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

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

——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体会

王向明  2012年04月26日08: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是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承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的本科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切感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概论》教材,确实充分反映了国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一流水平,特别是及时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体现了强大的真理感召力。

  教材是教学之本。《概论》教材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内容上具有以理服人的科学性,在结构上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章节的均衡性和前后的呼应性,并以流畅的文字表达和生动的事实描述实现了理论性、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

  “主义与问题”的结合是《概论》教材的主要优点。马克思说过:“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一切划时代的思想体系,都是为了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正如《概论》教材所明确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关起门来搞纯粹的理论工作,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作为文本化的《概论》教材,最大限度地包含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义”的内涵。但要使这一“主义”真正被青年学生所接受,培养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还必须实现与“问题”的结合,即将理论的“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种种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懂得,只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是对“中国问题”的科学解答。《概论》教材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重要特点,为教师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关心的种种现实问题、阐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文本基础,也为教师讲好《概论》课程提供了方向指南。

  及时吸收和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概论》教材始终注重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与发展。因而,《概论》教材特别注意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适时地对教材进行修订。譬如,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党90年的历史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是一篇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概论》修订教材就及时吸收了其中最新的理论成果。如胡锦涛关于党的历史“三件大事”、“两大理论成果”的新概括,就更为简练地易于学生把握。再如,过去教学中讲的“三个选择”,即“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现在不仅并列加上了“选择了改革开放”,而且还强调“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这就使《概论》教学具有了更强的现实针对性。

  注重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引导。恩格斯曾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概论》教材始终秉承了这一基本原则,十分注重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引导。譬如,针对社会上有人把我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同现实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同起来,从而试图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必要性的错误认识,《概论》教材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理论方法,以非常细致的事实论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突出教师在使用教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努力做到吃透和深刻领会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吃透教材的要义在于理解教材基本精神,从宏观上理清教材整体的编写思路和章节之间的联系与分工,善于依据教材提供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譬如,在语言上要实现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化,力求深入浅出、以一定程度的口语化语言表达学术化思想,使其向新颖、优美的大众语言转化。同时,进一步丰富教学环节,如通过对苏联解体的分析来揭示执政党执政规律的案例式教学;以学生喜爱和熟悉的分组辩论形式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进行的辩论式教学;通过组织课堂演讲比赛、主题讨论、现场答疑等方式进行的生动式教学;由学生登台主讲、再由同学点评的学生主体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拉近理论与学生间的距离。

  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概论》教材完备的理论科学性,为教学提供了根本依据。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进一步把理论讲活、讲深、讲透,讲出理论的科学性、生动性和深刻性,讲出理论的历史感、现实感和逻辑感,就一定能够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责编:秦华、陈叶军)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