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2015年4月25日上午,由张明富教授作为首席专家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2014年度重大项目“明清商人传记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4ZDB035)开题报告会在学校桂园宾馆金桂厅举行。
会议第一阶段由学校社科处处长郑家福教授主持,西南大学副校长丁忠民教授、重庆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阳奎兴副主席先后致辞,对项目的开题表示祝贺,并提出了要求和希望。第二阶段由开题报告会指导专家组组长、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范金民教授主持。专家组成员有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方志远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田澍教授,人民出版社尹选波编审,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副社长殷梦霞编审。项目组成员、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市内兄弟院校和历史文化学院的老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共计40余人参加开题报告会。
首席专家张明富教授从研究现状、选题价值、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预期目标等九个方面做了开题报告。各位专家认真听取了报告,充分肯定了该选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认为课题整体设计科学合理,研究指向明确,可操作性强,课题组阵容强大。同时指出,课题研究工作难度较大,任务繁重,可适当调整预期目标。各位专家还就传记资料的搜集范围和路径、传记资料研究与现实的结合、课题组成员任务的落实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首席专家张明富教授对开题论证做了简要回应,表示将认真吸收和消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充分调动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性,确保如期完成项目研究任务。与会的课题组成员也做了发言,表示积极支持课题的研究工作。气氛热烈而隆重。开题论证会取得圆满成功。
下午,课题组成员就项目实施进行了专门研讨。
《明清商人传记资料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明清两朝(1368——1911)既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古代经济向近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大批农民、儒士弃农弃儒经商,商人数量超迈前朝,地域商帮非常活跃,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商人传记资料大量出现于这一时期及民国时期的方志、文集、笔记、谱牒、碑刻等各种文献之中。然《二十五史》中的《明史》、《清史稿》皆未为商人立传。
明清商人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始于20世纪初,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综观明清商人的整个研究历程,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是研究的开创期;60至70年代,是研究的沉寂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研究的发展期和繁荣期。经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已取得斐然成绩,佳作迭现,论著达数百篇部。最具代表性的有: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藤井宏《新安商人研究》、寺田隆信《山西商人研究》、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张海鹏等《中国十大商帮》、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张海鹏等《徽商研究》、张正明《晋商兴衰史》、方志远《江右商帮》、陈支平《民间文书与明清东南族商》、黄鉴晖《山西票号史》、张守广《超越传统——宁波帮的近代化历程》、李刚《陕西商帮史》、黄启臣《明清广东商人》,等等。其研究涉及明清时期的各主要商帮。但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与研究明清商人传记的著作尚付阙如,商人传记仅在为数不多的几部资料集中有所收录,这主要包括:
1.《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张海鹏、王廷元主编,39万余言,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徽商的资料集,收录了大量徽州商人的传记。
2.《明清晋商资料选编》,张正明、薛慧林主编,20余万字,收录了不少山西商人的传记。
3.《山西票号史料》,中国人民银行山西分行、山西财经学院编,共110多万字。收录了票号经理及出资人的传记。
4.《明清佛山碑刻文献经济资料》,广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也收录了少量广东商人的传记。
这些资料集虽汇集了为数不少的明清商人的传记,给研究者提供了诸多方便,但也存在不足:
一是所收商人传记仅限于徽商、晋商和广东商人,且也未能尽数收录,有不少遗漏;
二是皆按主题分类编选,如资本来源、经营行业、资本出路、政治态度、学术文化等。编选者根据主题需要,对传记多有删节,难窥全貌;
三是对商人传记本身缺乏研究,没有对传记文本作深度解读,只是进行了断句和标点。
这些不足对明清商人研究走出地域商帮的研究范式形成了制约,影响了明清商人整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故对现存方志、文集、笔记、谱牒、碑刻等文献所载明清商人传记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甚为必要。
二、选题价值
商人传记资料,是指以翔实史实记述商人生平事迹的资料,也可称商人史传。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的自传。明清商人传记的类别较多,既包括方志人物传、笔记、谱牒及私家所修史书中记述商人生平事迹的传记,也包括方志艺文志、文集、碑刻中商人的墓志铭、墓表、寿序、行状等。其数量之大超过以往任何一朝。本课题以记述明清商人生平事迹的传记资料为整理与研究的对象,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选题研究在文献整理方面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明清商人传记资料分散于卷帙浩繁的方志、文集、笔记、谱牒、碑刻等文献之中。本选题研究的任务之一,即是从上述5类文献中尽数辑录出明清商人传记,相互校勘,厘正传记资料讹误,并对每篇商人传记予以现代标点和简明注释,出版一套《明清商人传记资料辑释》,制作《明清商人传记资料数据库》。这是对明清商人传记资料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整理,在国内外学术界尚属首次。无疑,对商人文献的整理是一次有力的推动,在文献整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本选题研究可拓展中国史学史的研究领域
传记这一文体,源远流长,产生于先秦,以后历代不断发展。商人传记也是如此。本选题研究的另一任务,即是对学术界少有涉及的明清商人传记进行专门研究,分析明清时期商人传记大量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考察明清商人传记的史料来源,研究明清商人传记作者群体的构成及其撰写商人传记的目的、动机,以评估其史学价值。这是对中国史学史研究领域的新拓展,对推动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3.本选题研究可推动明清商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明清商人传记是明清商人研究的基本资料,然极为分散,不便于查阅和使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清商人传记的这种分散状况制约了明清商人研究向纵深的发展。本选题研究将汇集现存所有的明清商人传记,并标点、注释,编纂《明清商人传记资料辑释》,制作《明清商人传记资料数据库》,可极大的方便研究者对明清商人传记资料的整体的占有和使用,有助于对明清商人予以整体把握和弄清明清各地方商人的共性与个性,有助于推动对明清商人更加准确的认识。
4.本选题研究对推动中国古代史、中国社会史、中国经济史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
明清商人是明清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活动对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明清商人历来就是中国古代史、中国社会史、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明清商人研究的发展势必带动中国古代史、中国社会史、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故本选题研究虽以明清商人传记为对象,但对推动中国古代史、中国社会史、中国经济史研究亦具有重要价值。
5.本选题研究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明清商人传记资料内容丰富,既记载了明清商人的生平,也有对商人经营活动及经营管理思想、商业道德的生动描述。虽“古”今悬隔、时代变异,但仍是一笔珍贵的、可借鉴的文化遗产!因为今天的商人是历史时期商人的发展,新时期社会主义商业文化的建设也离不开对传统商业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因此,本选题研究的现实意义也是明显的。通过对明清商人传记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可吸取其时代性的精华,“古为今用”,使之成为当今企业文化建设和市场主体精神塑造的文化资源,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散见于方志、文集、笔记、谱牒、碑刻等文献中的明清商人传记资料,主要研究内容由明清商人传记资料辑纂、明清商人传记资料校勘注释、明清商人传记研究三个部分构成,共分为五个子课题:
1.子课题一:方志所见明清商人传记资料辑释。现存方志未有确数。据大致统计,全国现存方志8200多种。其中,明代近千种,清代近六千种,民国千余种。方志包括风俗、物产、选举、人物、职官、艺文等子目。本子课题将从方志的人物传、艺文志中,全文辑出所载明清商人传记资料,以省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下分府县,按商人生活时代先后进行编纂,并对商人传记逐篇标点、注释。
2.子课题二:文集、笔记所见明清商人传记资料辑释。现存明清文集的数量,也没有全面的统计。有人估计,留存至今的明人文集在千种以上;清人文集数量更大,不下二、三千种。文集中的寿序、传、墓志铭、墓表、祭文、行状、碑碣中有不少对社会下层人物如商贾生平事迹的记述。明清笔记繁多,笔记多记一朝、一代、一地的见闻,包括掌故、民情风俗和人物传记等。本子课题将现存明清文集、笔记中所载的商人传记资料全文辑出,并予编纂、校释。原则、方法与方志同。
3.子课题三:谱牒所见明清商人传记资料辑释。谱牒是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史书,又称族谱、家谱、宗谱等,传记资料丰富。明以前的谱牒早已佚亡殆尽,明代也所存寥寥,现在能够见到的多为清代和民国年间所修的家谱、族谱。本子课题将通过文献调研和田野调查的方法获取,并全文辑录出明清家谱、族谱中所载的明清商人传记。整理方法与前同。
4.子课题四:碑刻所见明清商人传记资料辑释。明清碑刻资料已有一些为金石志和地方志著录;清人编有《石刻录》。但也大量未著录者,分散各处。目前,已有不少碑刻整理出版。本子课题的任务就是采取文献查阅和田野工作法,获取这些资料,并全文辑录出其中所载的明清商人传记资料。整理方法与前同。
5.子课题五:明清商人传记研究。关于明清商人传记研究的论著很少,目前只有耿传友的《汪道昆商人传记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论明清徽商传记的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南京师大学报》2012年第2期)2项成果。这2项成果在明清商人传记研究方面具有开拓性,但其研究仅局限于徽商,且不是纯粹的历史学研究。故对明清商人传记进行研究的空间较大。本子课题主要研究明清商人传记大量出现的社会背景、明清商人传记的校勘与考异、明清商人传记的史料价值、明清商人传记的书写模式及特点、传记中所见明清商人经营智慧集萃等。
四、研究总体思路和研究路径
1.总体思路
明清商人传记资料散见于方志、文集、笔记、谱牒、碑刻等文献,迄今尚无一部汇集明清各地商人传记的著作。对明清商人传记本身更是缺乏研究。本课题拟在吸收、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全力以赴,从方志、文集、笔记、谱牒、碑刻等文献中完整地辑录出明清商人传记资料,运用历史学、文献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实行总课题负责人协调统筹下的子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充分调动各子课题负责人及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各子课题间密切配合、良性互动,以汗水和智慧浇灌出高质量的成果。
2.研究路径
研究路径就是指研究的路线、程序。本课题的研究路径如下:
①制作或搜罗文献目录。目录学为治学的门径,在总课题负责人的组织协调下,由各子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制作或搜罗该子课题研究所需文献的目录,如中国方志总目、明清文集目录、明清笔记目录、谱牒目录及碑刻目录等。
②辑录商人传记。各子课题负责人组织该子课题成员,根据文献目录和进行田野调查查找所需文献,辑录出其中的商人传记资料。
③辑纂、校勘、注释。各子课题成员对辑录出的商人传记,按地域分省辑纂,并对每篇传记校勘、标点、注释。
④研究传记资料。对明清商人传记资料进行多维度研究。
五、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1.研究方法
本课题设有5个子课题,研究内容涉及面广,须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①历史文献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研究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应用于明清商人传记资料的搜集、鉴别、编纂、注释和传记资料研究。
②田野调查法。深入全国各地,特别是明清时期商人分布比较集中的省、县份,调研谱牒、碑刻整理情况,并发现新的谱牒、碑刻资料。
③计量统计法。应用于各类文献中明清商人传记数量的统计、商人传记作者及所属阶层的统计。
④比较研究法。对各类文献中商人传记的书写模式及其特点进行比较。
⑤心理研究法。对商人传记作者撰写商人传记的目的、动机进行探讨。
2.研究手段
对于本课题研究而言,传统研究手段如查阅纸质文献、复印纸质资料、拍摄纸质书籍等,仍然是有效的,有时甚至无法替代。但为提高效率,也应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于研究之中。如网络,使用引擎以之快速搜集相关网络资料(中国地方县志网等);如数字资料,随着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少的古籍数字资料或数据库: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中国基本古籍数据库、汉籍全文检索系统、翰堂曲藏等。这些都应该充分运用。
六、重点难点
1.重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主要有三:
①明清商人传记资料辑释。就是爬梳浩如烟海的方志、文集、笔记、谱牒、碑刻等文献,辑录出明清商人传记资料,并按《明清商人传记资料编纂体例及原则》、《明清商人传记资料注释规范》予以编纂和注释。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工作,也是后续研究工作的基础。
②明清商人传记研究。明清时期的商人传记数量超过以前任何朝代。这是明清时期的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值得研究。且作者众多,修撰水平参差不齐,修撰动机、目的也不尽相同,急需对其价值、特别是史学价值做出评估。然学术界很少有人关注,故作为本课题研究拟重点解决的问题。
③明清商人传记资料数据库制作。明清商人传记资料极为分散,以个人之力根本无法全面收集、掌握,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明清商人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为研究者方便使用,特运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手段,制作《明清商人传记资料数据库》。
2.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主要有二:
①明清商人传记资料辑纂。明清方志、文集、笔记、谱牒、碑刻等文献数量庞大,且非常分散,特别是谱牒、碑刻尤其如此,要从其中辑录出商人传记资料,耗时费力可想而知;资料辑录出来后,还面临怎样编纂才是科学的、合理的,最能反映明清商人的实际状况的问题。故如何高效、全面、准确地辑录商人传记,并科学编纂是一大难点,必须解决。
②明清商人传记的史料来源、撰著者的目的、动机。对明清商人传记进行研究,加以深度阐释,是本课题的重点之一。但要评估明清商人传记的史料价值,必须对其做史源学的研究,搞清其史料来源。同时撰著的动机、目的也会影响商人传记的客观性、艺术性。然商人传记多未注明材料出处,撰著的动机、目的深藏于撰著者内心,要一一厘清颇有难度。故这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难点之二。
七、突破、创新之处
本课题在问题选择、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分析工具、文献资料、话语体系等方面,在吸收学界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都有所突破与创新。
1. 问题选择方面的突破、创新之处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商人数量众多,形成为一个重要的阶层,对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迄今已走过百余年的研究历程,研究成果颇丰。然以地方商人研究居多,且呈不平衡态势。在商人专题资料编纂方面,也以地方商人为视域,如《明清徽商资料选编》、《明清晋商资料辑》、《山西票号史料》等。对商人传记也缺乏研究。本课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明清商人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考察,辑录出分散于各类文献中的明清商人传记资料,编纂、校释,深度阐释商人传记,制作《明清商人传记资料数据库》。突破了以往以地方商人研究为主的格局,并以明清商人传记资料整理与研究为主题,问题选择具有创新性。
2.学术观点方面的突破、创新之处
学术观点是研究者对特定学术研究对象的理性认知和系统看法。它在持续不断的学术活动中产生,是学术研究的智慧结晶。本课题以明清商人传记资料为特定考察对象,是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属于基础研究的范畴。在学术观点方面的创新或推进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大的方面:
①明清商人传记的大量出现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商人传记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很早,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可谓集先秦、秦汉商人传记之大成。《汉书》以后,无一正史为商人专门立传。明以前的其它载籍,虽间有商人传记出现,但在数量上远不及明清之多。明清时期商人传记的大量出现是一新的文化现象,反映了明清社会结构的变化,透露出了明清社会转型的历史信息。
②明清商人群体研究不是明清各地方商人研究的简单相加。明清时期各地域商人集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学界对明清商人的研究也主要以地方商人为主。但明清商人研究不是各地方商人研究的简单相加,地方商人与明清商人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对明清商人的研究应超越地域的视域。
③明清商人传记的书写模式受到了传统人物传记,特别是《孝义传》、《义行传》等的深刻影响,多从传统道德的角度着眼,在商人传记作者的笔下,商人的商业行为完全成为了道德践履的过程,纯粹从商业的角度书写商人履历的,确不多见,这在方志中表现最为明显,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伦理本位的特征。
3.研究方法方面的的突破、创新之处
本课题“明清商人传记资料整理与研究”涉及中国史、社会学、心理学三个一级学科。在研究过程中,除采用传统的历史文献研究法外,还将充分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田野调查法、计量统计法、比较研究法、心理研究法等,对明清商人传记资料进行全面研究。这在此前的同类研究中,是极为少见的。故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具有较大程度的创新。
4.分析工具方面的突破、创新之处
任何学科的研究都必须借助一定的分析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分析工具也应不断地更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跃给历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历史学、国学网站大量出现,古籍数据化方兴未艾。本课题研究将充分运用历史学、国学网站及各种古籍数据库搜集明清商人传记资料。但尚有不少古籍未能数据化,以纸质的形态存在。因此,对传统分析工具,如目录学、校勘学等,也应充分运用。本课题研究的分析工具具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点,创新之处显然。
5.文献资料方面的突破、创新之处
本课题拟从数量巨大的方志、文集、笔记、谱牒、碑刻等文献中全文辑录出明清商人传记资料,并将所辑出的商人传记按文献分类,对每种文献中的商人传记以商人籍贯所在省级行政区划为单元,根据商人生活时代先后为序进行编纂、校注,出版一套资料齐备、编纂体例科学、注释简明的大型学术著作兼资料工具书书籍——《明清商人传记资料辑释》。搜罗文献范围之广,辑录商人传记之多,远超已经出版的几部地方商人专题资料集。可以说是一部明清商人传记资料全编。在文献资料方面有较大突破。
6.话语体系方面的突破、创新或推进之处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个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基本职责。本课题研究将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同时开放兼容,吸收、借鉴其它史学流派和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将其融铸一体,对明清商人传记资料进行多学科研究。话语体系开放多元,有推进作用。
八、研究计划
本课题研究拟分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编制、收集文献目录,调研文献整理出版及各图书馆收藏情况,2015年内完成;
第二步,各子课题正式开展资料辑录和研究工作,拟用三年时间完成:2016~2018年;
第三步,各子课题完成研究工作,由子课题负责人统稿,完善成果,2019年内完成;
第四步,课题总负责人统稿,进一步完善成果,2020年内完成。
九、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主要完成以下三个目标:
1.《明清商人传记资料辑释》一套:《方志所见明清商人传记辑释》、《文集、笔记所见明清商人传记辑释》、《谱牒所见明清商人传记辑释》、《碑刻所见明清商人传记辑释》,约500万字。
2.《明清商人传记研究》一套:《明清商人传记的史料学研究》、《明清商人传记的社会文化史研究》、《明清商人传记所见商业经营智慧集粹》等,约60万字。
3.《明清商人传记资料数据库》,约400万字。
与会专家针对该项目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专家组成员在充分肯定该项目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基础上,依据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以及自身研究经验,对该项目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方志远教授认为,该课题研究非常有意义,课题整体设计科学,研究指向很明确,可操作性强。同时提出两点建议:一是集中时间和人力攻关,充分调动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性,确保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二是尽管目前课题研究内容和工作分工与安排明确,但仍要细化,且子课题组每半年或一个季度须向总课题负责人汇报一次工作的进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
田澍教授认为课题意义重大,开展的难度也较大,并就商人的基本概念及商人传记资料的搜集等,提出了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和建议:一是在该课题研究中,清朝的下限如何确定,是以鸦片战争爆发为界,还是以清帝逊位为限;二是如何界定商人概念,什么是商人,并如何分类?哪些商人资料可以收录,哪些商人资料应排除在课题研究范围之外;三是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应考虑它的全面性,照顾各个区域、各个民族,适当考虑少数民族商人;四是有些商人生活在明清时期,但是他们的传记是后人追写,该不该收录?五是谱牒、家谱、碑刻过于分散,且不易搜集,因此从实际情况考虑,谱牒、家谱应以馆藏为主,碑刻文献的搜集应以全国第三次普查结果为主。
尹选波编审认为,该课题具有较大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他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应该注意和考虑的问题:一是如何界定商人,该怎样明确哪些传记可以收入。他认为对商人的界定是一个现实问题兼学术问题,他以《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为例,沈复曾担任幕僚一职,后前往广州从事海外贸易,但最后又重做幕僚,他和他的传记是否可以归为商人和商人传记资料?如果能够归为传记资料,该如何收入?二是商人资料形成机制问题,中国传统社会是四民社会,士的传记最多,而商人传记较少,且很多是由于商人捐款,从事福利和赈灾事业,以及子孙由科举进入仕途后编写的。那么,这些商人传记是否可靠,或者真实,以及真实程度能有多少;三是在对商人传记资料进行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所搜集的资料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反映商人的实际情况。
殷梦霞编审长期从事文献的整理与出版工作,因而她主要从文献的获取渠道、途径和线索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她认为在资料的搜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国内目前正在进行的重大文化工程,包括2007年开始的中华文化保护计划,2011年启动的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2012年进行的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等;二是关注海外相关文献,主要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所藏的四千多种中国地方志、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所所藏三千余种方志,由普林斯顿大学启动的“中国古籍善本书国际联合目录项目”等,以及外国传教士、学者的著作中对中国商业和商人的记载;三是我国新出版的各类文献及数据库等,如中国古籍查询系统、各地编纂的文献丛书等。
范金民教授认为,该课题非常有价值,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整体设计有很强的操作性,课题组阵容强大,基本上包括了国内商人研究领域内的代表性学者。同时,针对项目的内容、开展与落实、预期目标,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少数民族商人虽然数量不多,但要考虑尽量收录;二是进一步修正课题研究内容,可适度调整,收缩范围,重点搜集明清商人传记的基本资料,对商人传记资料不要注释,注释到什么程度为宜,不同的读者群有不同的要求,很难把握,只需进行断句和标点;三是在三项预期成果中,集中人力、财力做好前两项,即:《明清商人传记资料辑纂》、《明清商人传记资料研究》,并在对明清商人的研究中贯彻现实关怀,经世致用,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历史的参照系。
专家们认为本课题研究既有学术性,又富有现实意义,同时工作难度也较大,整理任务重,成果要求较高,经费缺口较大,需要分阶段完成预期目标,第一阶段完成商人传记资料的搜集、整理任务,第二阶段完成商人传记资料的校注工作,第三阶段完成商人传记资料的研究任务,以保证项目完成的质量。
与会领导致辞
开题论证会第一阶段,西南大学副校长丁忠民教授宣读了立项通知,向项目组成员表示祝贺,并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丁忠民副校长表示,西南大学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历来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学校的重要使命,将不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地发展;并总结了近五年来学校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同时,丁忠民副校长希望项目组成员认真听取、吸收与会专家们的建议,不断地完善项目研究。重庆社会科学联合会阳奎兴副主席代表重庆市社科联,高度评价了西南大学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上取得的成绩,以及对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向以张明富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组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充分肯定了该项目研究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希望课题组成员不断努力,做出高质量的成果。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