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研究》开题论证会暨“七一论坛”在京举行

2015年06月29日10:54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并阐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高度关注。2013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时勘教授主持申请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研究》成功获批(项目批准号:13&ZD155)。为了汇集不同学科专家的意见,更好地开展此项重大项目研究工作,重大项目组于2014年7月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汇贤大厦举办了“中华民族复兴与社会心理促进”开题论证会暨七一论坛。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主办,邀请了海内外最具影响的从事社会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研究的专家,来自中央机关、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新疆和内蒙的学者、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和出版机构的代表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教授首先致辞。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建系五年来,已经在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管理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在社科重大项目获批不久,时勘教授结合前期调研结果,就我国红十字组织如何进行定位,在重大社会活动的应急处置和灾难应对方面如何发挥更大的人道救援作用,向中央领导提出了政策建议。此项建议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的批示,中央政法委有关部门立即召开专门会议落实心理学家的建议,使研究成果在近期的国家危机管理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王利明校长希望与会者借助此次重大项目获批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人民大学在我国社会人文研究的独特优势,使心理学系的整体研究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据悉,中国人民大学为了支持社科重大项目的完成,已决定提供2项科研创新团队培育项目的对等资助,以促进中青年人才整体水平的提高。

本次“七一论坛”共分为专家论证、特邀报告和专题讨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专家论证

“七一论坛”的第一部分是对于这次获批的重大项目进行专家论证。由首席专家及各子课题负责人进行联合汇报。首席专家时勘教授首先对于本项目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全面阐述。他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构想来源于我国各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不断积淀,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与力量源泉,必然也有自身的历史逻辑。因此,项目组决定在已有的中华民族复兴指标体系的研究基础上,聚焦于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的系统探索。

首先,对于“中国梦”的探索要从历史梳理入手,聚焦于数千年来的各民族心理变迁和文化融合的规律;其次,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实际上也涉及的是每个中国人自身的职业发展梦,将从个体、群体、组织和团队等多层次角度,揭示职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机制;再次,中国梦应该包括科技强国梦的实现,因此,探索国家自主创新的社会心理影响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然后,将在以上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特别关注“智慧地球”等混合网络因素的中介作用;最后,将通过健康型社会建设的示范性平台来验证获得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的有效性。根据这一总体构思,时勘教授汇报了本项目的研究方案和子课题分工问题。

基于上述总体构思,各子课组负责人或代表分别就“社会变迁心理的研究构想”(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韦庆旺博士)、“基于CMN评价系统的大学生就业心理促进-平衡系统”(北京联合大学 时雨博士)、“民族复兴中国家自主创新的心理影响机制”(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 曲如杰博士)、“基于网络媒体平台的社会心理行为的集成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何军副教授)和“民族复兴社会心理促进的示范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胡平教授)等五个子课题的未来五年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进行了详尽的说明。最后,重大项目秘书组介绍了重大项目的财务预算和经费使用要求。

专家论证组由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乐国安教授,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大学黎岳庭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刘力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认知神经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罗劲教授和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大典》专家组成员陈敏教授组成。专家论证组对于首席专家的论证报告以及子课组负责人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质询和审议后认为,该项目设计科学合理、思路严谨清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与申请报告相比较,论证报告的目标更加清晰,技术路线可行性明显增强,各子课题之间衔接得到了改善,特别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有了更为明确的计划和安排。专家论证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执行半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希望项目组关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的特殊要求,加强示范性平台的建设和验证型研究,经过五年努力是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

第二部分:特邀报告

“七一论坛”的第二部分是特邀报告,主要是为重大项目组提供示范性研究成果和有关领域专家未来合作的可能性。首先做邀请报告的是国际著名心理学家、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大学黎岳庭教授,他有关类属性思维的研究成果曾在美国《科学新闻》(Science News)得到了系统地介绍,同时被美国正统的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等不同的教科书多次引用,黎岳庭教授介绍了有关类属性思维的有关成果,并提出了如何开展民族融合的类属性思维研究的建议;罗劲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认知神经心理学专家,在自主创新与认知神经科学的多学科合作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的有关“顿悟”在有效的情绪调控中不可或缺的发现曾被《中国科学报》转载。罗教授专门介绍了“自主创新与认知神经科学的多学科合作研究成果,提出了开展本项目的建议。

特邀报告的另一个亮点来自重庆、上海的研究基地的代表报告。重庆市渝中区纪委张刚书记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城市廉洁文化建设模式研究”的报告。据了解,在论坛召开期间,总项目组已正式与渝中区签订合作协议,将“我国城市廉洁文化建设模式”增补为重大项目的子课题,力争在我国城市廉洁文化建设模式方面有新的突破;来自上海静安区卫生计生工作委员会的谢咏书记做了“健康型城区建设的“三二一”社会管理模式”的报告,她重点介绍了在未来5年中,将在社区民众的心理变迁、医护人员压力管理、老年人群的交往模式、失智老人和社区危险人群社会支持方面展开示范性研究,目前,重大项目组与上海静安区已经就“健康型城区建设的社会管理模式”的子课题研究达成共识。

由于论坛时间所限,采用了书面发言方式参与交流的单位及发言内容包括:危机应对的联合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北京红十字会 马润海)、城市流动人口的文化融合研究(广州荔湾区 陈健)、部队基层主官的胜任特征模型开发(沈阳军区政治部干部部 张立刚)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山东能源肥城矿业集团 朱立新)、卓越电网梦想基地的建设模式(浙江电网萧山公司 单立新 )、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北京金隅集团工会 高金良)以及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四川现代教育集团 苏华)。

第三部分:专题研讨

七一论坛的第三阶段为专题研讨。根据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各子课题研究方案,论坛分别设置了“民族复兴与社会心理”和“民族复兴与心理机制”两个主题来进行,一些因特殊原因不能到场的课题组研究人员,也发来书面发言材料,均印制在《会议手册》中供交流。

“民族复兴与社会心理”的专题由张积家、韦庆旺主持。蒋薇代表陈晓晨、于海涛、李笑然等人首先介绍了“青少年友谊与民族态度”的研究思路。该研究旨在探究增进民族团结、建构不同民族学生和谐友谊关系的心理促进机制;张登浩、杨俊博士就《从社会排斥到社会融合》这一研究做了联合发言,他们提出了社会融合和社会排斥的测量模型;李英武、林振林和韩笑做了题为《公务员抗逆力的结构、测量及其作用机制》的发言,该研究旨在揭示我国公务员抗逆力的结构、测量及其影响机制,为设计提升公务员工作投入水平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来自中国幸福企业研究中心的王鹏程、朱博和韩莹就“幸福企业建设的 E-STAR方案”做了介绍,他们阐述了如何将工作投入的研究成果通过网络沟通平台应用于幸福企业的建设之中。

“民族复兴与心理机制”专题由张清芳、温晓通主持。邢采、刘聪慧首先介绍了《老年人社会交往模式及其心理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该研究将通过探讨团体情绪在抗逆力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中介作用、构建社交网络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心理模型。李洁、李永娜、李欢欢、李梅在“危机人群的筛查与支持研究”的联合发言中,详细地介绍了社区自杀风险预警、临终关爱和丧亲社会支持系统的整体研究思路;温晓通做了“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的脑科学协同研究”的报告,重点讨论了重大项目如何与认知神经科学结合的思路和项目组跨学科的最新进展,特别报告了怎样揭示个人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和神经机制、双人或多人心理交互的神经机制与社会行为和社会群体(网络)的心理交互、调节机制,以便为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的多层次探索提供脑科学协同研究的依据。最后,刘东博士介绍了“大数据分析呈现与社会管理决策”的关系,他指出,在重大项目的各子课题数据集成中,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和显示技术将文本挖掘与质性研究结合,以整合现实-网络数据,最终建立起服务于社会心理促进的时空耦合平台,为领导管理决策服务。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孙健敏教授做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本次会议通过项目论证、特邀报告、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问题,这种交流模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此外,该项目研究本身就是民族自信的体现。希望重大项目组要针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需求,寻求心理学研究的凝聚点,不断整合思路、力争重点突破、达到自主创新的目的。心理学系将尽可能调动人力和、物力来支持该项目的顺利完成。

(课题组供稿) 

(责编:实习生、张文卓(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