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以新發展理念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2】

2018年04月11日09:03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以新發展理念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

  以新技術實現高質量綠色發展

  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也付出了不容低估的環境成本和生態代價。吸取發展教訓,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和可持續發展,堅持人類互惠共贏的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

  堅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方向,必須將綠色理念貫穿於發展實踐,全面利用綠色技術,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和生態經濟。要從制度、政策、組織等層面,從生產到消費各環節,開發綠色導向的新技術,推廣綠色技術新應用,推動全面、協調的綠色發展。技術層面要全面引入綠色理念,形成綠色技術研發、推廣體制與體系,引導綠色設計、綠色採購、綠色制造、綠色流通和綠色消費。要強化產業政策的綠色引導作用,全面發展和廣泛應用綠色技術,通過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等綠色產業,帶動相關綠色產業鏈和綠色產業群,引領產業結構的綠色化和集約化,形成綠色產業體系,提高GDP“綠度”。要進一步強化政府職能與作用,細化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考核管理體制和辦法,引導發展綠色GDP。要在國家主導下,進一步完善排污權交易制度,發揮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作用,有效控制污染總量。要借助財政、稅收、金融、產業等政策手段,鼓勵綠色技術開發、引進和利用,節約發展資源,改善發展環境,提高發展的綜合效益,推動高質量綠色發展。

  以新空間深化高質量開放發展

  我國開放經歷了從沿海開放、沿邊開放、內陸開放到全面開放的推進過程,形成了從開放城市、開放特區、開放地帶、開放區域到全方位開放的開放體系,構建了國際國內互聯互通、既引進來也走出去、對內對外開放的大開放格局。

  深化開放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以擴大開放促深改,提升發展質量。要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開放范圍,豐富開放層次,統籌內外開放,拓展開放深度,以開放質量提升帶動外向型經濟、開放經濟的全面質量提升。高質量新發展需要擴大深化開放的帶動力,無論自貿區提升政府服務能力、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改革,還是“一帶一路”相關區域和全球經濟治理體制的構建,特別是自貿區、自貿港引領的深度開放,均要通過以開放倒逼改革、促進發展的路徑,進一步釋放開放動力產生的發展力量與發展紅利,全面提升發展質量。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實現由基於地緣、比較經濟及政策優勢的傳統開放,向制度創新和改革的全新開放轉型,構筑全新開放型新體制新機制,放大以改革促開放和以開放促改革的疊加效應,擴展開放經濟輻射帶動的質量提升效應。另一方面,要以深度開放拓空間,提高發展質量。通過全面深化開放,拓展高質量發展的新領域、新市場和新空間,擴大資源配置的空間領域,激活國際市場的需求側因素,通過拓展市場空間、擴大市場范圍,進一步提升發展空間,擴展發展半徑,形成發展優勢,實現高質量開放發展。

  以新導向堅持高質量共享發展

  速度、規模和效率導向的“唯GDP”增長方式,可能導致發展偏差、發展分化甚至發展異化,會不自覺地偏離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目標和發展方向。

  發展高質量經濟,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共享發展理念,發展共享經濟。要讓百姓從高質量發展中受惠更多,獲益更豐,共享發展成果。這樣發展才有可持續的原動力。因此,要回歸社會主義生產本質,強化社會公平的價值導向,以共享發展理念完善所有制結構及其分配、再分配制度與相關政策,健全完善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制度及政策,確保勞動群眾、社會底層和弱勢群體參與發展過程,享受發展成果。還要加大減貧力度,通過精准扶貧確保實現減貧目標。要在摸清發展現實問題的基礎上,借助大數據跟蹤把握各類群體、各個階層、各個領域的發展能力,通過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互聯網教育和互聯網醫療等方式,加大百姓參與力度,讓百姓分享經濟發展紅利。更要通過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均衡公共服務供給,確保社會主義公平原則落實到共享發展具體實踐,實現高質量共享發展。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動力機制研究”(15ZDC012)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廣東財經大學副校長、教授)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