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发展趋势和战略思路研究”中期成果研讨会召开

2015年06月10日11:0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讯 近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发展趋势和战略思路研究”课题组在京召开中期成果研讨会,课题组首席专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宋立研究员和课题组相关人员向与会专家进行了汇报并听取专家意见。

课题组认为,“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将从低速调整转入温和繁荣时期,第三代信息技术、非常规油气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催生出新经济增长点。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等不同类型经济体发展趋势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全球能源版图与我国周边格局也将发生变化,世界经济形势逐步向好,我国既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又要面临与主要大国关系更为复杂、能源供应格局异变等诸多不利因素,外部发展环境趋紧。

同时,我国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正在发生变化。改革红利空前释放,要素质量有所提高,“双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加快形成,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三大战略加快实施催生新增长极,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传统比较优势弱化,高增长时期产生或掩盖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显现,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我国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课题初步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速下降是大概率事件,潜在增长率均值将由“十二五”时期的7.9%下降至“十三五”时期的7.3%。受各种因素制约,“十三五”时期的实际增长率预计在7%左右。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课题组认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全面”、核心在“建成”,关键是解决好扶贫攻坚、文化教育与资源环境等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在评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上,一要从国家层面来理解,即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治、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各项指标达到总体预期值上评价;二要从地区层面理解,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各地区在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上持续缩小相关差距;三要从统计层面来理解,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是监测指标实际值除以标准值,再经加权综合而得,在数值实现程度上不搞“一刀切”和“绝对同步”,而应体现相对同步,慎用“率先完成全面小康”等提法。只要“十三五”期间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两个翻番任务将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将如期实现。

课题组认为,“十三五”规划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要发挥好“十三五”规划的导向作用。建议将五年规划由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拓展为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同时,参照“九五”计划模式,适当延长规划期限,以便加强与“两个一百年”目标的衔接。(罗灏)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