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的问题,不仅是范式与方法自身的问题,而且与研究者的价值取向、研究主题的真实性,以及问题研究与方法研究的合理匹配直接相关。尤其对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而言,学术研究的范式与方法问题,一直是这两个学科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从根本上讲,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是经管学者们一个“幸福的烦恼”。
众所周知,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极少出现不用数理方法得出结论的情况;同样,在社会科学领域,除了少数学科外,大多研究还沿用以演绎为核心的传统研究范式,比如文学、历史学、哲学等等;而站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点”上的经济学研究与管理学研究,面临着研究方法的多选择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有了更多可以选择的研究方法,导致了经管类研究的“范式之争”。
21世纪伊始,工商管理领域逐步引入实证研究,并在迄今为止短短十数年内成为管理学研究的“主流语言”。在管理学特别是工商管理研究中,什么样的范式或方法是恰当的?使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揭示管理的规律?我们举例说明,2003年,两位美国管理学学者制作了一张200人的管理大师排行榜,然后他们问上榜大师一个问题:谁是你心目中的大师?根据收到的60多份回答,他们得出了一个“大师的大师”排行榜,发表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杂志上。排在第一的,是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位列第二的是詹姆斯·马奇教授,第三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组织理论权威西蒙。举这个例子,是希望表达:在研究方法论之前,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就是研究者的价值观和使命感。具备了这样的前提,方法论的问题才会成为一个问题。
管理学研究如何“求真”?结合《南开管理评论》多年的实践,在全面关注国际管理学界理论动态、中国企业管理学术发展和实践经验基础上,我们重点关注对中国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的专门问题;注重期刊品牌建设,持续跟踪研究同类刊物发展趋势,广泛开展与国内高端学术组织的合作;重视与相关领域研究者建立长期学术合作关系,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通过国际学术界的评价反馈提升刊物质量。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对学术研究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学术界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学术研究中也出现了诸多急功近利的现象。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严格把关、保证文章质量以“求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文章外审中重点解决“求真”问题,只有通过外审,才可能进入对文章方法论等方面的审核。实践证明,外审机制建设能够有效保证范式之外的科学性问题。
管理学研究如何“求实”?所谓研究方法的“求实”问题,就是要把握“问题与方法的匹配度”:研究某个问题,怎样的方法最合适?怎样评价此种方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研究过程和数据是否真实可靠?近年来,作为国内工商管理学界最早采用统计类实证研究的期刊,我们积极引导作者加强对案例研究、实验研究、田野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倡导“重拾”以逻辑演绎为核心的规范性研究,得到作者的普遍欢迎。为了保证研究方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经过多年探索,我们聘请了多位有造诣的专家,参与对文章研究方法的审阅与判断,并就相关问题与作者沟通。为了保证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并恰当使用,我们还加强了对作者研究过程和相关数据科学化、规范化的引导。
总之,作为“杂学”与“显学”特征并存的管理学研究,在多彩纷呈的研究方法面前,我们需要正确的态度,不盲目排斥和贬低任何一种范式和方法,而要在方法之上关注作者作为科学研究者、知识创造者的使命感,关注所研究问题的科学、真实和价值。同时,任何一种方法的使用,都应按照科学标准评价方法自身的价值,达到问题与方法的合理匹配,而不被“唯方法论”的表象所迷惑。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南开管理评论》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