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型文化智庫發展

柳杰 熊海峰2017年06月01日08:04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型文化智庫發展

  文化智庫是中國現代智庫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國家文化戰略、服務文化決策、創新文化理論、引領文化思潮的重要載體,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進入21世紀,伴隨著我國文化產業和事業的快速發展,文化智庫取得了較大進展。當前,在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文化智庫正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一方面,在互聯網重塑傳統智庫發展環境的今天,新型文化智庫建設離不開互聯網精神﹔另一方面,互聯網時代中的新型文化智庫也擁有著更高的建設標准。

  新型文化智庫建設需要互聯網精神

  今天,互聯網已經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深深地影響了智庫的發展和建設。互聯網對文化智庫建設的影響不僅在技術,更在精神——一種開放、平等、共享的互聯網精神。

  一是開放。即是打破人為邊界的桎梏,讓智庫內外的信息、人才、資源可以自由流動。當前很多文化智庫是比較封閉的,由於組織機制、身份定位、同業競爭等方面原因,許多智庫特別是高校智庫,其研究和討論主要在自己院校和師生間進行,與外部智庫交流較少,即使交流,也大多是與自身利益或人脈關系較密切的政府部門、高校或企業。俗語說,一人交換一個蘋果,各得一個蘋果﹔一人交換一種思想,各得兩種思想。隻有開放辦智庫,才能有更多觀點和思想的碰撞和創新。

  二是平等。即是在學術研究面前人人平等。智庫應加強與各方專家、社會大眾進行平等的溝通與交流。互聯網創建的本意就是讓人人擁有表達的平台。一些智庫常常認為自己有業內領軍人物、重量級專家,就將自己的姿態放得很高,不願意去傾聽各方意見。其實學術研究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對智庫而言,隻有傾聽更多人的意見,並對其進行集成創新,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思想。同時在內部,也應推進組織的扁平化、網絡化和民主化。

  三是共享。即是將研究成果與最大多數利益相關者分享,如此才能發揮知識創新的最大效應。智庫要通過搭建開放式的通道和分享式的平台,將知識和思想傳播到更多的人。這方面美國智庫蘭德公司是一個典型,其研究報告,除了涉及國家或商業機密的,絕大多數可到官網免費下載。例如2013年,網站提供了350份年度報告,下載量達750萬次。

  中國新型文化智庫的理想特征

  新時代需要新智庫。基於互聯網精神的新型智庫應具備哪些理想特征?

  第一,協同官產研(學)。當前的文化智庫,官產研三者大體是割裂的。如果進一步看,官方和學校聯系相對緊密,也許是二者皆為非市場機構,同時在話語體系上較為接近的緣故﹔而二者與民間智庫相對疏遠,溝通交流較少。事實上,三者各有優劣勢,官方優在通道和資金,高校優在理論和人才,民間優在自由和接地氣。因此,三者應以項目為載體,以信息、資源和人才流動為手段,實現三者協同發展,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三角旋轉門”。

  第二,打通“學”和“術”。一個優秀智庫提出的戰略決策參考應該是具有前瞻性、專業性和可操作性的,這也要求智庫機構是思想、理論、實踐三位一體的。從實踐(直接或間接)中得出理論,用理論沉澱思想,用思想影響決策﹔反過來,用思想推動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服務社會,從而形成一個持續的循環。現在許多文化智庫要麼重“學”,要麼重“術”,還沒有形成“學”和“術”的循環生長。

  第三,融合實與虛。在互聯網時代,現實和虛擬正在融合。新型文化智庫也應是實體智庫和虛擬智庫的有機融合,通過虛擬智庫推進實體智庫的功能擴展。例如,通過智慧眾包、眾籌等方式,充分利用網絡的力量和眾人的智慧,集成創新出更多具有社會共識和影響力的決策建議,生產出更多高質量的智庫產品來。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