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著重分析了馬克思政治思想自身的推進歷史以及馬克思關於政治本質的特殊理解。整體上看,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發展經歷了大跨度的思想演進過程,存在四次重大的思想轉折——從法到市民社會﹔從市民社會到經濟基礎﹔從經濟基礎到階級斗爭﹔從階級斗爭到資本問題。這些轉折既是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實現完整理論建構的重要環節,也是順利完成對西方政治哲學開拓性發展的重要保証。在關於政治哲學的思考逐漸走向深入的過程中,馬克思對於政治本質的追問也在不斷走向深入。總體上看,馬克思關於政治本質的認識是四個層面的統一,即政治與國家、政治與上層建筑、政治與階級、政治與經濟。
在中篇中,該書深入分析了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的形態變遷歷史。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很早就不再專屬馬克思。在馬克思生前及身后,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均得到人們的不同理解與闡發,其中不僅包括恩格斯、伯恩斯坦、考茨基等人,還包括列寧、斯大林,以及西方馬克思主義、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科學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等,甚至包括當代所謂的后馬克思主義。學界針對這些不同的理解與闡發,一方面可以將它們視為見仁見智,另一方面也可將其視為對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加以發展基礎上所發生的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的形態變遷。因此,該書通過明確闡明對於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的不同理解與闡發,應被視為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的形態變遷歷史,深入探討了對於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的不同理解與闡發所具有的不同意義,並且將這些理解與闡發區分為兩大歷史發展階段:早期階段和多元化發展階段。
從學理上看,任何理論的發展都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在體系內發展﹔一類是走到體系之外對體系進行延伸性發展。該書認為,如果說在發展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過程中存在形態變遷的話,那麼又可以進一步區分出兩大類別:一類是在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體系內所發生的形態變遷,另一類是在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體系外所發生的延伸性形態變遷。前者是狹義的形態變遷,后者是廣義的形態變遷。嚴格說來,早期階段的恩格斯、伯恩斯坦、考茨基、列寧、斯大林等對於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的發展,屬於體系內發展,因為他們的思想主題始終是追求更准確地理解與把握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的本質。而針對自盧卡奇開始的諸多西方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形態的不斷問世,則屬於體系外的延伸性形態變遷,可被視為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多元化發展階段的重要成果。
在下篇中,該書探討了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的理論價值。首先對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的推進歷史加以邏輯分析和理論價值說明,深入探討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的理論突破,指出馬克思提出的關於政治本質的四種理解模式不僅具有開放性特質,也擺脫了以往單一理解模式的局限性。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一個極為重要的貢獻就在於,它實現了政治哲學、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社會學與政治經濟學的完整統一。其次,該書深入探討了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的當代意義。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巨大的理論魅力,深刻影響了20世紀西方許多政治思潮的開啟與發展,進而成為西方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重要發展基礎,同時它的世界性眼光也幫助西方政治哲學走出狹小的地域性,擁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在中國,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已在不斷實踐磨礪中發展成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理論體系。當代中國正在社會主義道路上砥礪前行,引領當今世界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潮流。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人貢獻給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的寶貴財富。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史哲學部副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