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
科学社会主义是革命性和科学性都很强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工人阶级彻底解放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的革命学说,革命性是其鲜明特点。科学社会主义确立的革命任务、革命目标及革命性质决定了它具有鲜明的革命性。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即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以及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及其规律。科学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为基石的。它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展望“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从而使这一具有革命彻底性的学说又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和立论基础以及研究和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它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是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说。在它诞生之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已经存在。恩格斯指出,从那时起,“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常常作为未来的理想隐隐约约地浮现在个别人物和整个整个派别的头脑中”。这里说的人物和派别,就是指空想社会主义者。但是,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被压迫的工人阶级才能认识到自己行动的条件和性质,才能认识到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是一定能够实现的。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锐利的“批判的武器”。科学社会主义决不是书斋里的学问,恩格斯明确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活的行动理论”,是人类特别是工人阶级的伟大的认识工具。因此,它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改造旧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可见,科学社会主义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统一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是批判性与继承性相统一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矛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是在批判种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流派,尤其是在批判和继承空想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这种批判性,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既指出它相对于封建社会的进步性,又指出它剥削、奴役无产阶级的本质;既指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又指出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条件。在对影响工人运动的各种思潮的批判中,既指出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自诩的“社会主义”的阶级实质,又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同它们的批判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既指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即其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又指出它有积极的合理性因素,需要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的合理性因素加以批判地继承,并把它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这种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特点,表明了它决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恰相反,科学社会主义总是以开放的姿态,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并回答人类社会发展中提出的种种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的批判性是其革命性的真正体现,它的继承性是其开放性的有力佐证。
科学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正是由于具有上述品质,从而决定了科学社会主义要求把基本原则与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因为只有这种结合,才能改变和推动社会实践,从而也丰富和发展理论本身。《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多年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和一次大发展。第一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第二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大发展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界定为扎根于当代中国实际的科学社会主义,既阐明了两者的辩证关系,又指出了科学社会主义要求把基本原则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这个鲜明特点,从而使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
![]() | ![]() |
(责编:高巍)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