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光明日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重点文章推荐>>人物类

“国故”清香惹人醉 

——访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安平秋教授 

  2012年11月20日12:53  来源:光明日报

美国耶鲁大学所藏《全像三国志传演义》

  美国耶鲁大学所藏《全像三国志传演义》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元刻彭寅翁本《史记》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元刻彭寅翁本《史记》

  在我国古文献研究领域,有这样一位研究者,他声名远扬,却一生都淡泊名利、行事低调;他成果众多,却从未停止思考和耕作;他年届七旬,却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他就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外所藏汉籍善本丛刊”首席专家、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安平秋教授。

  老骥伏枥肩重任

  2011年4月,由安平秋挂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外所藏汉籍善本丛刊”开题论证会在北大如期举行,这标志着我国对国外所藏汉籍的整理和研究由个人零散的研究进入到国家扶持下系统研究的新阶段,也标志着安平秋个人的学术研究生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因为用他自己的话说,“参与过大大小小无数个课题,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却还是第一次。”

  虽说是头一次,对于国外汉籍的研究,安平秋却早已深涉其间,轻车熟路: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研究领域的日益拓展,安平秋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在国外存藏中国古籍领域辛勤耕耘至今已20多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以复制日本宫内厅书陵部144部宋元版汉籍和对美国图书馆藏宋元版汉籍的全面调查复制最具有学术价值。正是有了厚重的学术积累和良好的研究基础,北京大学才敦请安平秋在古稀之年挑起重担,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而这一重大项目最终能顺利落在安平秋身上,专家评审组也正是看重他在这一领域的深厚功底和成就。

  “项目申请的成功不能仅仅理解为有更优越的研究条件,相反,这带给我们更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面对记者的相关提问,安平秋给出了出人意料却合乎逻辑的回答——对于国外汉籍的整理与研究,我们起步较早:早在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中就特别要求:“流失在海外的古籍要想办法弄回来或复制回来,同时要有系统地翻印一批孤本、善本”。30年过去了,我们在这一领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来看,对国外汉籍善本的整理、复制、研究等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国家社科基金对于这一领域的支持,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对国外所藏汉籍花大力气呢?安平秋对记者娓娓道来: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加强对国外汉籍的调查、整理与复制出版,对于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传承、联络海内外华人民族感情、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都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无论从学术,还是从政治、文化方面考虑,都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