之类名词提出质疑,从清代官书出发,认为清代将军辖区本身就存在通名,即“城”。这为《清史地图集》绘制相关的边疆图幅提供了直接依据。

3. 段伟《清初淮扬总督名实考》(《历史地理》第28辑,2013年12月),指出:《清实录》和《清史稿》皆记载有淮扬总督,其置废时间史家聚讼不已。作者考察淮扬总督和漕运总督的官职,可知两者皆源自“总督淮扬等处地方提督漕运海防军务兼理粮饷”。全文具体分析了清初淮扬总督的由来及与漕运总督的关系,纠正了《清史稿》等文献对于淮扬总督的错误记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4. 孙宏年《文献与分析:清代西藏历史地理研究的相关问题》(收入华林甫主编《清代地理志书研究》第231~257页),主要从重新绘制清代西藏地图的视角出发,对清代西藏地理的文献、西藏区域的变动进行了探讨。作者对已有文献做了初步的评估,并结合作者近年在西藏实地调研的成果,就重新绘制清代西藏地图应关注的自然、人文要素进行了分析,继承了历史地理研究重视文献考据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传统,既立足于学术研究,又关注古今变化,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5. 胡恒《厅制起源及其在清代的演变》,中华书局《文史》2013年第2辑。厅制是明清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由明代同知、通判的分防而有厅之雏形,由分防同知、通判具有专管之地而具厅之实质,由援例添设而形成厅之制度。对厅的判断,应以是否具有“钱粮”和“命案”之权作为核心指标。清代在职官设置上的定额观念促成了府县分辖体制的形成,也是清代厅制得以存在并发展的内在动因。本文理清了清代“厅”这一政区形式的起源及其在不同阶段的职能演变问题,确定了清代厅的判别标准,为进一步精确考证厅的数量、分布提供了基础。

② 阶段性成果清单(请填写下页表格),要列出全部成果目录。

注:2010年立项的重大项目主要填写2012年6月以来的研究成果情况。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

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始末及其学术意义

邹逸麟

论文

华林甫主编《清代地理志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

14161

 

 

2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清时期)陕西省修订意见

许鹏

论文

《清代地理志书研究》(同上)

11329

 

 

3

将军大臣所统曰城—清代乾隆以降东三省、新疆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傅林祥

论文

《清代地理志书研究》(同上)

7218

 

 

4

日本见藏稀见(康熙)《镇江府志》考述

巴兆祥

论文

《清代地理志书研究》(同上)

15782

 

 

5

《清史稿?地理志》安徽部分纠谬

段伟

论文

《清代地理志书研究》(同上)

19456

 

 

6

文献与分析:清代西藏历史地理研究的相关问题

孙宏年

论文

《清代地理志书研究》(同上)

24320

 

 

7

《清史稿?地理志》广西部分校误

郭红

论文

《清代地理志书研究》(同上)

12435

 

 

8

《清史稿?地理志》专题校正之二——分防佐贰、首领官项

胡恒

论文

《清代地理志书研究》(同上)

10501

 

 

9

题新见明末清初彩绘本《阅史逮津》

胡恒

论文

《清代地理志书研究》(同上)

4608

 

 

10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地理类小序诠注

华林甫

论文

《清代地理志书研究》(同上)

13503

 

 

11

“石浦厅”质疑

华林甫

论文

《清代地理志书研究》(同上)

1457

 

 

12

清代新疆建省前镇迪道部分职官、建置考

刘传飞

论文

《西域研究》2014年第2期

3400

 

 

13

清初淮扬总督名实考

段伟

论文

《历史地理》第28辑,2013年。

8000

 

 

 

 

14

厅制起源及其在清代的演变

胡恒

论文

《文史》2013年第2辑

3.7万字

收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13年第8期。

《历史学文摘》2013年第3期摘录文章主要内容。

 

15

清代甘肃分征佐贰与州县分辖

胡恒

论文

《史学月刊》2013年第6期

1.4万字

 

 

 

16

顾炎武地理考据得失论——纪念顾炎武诞辰四百周年

华林甫

论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第4辑

15792

收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14年第3期。

 

课题组供稿

(责编:实习生、张文卓(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