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化思想由来的启示
其一,我们党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与用好这个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绝非易事。从 1840年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用了近80年的时间,才找到马克思主义;从1930年毛泽东首次提出“相结合”至今的80年里,我们党先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创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大体系——毛泽东思想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80年,说明了二个定理:第一,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和伟大成就。即我们党万万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第二,不创新马克思主义同样取得不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胜利和伟大成就。即我们党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其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出路。怎样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的功能,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这是世界上所有马克思主义者及其政党面对的最为紧要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来到俄国,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了,创立了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不走俄国化道路,就没有列宁主义,更无所谓十月革命的胜利。同理,没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大体系及其改造中国社会面貌的伟大成就,我们就不知道或者体验不出马克思主义威力何在。俄国化、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成就昭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根据各国具体实践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所在和必然出路。
其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重道远。回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可谓曲曲折折,历经磨难,成败错综复杂。有几种现象很值得深思:一种是懂得相结合的,说了不算,结合不了;另一种是不懂得结合的,却说了算,瞎搞一通;还有一种是即便懂得结合,也说了算,结合不好也容易出大乱子。此外,有的懂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懂得中国实际;有的懂得中国实际,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等。由此看来,在相结合过程中走好中国化的道路实属不易,所以邓小平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句话本身就是普遍真理。”他还强调:“如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在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新变化的今天,不断解决“相结合”的问题是我们党的重大使命,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十个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上,不断解决这“十个结合”的问题,必将再谱写出中国化的新篇章。
![]() |
(责编:高巍)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