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国际交流>>最新成果

海外华人学者关注民生及学术议题

记者 刘丹妮  2012年03月13日09:4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两会”召开之际,海外华人学者对环境保护、能源效率、体制改革等议题寄予厚望,尤其是民生问题和学术问题成为关注焦点。“两会”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海外华人学者,针对国内民生问题和学术问题进行探讨。

  听“民声”才能解民生

  民生问题,一直是“两会”焦点话题。其中,住房、医疗改革和食品安全是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体现了“民声”所在。

  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姚树洁教授表示:“住房是各国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心病。如这一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民生难以立足。”针对医疗改革,姚树洁积极献计献策,“‘病不起’的现象反映了国内医疗体制不健全、医疗费用过高、医疗保险力度不够的现状。民众缺乏对医疗保障的信任感。因此,加大医疗投资力度,加强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生和医疗管理素质势在必行”。谈到“食品安全”,姚树洁说:“英文中的‘食品安全’(food safety)有两层意思:一是粮食安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粮食安全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将愈发重要。二是食品健康标准安全。民众的健康和食品的卫生标准密切相关。‘毒奶粉’、‘毒黄瓜’、‘黑心馒头’等事件为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如果这些危害民众健康的问题不解决,民生问题就难以全面解决。”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宏教授也提出:“民生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从单纯注重GDP到切实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问题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住房、医疗、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有效改革将进一步提高民众生活质量,降低或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海外华人学者期待‘两会’能对民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具体的讨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他说,倾听“民声”是“两会”的“立会之本”。

  打破学术垄断 培养青年学者

  针对目前的学术环境,应邀列席政协会议的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爱尔兰皇家科学院(Royal Irish Academy)院士孙大文携着题为“构建公平学术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提案参加了今年的“两会”。他在提案中强调,面对浮躁的学术研究氛围,“青年学者处于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劣势,缺少机会挑战学术权威”。要营造学术创新、迎接学术发展的挑战,就要打破学术垄断,给青年学者机会。

  对于这一提案,姚树洁表示支持,“学术垄断和科研管理体制、科研考评体制、人才评选机制紧密相连。学术垄断主要体现为政府的科研拨款集中在资深老学者身上,而青年学者因社会知名度较低,难以得到‘信任拨款’,处在资源配置的末端,制约了科技人才的发展,挫伤了科技创新的动力”。

  刘宏则提出了改善“学术垄断”的具体方法。他指出,“应增加青年学者的专项科研经费,使他们充分发挥研究潜能;学术资源分配的评审程序要更加多元化、透明化;随着学术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青年学者应将学术研究推向国际化,加强国内与国际之间学术交流。只要有理有据,放宽学术眼光,以学术发展和繁荣为目标,青年学者必将在全球舞台上营造学术创新的天地”。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