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者专栏>>尹韵公>>文章精选

尹韵公:生动展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魅力

  2012年11月30日15:21  来源:光明日报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环节: 转作风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新闻传播工作本质上也是群众工作,是党的整个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基层,深入实际,服务群众,是我国新闻传播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要求。早在战争年代的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真理,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而办好报纸,在报纸上正确、迅速、广泛地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意见,则是实现上述原则的重要途径。为此,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著名论断及其思路,这个重大新闻思想后来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群众性原则。(下转9版)

  按照群众性原则,人民群众既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更是新闻传播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是我国新闻传播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传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新闻传播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质的集中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党性原则、群众性原则的集中体现。

  首先,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拉近群众距离。每一位新闻传播工作者都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先当群众学生,后当群众先生,摆正自身同人民群众的正确关系,把自身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当前,我国新闻队伍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群众意识淡漠、群众观点缺乏、作风飘浮、采访不深入等等。我们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一定要把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作为改进整个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走近群众,融入群众,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与群众融在一起、打成一片,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把群众当作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作亲人。

  其次,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回答和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推动工作和转变作风的不竭动力。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充分汲取群众智慧,是我党90年来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这也决定了我们新闻传播工作的宗旨必是替人民说话、为群众办事的价值取向。我们要关注群众需求,维护群众权益,说群众要说的话、办群众欢迎的事,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反映,把群众的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意愿作为第一要求,把群众的评判作为第一标准,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同时,我们还要坚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进一步解决好服务大众还是服务小众、服务多数人还是服务少数人的问题,树立百姓情怀,强化大众视野,架起党和政府联系与沟通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实践证明,身入社会不等于深入群众,更不等于心入群众。只有深入,才能身入和心入;只有做到了不仅身入群众,而且还是深入和心入群众,才能真正做到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那样:“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尤其要加大对热点难点问题阐释力度,回应群众关切,化解矛盾,消除隐患,阻隔可能发生的燃点,特别要防止容易产生负面效果的报道出现。人民群众养育了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回报人民群众呢?这就是新闻传播工作者转变作风的最高境界。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