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黎昕2018年07月12日09:39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這為我們正確認識和准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關系,立足新時代持續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從時代發展的角度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表達。從歷史角度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關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源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國古代歷來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倫理,強調個人、家庭的命運與社會、國家、天下的命運緊密相連,要求每個人必須承擔個人、社會與國家的多重責任。從某種角度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個人層面的要求,齊家是社會層面的要求,治國平天下是國家層面的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時代精神。中華文化強調“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強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調“君子喻於義”“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強調“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扶貧濟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這些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思想和理念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同層面都有著深刻影響。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實現文化認同與價值觀認同的豐厚土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斗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決定了中國獨特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隻有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中,才能被人們普遍理解和接受,才能為人們自覺遵守和奉行,成為中國人民的價值追求和行為規范。

(責編:孫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