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推进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网络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服务人民群众的文化。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应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重在建设,立足加快发展,积极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
(一)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创造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产品,提供优质便捷的网络文化服务,是促进网络文化繁荣兴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国数字图书馆、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等重点项目示范性带动作用,推动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展览馆等的建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作用,利用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加快互联网公共信息服务点建设,构建面向广大群众的网络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实施网络文化精品战略,增强网络文化原创能力,鼓励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打造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网络文化品牌,使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占据网上主导地位。加快传统文化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融合,培育扶持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实力雄厚的网络文化企业和企业集群,不断提高网络文化创作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二)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网络已成为影响广泛、最具潜力的大众传媒,必须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精心组织网上正面宣传,高扬主流舆论,唱响奋进凯歌,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舆论支持。针对网上各种思想理论观点、各种社会热点、各种文化现象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特点,积极主动加以引导,形成正面舆论强势。加强对网上各种思潮和模糊认识的引导,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加大深层次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度,化解思想困惑,辨明前进方向。加强对网上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运用翔实数据和生动事例,阐明政策措施,反映党和政府所做工作,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网上引导,完善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推动网下处置和网上引导相结合,用尊重民意的实际行动赢得民心,用改进工作的实际成效凝聚民心。深入研究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准确把握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和重点,善于利用各种网络传播手段,善于运用“网言网语”,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在同网民交流互动中传递主流价值,不断增强网上舆论引导的亲和力、感染力。
(三)巩固壮大网络文化阵地
网站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必须把加强阵地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努力形成以重点新闻网站为骨干、知名商业网站相配合、各类网站积极参与,共同推进网络文化建设的生动局面。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总体部署,积极推进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内在活力,为做大做强做优奠定体制基础;推动重点新闻网站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充分运用技术创新成果,以新技术新业务吸引网民、服务网民、赢得网民,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网站和特色网站。注重发挥知名商业网站积极作用,引导他们健全管理制度,依法诚信经营,多提供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产品,在繁荣发展网络文化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着眼满足不同网民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着力培育一批网络内容生产和服务骨干企业,使之成为网络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行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抢占网络传播制高点,形成业务先发优势,培育新兴业态和新的市场需求,延伸拓展产业链,不断增强我国互联网行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形成共建共享的网上精神家园
网络文化是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共建共享是其本质特征。广大网民既是网络文化的享用者,又是网络文化的创造者,网民中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创造活力。论坛、博客、播客、微博客等网络应用,为网民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要充分发挥网民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他们的文化创造潜能,鼓励他们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需要指出的是,网络恶搞、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等行为,损害网络和谐,侵犯他人权益,危害公共利益,应加以引导和制止。要继续深化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积极倡导诚信守法经营、办文明网站,积极倡导文明上网、做文明网民,积极倡导网络道德法制、树文明新风,积极倡导群策群力、创文明环境。各类互联网运营服务企业都要认真落实社会责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切实把网络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网民在网络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提倡理性思考、文明创作,大力倡导积极健康有益的网络表达和文明互动,共同抵御网上低俗之风,共同建设文明诚信、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 | ![]() |
(责编: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