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国际交流>>交流信息

国际新闻传播教育呼唤创新

建议加强新媒体技术教育

记者 冯宇  2012年05月17日10: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5月12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院十周年庆典暨“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教育创新论坛”在京举行。该院院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全球传媒业正在发生着历史性变革,许多理论和实践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创新,与时俱进,我们要努力开拓新闻传播教育的新领域。来自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就新闻传播教育如何适应政治变革、社会变迁、媒介革命的新趋势发表主题演讲。

  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使国际传播呈现出新闻来源草根化、信息流动全球化和传播媒介融合化的新趋势,同时也催生了国际传播策略的改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认为,我国在国际传播方面尚存短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过分关注欧美,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发展中国家;强调政府主导和规模效应,忽视了与民间和社区的互动;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强调大学主导,忽视了与媒体业界的互动。

  “今天的新媒体格局呈现出主导者乏力、利用者实力倍增的特点。”针对中国国际传播策略,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总编辑陆小华建议,要更明晰国际传播的战略意图,塑造更丰满的中国形象,介入国际传播秩序的构建;更有意识地协同战略博弈,布局周边传播,积极介入国际传媒格局调整;借重全球意见领袖,影响有影响力的人,通过有影响力的人形成更有力的影响。

  全媒体时代对新闻教育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国际记者协会主席乔伊斯·巴尔纳森(Joyce Barnathan)说,在新的数字时代,国际新闻教育的质量应当是可靠并且公正的。国际新闻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关注多媒体方面的培训。美国普度大学传播学院院长霍华德·塞弗(Howard Sypher)也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个性化新闻的时代,新闻工作者要具备使用新媒体的能力。大学应把社交媒体整合到教育项目中,学生要有最新的工具、方法和技术。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财经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莱基(Andrew Leckey)则强调了财经新闻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学校财经新闻教育需要提供更加科学的课程,以应对未来经济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

  史安斌对中国国际新闻课程改革提出建议:应该在国情教育基础上增加世情教育,尤其是对中国有重大地缘战略意义的非西方国家;改变现有媒体实习机制,引入“教学医院”的模式和社区新闻模式。

(责编:秦华、陈叶军)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