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同意增设“国学”一级学科,但建议放在“哲学”门类下。因为经、子之学等,更接近于哲学。无论是放在历史学门类下,还是放在哲学或文学门类下,都有削足适履之嫌,显系权宜之计,将来应有一个独立的“国学”学科门类。
目前增设“国学”一级学科,其下的二级学科,应设有:1、经学;2、子学;3、史部典籍;4、集部;5、中国的宗教:佛教、道教与民间宗教。(以上五个二级学科应是国学最核心、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学科,有了这些基础,培养的学生可以去研究国学中的任何问题与领域。)此外,似还可设古代自然科学与技术、地域文化、中外文化交流史、宋元明清学术与东亚文化、出土文献与简帛佚籍等二级学科。以上第3、4、5项虽与今历史学、文学、宗教学有交叉,但研究的视野、内容、角度、重点不同。以上提出的可设诸项是发展中的重要学科,从“大国学”“新国学”的视域去研究则更有意义。
有的单位与专家提议经、子之学为国学二级学科,完全沒有问题。他们又提议设国史、国文、国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与边疆研究等为二级学科,在下则以为应当慎重。因为,所谓国史、国文、国艺的内涵与外延不甚清楚;国史即中国史,国文即中国语言文学;民族艺术方面,艺术类已有一些设置;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非常重要,但从学科分类上看,最好将其放在目前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之中,才名正言顺;边疆研究也很重要,但应放在目前的历史学科之下为好。
三
按我们的想法,国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下面设经、史、子、集、中国的宗教等一级学科。如果把国学作为一个学科门类,经学作为一个一级学科,那么经学下面可有单经(诗、书、易、礼、春秋、四书学等)的研究,群经的研究,经学史的研究,今古文经学研究等二级学科的设置。子学亦可作为一个一级学科,下面可有子学各家派(儒、墨、道、法、名、兵、阴阳、杂家等)的研究,诸子相互关系研究,诸子学史的研究,断代子学的研究等二级学科的设置。其他可类推。
国学教育的特点,一是重视经典原著的研读,二是重视综合与交叉,不同于现代西方教育体系的分科过细的状况,有助于学生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也可以接上文史哲不分家的学术传统。“国学”学科体系建设,可以给过度强调概论与通史的教育、分科过细的现代教学体系形成一个参照,推动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当然,用今天所谓学科门类、一级、二级学科的设置去规范古代的学术,总是会不伦不类的,但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设立“国学”学科的目的是避免文史哲分科太细对本来相互关联的传统学问的肢解,是倡导直接读古籍、经典,真正培养一点古文字与古文献基础好,能读古书而又有现代意识与现代治学方法的人才。因此,必须警惕,重设壁垒又可能肢解、伤害古学。
应确保前述基础的五个二级学科,当然应允许各大学或科研机构根据自己的学术基础与传统、现有师资条件与学科特长,自行设置国学类的某二级学科,宁缺毋滥。因此,建议在国学门类或国学一级学科之下,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自行设立相关的某一、二个或某几个二级学科来培养人才,不要一刀切,不要统得太死,保持弹性,更不要一轰而上。国务院学位办可提出指导性的意见,而各培养单位应审慎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办出自己的特色来。为了防止一哄而上的情况出现,可先在几所条件相对成熟的学校先行试点。
![]() |
(责编:张湘忆(实习)、张湘忆)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