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坛新论

倾听古文字的呼吸——聚焦新疆古籍保护 (2)

  2011年08月16日15:06  来源:光明日报

  新疆图书馆曾招收一位察合台文字的硕士研究生,希望用他所学的知识解读馆藏古籍中众多的察合台古籍。但三个月后,此人不辞而别,因为业内对懂这种文字的人才实在是太需要了,他去了条件更好的一家博物馆。

  “缺人才,缺古籍保护过程中的所有环节的人才。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丛冬梅的话语里透着一股紧迫感。

  古籍保护工作中有许多环节,搜集古籍信息,信息有了要能鉴定出它的真假来,还要鉴定它的价值是多少,随后才能是编目等后续工作。整个过程繁杂细致又不能有一丝马虎,稍有不慎,就会给国家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过去我们谈到古籍保护时,常说没有财力,领导不重视等等。应该讲,现在这些情况已不是主要问题。古籍现在存放的单位很多,所以在管理机制上虽有改善,在合作研究上是个大问题。”丛冬梅说道。

  事实的确如此,从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带有文字、文书性质的文物,其实既是文物,也是古籍,它自然要进入博物馆、考古研究机构。

  古籍存放地点的不同,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据了解,新疆在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是少数民族古籍,民委系统保存最多,而他们却非专业图书保存单位,怎么办?只有依靠古籍保护机制来进行。

  古籍数字化提上日程

  西域作为丝绸之路的要冲,是华夏文明与多个其他古老文明交流对话的地方。有时,流沙中的一根木简、古墓里的一片文献、洞窟壁画旁的一段题记、古老币两面的几个数字,竟同时书写了多种文字,呈现出迷人美妙的文明景观。

  可让人遗憾的是,随着时光的流失,一些历史上曾经在新疆广为流传的文字消失了,成了死文字。

  张志清估算,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古文字消失的情况,我国也有类似情况,其中新疆的消失文字的15种。也就是说,这些曾经流传的文字,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的文字,现在世上已基本上没有人可以读懂认出它们了。而用这些文字记录的历史,随之再也无人知晓,隐藏在其中的秘密无人能破解,令人扼腕长叹。

  正是看到这种危急,国家加大了对古籍保护的力度。从2007年至2010年,新疆11家古籍收藏单位的64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新疆自治区图书馆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1年,新疆又申报了85部古籍参加《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评审,新疆民委古籍办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同时,新疆共有38家收藏单位的80人次参加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各类古籍培训班。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古籍保护方面,启动了“新疆古籍保护专项工作”,文化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乌鲁木齐和北京两地成功举办了“新疆历史文献暨古籍保护成果展”,参观人数达15万人次,影响深远。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国家图书馆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为新疆古籍保护、展览、宣传、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和数字图书馆全覆盖所投入的资金就达900万元。

  8月6日,国家国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新疆古籍保护中心签订任务书,启动《中华古籍总目·新疆卷》编撰工作。

  未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争取每年联合新疆古籍保护中心举办一期古籍保护方面的相关培训,在实践中培养古籍普查和古籍修复人才;与高等院校合作,筹建古籍保护专业硕士,培养古籍保护的高级人才。

  在古籍保护和古籍修复方面,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以对国家级修复中心的力度支持新疆藏书单位,改造库房环境、提供仪器设备。

  同时,把新疆的古籍珍稀善本纳入到《中华再造善本续编》编纂出版中,使珍贵古籍化身千百,服务社会。目前已有《弥勒会见记》、《纳瓦依诗集》等四种古籍入选。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重点开展对新疆古籍、古代文书及珍贵汉文典籍缩微和数字化工作,建立全文影像数据库,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文献提供和利用。

  张志清认为,新疆在这方面有优势,只要各方重视,一定能走在全国各省区的前列。他对这一点充满了信心。新疆图书馆馆长、新疆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陈国平认为,现在国家出台了专门针对新疆古籍保护的专项文件,这对新疆古籍保护来说,迎来了真正的春天。我们现在要做的事就是加快古籍普查步伐。“在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相信新疆古籍保护工作一定会步入新的阶段,新疆灿烂的文化一定能在今后发挥自己的作用。”

【1】 【2】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