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民族要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都離不開自身優秀文化的積極引領和強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對於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強烈的時代意義。
有利於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將意識形態工作作為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來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文化是意識形態的載體和具體呈現,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有利於幫助廣大人民群眾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有利於更好地宣傳和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促使人民群眾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並緊緊團結在一起。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斷彰顯。但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特別是近年來,伴隨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和信息化的不斷發展,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環境與條件發生了明顯變化,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受到新媒體的挑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受到各種社會思潮的挑戰,如何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日益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時代課題。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
有利於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基礎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價值觀對一個國家或民族文化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價值觀自信是文化自信最本質的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在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堅定文化自信,有助於大力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寶貴的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助於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轉化為人們共同自覺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夯實全體人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