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B卷)”工作简报第1期

2015年06月17日14:28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目录

开题报告会

开题报告会议程

“《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

上海交大校领导致辞

专家评语

“《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综述

相关报道

工作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合作协议顺利续签

子课题成员及分工

各馆所藏翻译手稿篇目调查

国家图书馆

上海鲁迅纪念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绍兴鲁迅纪念馆 

第一部分:开题报告会

《鲁迅手稿全集》整理与研究

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总体研究框架和子课题构成

对鲁迅手稿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对于推动21世纪我国文化大繁荣与大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也必将促进中外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鲁迅手稿整理与研究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①鲁迅手稿文献资料分散各地,检索不便,亟需学术部门整合与整理;②自上世纪70年代文物出版社出版《鲁迅手稿全集》以来,近几十年来鲁迅手稿有许多新的发现,对于手稿的观念也有了很多改变,虽然其间也有人编辑出版过几种手稿集,但总体上是比较散乱的,不仅没有一部更完整的鲁迅手稿全集,就是新发现的手稿,也没有得到比较集中的收集和整理;③与国外研究相比,鲁迅与中国现代作家手稿研究缺乏理论自觉与方法意识,手稿的研究价值和理论意义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本课题针对以往鲁迅手稿整理搜集不全面、研究不系统的问题,拟从手稿搜集整理、手稿研究与理论构建、手稿资料编目三个方面着手,原拟设置六个子课题:分别是收集与整理包括校勘,鲁迅辑校古籍石刻手稿研究、鲁迅外文和翻译手稿研究、鲁迅创作手稿研究、鲁迅与手稿批评理论建设、鲁迅手稿文献资料索引。

经专家评审,因资源整合需要,建议我们做其中鲁迅外文和翻译手稿研究、鲁迅创作手稿研究、鲁迅与手稿批评理论建设、鲁迅手稿文献资料索引等四个子课题。我们课题组经认真研究专家意见,并按照专家意见,调整整体课题研究方案。同时,吸收各方意见,对整个课题和各子课题的框架和内容作了调整,更加注重有限目标和操作性,并对实施方案也进行了调整,一方面适应新的情况,一方面使之更具有可行性。调整的基本思路是:

第一:取消原来的收集与整理、鲁迅辑校古籍石刻手稿研究两个子课题组。为研究所必要的鲁迅手稿收集工作由协调小组承担。

第二:对原创作手稿研究、外文和翻译手稿研究、手稿批评与理论建设、文献资料索引等四个子课题的设计作一定的调整,使之更符合有限目标和目前的情况。

目前的子课题情况如下:

(一)鲁迅外文、翻译手稿校勘与研究:通过对鲁迅的外文写作和翻译手稿的校勘与研究,全面、准确地把握鲁迅的翻译选择与翻译方法及其对鲁迅精神世界与文学世界的影响,并且通过外文写作的杂文和书信手稿的分析,细致、深入地了解鲁迅的翻译方法及其译介思维过程。(具体请子课题负责人介绍)

(二)、鲁迅文学创作手稿校读与研究:以鲁迅的全部文学创作手稿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初刊本、初版本、全集本的对校比勘,对鲁迅文学创作手稿文本展开系统研究。在考证稿本性质、建构稿本谱系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文学手稿与鲁迅的创作渊源、写作技巧、修辞艺术、文化语境、精神品格等问题。

(三)、鲁迅手稿研究与手稿批评理论:以鲁迅手稿研究史的梳理为线索,总结中西方手稿理论,建立中国新文学的手稿理论批评,重在方法论意识的确立,探寻手稿规律,总结鲁迅手稿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梳理出鲁迅手稿研究史的脉络。

(四)、鲁迅手稿文献资料索引:以索引学、目录学文献学理论为基础,以鲁迅手稿文献资料为对象,通过分析、归类,采用科学合理的排检法,整合鲁迅手稿文献资料,完整呈现当前鲁迅手稿文献资料的保存、研究和出版现状,揭示其内在规律,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手稿的保护利用提供依据。

本课题最终成果为:

① 编辑《<鲁迅手稿全集>补遗》,主要收集目前尚未收入《鲁迅手稿全集》的各类鲁迅手稿。

② 《鲁迅手稿研究》丛书,包括《鲁迅文学创作手稿研究》、《鲁迅外文、翻译手稿研究》、《鲁迅手稿研究史述论》四种研究专著,总计约100万字。

③ 《鲁迅手稿文献资料索引》,包括如下四种索引资料:《鲁迅手稿篇目索引索引》《鲁迅手稿收藏索引》、《鲁迅手稿出版版本索引》《鲁迅手稿文献和研究资料索引》。

二、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全面搜集整理鲁迅手稿,为文本研究和研究史的梳理提供可靠文本和依据,并为编辑出版新的《鲁迅手稿全集》提供资料准备。

为了开展各子课题的研究,必须全面收集鲁迅手稿。因为不收集就无法开展研究。因此,本课题尽管不承担搜集手稿之责,但是我们仍将开展鲁迅手稿搜集工作。考虑到课题组的整体状况,也为了更集中在鲁迅经典文本的研究,而不拘泥于一些琐碎的片纸只字,避免琐碎化,我们决定在文物出版社的《鲁迅手稿全集》的基础上,将近30年里新发现的鲁迅手稿,尽可能加以搜集。之前没有能够收录到“全集”中的鲁迅翻译手稿,以及其他鲁迅手稿,我们也将尽可能加以搜集整理。尤其是本课题组研究范围内的新发现文本。此外鲁迅在南京求学时期的《水学入门》、《开方》等,日本留学时期的《医学笔记》、跟章太炎学习古文字的《说文解字札记》、家用帐、题跋等,都是现代文学研究的珍贵文献,对研究鲁迅的生平思想均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也不应摒除在我们的视野之外。这样,以后如有条件时重编《鲁迅手稿全集》时就可以将新发现的文本补入,使“全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集。

2、融汇传统校勘理论,对鲁迅手稿进行全面校勘和整理。校勘是手稿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实际上也正是研究的一部分,是与文本研究、文字研究、内容研究密不可分的。本课题拟在中西方校勘学理论及手稿批评理论的基础上,在具体研究实践的基础上,从校勘入手,融汇、借鉴中西方校勘学,从对手稿文本的校勘入手,可以用一种更为自觉的方法论意识,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细地开展鲁迅手稿整理工作。我们的校勘工作拟分别由文学创作手稿研究子课题组和外文与翻译手稿研究子课题组在研究中开展。

3、借鉴西方现代文论,结合传统实证方法开展手稿文本研究。主要研究鲁迅文学创作手稿和外文、翻译手稿文本中文本问题。文学创作手稿研究着重探讨文学手稿与鲁迅的创作渊源、写作技巧、修辞艺术、文化语境、精神品格等系列问题,外文手稿研究鲁迅的外文知识与能力,外文表达的寓意与内涵,外文写作的过程与技巧等,翻译手稿研究主要就翻译渊源,母本选择、底本比勘、翻译技巧等开展研究。

4、实现鲁迅手稿文献资料快速检索和资源共享。目前鲁迅手稿缺乏全面系统整理和研究,文献资料比较散乱,查找为难,检索渠道严重缺乏。因此,本课题认为当务之急应编撰一套《鲁迅手稿文献资料索引》,包括《鲁迅手稿篇目索引》、《鲁迅手稿出版版本索引》、《鲁迅手稿研究资料索引》以及《鲁迅手稿收藏索引》。这套书编成后,将给鲁迅手稿研究带来极大便利,成为鲁迅研究者的重要工具书和鲁迅手稿研究的必备书。拟同时推出纸媒版和数字版,以使更多的读者和研究者能够方便地阅读和检索,获得关于鲁迅手稿的更多信息。

(二)创新之处

1、首次对鲁迅手稿进行系统性理论研究。迄今为止,国内学界还缺乏全局式的手稿研究理念与意识,本课题开创性地对鲁迅手稿的收藏史、发现史、研究史进行重新梳理,并编撰相关研究目录。本次课题研究,将向中国传统文献学和西方手稿批评学寻求学术资源,吸取养分,从而建构本土化的手稿理论,这是国内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理论上的突破将为手稿研究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也将为新文学研究填补一项空白。

2、首次对鲁迅手稿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系统梳理,编出多种索引。迄今鲁迅手稿文献和研究资料呈现较为散乱的状况,对于学术界研究相当不便。以往出版的几套手稿集质量参差不齐,不成系统;手稿记载不清,并缺乏全面整合,研究资料更加杂乱,良莠不齐,更无检索系统,查阅为难。通过本项目,将第一次加以全面的梳理整合,建立起完善的检索系统,极大地方便研究。

(三)重点难点

本课题的重点有两个:

1、鲁迅手稿文本的系统研究。鉴于鲁迅手稿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我们把手稿研究分为两个块面:文学创作手稿(不包括日记、书信)、外文和翻译手稿(包括用外文写作的手稿和用中文翻译外文的手稿两个部分),两个块面分头并进,有共同的研究方向,也兼顾各自研究的不同特点;

2、鲁迅手稿研究史料的梳理。考虑到鲁迅手稿理论研究应紧密结合手稿本体,脱离手稿本体研究手稿理论可能与本课题的目标和要求不尽相符,因此我们对原来的子课题思路进行了调整,拟紧扣手稿,把手稿批评理论落实到手稿研究史的梳理上,在梳理中评述,最后形成一部鲁迅手稿研究史述评,这样更有梳理的脉络。

本课题的难点有三个:

1、 收集和整理。鲁迅手稿量多,收藏分散,涉及范围广,因此整理和研究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尽管本课题组不承担收集之责,但是要对鲁迅手稿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不进行收集是无法开展研究的。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要收集,靠现有几个子课题组各自去收集将会是困难的。因此还是需要组织力量去进行收集,目前已取消了收集子课题组,但因仍须搜集手稿资料,需要产生协调机制。

2、协调问题。本课题组集中了国内本研究领域代表性研究力量,成员来自多地,人数众多,是一个大型团队,在组织协调上、进度推进上、内容把握上,都有相当的难度。此外,由于首席专家在交大属于兼职性质,同时供职于上海鲁迅纪念馆,操作核心团队有上海鲁迅纪念馆和上海交大两支队伍,两支队伍之间如何保证有效运转,包括财务管理、分配方法、资源共享等方面,都有需要协调的问题。

3、 空白点探索。本课题将对以往基本没有涉及的鲁迅外文作品和翻译手稿进行文本研究,并开展鲁迅手稿理论研究探索,并首次开展多种鲁迅手稿索引编制,这些都是填补研究空白点的,具有创新价值。对这些空白点的探索,都具有相当的难度。例如鲁迅外文与翻译手稿方面,因涉及日语、德语、英语、俄语等多种语言,往往鲁迅翻译时用某一个底本,同时参考其他语种的本子,或者翻译后又用其他文本来校勘。因此,在文本整理中,就需要搜罗鲁迅所用过的本子,一一进行对校,这对于研究者的外语水平和鲁迅研究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在理论的梳理上,由于手稿学研究在中国学术界还在起步阶段,虽然我们经过调整,定位于以梳理史的线索为归结,但是我们也希望在理论上有所探索和建树,因此我们确定最终成果为《鲁迅手稿研究史述论》,但是我们仍希望这一课题的研究在理论上能够有所突破和建树。

(四)、操作方法。

1、人员的协调。

如上所述,本课题组团队人数多,涉及方面广泛,存在协调上的困难。解决的方法,我们考虑有如下几个途径:

一是组建一个协调机构,由首席专家、各子课题负责人,以及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交大人文学院相关人员组成,承担协调之责,保持密切联系,协调推进。

二是拟建立一个QQ群,有问题及时在网上交流;

三是建立年度计划进度协调会制度,每年举行一次由首席专家和各子课题负责人及协调组主要成员参加,确保进度并研究解决课题研究中的疑难问题。

2、研究的展开。

(1)手稿收集。由于鲁迅手稿目前未充分得到系统整理,尚有大量手稿未经整理公开,整体面貌不够清晰,且一切研究需要在充分收集,全面掌握手稿完整面貌的情况下开展,我们的研究才能避免以偏概全,见木不见林,因此首先需要收集。由于各子课题在收集手稿方面,由于信息资源、行政资源、人脉资源等方面的局限,单独去收集都会有困难,不是有效方法,必须有一个专门团队来进行收集。由于取消了收集子课题,我们拟由上述协调小组负责收集手稿这一工作,其他相关子课题和人员配合。

(2)协同运作。由于本课题各个子课题组之间具有相关性强、相互牵制的特点,研究的开展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必须采用协同作战的方法,才能有效运转。手稿收集除了对于文本研究和理论研究具有文本源、信息源的意义,具有极大的牵制和推进作用以外,对索引编制更具有不可或缺的必要性。没有完整的手稿文本,就难以全面开展研究,有的课题例如索引组甚至几乎无法开展。因此,我们考虑,上述的协调小组,除了承担收集之责,还应承担整个团队运转协调之责。协同作战。由协调小组与各小组协同整理出手稿征集目录,然后一方面由协调小组收集手稿提供各小组进行研究,一方面各小组深化细化研究,在研究发现新的线索提供给协调小组,或需要进一步征集手稿,或提供相关子课题利用和开展研究。各小组的进展报告也由协调小组收集整理并转发其他小组利用研究,协调进度,督促各子课题研究的开展。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并每年召开进度会议,由首席专家、各子课题负责人及协调小组主要成员参加,交流情况,协调进展,探讨和解决疑难问题。

(3)年度研究成果和中期报告的提出。各子课题每年通过协调小组向首席专家提交年度成果报告,由首席专家认可后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提交,并交上海交大和上海市委宣传部备份。同时寻求在报刊上发表。每个子课题每年至少提交一篇研究报告。项目开展两年后,即在2014年10月前,各子课题提交中期进度报告。

3、进度节点。

2012年报12月召开开题报告会,各子课题讨论确定研究进度计划,随即开展初步研究,包括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

2012年底前提出手稿征集目录。文学创作手稿研究子课题和外文、翻译手稿研究子课题要提出本子课题的征集目录,交由协调小组开展征集。同时就现有资料开展研究,以便深化对手稿的了解和理解,并深化认识,细化研究大纲。。

2013年1月-12月:起步阶段。着手实地调研与前期资料搜集,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2013年上半年初步完成第一批征集工作,交付各子课题。各子课题根据征集得的手稿情况,结合先期研究进度计划,对课题框架和进度计划进行一次调整。年中召开一次“鲁迅手稿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于2013年10月前提出第一批年度报告。2013年10月协调小组开展2013年度研究进度协调会。

2014年1月-12月:取得初步成果阶段。根据计划完成鲁迅手稿搜集的工作,开始手稿的校勘与整理。初步开展鲁迅手稿研究,发表若干阶段性成果。2014年10月召开第二次年度研究进度报告会及协调会。

2015年1月-12月:完成一半以上的任务。完成整理校勘工作,对部分成果予以整理发表。完成《鲁迅手稿文献研究资料索引》的2个子项目。在鲁迅手稿研究与手稿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召开课题学术讨论会1次,进行交流。

2016年1月-12月:基本完成本课题的任务。完成手稿文献资料索引编目,完成预期研究目标。召开“鲁迅与手稿批评理论建设”高端学术论坛1次。完成“鲁迅手稿研究”丛书初稿。

2017年1月-10月:完成课题最终成果,组织专家论证会,听取意见。修改完善各子课题最终成果及大课题最终成果。最终完成所有工作计划和任务。申请项目结项鉴定。

具体还要根据实施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以上,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2012年12月1日   

开题报告会综述

2012年12月1日,由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王锡荣研究馆员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2&ZD167)开题报告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陆贵山教授、中国文联前任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院长仲呈祥教授、吉林大学前任校长刘中树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赵稀方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胡亚敏教授等五名专家担任开题评议专家。湖南文艺出版社前任总编朱正先生、北京鲁迅博物馆前任副馆长陈漱渝先生、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张梦阳先生等鲁迅研究专家及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35人出席开题会。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李建强主任出席了本次会议并致辞。

首席专家王锡荣教授就课题的总体框架和子课题构成、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进度计划等方面做了汇报,特别是介绍了子课题的调整情况。他指出:作为跻身世界之林的重要作家,鲁迅手稿正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雨果等世界级文学大师的手稿一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鲁迅的手稿,不仅是民族的财富,也是世界的瑰宝。对鲁迅手稿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对于推动21世纪我国新文化大繁荣与大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也必将促进中外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正是基于对鲁迅手稿价值的充分认识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上海鲁迅纪念馆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于2012年初提交了“《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的课题申报书。本课题原先的设想是,针对以往鲁迅手稿整理搜集不全面、研究不系统的问题,从手稿搜集整理、手稿研究与理论构建、手稿资料编目三个方面着手,设置6个子课题,开展全方位的研究。现出于资源整合需要,根据评审专家的建议,对整个课题和子课题的数目做了调整。经过调整后,整个课题重点更加突出,但是要对鲁迅手稿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要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不进行收集是无法开展工作的,因此课题组仍将开展鲁迅手稿搜集工作。在搜集的基础上,融汇继承传统校勘理论,借鉴西方现代文论,对鲁迅手稿进行全面的校读研究,用一种更为自觉的方法论意识,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细地开展鲁迅手稿整理和研究工作,力争在鲁迅创作手稿研究、外文和翻译手稿研究、鲁迅手稿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开创性的成果,为鲁迅研究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课题顾问陈漱渝、朱正、张梦阳根据自身长期研究的体会,对鲁迅手稿的整体思路方法给出建议。陈漱渝先生认为,研究手稿,首先要厘清手稿的概念,鲁迅的手迹不等于手稿,鲁迅手迹的研究自有其研究价值,但二者不能同等对待,要对鲁迅手稿有个界定。对鲁迅手稿研究在理论上不能重西轻中,要从鲁迅手稿的实际出发。朱正先生回顾了当年《鲁迅手稿管窥》写作的过程,并对建国后鲁迅手稿的出版做了回顾,指出鲁迅手稿出版还不全,鲁迅手稿的研究还有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的地方,有许多工作需要后人继续努力。张梦阳先生认为鲁迅手稿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他提议,鲁迅手稿除了分类,还可以做个编年,按照年月日将手稿手迹将鲁迅手稿手迹全部加以编排,这样会更有意义。

子课题负责人张中良、符杰祥等分别就研究内容、重点难点、思路方法、前期准备等问题做出陈述。张中良教授对鲁迅外文与翻译手稿的研究提出自己的思路,认为首先要做的是考察对象的厘清工作,他指出鲁迅翻译手稿可分为:①日文书信;②书赠日本友人的条幅(抄录别人的也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包含了思想感情和心理背景);③作者给日本杂志写的稿子(后来翻译成中文后的细微差别,可以看出鲁迅怎样被接受);④鲁迅日文小说的中文翻译(反映了鲁迅对自己小说的理解,例如为什么《朝花夕拾》集子里只翻译了《兔和猫》一篇;)⑤ 鲁迅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一种是独立翻译,一种是他人协助下的翻译,比如《小约翰》、《小彼得》都是协作翻译。⑥校译,如《侠女奴》等。其次对鲁迅翻译手稿,他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察:其一是通过手稿,来看鲁迅的心灵轨迹。例如稿件中有一些笔误,鲁迅作品中为什么有这些笔误。手稿有时候很工整,有时候写得很草,也能反映鲁迅的心情。其二是可以考察鲁迅的鲁迅翻译观,从手稿可以看出他到底是怎样直译的。张教授认为,鲁迅的直译是复杂的,起初是针对林纾的曲译,从《域外小说集》开始的翻译观,但鲁迅后来的翻译也有很多意译,比如《表》,非常质朴,容易懂,《小约翰》翻译得非常优美通达。因此鲁迅的直译不能跟梁实秋批评的硬译相等同。鲁迅的硬译主要是在苏联理论的翻译方面,这其中有日文转译的问题,也有其他因素。此外还可以开展引申性研究。子课题负责人符吉祥副教授对鲁迅创作手稿的研究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手稿文本研究相对别的研究还很薄弱。事实上鲁迅的文学手稿非常复杂,鲁迅前期手稿很整齐,改动少;晚年手稿非常凌乱,改动很大,有些是全部涂掉。比如《三月的租界》最后一段全部删掉了,这样文章更含蓄,也可以看出鲁迅对左联同人的极端克制。鲁迅创作手稿的划分,可以从版本学来分,从创作期来分,从文学种类来分,也可从稿本来看作者的心态、修辞艺术等。

陆贵山、刘中树、仲呈祥、胡亚敏、赵稀方等各位专家分别针对该项目所涉及的课题分工、文献整理、研究方法等方面做了指导性的建议。评审组专家一致认为:“《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价值极高,思想意义重大,承担本课题的上海学术团队实力强大,值得信任,希望课题组全体成员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面对研究对象,充分挖掘鲁迅手稿这一民族文化精神资源,在校勘索引等方面的工作要认真细致,并力求在手稿学研究方面实现理论创新。对于如何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研究,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专家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明确鲁迅手稿整理与研究的指导思想。鲁迅手稿研究不是一个技术性的工作,是鲁迅研究者的一个高境界、高水平的学术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优秀文化的传承体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这个项目就是传承体系,发掘、寻找、塑造、表现、弘扬鲁迅精神,是这个课题的内驱力所在,课题组要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开展研究。陆贵山教授指出:我们中华民族需要鲁迅精神。要把材料里所蕴含的在鲁迅先生身上所存在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和风骨挖掘出来,要把鲁迅精神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的文化思想理论资源。无论在世界文坛还是思想界,鲁迅都是相当伟大的,无人替代的,他的意义就在这里。千万不要在材料的整理爬梳过程中忘了这一点,相反要渗透贯彻这一点。要注意反对两种倾向:既反对神化的倾向,也反对妖魔化的倾向。鲁迅不是神,但他身上也有不少神性;鲁迅是人,又不是一般的人,是伟大的人。所以在材料概括过程中,能不能对这两种倾向做出好的回答,关系到我们的研究能不能达到高境界高水平。仲呈祥教授指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来整理鲁迅手稿,这不是一句空话,“自觉”就是要看到在中华民族当代的精神建构当中,以及在民族软实力的建设过程当中, 鲁迅先生和他的手稿始终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他至今是一个思想库,还没有人可以跟他比肩。研究者要认识到,鲁迅先生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取向,真正是为了今天增加民族的软实力,我们去向鲁迅先生讨教,去配置他这个精神资源,去发掘他的精神能量,要从这样一种自觉的高度,使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焕发出永生的魅力。

第二,整理文献要有高度的理论自觉。既要吸纳西方理论,更要通过具体研究,概括出我们自己的中国特色的理论。仲呈祥教授指出,我们今天研究鲁迅,一定要从文化自觉延伸到理论自觉,理论自觉的核心是哲学思维的自觉,要总结出他手稿中的哲学思想,要认识到鲁迅思想是中西方文化整合的结果,要防止走极端,一是硬套西方理论,二是把西方研究成果一概排斥在外。刘中树教授希望,这次的鲁迅手稿课题研究,争取资料上能够更全面,在资料的选择和研究上更准确,在分析上更深刻,通过鲁迅的手稿研究开拓出我们的中国化的手稿思想和理论,要注意不要生搬硬套西方理论,要接受、吸纳西方理论,但更要立足自己,概括出我们自己的独特理论。陆贵山教授指出,材料本身也在说话,理念、观点、学说都是从材料里提炼出来,在利用材料上,要重视三个关系问题:其一是材料与理念的关系。理念要统一,不同材料大家的看法是不一样的,统一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要处理好材料本身主导因素和各种观念的关系。其二要处理好材料本身的史和论的关系,是以史代论,还是以论代史?首席专家这方面要总体把握,要做到史论结合。其三是材料的整理爬梳要牢记弘扬鲁迅精神这一主旨。

第三,研究工作要更细致,思路上要更明确。鲁迅手稿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鲁迅研究的前辈如朱正等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课题组要继承他们的治学精神,把工作做得更细致踏实,以更好实现目标。胡亚敏教授和赵稀方研究员对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胡亚敏教授指出,手稿批评理论,需要进一步明确其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究竟是文本研究,还是研究史的研究?对国外成熟的手稿理论要加以考察吸取,对过去国内的手稿研究,要考察当时用了什么方法,什么角度,在继承融汇的基础上来建构理论,在此基础上希望能看到鲁迅手稿研究有大的突破,能够提炼出中国的手稿研究理论。赵稀方研究员结合自己最近的研究,指出鲁迅的翻译研究,如《域外小说集》的研究,通过与英文原文对比有不少新的发现,如果能看到手稿,很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因此,鲁迅手稿的整理和研究这个课题值得期待。

鉴于本课题分为北京、上海两个组,专家们衷心希望,两个手稿课题组协作互补,互相支持,开展兄弟般的友好协作。高质量的研究需要联合,需要互补,希望上海北京两个课题组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把课题完成好,精诚团结,共建伟业。

最后,仲呈祥教授宣读了同意开题的决议。王锡荣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全体成员对各位专家的评议表示感谢,同时表示要努力吸收各方意见贯彻到课题具体研究之中。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王杰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处蒋宏处长做总结发言,代表上海交通大学表示,今后五年将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提供全力支持,希望课题组以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投入课题研究,力争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下午,由首席专家王锡荣主持,召集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核心成员就如何具体开展课题做了深入讨论。复旦大学郜元宝教授指出,鲁迅与手稿批评理论这一子课题受到追问和质疑是不难理解的,首先,理论要在完全的研究基础上,才有理论。理论是全书完成后进行提炼的结果,取决于对文本本身的深入研究,而不是空泛的就理论谈理论。因此,要从文本研究着手,共享手稿,共享校记,是研究的前提。其次,鲁迅的手稿研究跟东西方的手稿研究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是本课题需要思考的。一方面可以说古籍没有手稿,古籍文献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版本,当然也有稿本、抄本、修改稿本等,但毕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西方手稿理论的内容,如果纳入我们课题,也可能变成另外一张皮,很难拼接起来,最多是我们研究中的独立一章,在最终研究成果上泛化了,这是很多课题的做法,但是我们不想这么做。所以关键是有怎样的连接点。就目前来看西方手稿学跟鲁迅手稿贴合起来有不小的难度,二者之间建立怎样的连接点,还需进一步探讨。

复旦大学古籍所苏杰教授曾较为系统地译介了西方校勘学理论,他指出,西方校勘学,包括现代文献校勘学,有相当成体系的理论,可以对中国现代作家手稿研究有所启示。古典文献研究和现代文献研究面对的问题有着根本不同,古典文献研究主要的任务是寻找或重建作者失落了的手稿,现代文献则不同,有大量的文献存在,从草稿、誊改本、校样到修订本等等,现代手稿文献形态更为复杂,这跟古典文献研究有根本不同。但是二者也有相同之处,都是在存在大量异文的时候,需要确定哪一个异文更有权威性(authority),哪个更有可能是作者要表达的意图。苏杰教授介绍了西方关于现代文献整理的两种理论——作者最终意图理论和文本社会学理论,指出手稿研究对于判定作者最终意图是非常重要的,手稿是非常重要的物证。在这个意义上,鲁迅手稿研究这个题目意义非常重大。

郜元宝教授认为,通过这样的研究,将打破一般读者心目中的定本的概念,在某种意义上消解了定于一尊的权威版本,使之成为悬浮的文本,但这可能反而更近于真实状态。文学文本的存在方式,在不同社会条件下有不同方式,后世把它凝固下来,看不到文本的丰富性。鲁迅手稿的研究,强调复数文本的概念,可以让读者看到,文学作品的最终存在方式不是只有一个定本,鲁迅的文本是深度的,立体的,有发生的过程。他的作品,也是他的历史,通过研究完全在我们眼前复活,这是值得向往的。

子课题负责人张中良教授、符杰祥副教授及核心成员都发表了各自的观点。王锡荣教授做了总结发言,对以后如何具体开展工作进行了说明。经过讨论,最后课题组形成共识:鲁迅手稿研究毫无疑问要进行校勘工作,也就是要将手稿,即大量出版前的文献进行校勘比对,通过进行前文本的研究,对提纲草稿、中间涂改等加以辨析研究。首先课题组要开展汇校工作,第一步汇校出异文,第二步追寻异文的意义,考察所有的异文从哪里来。每个异文都有它的合法性,都体现着作者某个阶段的想法,研究者可以从中梳理出脉络来,从而清楚地呈现出一部作品是怎么从一个想法变成一个作品的。在这样一个思路的基础上,各子课题进行了初步的分工,预期在明年9月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的年会召开前能够发表第一批成果。

(撰稿:乔丽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网站】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暨项目启动仪式于12月1日上午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钱学森图书馆举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有关评审专家、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家图书馆、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科研单位的多位专家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李建强、文科处处长蒋宏、人文学院院长王杰,各子课题负责人、核心成员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第一阶段由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处处长蒋宏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李建强主任首先致辞,他对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学科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表示热烈祝贺。李主任回顾了上海交大跨越三个世纪的光辉历史,列举了上海交大近年来在科研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重申了上海交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他指出,鲁迅作为现代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与思想家,影响深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在上海交大立项启动,对推动交大文科建设、弘扬鲁迅精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科处处长蒋宏教授随后也以详实的数据指出,上海交通大学目前在文科建设方面发展迅猛,势头良好,多个学科排名趋于全国前列。王锡荣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获得立项,意义重大,必将有力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与科研梯队的建设。

人文学院院长王杰教授发表致辞,对“《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这项十分重要也十分有意义的学术工程的正式启动,对王锡荣教授及其学术团队表述热烈的祝贺。2011年11月,上海交大人文学院与上海鲁迅纪念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起成立“中国近现代文学文献研究所”,希望通过双方全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在合作双方的积极努力下,2012年10月,由王锡荣馆长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获得批准立项,这标志着上海交通大学的现代文学研究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领导致辞后,所有参会者集体合影。会议第二阶段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副组长、中国人民大学陆贵山教授主持。

作为跻身世界之林的重要作家,鲁迅手稿正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雨果等世界级文学大师的手稿一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鲁迅的手稿,不仅是民族的财富,也是世界的瑰宝。对鲁迅手稿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对于推动21世纪我国新文化大繁荣与大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也必将促进中外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正是基于对鲁迅手稿价值的充分认识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近现代文学文献研究所”联合上海鲁迅纪念馆等机构的资源力量,于2012年初提交了“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的课题申报书,被列入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的招标计划,并于2012年10月顺利获得批准立项。

报告会上,首席专家王锡荣教授就课题的总体框架和子课题构成、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进度计划等方面做了汇报。随后,课题顾问与子课题负责人陈漱渝、朱正、张梦阳、张中良、郜元宝、符杰祥等分别就研究内容、重点难点、思路方法、前期准备等问题或给出建议,或做出陈述。陆贵山、刘中树、仲呈祥、胡亚敏、赵希方等各位专家分别针对该项目所涉及的课题分工、文献整理、研究方法等方面做了指导性的建议,与课题负责人做了严肃认真的讨论,最后一致认为:“《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价值极高,思想意义重大,承担本课题的上海学术团队实力强大,值得信任,希望课题组全体成员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面对研究对象,充分挖掘鲁迅手稿这一民族文化精神资源,在校勘索引等方面的工作要认真细致,并力求在手稿学研究方面实现理论创新。最后,陆贵山教授宣读了同意开题的决议。

王杰院长致辞感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圆满结束。

   (撰稿:符杰祥)

 

开辟我国手稿研究的新方向 “《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研讨会举行

【《文汇读书周报》2012年12月7日】本报讯 由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的“《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研讨会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刘中树、仲呈祥、陈漱渝、张梦阳、朱正、王锡荣、陈子善、郜元宝、张中良、符杰祥等国内鲁研专家参加了会议。

据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员乔丽华介绍,“《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被立为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该研究项目力图以全新的视角和概念,对鲁迅手稿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其成果具有重大学术创新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首先,鲁迅手稿文献全集总汇作为预期成果,将会成为海内外中国新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资源,意义重大,无可替代。其次,在新文学研究开始强调“回到根本”、注重版本研究的今天,对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文学家鲁迅手稿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实践,有着超越自身的启示意义与示范价值。对作家手稿文献的重视,可以引领、推动中国新文学研究走出现有的狭隘格局,开辟手稿研究的新方向与新领域,对推动国内手稿学的理论批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手稿诗学在西方已成流派,在国内还刚刚起步。

( ■记者 朱自奋 报道)

第二部分: 工作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合作协议顺利续签

发布:2014-04-23

2014年4月15日下午,上海鲁迅纪念馆王锡荣馆长一行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与人文学院续签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原“中国近现代文学文献研究所”)合作共建协议。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原“中国近现代文学文献研究所”)成立于2012年,是隶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的学术研究机构,旨在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的行政资源,整合上海鲁迅纪念馆的丰富馆藏和研究力量,开展有关中国近现代文学文献史料学的重大基础性课题的研究。中心成立后,随即申报并成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王锡荣),将在2017年底前完成该课题,并取得一批相关成果。

在签约仪式上,王锡荣馆长代表上海鲁迅纪念馆致辞,指出手稿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重要领域,在我国同样源远流长并开始受到广泛注意。但是,以往的研究都是分散的、随机的,还没有开展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更谈不上学科建设,研究的总体水准也相对落后。特别是由于专门性研究机构的缺乏,致使各方面资料、学术资源和研究力量未能得到充分整合并形成学科意识自觉,这也进一步阻碍了手稿研究的发展。因此,我们依托上海鲁迅纪念馆馆藏的大量作家手稿,把“中国近现代文学文献研究所”转型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成为全国第一个手稿研究专门机构,将填补国内手稿研究机构的空白,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人文学院院长王杰教授对“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给予了高度肯定,指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一直大力发展手稿研究,“中心”是人文学院与上海鲁迅纪念馆精诚合作的结果。在下一步的发展规划中,中心将就鲁迅及中国现代作家手稿及相关档案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这对于推动国内手稿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性、建设性的意义,有望为中国新文学研究开拓一个新的领域。争取使该研究领域成为我院的特色优势领域。自2012年“中国近现代文学文献研究所”成立以来,随着相关合作的顺利开展,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我院在手稿研究方面已经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人文学院将在学校政策规定范围内,为中心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推动研究工作的进展。

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刘少雪教授对中心的成立表示了祝贺,希望双方的合作将为人文学院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带来值得期待的成果。

                        (撰稿:刘云)

子课题成员名单及分工

子课题名称(之一):鲁迅外文、翻译手稿校勘与研究

负责人:张中良 成员:李浩、葛涛、赵献涛、洪亮、顾钧

分工:

1. 鲁迅的日本文学翻译手稿的整理与研究(张中良、赵献涛与洪亮负责)

2. 上海鲁迅纪念馆所藏翻译手稿的整理与研究(李浩负责)

3. 鲁迅博物馆所藏翻译手稿(日本文学翻译除外)的整理与研究(葛涛负责)

4. 国家图书馆所藏翻译手稿(日本文学翻译除外)的整理与研究(顾钧负责)

子课题名称(之二):鲁迅文学创作手稿校读与研究

负责人:符杰祥 成员:曹振华、靳新来、张克、施晓燕、张蕴艳

分工:根据文物出版社《鲁迅手稿全集》所存文学创作手稿情况,参照《鲁迅全集》的文集分类,并依照鲁迅手稿篇目与页数,分工合作。以2005年版《鲁迅全集》为基础校阅,可参照初刊本、初版本,做相应的手稿研究。

一,《坟/题记/写在坟后面》,《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花边文学》,靳新来

二,《呐喊/阿Q正传》,《故事新编》,张蕴艳

三,《野草/我的失恋》,《朝花夕拾》,《集外集》,张克

四,《且介亭杂文》,施晓燕

五,《且介亭杂文二集》,符杰祥

六,《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补编/文学创作部分》,曹振华

子课题名称(之三):鲁迅与手稿批评理论建设

负责人:郜元宝 成员:苏杰、肖振鸣、刘云、吴海勇

分工:

1. 鲁迅手稿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郜元宝)

2. 西方手稿学史和中国古代版本学史概论(苏杰)

3. 中国现代文学手稿学的建构(刘云)

4. 鲁迅手稿出版史(肖振鸣)

5. 鲁迅手稿书法研究(吴海勇)

子课题名称(之四):鲁迅手稿文献资料索引

负责人:陈子善 陈红彦

陈子善组成员:乐融、王宇平、缪君奇、乔丽华

分工:

1.鲁迅手稿篇目题解——创作、书信、日记部分的题解

(承担人:陈子善、乐融缪君奇、乔丽华、王宇平)

2.鲁迅手稿首次发表篇目索引(承担人:王宇平)

3.鲁迅手稿研究资料索引(承担人:乐融)

陈红彦组成员:孙俊、吴密、程天舒等 

各馆所藏鲁迅外文及翻译手稿数据

 

序号

篇目

翻译或发表年代/刊物

页数

国别/

作者

 

收藏地

1

“察罗堵斯德罗如是说”的绪言

(文言文)

1920年以前译

3

德国/尼采

国家

图书馆

2

“察罗堵斯德罗如是说”的绪言

(白话文)

1920年6月发表《新潮》

30

同上

同上

3

高尚生活

 

1

(荷)Multatuli著

 

4

无礼与非礼

 

1

(荷)Multatuli著

 

5

罗曼罗阑的真勇敢主义

1926年《莽原》

34

日本/中泽临川

同上

6

所谓怀疑主义者

1926年

《思想 山水 人物》

3

日本/鹤见佑辅

同上

7

巴什庚之死

1926年

《莽原》

5

俄国/阿尔志跋绥夫

同上

8

小约翰

1926年

127

荷兰/

望 蔼覃

同上

9

说幽默

1926年

11

日本/鹤见佑辅

同上

10

生艺术的胎

收入“壁下译丛”

7

日本/有岛五郎

同上

11

以生命写成的文章

收入壁下译丛

1

日本/有岛五郎

同上

12

凡有艺术品

同上

1

日本/武者小路实笃

同上

13

在一切艺术

同上

2

日本/武者小路实笃

同上

14

论诗

1926年译,收入壁下译丛

2

同上

 

    同上

15

波兰姑娘

1929年《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1

21

苏联/淑雪兼珂

同上

16

“山民牧唱”序

1934年《译文》

附目录1页

6

西班牙/巴罗哈

同上

17

山民牧唱

1934年《山民牧唱》

92

同上

同上

18

促狭鬼莱哥羌台奇

1935年《新小说》月刊,收入《山民牧唱》

10

同上

 

    同上

19

死魂灵(第2部)

1936年

附人物名单一页

108

俄国/果戈理

同上

20

苏俄的文艺论战

 

71

任国桢编译 鲁迅抄

 

合计页 数

   

553

 

 

 

《毁灭》手稿

 

360

苏联/法捷耶夫

上海鲁迅纪念馆

 

《死魂灵》人物名单

 

1

俄国/果戈理

同上

 

鲁迅致高良富信(日文)

 

2

 

同上

 

鲁迅致内山完造(邬其山)信(日文)

 

3(3封)

 

同上

合计页 数

   

366

 

同上

1

译蕗谷虹儿诗《岸呀,柳呀》

1928年

1

 

北京鲁迅博物馆

2

文学者的一生(译稿)

1927年1月5日

6

 

同上

3

运用口语的填词(译稿)

1927年1月6日

5

 

同上

4

车勒芮绥夫斯基的文学观<第二章>(译稿)

1930年以后

17

 

同上

5

中国起了火(译稿)

1931年8月5日

1

 

同上

6

俄罗斯的童话(第十三章)(译稿)

1934年9月

14

 

同上

7

表(译稿)

1935年1月

1

 

同上

8

阴谋(译稿)

1935年

7

 

同上

9

波斯勋章(译稿)

1935年

8

 

同上

10

难解的性格(译稿)

1935年

3

 

同上

11

死魂灵(第一部)译稿

1935年

494

 

同上

12

火ニ就?テ(日文稿)(火·王道·监狱)

1934年3月

5

 

同上

13

鲁迅致内山完造信(日文)

1936年10月18日

1

 

同上

14

鲁迅致鹿地亘信(日文)

1936年9月6日

2

 

同上

合计页 数

   

570

 

 

1

周作人翻译经鲁迅修改的《古诗今译》手稿

1917年

4

鲁迅/周作人

绍兴鲁迅纪念馆

合计页数

   

4

 

 

         

 

         

 

总计页数

   

1493

 

 

(课题组供稿)

 

(责编:赵晶、张文卓(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