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哲學視閾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2】

邱耕田2018年05月28日09:27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哲學視閾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是要處理好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的關系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閾內,人類有整體利益或共同利益,當然也有特殊利益。所謂特殊利益是指不同國家的自我利益,這種利益具有差異性或個性化的特征。在某種意義上說,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要不要建設的問題,而是如何建設的問題。那麼,如何有效和順利地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呢?關鍵是要處理好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的關系,如果這一關系處理不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就會成為空談。而如何處理?唯物辯証法的矛盾論可以為我們提供方法論上的指導。

  人類命運共同體其實是一個矛盾集合體。矛盾論告訴我們,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具有矛盾性,而矛盾有兩個基本屬性:同一性和斗爭性。當今國際社會是由不同國家實體構成的,這些國家間就存在著復雜的矛盾關系,它們之間既具有差異性、斗爭性,還具有共性、同一性。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不僅僅是從當今世界諸多國家間共性或同一性的角度對國際關系的把握,不僅僅強調的是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轉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客觀現實,而且也是從差異性、斗爭性的角度對國際關系的把握,揭示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由眾多具有差異性甚至斗爭性的國家組成的,在人類利益共同體中,就包含著大大小小的特殊利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當今世界,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所組成的世界裡,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根據同一性與斗爭性辯証關系原理分析,一方面,同一性依賴於斗爭性,同一是包含著差別甚至對立的同一。這意味著,沒有眾多的存在著種種差異的國家,就不會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產生﹔沒有不同國家的特殊利益,就不會形成人類的共同利益。“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以及多種宗教。如果隻有一種生活方式,隻有一種語言,隻有一種音樂,隻有一種服飾,那是不可想象的。”因而,我們在追求或實現人類共同利益的同時還要照顧到不同國家利益的關切點,確保不同國家的特殊利益,不能打著人類利益的旗號來損害一個國家的正當權益。為此,國家在交往中,要堅持平等尊重、民主協商等原則,反對或摒棄以鄰為壑、武力威脅、強權獨霸、弱肉強食、零和博弈之類的做法或冷戰思維。“如果奉行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老一套邏輯,如果採取爾虞我詐、以鄰為壑的老一套辦法,結果必然是封上了別人的門,也堵上了自己的路,侵蝕的是自己發展的根基,損害的是全人類的未來。”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當今世界,存在著這樣一種情況,即把特殊的自我利益憑借強權或實力無限拔高而視為人類的共同利益,讓其他國家的人民認可和接受。如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就搞西方中心主義的那一套東西,把自己特殊的社會制度、價值觀念等視為“普世價值”而強行向世界推銷。這實際上是把特殊性等同於普遍性的做法,是強權支撐下的自我中心主義的表現。另一方面,斗爭性寓於同一性之中,斗爭是同一中的斗爭。這意味著,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業已形成、人類整體利益日益突出的時代背景下,不能眼裡隻有自我的特殊利益而無視人類的共同利益,不能以自身特殊利益來損害人類共同利益。需要特別指出的一種情況是,一些強權國家私利膨脹,常常以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或理由指手畫腳,任性妄為,肆意破壞或損害全人類的共同利益或別的國家的核心利益。這實際上也是把狹隘的自我利益至上化、絕對化的強權主義的做法。

   (作者:邱耕田,系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