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巴蜀全书》2014年度进展述略

2015年02月15日10:46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巴蜀全书》自2010年4月国家社科基金批准以来,已经经历了四个多年头,在四川大学以及省内外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编纂组认真执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本着“务实、节俭、高效、优质”的原则,努力开展工作,通过实地调研、专题会议、书面求教等方式,积极听取、吸纳各方意见与建议,不断充实完善《巴蜀全书》目录和编纂方案,重点完成文献调查和“精品”打造;通过首批试点、广泛招标和重点委托等方式,分批推出了标志性系列成果;还深入各地进行文献调研与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与实践;加强巴蜀全书网站建设,扩充《巴蜀全书》资料文库;设立纳通国际儒学奖,助推西部以儒学为代表的地方文化研究。目前,这一大型的文献整理计划、系统的文化振兴工程,已初步取得阶段性成果,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本年度的具体进展情况,大致述略如下:

一、总结首批试点项目经验,全面推进《全书》招标和委托工作

在2010年、2011年完成巴蜀文献调研和体例制订的基础上,2012年进行了《巴蜀全书》的试点工作,启动目录类8项、精品类61项,数量超过计划任务的十分之一。陆续完成或出版阶段性成果四部:《苏轼全集校注》(20册,河北人民出版社)、《苏过诗文编年笺注》(3册,中华书局)、《丹铅总录笺证》(3册,浙江古籍出版社)、《养晴室遗集》(2册,巴蜀书社),为全面启动《巴蜀全书》编纂工作打下基础,并积累了经验。

其他项目,如《宋会要辑稿》、《宋代蜀文辑存校补》、《廖平全集》、《张栻集》、《魏了翁集》、《巴蜀文献提要》、《廖平著述考》、《苏轼著述考》、《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校补)等,都按计划进行,有的成果已于2014年得到出版。

2013年,是《巴蜀全书》编纂工作全面招标和重点委托时期,编纂组收到申请书36份,经过评审组严格审组通过立项24项,这些系列成果的整理与研究,将进一步推动和加快《巴蜀全书》整个项目的进展。

2014年,是《巴蜀全书》取得标志性成果、项目向纵深推动的阶段。回顾2014年,《巴蜀全书》项目的具体进展情况述略如下:

二、召开学术会议,吸取各方意见

第一,召开《巴蜀全书》编纂与出版专题会议。

2014年4月18日、4月20日和6月25日,《巴蜀全书》编纂与出版工作会议分别在四川省委宣传部会议室、四川大学古籍所会议室和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会议室召开,这一系列专题会议主要讨论了《巴蜀全书》2014年出版计划、《巴蜀全书》省财政厅补助经费预算方案、《巴蜀全书》封面版式及装帧设计、《巴蜀全书》申报、立项及出版程序再认定等,以保证《巴蜀全书》的顺利编纂,并以统一风格出版。

第二,召开《巴蜀全书》系列成果评审、申报等会议。

2014年3月1日召开《巴蜀全书》子项目评审会。《巴蜀全书》评审组和学术委员会的13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围绕《巴蜀全书》2014年的工作计划和子项目评审展开,与会专家对18份项目申请书进行了仔细评阅和无记名投票,审议通过18项,有9项以13票(全票)通过,另有9项以12票通过,批准立项18项。与会专家对申报者的前期研究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就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意见。

2014年8月18日,组织《杨慎全集整理与研究》课题申报专家会议。会议由《巴蜀全书》总编纂舒大刚教授主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王炎研究员、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尹波教授和杨世文研究员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明确认识了《杨慎全集整理与研究》课题的主要优势、重点、亮点和难点,确定了子项目的设计以及各个子项目负责人员,确立了该课题申报工作的主体框架。

这些子课题的申报和系列成果的评审,进一步推动和加快了《巴蜀全书》整个项目的进展。

第三,召开成果发布会。

2014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刘琳、刁忠民、舒大刚、尹波等校点,历时八年校勘,为卷十六册的“校点本《宋会要辑稿》”,该书是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巴蜀全书》“精品集萃”系列的重点子项目,曾获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2014年9月29日,“校点本《宋会要辑稿》出版暨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科华苑宾馆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四川大学党委书记、《巴蜀全书》领导小组副组长杨泉明,国家出版基金规划办公室副主任祁德树,四川省社科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唐永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所原所长陈祖武,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等领导出席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省委宣传部出版社、省社科院、省图书馆、《巴蜀全书》评审组成员,来自美国、日本和中国台北、成都、南充、贵阳等地的7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川大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围绕该项成果展开热烈讨论,对其所蕴含的价值、意义以及整理本的学术规范、质量和示范效应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校点本《宋会要辑稿》”标点准确,校勘精审,整理规范,使用方便。它的出版,不仅为这部宋代史料渊薮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釐清了利用的路径,还为《巴蜀全书》高质量完成打造出首批标志性成果,为全国古籍整理事业树立了严谨而科学的榜样。

第四,召开子项目编纂会议。

2014年2月27日,编纂组成员舒大刚教授、尹波教授、李冬梅博士与《巴蜀全书》子项目《巴蜀佛藏辑要》项目组李英武(弘学)先生和尹邦志教授在四川大学古籍所商讨巴蜀佛学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事宜,以便保障《巴蜀佛藏辑要》子项目的顺利编纂和完成。

2014年2月28日,《巴蜀全书》总编纂舒大刚教授、副总编纂尹波教授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万本根、四川人民出版社张问渔、四川大学出版社副总编李航星在四川大学商讨《巴蜀文化图典》及《20世纪四川全纪录(1900—2000)》的再版事宜。

2014年9月11日,《巴蜀全书》总编纂舒大刚教授、副总编纂万本根教授、总纂助理李冬梅博士与四川省社科院李谊教授在京川宾馆座谈,双方就《全蜀词新编》、《韦庄集》等项目的具体编纂达成一致意见,编纂组委托李谊教授全面负责《全蜀词新编》、《韦庄集》的具体编纂工作。

三、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巴蜀全书》根据2012年10月专家会议提出的建议,结合《巴蜀全书》领导小组的意见,根据编纂实践,调整了最初的编纂方案,将《巴蜀文献联合目录》划分为对历代巴蜀文献进行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的考察。将“巴蜀文献精品集萃”调整为分期分批整理出版一批名家全集和巴蜀文献精萃。

根据调整后的编纂方案,2014年《巴蜀全书》编纂组出版了多部阶段性成果,有“巴蜀全书精品集萃”系列3部,“巴蜀文献珍本善本”系列4部,“巴蜀全书联合目录”系列1部,“巴蜀全书辅助研究”系列3部。其中“巴蜀全书精品集萃”系列的《宋会要辑稿》和《宋代蜀文辑存校补》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

(一)巴蜀全书精品集萃系列

1. 《宋会要辑稿》

《宋会要辑稿》原本系据巴蜀学人张从祖修、李心传续的《总类国朝会要》为底本编录,最早刊行也在成都,是典型巴蜀学人所著的“巴蜀文献”。此书号称宋代百科全书,是宋代各类史料分类纂集。全书三百六十六卷,分为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十七门,内容丰富,卷帙浩大,堪称宋代史料之渊薮,与《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鼎立而三,构成宋代三大资料宝库。自明初失传后,一直真相不明、内容不全,明代《永乐大典》尚收录其文,清人徐松从《大典》中将其辑出,当时未及系统整理。其后虽经广雅书局、嘉业堂两次整理,都没有解决问题,以致讹、脱、衍、倒,满篇皆是,断裂、散乱、重复、错简,比比而然,阅读和利用极其不方便。因此,自清中叶以来,一直有学人立意重新整理此书,可是300年来俱无结果。

本世纪初,川大古籍所与哈佛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合作,对《宋会要辑稿》进行初步校点,形成了电子版的《宋会要辑稿》,收入台湾中央研究院“汉籍数据库”。

现今在《巴蜀全书》工程推动下,由刘琳、刁忠民、舒大刚、尹波等校点,形成了16册1210余万字的“标点本《宋会要辑稿》”,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4年6月出版。此次整理的校点本《宋会要辑稿》是对《宋会要辑稿》进行最全面的整理和研究,在传抄本上施以全面现代标点和校勘,历时八年而成,撰写校记三万三千余条,纠正原书错误数以万计,最终以其优秀质量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本书标点准确,校勘精审,整理规范,使用方便,揭开了《宋会要辑稿》神秘的面纱,釐清了利用的路径,为研究者扫除不少阅读障碍,使宋代文史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校点本《宋会要辑稿》是巴蜀学人对巴蜀学人所著的“巴蜀文献”的全面整理和重版,是宋代和当代巴蜀学人对宋代文化传承和宋史研究的双重贡献,为《巴蜀全书》高质量完成打造出首批标志性成果。

2. 《宋代蜀文辑存校补》

傅增湘,字沅叔,别号书潛、双鉴楼主人、清泉逸叟、长春室主人、藏园老人等,四川江安县人。光绪二十四年进士,曾任直隶提学使。辛亥革命后,历任肃政厅肃政史,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一九年,曾任教育厅长。“五四”运动中,因反对北洋政府罢免蔡元培,受牵连免职,此后即潜心收藏图书和研究版本目录学。一九二七年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一九二九年赴日本访书。总计藏书逾二十万卷,不乏宋金元刻本及明清善本,是近代著名的藏书家。精研目录学和版本学,著有《藏园群书经眼录》,刊有《双鉴楼丛书》《蜀贤丛书》等。

《宋代蜀文辑存》是他历时十六年编纂的巴蜀地方文献总集,总计一百卷,收作者四百五十余人,文章二千六百多篇,蕴含有关巴蜀地方文学、文献以及蜀学研究的珍贵资料,内容涉及思想、政治、军事、经济、法律、天文地理以及工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

该书今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吴洪泽补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全书分六册。本书对《宋代蜀文辑存》进行校点、辑补,并补编了《宋代蜀文篇目分类索引》,集校注、考证、检索功用于一身,为考察研究宋代蜀文与宋代文化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文献资料。

3. 《<榖梁春秋经传古义疏>校点》

《穀梁古义疏》(又名《穀梁春秋经传古义疏》、《重订穀梁春秋经传古义疏》)为廖平专求大义时期的代表作,其作书缘由乃廖氏有感于:《穀梁》之学,源出素王,宣元以后,垂为孤经,东汉以降,渐成绝学。东晋范宁,闇弱窃据,不守师法,依附何、杜,滥入子姓,攻传为能,末学肤受,遂发愤自矢,首纂遗说,间就《传》例,推比解之。该书初创于光绪六年(1881),成书于光绪十年(1884),定稿于光绪十三年(1887),其后续有修订,至1893年刊印时,已十易其稿。是书承汉学家风,倡明古义,参之《王制》,推源礼证,属辞比事,条贯义例,释范纠谬,批何驳郑,笃守家法,会通三传,使尼山微言得以复明,先师大义得以复正。廖平“穀梁学”作为一种新的经学研究范式,以遵循鲁学师法、家法为原则,以阐发“微言大义”为旨归,以“尊孔尊经”为基调,以“素王”说作为理论内核,系统总结出了14类书例,形成了一个内涵清晰,理论完备的经学体系。廖平“穀梁学”著述宏富,体系严密,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与创新,虽为晚出,却后出转精。就“穀梁学”而言,其研究范式标志着清代“穀梁学”研究的转向,成为由章句训诂式研究转向微言大义探求的分水岭。他所建构的大义和书法体系完成了“穀梁学”理论化和系统化的历史任务,使“穀梁学”成为能与“公羊学”、“左传学”鼎足而立的经学体系。至1885年,廖氏编成《穀梁春秋内外编目录》,共计著作三十七种,凡五十卷,其中,惟有《古义疏》、《起起废疾》、《释范》有成书,余均拟作未遂,然从其所拟书名可得而窥见廖氏治经之径路,而《古义疏》则成为廖氏经典注疏中最为学界称道之作,亦为清人穀梁学的扛鼎之作,被列入中华书局“清人十三经注疏”计划之中。

该书今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郑伟校点,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全书共一册。

(二)巴蜀文献珍本善本系列

1.《诗集传》

本书所用底本为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苏翊筠州公使库刻本,这是苏辙《诗集传》传世的最早版本,也是目前所知的海内孤本。该版本完全保留了宋代最初的旧貌,具有巨大的校勘价值。此次予以影印整理,分二十卷,一函四册,采用传统线装形式。

2.《东坡先生书传》

《书传》是苏轼谪居儋州时,有感于自神宗熙宁以后,论解《尚书》及开科取士专尚王安石《尚书新义》,穿凿附会之习盛行,遂撰此书,来驳斥王说。该书说解不拘旧注,议论颇多创见,方法上善于怀疑,对宋代经学研究有很大影响。此次以现存刻本中最早的明万历刊《两苏经解》本为底本,予以影印整理,分十三卷,一函五册,采用传统线装形式。

3.《东坡先生易传》

本书说《易》,摒弃玄谈而多切人事,是宋代义理易学代表作之一,既是苏氏父子哲学思想之集中体现,为蜀学之标志性著作;亦对后来易家颇有启迪。该书行文活泼,文辞驳辩,颇有纵横家之风。此次所据底本为明万历中金陵毕氏刊《两苏经解》本,共九卷,一函四册,采用传统线装形式。

4.《三苏先生文萃》

该书为南宋坊间所刻,乃供场屋规摩习文之用。含苏洵文十一卷,苏轼文三十二卷,苏辙文二十七卷。该书选编较早,所据底本为三苏文集之早期版本,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故此次据此予以影印整理,共七十卷,一函六册,采用现代简装形式。

(三) 巴蜀全书联合目录

《廖平著述考》

廖平是中国学术史和学术思想史上之重要人物,他不仅是蜀学重镇,亦近代之中国经学大师,同时又是中国古典经学的最后一位大师。其平分今古学之论戛戛独造,实破近两千年之惑,堪称经学史上一大贡献;他讲求通经致用,其“知圣”“辟刘”、尊“今”抑“古”思想,对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等著作,及其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廖平生当中国发生社会剧烈变动的时期,虽然局处西南一隅,但他总是有意识地努力使自己的视角和思考突破这种局限,其由此而生发的见解,亦自有其价值及意义;若给予同情的理解,当不至简单地讥为“妄诞”便了事。

廖氏一生著述宏富,多达700余种,覆盖四部而自成体系;长期以来,对廖氏学术文献的整理,尚相当薄弱。为了系統而全面地展示廖平经学全貌,在当前所能见到的材料之基础上,《廖平著述考》辑录了廖氏平生所撰或擬撰之作,并对相关问题加以考索,首次较为系统地呈现了廖平学术文献的全貌,在完善、充实廖平研究资料,完整再现其学说体系等方面,都有比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此稿面世,必能嘉惠学人,为学界深入研究廖平、研究蜀学及近代中国经学提供更多便利。

该书今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郑伟校点,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全书共一册。

(四)巴蜀全书辅助研究系列

1.《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三编)?四川大学卷》(上中下三册)

何一民、姚乐野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该书收集的是民国时期四川大学前身华西协和大学等校社会学系学生的毕业论文,部分兼有指导教师的批注意见。论文内容主要涉及四川周边的社会调查,共有88篇。这是一批尚未出版过的十分珍贵的史料,既能反映民国时期四川成都等地的社会状况,又能反映那一时期高校学生的学术水平与学术风貌。该书是认识和研究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重要史料,也是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兴起的学术系谱的记录,对现代学科、学术流派的兴起史和现行教育都有着宝贵的参考价值。

2.《巴蜀书法理论选粹》

王万洪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该书选录巴蜀书法理论史上著名的书法论文和论书诗歌,以求精为准绳,以时代先后为顺序,始自汉代扬雄,迄于明代杨慎,凡十四家,是首部巴蜀书法文献的整理之作。

3.《杨慎<书品>校注评译》

王万洪编著,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书品》是明代蜀中奇才杨慎的两部书法理论专书之一,也是历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三部同名书论著作之一。《杨慎<书品>校注评译》采用先作文献校勘、次作全文注释,再作评论批点、最后今译完成的综合整理方式,是史上第一个《书品》的深度整理本,兼具了学术性和普及型。

4.《巴蜀文献》

《巴蜀文献》主要为研究巴蜀历史文化、考证巴蜀文献的论文和巴蜀先贤调查访谈录等,旨在弘扬巴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现第一辑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12月出版。

四、组织参与文献调研和学术交流

(一)文献调研

1.编纂组赴西南民族大学调研巴蜀文献

2014年2月26日,应西南民族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赵心愚先生邀请,《巴蜀全书》编纂组一行赴西南民族大学,对该校所藏巴蜀文献和研究情况进行了调查,为双方的进一步学术合作寻找强有力的文献支撑和切入点。

2.编纂组赴“酉秀黔彭”片区考察调研

2014年4月,《巴蜀全书》“酉秀黔彭”片区考察组谭继和、祁和晖、舒大刚等一行到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对巴蜀文献与地方文化展开调研,并与当地相关部门举行座谈,促进了黔中文化、武陵文化、秀山花灯等遗产的研究与保护。

(二)文献资料收集整理

1. 购置巴蜀文献

为保障《巴蜀全书》工程顺利开展,编纂组积极购置各类巴蜀文献,2014年采购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清人诗文集丛刊》800册,内有100余种巴蜀学人文集。其他还有诸如《谢无量全集》、《张大可全集》、《葛荣晋全集》等等学人全集,以及大量的港台书籍。

2. 台北市四川同乡会捐赠千册图书

通过与台北市四川同乡会接洽合作,获得同乡会捐赠文物馆所藏千册珍贵图书。2014年10月24日,双方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6楼607会议室隆重举行捐赠图书签约仪式。此次签约仪式不仅使《巴蜀全书》的编纂获得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更标志着《巴蜀全书》编纂与研究在两岸三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迈入了新的阶段。

3.加强《巴蜀全书》网站建设

自2010年11月创建该网站以来,编纂组不断扩充其文献资料,至2014年一收录有关巴蜀的各类信息50000余条,文献典籍4000余种,图片5000余幅。网站图文并茂,资料丰富,已经成为载录巴蜀文化信息和文献典籍的专业网站。

4.地方特色文献收集整理

经过多方搜访,获得成都孙培吉先生、孙握之先生的著述文本,以及其后人所收藏的有关家族档案的相关文献、手札、印鉴、字画等,尤为珍贵。现已与孙氏后人达成协议,将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研究。

(三)学术交流

1. 来知德儒学思想国际研讨会

2014年10月25日—26日,联合《光明日报》社、重庆市梁平县举办“光明讲坛?文化巴蜀”活动之“2014来知德儒学思想国际研讨会”。在《巴蜀全书》总编纂舒大刚教授 “梁山真儒,天下来学”的精彩讲座之后,来自海峡两岸以及美国、日本等地的专家学者就来知德的生平、学术成就、治学精神、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专家们认为,来知德先生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他对东亚易学影响深远,在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研究来知德的学术思想,对传承和保护儒学传统,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时代精神的发扬和光大,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与贵州的学术交流合作

①《贵州文库》编纂组调研《巴蜀全书》编纂与出版工作经验座谈会

2014年11月6日,组织《贵州文库》编纂组调研《巴蜀全书》编纂与出版工作经验座谈会。会议由《巴蜀全书》总编纂、四川大学教授舒大刚主持,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秦川、贵州出版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立朴、贵州人民出版社社长曹维琼等编纂组人员,以及四川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副巡视员孙先荣、调研员税维加、干事何国娟,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出版管理处处长李尚清,四川大学社科处副处长王卓,《全宋文》主编刘琳教授、古籍所教授委员会主任郭齐教授、古籍所副所长尹波教授、杨世文教授等《巴蜀全书》编纂组成员出席了此次座谈会。会议主要介绍了《巴蜀全书》的相关情况与经验,并就《贵州文库》编纂与出版的相关事宜展开了热烈讨论。

②与贵阳孔学堂的合作

2014年11月24日,《巴蜀全书》总编纂舒大刚教授带领十余位学人赴贵阳孔学堂商讨具体合作事宜,双方在学术合作交流、科研成果出版与发表、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贵州与四川地域相邻,文化相通,历史上黔北一带曾长期属于四川管辖,加强两省的学术合作、文化交流对于促进区域文化交流,推动了蜀学与黔学的发展和复兴都有着积极的助推作用。

3. 朱熹与巴蜀文化及朱熹思想的影响和现代价值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

2014年12月6日,出席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的“朱熹与巴蜀文化及朱熹思想的影响和现代价值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省社科院、西南财经大学等省内17所科研院校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大会主要围绕“朱熹与巴蜀文化及朱熹思想的影响和现代价值”这一主题展开,与会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朱熹思想的现代价值、中国哲学和巴蜀文化的相关问题作了探讨。会上还进行了四川省朱熹研究会换届选举,并就第三届四川省朱熹研究会的工作进行了部署规划。

4. 湘学、蜀学与区域学术文化研讨会暨第三届湖湘文化与巴蜀文化高层论坛

2014年12月6日至7日,参加在湘潭举办的“湘学、蜀学与区域学术文化研讨会暨第三届湖湘文化与巴蜀文化高层论坛”。此次论坛共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安徽文史研究馆、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文史研究机构和高校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大家对湖湘文化、巴蜀文化、淮扬文化、安徽文化等长江流域内的区域文化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分享了各自在区域文化典藏、历史人物、诸家学说、思想源流、文化交流途径与通道、文化遗产继承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心得。

5.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川举办多场学术讲座

本年度,编纂组分别邀请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郭齐勇教授、西南民族大学杨翰卿教授、清华大学廖名春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林乐昌教授、西南政法大学俞荣根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刘学智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吴光教授、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张闻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宫长为先生、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院长陈致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周巩固教授、著名学者陈寒鸣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祖武教授、北京大学特聘教授邓小南先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朱瑞熙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宋志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践教授、吉林大学教授陈恩林教授等来川讲学,各位专家以“民间儒学的新开展”、“儒学的生命力问题”、“《论语?听讼》章与《大学》篇的误读”、“宋儒张载文献集成与思想研究四题”、“孔子文化的价值”、“《老子》思想及其在历史上的诠释系统”、“中国梦的思想解读与儒学的历史使命”、 “古代天文历法在文史研究中的作用”、“诗词与科举”、“西方古典人文主义”、“循序渐进,为而不争”、“宋代尚书内省管窥”、“国学的精神传承”、“儒家孝道思想的现代价值”、“国学价值导向”、“从儒教的产生看儒教的性质”、“论《易传》人性的‘善恶统一’说”、“《易?乾卦》汇解”、“礼法传统与现代法治”、“民主仁学的体用论、文化观、价值观及其当代意义” 、“国学的内涵、结构、基本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等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讨。

五、辅助成果

1.《巴蜀全书》工作简报

为了充分报道《巴蜀全书》编纂的进展情况,编纂组不定期编有《工作简报》,并及时报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自2012年6月至今,《巴蜀全书》的《工作简报》已编至第20期,刊载内容主要包括2014年《巴蜀全书》编纂与出版工作会议、子项目评审、编纂组赴“酉秀黔彭”片区调研、阶段性成果介绍、两年来工作进展情况总结、《杨慎全集整理与研究》课题申报专家会议、“校点本《宋会要辑稿》出版暨学术研讨会”、台北市四川同乡会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捐赠图书签约仪式、知德儒学思想国际研讨会、《巴蜀全书》编纂与出版调研工作座谈会、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成立五周年座谈暨《儒藏》“史部”学术研讨会等。《工作简报》在报送主管部门的同时,每期简报还广泛寄送海内外专家学者,及时发布信息,征求意见。

2.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投稿及采用情况

积极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报送项目动态,2014年2月规划办网站刊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巴蜀全书》取得丰硕阶段性成果”一文。

总之,2014年《巴蜀全书》编纂组在前期的工作基础之上,在各方的积极支持之下,认真执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有关规定和各级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组织参与《巴蜀全书》编纂与出版、子项目评审以及《宋会要辑稿》等成果发布会,听取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地方文献调研与学术交流活动,努力开展研究工作,不断推出项目成果,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编纂组于9月以丰富的前期成果顺利通过了国家社科规划办公室中期检查,继续获得滚动资助。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