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社科文库>>法律

职业病防治:重在落实法律责任

汪治宇  2012年04月28日09: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加强职业病预防和控制,对减少职业病患者数量、减轻社会的治疗和援助压力、保障劳动者的安全、维持劳动者家庭和谐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然而该产业属于职业病高发产业。职业病高发的紧迫现实是推动《职业病防治法》修改的重要原因之一。《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已于2011年12月31日通过并于当日公布施行,新修改的法律在保护劳动者权利、方便劳动者维权、明确用人单位义务和相关政府部门责任方面,取得了相当明显的进步,这对于推进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职业病预防可将职业病危害降到最低

  据卫生部统计,目前全国涉及有毒有害品的企业超过1600万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超过2亿人。从煤炭、冶金、化工、建筑等传统工业,到计算机、汽车制造、医药、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在这样的用工背景下,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职业病的发病率,将会有大量的劳动者因罹患职业病而在工作、生活中受到极大影响。

  当今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当将重点放在职业病预防之上,尽最大可能将职业病危害降到最低。根据相关调查表明,职业病从源头上预防、过程中控制与发生职业病后治疗所发生费用的比例为1∶4∶7。可见,加强职业病预防和控制,对减少职业病患者数量、减轻社会的治疗和援助压力、保障劳动者的安全、维持劳动者家庭和谐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法新增、完善职业病预防条款

  职业病预防分为前期预防和劳动过程中的预防,《职业病防治法》第二章和第三章新增、完善了职业病预防相关条款。新法增加了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工作场所提供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承担向劳动者提供岗前培训和职业病危害相关知识的教育等职业病防治义务。

  新法还加强了劳动者对于工作环境的知情权、对于职业病危害的了解以及接受相关职业病预防等知识的教育和培训的权利。针对单个劳动者力量薄弱、很难与企业平等协商等事实,新法规定,“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依法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这些规定对于保障劳动者权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此外,新法还调整和重新确定了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分别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职责。

  法律责任条款:新法实施的关键

  《职业病防治法》对于职业病预防工作做了加强,从法的实施角度看,这部法律的实施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职业病防治法》在前期预防的相关规定中,明确了用人单位提供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义务,有接受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的义务。但是,现行法律对用人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处罚,主要是在发生职业病事故后对用人单位进行追责,没有规定用人单位违反相关前期预防义务的责任。通过对样本足够大的职业病案例进行分析,笔者发现,一些用人单位会采取措施逃避职业病防治义务,比较常见的是让劳动者在高危岗位上工作2年左右就不再续签合同,从而逃避法律责任。可见,不强化违反职业病预防义务的法律责任,相关条款就很容易被架空。因此,将来在完善立法时需要加强关于前期预防监督和相应处罚措施的规定。

  其次,《职业病防治法》加强了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对于工作内容进行介绍并对劳动者提供有关职业病知识的培训。但是,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相应的义务,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另外,一些劳动者对于自己在工作中享有的权利不甚了解,法律规定的关于劳动者在离开工作岗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等权利,劳动者不知晓,一些企业也不会主动提供。笔者认为,国家可以统一编制相关的职业病防治教材,然后由基层卫生行政机构定期(如一个季度)对辖区内职业病高危行业的新进劳动者进行培训,所需资金可以由财政拨款和企业的职业病专项资金共同承担;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在企业拒绝履行义务,或者谎报、瞒报新进劳动者的情形下,根据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此外,《职业病防治法》中还有一些条款需要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给予进一步细化。例如,第13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有关部门收到相关的检举和控告后,应当及时处理”,其中“有关部门”具体是指哪些部门,是仅指“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还是包括了公安、司法以及其他相关的行政部门?如果是后者,那么其他部门在对待单位和个人的检举控告时应当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看似琐碎,但是却极为关键,需要在立法上进一步细化。

  《职业病防治法》切切实实从劳动者角度考虑,为改善劳动者权利状况起到很大作用。笔者相信,经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这部法律一定会越来越完善,能够帮助劳动者免受职业病的困扰。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责编:秦华、陈叶军)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