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华民国新闻史”研究动态2015年第3期

2015年06月26日15:51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关于落实工作会议项目国家资助经费管理事宜的进展通报和设想

(征求意见稿)

在2014年5月9-10日举行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项目组工作会议上,与会同志认真讨论了本项目国家资助经费的使用和管理问题。并在《会议纪要》中明确“关于项目经费的管理问题。根据国家的政策和各单位对科研项目管理的惯例,本项目的经费将在国家和学校财务管理规定许可的范围内,按照‘专款专用’、‘责权一致’的原则进行管理。具体做法是各子项目负责人回本单位了解有关信息(可以认定为国家一般项目的经费额度以及银行帐号),项目首席专家也向南京师范大学财务部门了解有关规定,进行对接后按照‘子项目基本平衡’和‘秘书处适度留有经费’的原则,把项目经费汇入子项目承担人单位,以有利于各子项目的运行。各子项目负责人应切实履行承诺,按照研究计划完成研究任务。”(载《民国新闻史研究动态》第(1)期,2014年5月16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五月份会议后该项工作进展情况

根据会议决议精神,秘书处咨询南京师范大学财务部门后的答复“按照规定,纵向课题的资助经费由项目责任单位按照项目申请书和有关财务预算负责管理和监督,一般不再划转协作单位。特殊情况下必须按照有关程序办理申请和批准手续,但以投标书(申请书)上的子课题为依据。”截止到六月底,只有渤海大学何村、暨南大学邓绍根返回有关信息。因为时至学期结束,此事就拖延了下来。对此,秘书处向各位表示歉意!

本学期开学后,湖南师范大学徐新平返回有关信息。秘书处在原先工作的基础上,又向学校社会科学处有关负责同志请示咨询有关事宜。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有关负责同志答复的内容主要如下:

一、国家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的依据是正在执行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2011年6月30日发布在国家社科规划办网站)。该办法第四条的规定是“项目经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与研究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设备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印刷费、管理费。”除上述规定项目并在预算中有明确的数额预算外,其他事项都不能在在项目经费中列支。

二、关于申请向子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划转经费事宜。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该办法第十一条规定 “全国社科规划办对列有项目预算的回执进行审核,批准后将项目启动经费拨付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统一管理,一般不能转拨其它单位。如确需转拨协作单位,应书面报全国社科规划办审批。协作单位不能在转拨经费中提取管理费。”国家规定“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单位统一管理”,即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对国家资助该项目的经费负有“统一管理”的责任,同时也承担监督和指导及申请验收结项时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的责任。但也不是一刀切,根据实际情况确需进行经费转拨,则必须由项目负责人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请,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批准后,就可以批准数额的经费“转拨”到协作单位。

三、根据国家“管理办法”和学校规定,如“确需”把国家下达的项目资助经费转拨给协作单位,则需要向社科处提交项目首席专家和子课题负责人签署的书面协议、项目变更申请表和项目首席专家关于向子课题负责人单位转拨经费的申请报告。书面协议应明确规定承担责任的双方及单位、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保证完成子项目研究工作需划拨经费的数额,并由项目首席专家及所在单位和子课题负责人及所在单位盖章有效。项目变更申请表主要是申请经费直接管理单位的变更。首席专家的申请报告则必须说明经费转拨的理由和必要性、经费转播子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及所在单位和转播的具体数额等。

四、上述材料(首席专家与各子课题负责人签订的书面协议、首席专家填写的项目事项变更申请表和首席专家关于给子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转拨项目经费的书面申请)由学校社会科学处审核签署意见后报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再由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转报给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学校社会科学处接到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同意转拨经费的批复后,即通知学校财务处依照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的单位和数额转拨经费。

二、关于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的初步设想

尽管国家社科规划办公室和学校规定的程序比较严谨(实在也有点繁琐),秘书处根据2014年5月的项目组工作会议纪要精神并和有关专家沟通协商,为更加有利于各子项目研究工作的顺利、便捷推进,提出如下建议:

一、根据工作会议确定的“子项目基本平衡”和“秘书处适度掌握统筹经费”原则,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的经费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板块属于项目运行的公共保障必需,计划划出10万左右由秘书处掌握统筹使用,其余70万元则根据子课题的不同情况分层次确定经费额度。建议方案是:第一个层次是在《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投标书》上列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的10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经费额度为5万元人民币(计50万);第二个层次是专题特约撰稿人及“民国新闻专题史研究丛书”分册的6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经费额度为3万元人民币。2013年10月会议决定把原来设计的附在每卷正文后的“史料选编”划出,成为《中华民国新闻史:史料卷》。秘书处聘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郭振强研究员主持,拟参照第三层次子项目分配经费3万元(计21万)。以上三个层次子课题的经费总额度为71万元(人民币),国家资助本项目的经费总额为80万元,剩余9万元,加上统筹国家重点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研究”部分经费,作为秘书处掌握使用的经费。

二、上述经费额度分配计划是秘书处根据项目组会议决议精神提出的初步设想,现专此听取各子项目负责人的意见。如果对上述经费额度分配计划有更好的办法或建议,请在规定时间把有关意见或建议告知秘书处,千万不要逾期。如果大多数子项目负责人赞成该分配计划,那就成为大家的共同决定付诸执行。

三、根据所了解到的各子课题所在单位对经费要求的不同情况,现提出对各子课题经费管理的两个方案,请相关子课题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第一个方案是按照国家“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单位统一管理”的规定,仍由南京师范大学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子课题负责人享有本子课题经费的使用权,即在分配经费额度里开支(报销)与本子课题研究活动有关的经费。第二个方案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投标书:基本信息表》中“子课题负责人”承担的子课题,“如确需转拨协作单位,应书面报全国社科规划办审批”的规定,按照有关程序办理经费划转的报批手续,在获得批准后按照国家社科规划办的批复进行经费划转。”

三、凡需向本单位划转经费的子课题负责人,即进入办理向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申请转拨经费有关手续的工作阶段。学校规定必须提供项目首席专家和各子课题负责人的书面协议。秘书处参照学校社会科学处存档的有关文件草拟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子课题协议书》(附后),请各位按照上述计划中各层次子课题分配的经费额度,填写有关项目,并请加盖所在单位(学院或研究所)公章,签署姓名后,用特快专递寄秘书处。

四、有些子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规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视为等同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但需要有相应的经费划进单位的财务账号。有单位明确规定至少要有8万元经费到账——还有规定不能少于10万元经费到账,国家重大项目的子课题才能视同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如紧张的经费数额少于规定标准,即使是国家重大项目子项目也只能视同为“省级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但本项目国家一共资助经费为80万元,有不同层次的子课题17个,显然不能满足这些单位对经费额度的最低要求,即不能按照这些单位的要求从项目经费总额中划转8万或10万经费到这些单位。

五、为帮助子项目负责人解决这个难题,为研究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方便,秘书处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提出如下解决方案。如单位规定的“视同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的经费额度标准高于所承担的子课题在经费总额中所获的经费额度,而子课题负责人又必须获得单位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的认可,可考虑采取“先进后出”的方式帮助满足单位对经费额度的需要。具体做法是:先用子课题负责人的其他科研项目经费补足到所必需的经费额度,然后秘书处按照约定向子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划转相应数额的经费额。例如:某一子课题负责人在本项目中承担的是第一层次子课题,按照经费分配方案可从本项目经费总额中获得5万元经费,而所在单位规定视同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到账经费标准是10万,那就可向南京师范大学账号上汇进5万元,然后由南京师范大学财务部门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XXX子项目经费”的名义向所在单位划转10万元经费,该单位则把该子项目负责人所承担的国家重大项目子项目视同为“国家级一般项目”。

六、由于各种原因,此项工作已经拖了好几个月(秘书处有责任)。现在请各位抓紧时间做两件事:一是选择你承担的子课题经费管理方式;二是如“确需”把经费划转到单位,请按照所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子课题协议书》,填写签名、盖章、经费额度等信息,按照所需份数(你所需的份数加上秘书处所需的6份),并在10月20日前用特快专递寄秘书处(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办公室 鄢方 ,邮码210097)收。

在10月20日后,秘书处尽快向学校社科处、省社科规划办和国家社科规划办提交划转经费的申请报告和有关材料,力求尽快获得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同意划转经费的批复,争取在2014年12月底前把经费划转到有关单位。

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子课题协议书》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项目组秘书处

二〇一四年九月十五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子课题协议书

甲方:“中华民国新闻史”项目首席专家

乙方:“中华民国新闻史”子课题负责人

一、甲方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和项目组会议商定的经费分配方案,应乙方要求从本项目经费中转拨该子课题组 万元(人民币)。

二、乙方所在学校财务部门有责任按照国家社科基金经费管理里条例和本项目的经费预算设计,对转拨的项目经费的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乙方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有责任对乙方所承担的子课题研究工作给予支持、帮助、指导和监督。

三、乙方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条例》,在研究中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接受并配合有关部门专项经费审计。

四、乙方保证在项目设计规定时间内,按照项目组统一计划和本子课题研究设计完成研究工作,积极参与项目组的各项集体学术活动,认真负责地完成本子课题的研究进展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提交和中期检查、申请验收结项相关材料准备和提交。

五、该子课题的负责人为 。该课题组成员由子课题负责人决定聘请或解除,相关结果须报项目秘书处备案。

六、如乙方未能遵守如上协议,甲方有权视情况终止该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和相关授权,并追回所划拨的经费。子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负有配合和协助的责任。

甲方(签名) 乙方(签名)

单位(盖章)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华民国新闻史”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二稿)

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资助本项目研究经费的使用效益,保证本项目的研究经费支出能够顺利通过有关部门经济审计,现根据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制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有关精神,制定本项目的经费管理办法如下。请课题团队的全体成员严格遵照执行。

一、经费支出原则

(1)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精神,本项目研究经费实行“专款专用,权责到人”、“额度分配,权责合一”,“统一管理,讲究效益”,“同步支出,留有余地”的原则。

(2)国家有关部门规定重大项目经费的支出重点应放在“资料费”、“数据采集费”、“会议费”及保证日常运行的必需经费开支上,严格控制“劳务费”、“咨询费”、“设备费”及与课题研究关系不紧密的“国家合作交流费”等支出。

二、经费分配额度

(1)国家资助本项目的研究经费总额为80万人民币(下同)。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的项目经费预算为:购置资料费12万元,数据采集费6万元;差旅费24万元,会议费12万元,国际合作与交流费4万;设备费4万;专家咨询费12万;劳务费4万;印刷费8万、管理费0.5万和其他支出1.5万,共计80万元。

(2)本项目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研究成果是“民国新闻专题史研究丛书”(10个左右分册)、最终研究成果《中华民新闻史》(5卷本)和50篇左右的系列专题论文。

(3)根据工作会议“子项目基本平衡”和“秘书处适度留有经费”原则,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的经费总额中划出10万左右,用于项目运行公共保障及项目顾问参加会议的有关费用,由秘书处掌握统筹使用;其余70万元左右作为子课题研究经费,根据各子课题工作量和要求分两个层次分配。具体层次划分标准和分配数额为:

第一个层次是在《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投标书》上列为“子课题负责人”所负责的10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经费额度为5万元(计50万);

第二个层次是作为专题特约撰稿人及“民国新闻专题史研究丛书”分册的6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经费额度为3万元。2013年10月会议决定把原设计每卷正文后的“史料选编”划出,成为单独《中华民国新闻史:史料卷》,拟参照第二层次分配经费3万元(计21万)。

三、经费使用管理

(1)自2014年元月1日起,各子课题组所有经费开支即计入各子课题的经费额度,并实行“超额自负”的原则。

(2)子课题经费转拨至子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者,由各子课题负责人根据“量入为出,全程覆盖”的原则掌握使用并自行办理报销等手续,但须在国家进行项目中期检查和项目申请结项验收时提交该部分经费审计报告。

(3)没有把子课题经费划入所在单位,课题经费由子课题负责人扎口管理和使用。子课题负责人负责收集和提供合法票据,交由秘书处统一办理报销手续。国家进行项目中期检查和项目申请结项验收的经费审计报告由秘书处负责。

(二〇一四年九月二十日)

(学术活动信息)

中国新闻史学会将在广州暨南大学举办

2014年年会暨中国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学术研讨会

“中国新闻史学会2014年年会暨中国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定于2014年11月8-9日(周六至周日)在暨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暨南大学南方传媒研究院承办。会议期间将同时举行中国新闻史学会第四届理事大会暨会员大会,届时将审议通过第五届理事会组织机构推荐名单和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推荐名单,完成换届仪式。敬请中国新闻史学会各位理事及会员提前安排好日程拨冗与会,保证换届工作顺利进行。各位理事及会员对中国新闻史学会工作的大力支持,一并谨致谢意。

现就研讨会特面向海内外致力于新闻传播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大学新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征集会议论文。凡入选参加会议的论文将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会议论文集。诚邀您出席“中国新闻史学会2014年年会”,并欢迎您赐稿参加“中国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现将会议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4年11月8-9日,会期2天。

地点:广州·暨南大学(暂定)

主办:中国新闻史学会、暨南大学

承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暨南大学南方传媒研究院

二、本次年会主要议题

1.中国新闻传播专题史学术研讨会

2.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大会暨会员大会、换届仪式

三、本次研讨会论文征文主题

1.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

2.中外媒介史、传播史研究(包括网络史、信息史)

3.新闻传播技术史研究

4.新闻传播界人物专题史研究

5.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

6.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

7.港澳台及海外华文传媒史研究

8.中国地方(广东)新闻史志研究

9. 中外新闻传播交流史研究

10.其他与之相关的专题史(广电史、广告史、学术史等)研究。

注: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或博士研究生踊跃向大会组委会提交不同主题(征文主题范围内)的讨论小组并担任小组讨论主持人,并承担组织2-5名学者围绕自选议题,各自撰写论文进行专题研讨的职责。

四、征文与参会

1.如果您决定参加本会,请在2014年9月25日前将“参会回执”发送至组委会邮箱zgxwcbs@163.com,以便向您发送正式会议邀请函。

2.文档提交方式:敬请应征论文的各位专家学者于2014年10月25日前通过电子邮件提交Word文档论文至zgxwcbs@163.com,邮件标题为“参会论文:作者姓名、论文标题”。

3.征文截止日期:2014年10月25日。

4.研讨会将印刷会议论文摘要,会后将公开出版论文集。

5.参会者往返交通费及住宿费自理。

五、论文写作及相关事宜:

1.选题:选题应在上述征文主题范围内,观点新颖,论据充分,写作规范,文字精炼。

2.字数要求:6000-8000字。

3.论文版式格式要求:

1)中文标题:黑体小二号,加粗,居中。

2)作者姓名:楷体四号,居中。标题与作者姓名之间不空行。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楷体五号。姓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

4)关键词:3-5个,楷体五号,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5)正文:五号,宋体,一倍行距。关键词后空一行,接正文。

6)文中小标题,宋体四号,加粗,居中。一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左起排列。二级标题,宋体五号,加粗,左起排列。各级标题与正文间,不空行。

7)文献引证: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注释置于当页页下(脚注),注释序号用“1,2,3……”标识,每页单独排序。宋体小五号。

8)参考文献:文章须有参考文献,统一置于文尾。“参考文献”四字,宋体小四号,加粗,左起排列。其他,宋体五号。

4.已发表的论文请勿报送。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邓绍根

电话:13431066979,电子信箱:zgxwcbs@163.com

联系人:李红霞

电话:010-62796842,电子信箱:lhxia@mail.tsinghua.edu.cn

联系人:姚淑兰

电话:020-85223739,020-85220207

联系人:伍中梅

电话:13719498798,电子邮箱:429068892@qq.com

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处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4年8月28日

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

将举办“民族新闻传播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专题会议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大连民族学院承办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4年年会,定于2014年10月13日—15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申办的专题会议“民族新闻传播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已获批准。诚邀中外专家学者参会、撰写论文。

一、专题研讨的主要内容:

通过多种视角、多个维度深入探讨民族地区新闻传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民族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民族新闻传播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等,寻求民族新闻传播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最佳契合点,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多民族文化的繁荣。

二、会议日程:

1.10月13日全天会议报到。

2.10月14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大会主旨演讲;下午为专题会议。

3.10月15日上午为专题会议;下午为专题会议代表发言和大会闭幕式。

4.专家讲座安排在13-14日晚间进行,与会代表和大连民族学院师生参加。

5.10月16日上午会议代表离会。

三、报到注册及注意事项:

(一)报到时间、地点:

报到时间:2014年10月13日全天

报到地点:大连民族学院培训中心(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西路18号)和大连开发区金元大酒店(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马路143 号)。

(二)交通食宿及标准:

1.参会人员往返交通费、住宿费自理。会议不安排接送。

2.会议住宿统一安排在大连民族学院培训中心和大连开发区金元大酒店。各类住房数量均有限,与会代表人数多,一般安排标间两人住宿。大连民族学院培训中心标间,330元/天;金元大酒店标间,350元/天。

(三)参会费用:

参会人员报到时每人缴纳会务费400元。

欢迎中外专家学者与会赐稿!

请务必于8月29日前将“参会回执”发到专题会议邮箱。

专题会议负责人:赵丽芳 13701012646

专题会议联系人:于凤静 15941189892

专题会议邮箱:yufengjing168@126.com

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

二O一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新闻史学会

将举办“广播电视史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

为庆祝中国传媒大学60华诞,总结中外广播电视史学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就与经验,解析当前中外广播电视史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推动中外广播电视史学的繁荣与发展,中国传媒大学与中国新闻史学会定于2014年10月18日(周六)在北京召开“广播电视史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我们诚邀您参加此次会议。

一、会议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4年10月18日,会期1天。

地点: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

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

承办: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现代传播》杂志社

二、会议议程安排

8:20-8:50会议签到(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405会议室)

9:00-9:40会议开幕式(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405会议室)

1、中国传媒大学校领导袁军致辞

2、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程曼丽致辞

3、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段鹏致辞

4、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主编胡智锋致辞

5、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刘昶致辞

9:40-10:00全体参会人员合影、茶歇

10:00-12:00大会主题发言(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405会议室)

1、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总编黄勇发言

2、 中国传媒大学赵玉明教授发言

3、 南京师范大学倪延年教授发言

4、 暨南大学申启武教授发言

5、 清华大学郭镇之教授发言

6、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陆智舫发言

7、 中国传媒大学哈艳秋教授发言

(每人发言15分钟左右)

12:00—14:00 午餐(地点传媒大学校内国际交流中心一楼餐厅,休息可在东配楼五层会议室)

14:00-16:00分组讨论(东配楼五层会议室)

第一组 谢鼎新主持 郭镇之点评

第二组 王文利主持 薛文婷点评

第三组 待定

16:00-:16:30 茶歇

16:30-17:30 会议闭幕式

17:30晚餐(传媒大学校内 国际交流中心一楼餐厅)

三、参会注意事项

1、收到会议邀请函后请及时回复,组委会邮箱cuc_gbdssx@163.com;

2、论文提交方式:请将论文的电子文档发至本次研讨会组委会邮箱:cuc_gbdssx@163.com,邮件标题为“参会论文:作者姓名、论文标题”;

3、论文最迟截止日期:2014年9月15日;

4、研讨会将印刷会议论文摘要,会后将公开出版论文集;

5、本次会议不收会务费;

6、盖章会议邀请函参会时统一发放,不再单独邮寄。

四、会议联系人

哈艳秋 电话:[+86] 13522054172 邮箱:yanqiuha@163.com

齐亚宁 电话:[+86] 13319218486 邮箱:qiyaning@sohu.com

韩文婷 电话:[+86] 15600574917 邮箱:wenting1105@163.com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2014年8月15日

(工作文件)

“民国新闻专题史研究丛书”及《中华民国新闻史》

编撰要求(征求意见稿)

【说明】根据2014年5月项目组第一次工作会议的决议精神,本项目组第二次工作会议计划于2015年下半年举行。项目组第二次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是交流《中华民国新闻史》各分卷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第二是集体审读“民国新闻专题史研究丛书”各分册初稿,第三是讨论审读的分册书稿,提出修改意见。为此已有项目组成员在继续抓紧收集文献史料的同时,开始着手进行文稿的思考、谋篇布局以及文稿撰写工作。

为了便于项目组各位专家推进下一阶段工作,秘书处把已经2013年10月国家重点项目课题组会议初步讨论通过的《〈中华民国新闻史〉编撰要求》根据目前的情况和要求作了些修改,成为《“民国新闻专题史研究丛书”及〈中华民国新闻史〉编撰要求》(征求意见稿),现于刊载,以便征求项目组各位专家学者对该工作文件的完善意见。

一、项目基本概况

撰稿对象是经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立项并给予经费资助的2013年度重大课题“中华民国新闻史”(立项号为13&ZD154A),同时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3年度重点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或最终研究成果。有关文件规定,已经生效的立项申请书具有协议的约束力。

本课题的最终成果是我国第一套多卷本的《中华民国新闻史》(5卷正文,1卷史料)和由10个分册左右组成的“民国新闻专题史研究丛书”,本项目组成员依托“民国新闻是高层论坛”及其他学术刊物、学术会议等成果展现交流平台形成的不少于50篇的民国新闻史研究论文,共约500万字。

三、撰稿的具体格式规定

1、撰述性内容的表述格式

本书的撰述性内容按照章、节、目、点的次序依次展开。

“章”的标题居中。空一行。开首用“第”,接着是该“章”的“数序”码,再接着是“章”字。空一格。书写“章”标题的内容。在“章”标题下,空两行。用两三行文字(100-150字左右)概括本“章”的核心或主要内容作为引言,然后另起行,再空一行。书写“节”的标题。第一“节”的标题前统一用“一”作为序号,余类推。

“节”的标题也居中。开首用“第”,接着是该“节”的“数序”码,再接着是“节”字。空一格。书写“节”标题的内容。另起行。空一行。用一段文字(200-300字左右)概括本“节”的主要内容作为引言。另起行,不空行,空两格。书写“目”标题。第一“目”标题前统一用“一”作为序号,余类推。

在“目”标题下,不空行,空两格。用一段文字(200-300字左右)概括本“目”的主要内容。另起一行。然后再列出第一“点”标题,第一“点”标题前统一用“(一)”作为序号,余类推。

在“点”标题后用一短句概括本层次的内容主题,用句号句断。第一层次内容主题的前面统一用“1、”作为序号。后面文字不另起行。

在“层次”的内容中如还有必要分段落叙述,则用一短句概括内容主题,以句号句断。统一以“(1)”作为序号。后面的文字不另起行。

在“段落”中如果还需要分段叙述,则另起行,成一段,但不再编序号。

归纳起来:本书的序号结构体系是:

第一 章 XXXXXXXXX(居中)

(本章引言)

第一节 XXXXXXXX(居中)

(本节引言)

一、 XXXXXXXX

(本点引言)

(一)、XXXXXXXX(本目内容)。XXXXXXX……………

1.XXXXXXXXX(本层次内容)。………………

(1).XXXXXXXX(本段落内容)。

[注]上述序号体系,各分卷都须严格执行,以保持全书格式统一。如果内容的层级不需按照如此设置,可以简略层级较低的标示符号,但体系层级不需严格执行,不得混用表示符号或格式,以免造成表述体系的混乱。

2、新闻史料文献的统一格式

所有收录的新闻史料文献,应当尽可能地做到要素齐全。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献应当具有如下基本要素:

1、文献篇名(文献题名,副题名,外文题名,译名等);

2、文献责任者(著者、编者、译者、执笔者、起草者等;责任单位,如撰写发表时评的报馆、通过文件的组织或会议等)

3、文献正文内容(有代表性或史料价值的文献,或全文收录,或摘录其中某一段落。如是段落的摘录,应保证摘录的文字内容与原始文献记载的完全一致性。摘录者该作明确说明)

4、文献出处及具体表述。

专著文献:文献题名,出版者,出版时间,在整本文献中的起止页码;

单篇文献:文献题名,发表刊物或报纸,刊物的年卷期或报纸的出版日期,刊物中的起止页码或报纸上的版次。

档案文献:文献题名,收藏单位和案卷号。

5、转引(如转引的新闻史料文献应著录提供者直接的文献来源,或表明来自某收藏单位的原始文献,或表明转引自某一著作)。

四、研究和编撰书稿的基本要求

1、力求原创性

研究贵在创新,贵在原创。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参考已经出版的相关专著,引用其中的史料,借鉴前人的研究结论,但绝对不允许照抄照搬其他著作中的整段文字。要尽可能地利用新的史料,增加新的史料,形成作者的观点和结论。要尽可能扩大参考和引用资料的范围,不能仅仅引用某一本或几本著作中的史料。

2、坚持规范性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及研究成果的形成过程要强调规范性,引用的所有史料都必须有出处。严禁通过嫁接、糅合等不正当手段“制造”史料。凡是引用的文字或图表都必须以“引用文献”的形式予以注明,避免因此引起著作权纠纷。

3、严格计划性

从决定承担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并签订研究协议以后,各分卷主编就必须按照商定的研究工作计划,认真踏实地开展研究工作。根据计划安排,在中期检查前,每一分卷至少应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各分卷的书稿至少应在2015年6月底前完成。只有这样,总主编才能有足够时间对书稿进行审读,各分卷也才有时间对书稿进行修改完善。本课题才能按照省里的要求在2016年底申请鉴定结项,然后才能联系出版。

4、强调统一性

每一个分卷的内容不尽相同,每位著者的知识结构和擅长也不尽相同,各位执笔者的文字风格也可能不尽相同,这些都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但在全书的内容体系上,在全书内容的基本立场上,在文稿表现格式上,在版面和封面设计上,各分卷必须无条件地维护全书的统一,决不允许各行其是。只有这样,才能使各分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性成果。

5、保证覆盖性

本课题的主题是研究“中华民国新闻史”。所有的论述结论、史料引用、事件介绍、法律阐释等都必须覆盖到这一时期全部的新闻事业(民国创立前和民国创立后;政党的和非政党的;官办的和非官办的;传统的报刊和现代技术的;平面媒体和非平面媒体如:新闻纪录片、新闻广播;新闻事业的和社会事业的;新闻媒介和新闻机构;本土的和外国在华的;主流的和非主流的)。总之应该覆盖到同一时期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所有类型新闻媒体、新闻活动和新闻研究。

6、追求艺术性

本课题最终成果的每一卷都包括叙述性的书稿内容和史料汇编性的内容。叙述性的内容应在在科学严密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为活泼的文风,不要死气沉沉。“史料文献”的附编要考虑编排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版面上要力求美观,功能上要力求完善,要让鉴定专家审读文稿成为一次“享受”而不是一种“折磨”。

7、确保准确性

本课题是国家级“重点项目”。按照国家规定,课题成果通过验收结项必须先通过同行专家的匿名评审,然后再通过有关部门工作会议审核程序。为此,必须确保本课题成果在史料、图表、文字等方面准确无误,所有引文(文字、图表、照片、绘画等)均要注明出处,并且要保证能查核到引用出处。

(研究概览)

2008-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中的民国新闻史研究

刘继忠 整理;资料收集:陈媛媛、徐蓓蓓、兰甲甲

本次检索查阅了南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2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发现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兰州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23所高校91位硕士生选择民国时期的新闻史作为其研究对象。其中,华中师范大学(10人)、河北大学(9人)、兰州大学(9人)为民国新闻史硕士论文的前三甲。在23所高校中,有65位导师指导了91位硕士研究生,其中,湖南大学徐新平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居首,两年间共指导了4位硕士研究生,其次是河南大学的韩爱平(3位)、兰州大学的李文(3位)、河北大学的乔云霞(3位),有16位老师指导了2名学学生。学科分布上,新闻传播学(含新闻学、传播学、文学与传媒)高居首位,共59篇,占到64.84%,其次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史,二者分别为11篇,8篇,合占20.88%,诸如中共党史、图书馆学、教育、行政管理等专业共占14.28%。在91篇硕士论文中,2008年有46篇,2009年有45篇。

研究基本上都是个案研究。其主要特点是:一、政党报刊研究方面,共产党报刊的研究数量明显高于国民党。涉及的主题主要有延安《解放日报》经济新闻研究、广告文化生产及传播、农民形象建构研究,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研究,论《边区群众报》的大众化实践、文化视角下的《边区群众报》,《晋察冀日报》人物通讯解读。国民党的报刊研究则有抗日战争时期《广西日报》副刊研究、抗战时期《中央日报》的新闻宣传研究、研究的主题多集中在国民党的机关报上。

二、民营大报与新闻报道、业务研究依然是研究的重点。《大公报》在民营报刊研究中占有很大比重。研究的主题涉及到了《大公报》的政治立场分析、用人策略和启示、“五四”时期湖南的《大公报》、《大公报》与京津地区的基础教育(1902-1916)以及从《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依据探讨三十年代学院派批评空间形成。其次是《申报》,从《申报》杨乃武案看重大社会新闻的报道、《申报》与西方法文化传播(1906-1911)、论周瘦鹃主编的《申报·自由谈》等主题均有研究。此外,成舍我的小型报思想、《民立报》政论、世界日报“明珠”副刊办刊特色均有研究,《北洋画报》的新闻传播,民营小报《飞报》等主题均有涉及,选题角度多元化。

三、新闻人物的研究广泛且深入。有26篇硕士论文研究了毛泽东、成舍我、孙中山、邵飘萍、王芸生、鲁迅、夏衍、徐铸成、胡政之、储安平、黄远生、谢六逸、何心冷、林白水、浦熙修、邵飘萍、胡愈之、周恩来等新闻人物。研究主要探讨了这些新闻人的新闻传播的思想、理念,及其它著名记者的新闻报道的特色等。记者的评论风格、新闻通讯、新闻特写、政论研究等也有硕士生涉及。此外,中共的报人群体也有所研究。

四、地方新闻史和少数民族新闻史的研究有所涉及。包括新疆、桂林、西藏等地和少数民族回族的研究。涉及到的主题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新疆新闻事业、《西藏白话报》、抗战时期外地、外籍文化人士在桂林的新闻活动,等。

五、其它方面的研究。涉及到的研究主题主要有1896-1919年我国报纸文体变革研究、戊戌变法时期温州的《利济学堂报》、抗战时期外地、外籍文化人士在桂林的新闻活动、《北直农话报》与晚清直隶农业传播、孤岛时期上海的广播电台(1937-1941)、《新潮》杂志的“三重世界”等。总之,2008-2009年的民国新闻史方面的硕士论文,其选题以个案研究为主,选题范围高度集中在民营报刊与报人、中共报刊与报人、国民党主持的报刊,至于涉及日伪报刊,对在华外报、民国广播电台的关注等选题的硕士论文数量很少;鲜有涉及日伪报人,选题角度多元,理论视野较为开拓。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检索完全依靠CNKI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由于有些学校未上传该校硕士论文、有些高校的研究生将其硕士论文设了保密期限等问题,2008-2009年期间的民国新闻史研究的硕士论文存在不周全的问题。

 

作者

题目

指导老师

专业

学校

年份

1

葛丽丹

从《申报》杨乃武案看重大社会新闻的报道

黄芝晓

新闻学

复旦大学

2008

2

张敏

新记《大公报》政治立场的历史分析一一兼论自由主义的权威诉求(1926一1945)

孙君明

政治学理论

复旦大学

2008

3

陈琼坷

成舍我的小型报思想研究——以上海《立报》为个案

黄旦

新闻学

复旦大学

2008

4

靳芳卉

鲁迅的报刊思想研究

吴海荣

新闻学

广西大学

2008

5

张孟军

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

商娜红

新闻学

广西大学

2008

6

周钰

抗日战争时期《广西日报》副刊研究

商娜红

新闻学

广西大学

2008

7

刘英钦

1896-1919年我国报纸文体变革研究

郭常英

新闻学

河南大学

2008

8

张保国

夏衍办报实践与办报思想研究

韩爱平

新闻学

河南大学

2008

9

黎硕

“五四时期”的湖南《大公报》

崔炼农

新闻学

湖南大学

2008

10

王娉娉

毛泽东新闻评论理论与实践研究

符建湘

新闻学

湖南大学

2008

11

杨粤芳

毛泽东编辑实践与编辑思想研究

谭双泉

中共党史

湖南师大

2008

12

刘丹

毛泽东邓小平新闻思想比较研究

田中阳

新闻学

湖南师大

2008

13

韩向辉

徐铸成新闻思想研究

李文

新闻学

兰州大学

2008

14

李文

延安《解放日报》经济新闻研究

李文

新闻学

兰州大学

2008

15

朱敏

游离于政治之外的“明珠”副刊一一世界日报“明珠”副刊办刊特色研究

樊亚平

新闻学

兰州大学

2008

16

赵芮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研究

李文

新闻学

兰州大学

2008

17

王普普

民国前后章士钊报刊活动研究(1903-1927)

许小平

新闻学

兰州大学

2008

18

张婷婷

国统区报刊中的一朵奇葩——1939-1941桂林《救亡日报》研究

樊亚平

新闻学

兰州大学

2008

19

祖艳

《国民日日报》研究

李伟

中国近现代史

山东师大

2008

20

张毅

王芸生新闻思想研究

田大宪

新闻学

陕西师大

2008

21

樊斌

论《边区群众报》的大众化实践

杜耀峰

新闻学

西北大学

2008

22

吴幼叶

戊戌变法时期温州的《利济学堂报》——基于现代报刊视野的描述和分析

王春泉

新闻学

西北大学

2008

23

吴碧华

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一一中共党报延安范式的确立

王春泉

新闻学

西北大学

2008

24

王晓玉

延安《解放日报》的广告文化生产及传播——以1941一1945年为例的初步探析

王春泉

传播学

西北大学

2008

25

张湛苹

胡政之新闻思想研究

杨立川

新闻学

西北大学

2008

26

蔡斐

1903年:上海苏报案— 一场煌煌天朝对两个文弱书生的诉讼

赵中颉

新闻学

西南政法大学

2008

27

陈建新

《申报》与西方法文化传播(1906-1911)

张育良

专门史

湘潭大学

2008

28

林立华

储安平新闻思想探析

帕哈尔丁何富麟

新闻学

新疆大学

2008

29

李昀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疆新闻事业

帕哈尔丁何富麟

新闻学

新疆大学

2008

30

罗晶晶

《益世报》传播策略研究 ——以1931年水灾报道为中心的考察

马艺

传播学

天津师大

2008

31

李晨赫

民国时期私营大报记者群体略述

赵英兰

历史学

吉林大学

2008

32

张曦月

《飞报》研究

程丽红

新闻学

吉林大学

2008

33

王爽

民国时期新知识女性与传统婚恋思想的抗争

赵英兰

中国近现代史

吉林大学

2008

34

项利文

1912至1931年中国婚姻家庭问题研究的几个断面 ——以《妇女杂志》为中心

池子华

教育

苏州大学

2008

35

胡萱

论《礼拜六》小说创作

汤哲声

中国现当代文学

苏州大学

2008

36

陈如敏

黄远生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研究

黄镇伟

新闻学

苏州大学

2008

37

鲁卫鹏

《小说时报》研究

王意如

中国古代文学

华东师大

2008

38

于强

《小说》月刊(1948-1949)研究

吴俊

中国现当代文学

华东师大

2008

39

唐倩

对上海沦陷区一份综合性文学杂志的历史考察—《风雨谈》研究

马以鑫

中国现当代文学

华东师大

2008

40

赵雪

从《新潮》看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起步与成长

仲立新

中国现当代文学

华东师大

2008

41

陈会芬

谢六逸新闻思想与实践研究

邓红

中国近现代史

河北大学

2008

42

巴晓彬

邓拓与《晋察冀日报》

郑志廷

中国近现代史

河北大学

2008

43

程媛

萧乾新闻特写研究

乔云霞

新闻学

河北大学

2008

44

李扬

穆青通讯中的人物分析

乔云霞

新闻学

河北大学

2008

45

任春艳

《民立报》政论研究

尹韵公

新闻学

河北大学

2008

46

赵娜

胡政之报纸经营管理思想研究

乔云霞

新闻学

河北大学

2008

47

周俊丽

《晋察冀日报》人物通讯解读

韩爱平

新闻学

河南大学

2009

48

韩彩玲

《安徽俗话报》研究

胡全章

中国近代文学

河南大学

2009

49

常瑞华

何心冷副刊编辑思想研究

韩爱平

新闻学

河南大学

2009

50

谭娟

林白水政论研究

徐新平

新闻学

湖南大学

2009

51

李志博

戊戌变法前中国的报刊思想启蒙

徐新平

新闻学

湖南大学

2009

52

肖有娥

浦熙修解放前新闻作品研究

徐新平

新闻学

湖南大学

2009

53

吴小敏

延安《解放日报》农民形象建构研究

唐海江

新闻学

湖南大学

2009

54

魏金辉

《湘报》言论研究

徐新平

新闻学

湖南大学

2009

55

刘志杰

抗战时期外地、外籍文化人士在桂林的新闻活动

吴果中

新闻学

湖南师大

2009

56

黎宁

抗战时期《中央日报》的新闻宣传研究

王文利

新闻学

湖南师大

2009

57

杨婷婷

邵飘萍新闻成就论

肖燕雄

传播学

湖南师大

2009

58

蒲慧娟

《湘江评论》言论研究

田中阳

传播学

湖南师大

2009

59

朱灿飞

《北洋画报》的新闻传播研究

王文利

新闻学

湖南师大

2009

60

周广挥

孙中山与毛泽东新闻思想之比较研究

李惠民

新闻学

兰州大学

2009

61

王大千

胡愈之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研究

许小平

新闻学

兰州大学

2009

62

马彦伟

邵飘萍新闻伦理思想研究

李惠民

新闻学

兰州大学

2009

63

周小霞

《大公报》和京津地区的基础教育(1902一1916)

钞晓鸿

专门史

厦门大学

2009

64

骆黄海

《湘报》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李智君

中国古代史

厦门大学

2009

65

王伟

《格致新报》与戊戌启蒙

李伟

中国近现代史

山东师大

2009

66

王永伦

黄远生新闻思想研究

田大宪

新闻学

陕西师大

2009

67

冯丽

《北直农话报》与晚清直隶农业传播研究

姚远

新闻学

西北大学

2009

68

李维龙

文化视角下的《边区群众报》

杨立川

新闻学

西北大学

2009

69

曾敏

论范长江通讯—对《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的美学解读

季水河

新闻学

湘潭大学

2009

70

李永红

周恩来新闻思想研究

周毅

新闻学

湘潭大学

2009

71

刘丽芳

《西藏白话报》研究

樊昌志

新闻学

湘潭大学

2009

72

李胜男

《电声周刊》研究

程丽红

新闻学

吉林大学

2009

73

于艳

从“战报”到“喜报” ——我国报纸号外变迁研究

蒋蕾

新闻学

吉林大学

2009

74

刘派

《庸言》杂志研究

陈志强

新闻学

南昌大学

2009

75

任晓飞

近代香烟广告的文化解读 ——以1910-1940年代报刊香烟广告为主体的研究

姚伟钧

专门史

华中师大

2009

76

王媛

南京国民政府出版管理研究(1927-1937)

王玉德

行政管理

华中师大

2009

77

刘学珍

永久与日常:在政治与风月之外 ——《大众》研究

文贵良

中国现当代文学

华东师大

2009

78

张学美

孤岛时期上海的广播电台(1937-1941)

姜进

中国近现代史

华东师大

2009

79

殷志敏

论周瘦鹃主编的《申报·自由谈》

陈子善

中国现当代文学

华东师大

2009

80

秦矿玲

《文艺春秋》(1944-1949)研究

马以鑫

中国现当代文学

华东师大

2009

81

郑蕾

《文艺月刊》研究

陈子善

文学与传媒

华东师大

2009

82

彭丽熔

世界书局文学出版情况研究(1917-1949)

杨扬

中国现当代文学

华东师大

2009

83

付云鹏

《每日译报》研究

胡再德

中共党史

上海师大

2009

84

金道林

论理性自由主义者的民族情感及其影响 ——《独立评论》视野下的中日关系

高红霞

中国近现代史

上海师大

2009

85

翟嫦娥

清末民初妇女报刊的男权特色 ——以《妇女时报》为例

刘少文

新闻学

黑龙江大学

2009

86

李静

晚清民国报刊编辑思想研究

王迎胜

图书馆学

黑龙江大学

2009

87

杨祝媛

三十年代学院派批评空间的生成 ——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个案

赵凌河

中国现当代文学

辽宁大学

2009

88

孙界

“九一八”前东北城市管理与市民生活方式变迁初探 ——以《盛京时报》相关报道为核心

焦润明

中国近现代史

辽宁大学

2009

89

刘洪流

民国回族报刊宗教与文化对话的基本模式 ——以《月华》为例

白贵

传播学

河北大学

2009

90

佟丞

论《新潮》杂志的“三重世界”

刘玉凯

中国现当代文学

河北大学

2009

91

冯春萍

《太白》杂志研究

刘玉凯

中国现当代文学

河北大学

2009

(课题组供稿) 

(责编:实习生、张文卓(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