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社科文库>>历史

延安时期文艺期刊风采再现

孙国林  2012年05月04日15:5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延安时期(1935—1948),无论是从中国现代史、革命史角度,还是从中共党史的角度看,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延安时期留下的丰富的文献和档案等,是研究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和党史的宝贵资料。但长期以来,这些史料未能得到完整、系统的整理,以至相关研究难以深入展开。整理出版一套全面汇集延安时期史料的丛书,已成为社科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

  陕西人民出版社从2010年2月开始出版《红色档案——延安革命文献档案汇编》。这是一项社科建设的重大基础工程,将于2012年6月完成。丛书初定为60卷,收录有《文艺突击》、《大众文艺》、《中国文艺》、《中国文化》、《文艺战线》等延安时期的文艺期刊。

  笔者是延安时期文艺期刊底本的提供者,在此略谈相关情况。

  文艺期刊星散于各地

  延安时期,在物资匮乏、纸张和印刷设备奇缺的情况下,文艺工作者凭着高涨的革命热情,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创办了20种文艺期刊,既有铅印的,也有油印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刊物的保存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如今,要想找到一份完整的期刊已是颇为困难。笔者曾有幸参加大型《延安文艺丛书》(16卷)的编辑工作,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跑遍全国各地,寻访当事人,进出诸多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终于找到13种基本齐全的文艺期刊,并将它们进行了复印。其间,笔者在北京一个机密单位找到艾青主编的一期《诗刊》,这大概是海内存留的孤本,艾青闻悉,喜极欲泣;在高敏夫家人处找到缺失的一本绥德版的《新诗歌》,补齐了这一刊物;在朱子奇处找到了延安版的各期《新诗歌》。总之,延安时期的文艺期刊星散于全国各地相关单位或个人手里,需要花费时间、心血和资金,才能搜集齐全。所幸的是,笔者经过一番“大海捞针”,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在搜集刊物的过程中,笔者尝到了许多辛酸的滋味,经常看到异样的眼光。人们疑惑:一个老者寻找七八十年前的几张发黄、破损的旧纸,意欲何为?有的地方,任你怎么解释或是哀求,说明抢救史料如何重要,依然是被拒之门外。这些珍贵刊物需要复印,但很多时候遭到“保护文物”的挡箭牌。在复印时,几乎都需要智慧和“脸皮厚”,由此才得以如愿。当然,“老延安”都比较热情,一个个带着老花镜,翻箱倒柜,寻找着仅存的一期或半期皱而黄的期刊,十分愿意献出来让今人观览评说。

  在困难中精心办刊

  延安文艺期刊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自然有其显著的特色。

  首先,由于纸张短缺、印刷条件差、经费困难,文艺期刊大多不能按时出版。有的月刊可能拖延到一至两个月后才得以出版。刘白羽主编的《文艺突击》原为半月刊,后改为月刊,其后又不得不停刊;延安作曲者协会主编的《歌曲旬刊》,先改为半月刊,后改为不定期的《民族音乐》;周扬主编的《中国文艺》只出了一期,原拟连载周立波的文章仅刊登了上篇。其次,期刊编辑的工作态度相当认真。往往是主编与编委共商选稿,在编辑过程中字斟句酌、精编细改。如果发现刊出的文章有错漏,下一期刊物必定更正、致歉。笔者看到,在肖三主编的《大众文艺》中,夹有一张“勘误表”:第21页第5行,“他”应为“她”;第30页第16行,“为的”应为“为了”。联想到今天一些出版物在这方面的疏忽,真是感慨万千。许多刊物的排版、插图、标题也很讲究,《文艺战线》、《中国文化》在这些方面尤为突出。最后,这些期刊除少量赠送、交换外,都是明码标价销售的,而且采取了稿酬制度。曾有人想当然地说,延安时期只讲革命奉献,写稿不给稿费,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对此,笔者曾写过一篇《延安时期的稿费制度》加以匡正。《文艺突击》每期售价5分至1角,写明:“来稿刊用后,以本刊为酬”;《大众文艺》每期定价3角或3.5角,申明“来稿一经登载,酌致薄酬”。笔者曾请教刘白羽:“‘薄酬’大约是多少钱呢?”他想了一下说:“大概是五六元钱。”胡采主编的《大众习作》的稿酬规定很具体:“寄来的稿子,凡是登载出来的,每一千字送稿酬一元。”另外,有的刊物以实物代稿酬,如毛巾、肥皂、几张纸等。

  延安时期大小文艺期刊有20种,其中有7种刊物的刊名由毛泽东题写,这表明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充分关心和扶持。《文艺突击》创刊于1938年9月,是延安时期最早的文艺期刊。第一期稿件编齐后,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秘书科工作的奚定怀于9月17日代表筹备组致信毛泽东,请求题写刊名。第二天,奚定怀等人就收到了毛泽东的题字和批复,备受鼓舞。该刊第5期还刊出了毛泽东为“战地文化资料展览会”的重要题词:“发展抗战文艺,振奋军民,争取最后胜利!”后来,它成为抗战时期革命文艺的总方针。《中国文化》创刊于1940年2月15日,是陕甘宁文化协会的机关刊物。在筹备期间,周扬曾多次去见毛泽东,请他同意在创刊号上发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同时请他题写刊名。大约在2月初,毛泽东把多次修改过的长篇论文和刊名题词给了周扬。

  此外,《大众文艺》、《大众习作》、《中国文艺》、《新诗歌》、《群众文艺》也都是主编请毛泽东题写的刊名。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编:秦华、陈叶军)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