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批驳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引领社会思潮
所谓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是指那些以各种形式反对、攻击、诬蔑、诽谤、歪曲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当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表现形态不一,有的公开宣称反对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也有的非常隐蔽,甚至披上了坚持和拥护马克思主义的外衣。我们必须保持清醒意识,科学认识和深入剖析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本质,与其进行坚决的斗争。这是有效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当前,应特别注意清除以下几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
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相对于自由主义而言的,是对自由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新自由主义在经济上主张照搬西方的经济模式,强调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反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反对共产党的领导,主张实行多党制、议会制、总统制和所谓的直接选举制度;在战略和政策方面,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新自由主义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大肆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等观念,宣扬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经济政治模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实际上已经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西化”、“分化”的重要工具。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也开始活跃起来。一些人大力鼓吹私有化、自由化,其实质就是想改变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把我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我们必须对新自由主义保持高度警惕,不能任其泛滥,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其提出的各种挑战作出积极回应。
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改良主义派别和思潮,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虽然曾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受第二国际时期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的影响最深。民主社会主义的中心在欧洲,在那里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苏东剧变之后,这种思潮开始传播到我国,有人竭力宣扬民主社会主义,宣称“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民主社会主义才是社会主义的正统”等等。我们必须看到,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一是在指导思想上,科学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而民主社会主义却鼓吹世界观中立论、主张多元化的指导思想;二是在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上,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而民主社会主义取消社会制度的更替,把社会主义仅视为一种价值观,作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止境的价值目标追求,即不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坚持伯恩斯坦所谓“运动就是一切,目的是微不足道的”思想。三是在如何对待革命和改良的问题上,科学社会主义既坚持革命、也不否定改革,而民主社会主义只主张改良、从根本上否定革命,鼓吹改良就是一切的改良主义。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各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前列,已经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走一些欧洲国家的发展道路,而只能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我国现实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个新的社会思潮,起源于前苏联。这一思潮的主要特点是贬低传统、歪曲历史、否定革命。在上个世纪50年代,这一思潮表现为全盘否定斯大林;在80年代表现为鼓吹“公开性”,全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宣称苏联搞的是“官僚专制”、“扭曲变形”的社会主义。这种风行一时的社会思潮后来也传播到中国。那些信奉这一思潮的人歪曲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否定一切革命包括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认为革命只能起破坏性作用而没有建设性意义;宣称如果没有革命,中国早就实现现代化了,鼓吹“告别革命”的观点;给革命领袖人物抹黑,反过来却美化反动统治者、侵略者和汉奸文人,叫嚷为他们平反。他们不是从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形出发去诠释历史,而是想当然地解读历史、虚构历史、歪曲历史、否定历史,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寻找根本没有历史根据的另类“历史规律”和“发展道路”。显而易见,这种思潮的政治倾向十分鲜明,是一种违反历史事实和历史主义的反社会主义思潮。如果任由这种思潮蔓延,必将严重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动摇人们的理想信念,非常不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其保持高度警惕、予以坚决驳斥。
![]() |
(责编:高巍)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