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理論的起點和體系的核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作出了系統回答,構成了一個思想深刻、內涵豐富的科學體系。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將重大時代課題作為構建理論體系的基石和主線,展現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邏輯,為全面准確理解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理論體系,提供了重要幫助和啟發。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框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支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精神力量。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實基礎,也是基本框架。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繼續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寫下去,拓展道路、創新理論、完善制度、發展文化。特別是強調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框架之中,從“三位一體”到“四位一體”,鞏固強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大廈,彰顯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特色。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基礎。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理論,偉大時代孕育偉大理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是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基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當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發有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成就,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變革。經過長期努力和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的重要根據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成為新的社會主要矛盾。正是在如此重大、豐富、深刻、復雜的嶄新實踐基礎上,產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飛躍,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根本政治保証。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必須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中國共產黨最鮮明的旗幟。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引領我國發展全局深刻變革的科學指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遵循。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步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一座重要裡程碑,這將是中國歷史上亙古未有的偉大跨越。確保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美收官,必須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出兩步走戰略安排,把基本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提前了,把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提升、要求提高了。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展現了實現中國夢的光明前景。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領域。“五位一體”各個領域,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協調運行、整體提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發展、共同進步的總體布局,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機制、總體優勢、總體效能。新時代經濟建設,關鍵是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新時代政治建設,重點是用更加健全的制度體系保証人民當家作主,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新時代文化建設,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新時代社會建設,要著力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