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新時期:理論強黨推進中華民族開始富起來,鄧小平理論是成功挑戰不可能的第二個成果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進行撥亂反正,實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路線,揭開了中國人民由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史。
中國共產黨所以能如此,從黨的指導思想言,最重要的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強黨毫不動搖,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努力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與時俱進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先后提出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形成了愈益豐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這個理論體系指引下,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斷開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大踏步趕上時代發展,我國的經濟發展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目前我國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油干,中國人民正在富起來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這裡,著重講鄧小平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強黨思想。鄧小平說過:我是個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我一直遵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過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新中國,就是因為有這個理想信念。但是,他堅持認為,我們所需要的馬克思主義是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他在革命戰爭年代,堅決執行毛澤東制定的方針政策和戰略決策,擁護毛澤東思想﹔新中國成立后,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黨和國家面臨著走什麼道路向何處去的艱難抉擇,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黨和國家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鄧小平作為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總結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在黨的十二大庄嚴宣告: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實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是制定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主要決策者。
鄧小平總結歷史經驗多次指出:對於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我們過去的認識不完全清醒。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並且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就我們國家來講,首先要擺脫貧窮。要擺脫貧窮,就要找出一條比較快的發展道路。”
鄧小平的偉大也就在這裡。改革開放后,他就一直探索找出一條比較快的發展道路。在實現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到對外開放、從僵化到全面改革的轉變之后,他還在繼續探討社會主義能否搞市場經濟問題。他沒有被社會主義隻能實行計劃經濟的緊箍所束縛,從1979年到1992年的南方談話,都在講計劃和市場的關系。他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我們必須從理論上搞懂,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區別,不在於是計劃還是市場這樣的問題。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不要以為搞點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道路,沒有那回事。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都是方法嘛。計劃和市場都得要。隻要對發展生產力有好處,就可以利用。它為社會主義服務,就是社會主義的﹔為資本主義服務,就是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社會主義要“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這些思想在那時是石破天驚,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偉大發展。黨的十四大,根據鄧小平的上述思想,特別是南方談話的重要指示,確立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指導方針。正是在社會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理論指引下,我們國家走上經濟社會發展快車道,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和蘇聯劇變后,一些人對社會主義前途缺乏信心,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發生動搖。鄧小平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和自信,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從一定意義上說,某種暫時復辟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規律性現象。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取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還說:“馬克思主義是打不倒的。打不倒,並不是因為大本子多,而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真理顛扑不破。”“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他強調,馬克思主義並不玄奧。馬克思主義是很朴實的東西,很朴實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教育人民、教育全體干部和共產黨員,抓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教育。
在全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能力普遍提高的基礎上,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創立的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這個理論緊緊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証、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科學體系。黨的十五大同時宣布,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我們黨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的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
這是黨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堅持理論強黨的偉大成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