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新闻链接

大学能教出作家吗? (2)

杨雪梅 姜泓冰  2011年12月02日09: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文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许多很好的文学苗子进了我们的高校教育系统,出来以后并没有长成大树,而是直接变成了小拐杖

  杨尘潇是上海大学一年级的本科生,酷爱写作,也有着自己的文学梦想。但他发现自己的小说总写不长,情节的展开也很混乱,尤其是自己塑造的人物没有什么血肉。今年他报名参加了文学院创意写作中心为新生开设的研讨课《成为作家》。这门研讨课是小班教学,20个人分成几个小组,按兴趣进行讨论。老师会让每个人讲述自己的家族史,讲述自己最刻骨铭心的故事,然后围绕这些故事展开情节。“比如老师通过分析经典作品,告诉我们如何让自己的人物置于绝境而后生,如何让人物面临一个接一个的矛盾冲突,而不同的人物需要构建怎样的关系网。或者如何向内发掘潜意识,这些都令我们茅塞顿开。”

  如今上海大学不但成立了校级的中国文学创意写作中心,还在文学院创建了全国第一个针对本科生的创意写作活动平台,而一个意在建构创意写作教育教学系统的学科组也颇具规模。

  迄今为止,复旦大学并没有将“创意写作”训练向本科生延伸的计划。在王宏图看来,他们还处在创意写作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阶段,作为教育部首个专业学位试点,主要任务是积累经验。“我们的任务不是培养作家,而是培养具有写作才能的人,提高作家的素质。我们是给喜欢文学、爱好写作的人提供提高写作技巧的机会,至于最终能否成为作家,还需要日后进一步实践。”陈思和教授的定位仍相当低调。

  其实创意写作也并不是新生事物。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晓明认为,以前各大学中文系都有写作课,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因为多数老师不是作家,教不好这门课,许多大学就逐渐将这个学科取消。上海大学的创意写作,实际上是来填补这个空白的。当然,因为挂了“创意”的名号,就很自然要向创意产业这个新起的行业借力,写作的范围也因此扩大,除了过去所谓“文学”范围里的诗歌小说散文等等之外,还加上广告文案、歌词、游戏故事、影视剧脚本等等,与过去的写作课不同了。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认为我们现在的高校中文教育中缺乏杂家,缺乏作家。而在过去,鲁迅、周作人、沈从文、闻一多、老舍等既是学者又是作家,其实即使是文学的鉴赏也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更多生命的体验。我们的课堂经常讨论一些伪问题,一些已经成为结论的概念,并没有更多可匹配的实践与创作。“每一个学生的精神走向是多种的,如何激发,能不能激发很关键。当下的大学文学院以文学作品批评与语言学研究为主要方向,所有的学生被带入到一个拥挤狭长的地带里,对数量不多的文学作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批评研究,这个过程也许是快乐的,但创造性的写作会更快乐。许多很好的文学苗子进了我们的高校教育系统,出来以后并没有长成大树,而是直接变成了小拐杖。”

  今年夏天,上海大学创意写作中心组织了首届创意写作夏令营,请了著名的作家、出版社的资深编辑以及创意设计师一起给学生开讲座,最后所有的学生都得完成自己的文学创作,一首诗或者是一个剧本,文学院的老师负责一对一地跟踪学生的创作,对他们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直到最后成为拿得出手的完整的产品,现在这本作品集已经付梓了。夏令营的策划者许道军副教授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现在的教学侧重于培养内功,文学史、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学得非常系统,这使得我们学生的内功很高深,但却不能设计套路与架势,将一身的功夫施展出来,很多学生甚至不能表达思想和情感,有时连一个简单的故事都讲不好,当然也就无法回应波澜壮阔的现实。

  让高校成为创新的源头

  创意贫瘠一直是我们的文艺创作中难以克服的瓶颈,这和创意教育缺失有很大的关系

  “过去高校是科技创新的发动机,现在高校为什么不能成为文化创新的发动机。”在葛红兵看来,一切以创造性思维为主导、以文字作品为实现形式的创造性活动都属于创意写作,几乎可以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所需要的基础性的上游内容写作。“文化产业对中文专业人才需求量是很大的,各类网站、游戏等新媒体,报刊和图书出版业、影视传播和广告,会展和企业策划,以及各类娱乐行业等都大量需要新型的写作人才,需要创意人才。包括以手机和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需要大量的创意写作团队。”

  在国外,创意写作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以工作室或者工坊制的形式完成的,工作室不一定设在大学的课堂上。“除了正规学制的学期教学,高校资源也可以尝试实现与社会资源的结合,到乡村、城市社区、厂矿,与工人、农民工、村民等结合,创建一系列活跃的写作工坊,提供另一种角度的更为扎实的文学抒写。”

  在不久前召开的“2011中国版权年会”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坦言,目前国内很多文化艺术作品创造力不够,90%的作品属于模仿和复制的,我国一年文艺作品达到4300多部,但是公众阅读的却不多,原因就是创新能力不强。

  创意贫瘠一直是我们的文艺创作中难以克服的瓶颈,题材趋同、照搬成风、脱离现实、缺乏人文关怀,旧题材翻拍不止,山寨风经久不息,很多都是低水平的不合格商品,根本算不上是精神产品,这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的教授黄昌勇正在筹备一个国际性的创意教育大会,他认为在我们的创意产业中,最缺乏的可能就是上游的原创,而这和我们的创意教育缺失有很大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意写作应该在更高的层面进行探索与推广。

【1】 【2】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