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学生日益加大的个体差异?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其目的是为学生的全面成才提供保障。这就需要管理者们转变思路,做到“以学生为本”。
优化管理模式,输送更多合格人才,已成为高校面临的迫切任务和重大课题。要提高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放宽转专业的限制;就要注重细节,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因材施教,分层分流教学
自上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处理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大的问题。同时,高校学生对毕业之后的发展规划不同,他们在校期间的关注点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高校教学管理要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分层分流教学。
作为北京市属的多学科性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在分层分流教学中根据自身特点做出了积极的尝试。首先,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开展分层教学。北方工业大学在《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和一些主要专业基础课中,根据学生差异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实行A、B班教学。在课程教学上,将课程分为基础部分(必修课)和提高部分(选修课),使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能够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能够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提高。
其次,作为以工为主的多学科性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在校学生在完成本科学业之后,往往有的继续深造,有的踏上工作岗位。根据学生出路不同,北方工业大学在教学管理中也采取了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实行分流教学。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可以选择学校设置的提高类课程,对专业必修课进行深入学习;而那些直接就业的学生,学校也设有实践能力提升类课程和应用性课程,以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或使其掌握一技之长,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尊重个性,扩大专业选择自由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分层分流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是整体的统筹规划。但整体之中还存在着个体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学管理工作还要对少数学生的要求做出回应。
目前很多高校的在读学生对其所读专业并不满意。他们要求转专业的原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一些学生在被大学录取时,被调剂到非第一志愿专业;二是考虑到就业,想转一个热门专业;三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考填志愿时,对专业的概念比较模糊,选择时有很大的随意性。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自己真正的学习兴趣所在,所以想转专业。由于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本科生转专业问题的产生。
北方工业大学认识到允许本科生转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制定了新的适应学生发展的、切实可行的转专业政策:“我校正式本科学生,凡符合拟转入专业公布的当年专业转入条件,均可提出转专业申请”,这一规定实际上是将学生的自主选择放在了第一位,打破了以往只能由高分专业转入低分专业的限制,只要学生想转专业,就可以提出申请。在转专业的程序上也尽量简化,校方规定的转专业程序主要包括学生申请、转专业考试、转入专业所属学院(系)审批、教务处审批等四步,完成这些程序,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就可以顺利转入所申请专业,简易可行,摆脱了繁琐程序的困扰。同时,为了避免出现转专业人数太多导致教学管理困难的情况,学校规定转出专业所属学院(系)同意转专业申请人数,一般不得超过该专业该年级学生总数的10%。当申请人数超出这一比例时,则优先满足平均学分绩点高的学生的申请。
自2008年——2010年,全校共有94名学生成功完成了转专业,这些同学在新的专业中有的学习成绩和班级排名直线上升;有的转到新专业之后,顺利考取了研究生。
![]() |
(责编: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