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章选登

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 (2)

  2011年05月13日15:33  来源:求是

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 (2)

  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自觉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邓小平早就说过:“我们在宣传民主的时候,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地区别开来”。(《邓小平文选》第2版第2卷第176页)我们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同样,没有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人民民主。

  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在地要求实行人民民主。同时,我国的国体客观地要求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制度下,民主的性质是不同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在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根据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意愿进行决定的国家制度和运行机制。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体,是绝大多数人对颠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极少数敌对分子的专政,这就为实现人民民主提供了保障。与社会主义民主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不管在形式上如何变化,它的实质仍然是资产阶级的统治,是少数人的民主,是以财产的多少来决定民主程度的民主。西方政治学家自己也承认:金钱是资本主义政治的母乳。所以,社会主义民主就其实质和发展前途来说比资本主义民主优越得多,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也在这里。

  划清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还必须弄清楚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国情。邓小平曾明确指出:“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要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而不是美国式的三权鼎立制度。实际上,西方国家也并不都是实行三权鼎立式的制度。”(《邓小平文选》第2版第3卷第307页)西方某些国家的“三权分立”政体,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具体国家历史文化的产物。“三权分立”的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针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皇权至上、不受约束而提出来的。鉴于在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封建皇权得不到制约、随便滥用的教训,孟德斯鸠提出建立一种立法、行政和司法互相平行、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制度架构。应当承认,相对于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三权分立”的思想和制度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合理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政体适用于所有国家、所有的社会制度。每个国家的政体一方面受国体所制约,另一方面又由各自的国情所决定。从实际情况看,也并不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了“三权分立”这种政体形式。同时,即使是采用“三权分立”的国家,由于国情不同,政体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同样是代议制国家,英国就是君主立宪制,美国就是民主共和制;同样是民主共和制,美国是总统制,法国是半总统半内阁制,瑞士是委员会制。可见,不同国家之间由于历史传统和文化的不同,在政体上是不能照抄照搬的。与西方的“三权分立”不同,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符合中国的国情,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探索中历史地形成的。这一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使人民的权利真正实现了高于一切。邓小平曾经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三权分立”进行过比较,认为我们的制度比西方更优越、更有效率。

  第二,多党制同样不适合中国国情。邓小平说过:“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有什么好处?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我们国家也是多党,但是,中国的其他党,是在承认共产党领导这个前提下面,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我们全国人民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崇高理想,即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并在最后实现共产主义,所以我们能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邓小平文选》第2版第2卷第267页)我们之所以不实行西方国家的多党制,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没有西方多党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上层建筑。资本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既有各阶级之间的对立,又有资产阶级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矛盾,这就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多党制度。而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决定了全体劳动人民和各个社会阶层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没有激烈的利益冲突,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集中和协调各阶级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所以,在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没有实行西方多党制度的阶级基础。由于我国已经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阶级斗争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政治上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要求,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没有基本对立的阶级,也就不需要人为地建立互相对立的多党制。同时,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也证明,多党制不符合中国国情。辛亥革命后,中国曾一度出现过多党并存的局面,其结果是使社会政治状况更加混乱。只有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才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胜利,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各阶层和团体的一致拥护和认可。这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地形成的,也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不容更改。


【1】 【2】 

  

(责编:高巍)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