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出版成果選介【5】

(2015年1月)

2015年03月03日08:16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9.《明四夷館韃靼館及<華夷譯語>韃靼“來文”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11月第1版)

 

該書主要探討了明四夷館及韃靼館的設立、韃靼館的蒙古語教學、蒙古語譯官在明朝與蒙古的邊貿活動中所起到的作用等問題。通過搜集、整理在中國、日本、德國圖書館保存的《華夷譯語》韃靼“來文”,考察了《華夷譯語》不同版本、不同抄本中韃靼“來文”的情況、《華夷譯語》韃靼“來文”與明四夷館的教學關系、《華夷譯語》韃靼“來文”翻譯中存在的問題、《華夷譯語》韃靼“來文”的文書格式、洪武本《華夷譯語》韃靼來文漢字音譯規律,並對洪武本、永樂本《華夷譯語》進行校釋,對蒙古文部分進行拉丁轉寫、還原為蒙古文。

作者烏雲高娃,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蒙元史、古代中外關系史。已出版專著《元朝與高麗關系研究》。

10.《中俄博士研究生教育比較》(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

該書對我國博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后培養與俄羅斯副博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育與培養進行系統、全面地比較研究,意在對構建和發展中國特色的高層次人才教育制度進行深入探索。全書對中俄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概念、兩者的發展歷程、入學方式、培養的基本模式、培養的環節和內容、學位論文的撰寫與答辯、博士生導師的遴選與指導、兩者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等諸方面進行了系統地闡述、論証與比較,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對於中國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諸多有益思考和對策建議。該書對於提升中俄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水平以及進一步完善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理論體系,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於我國博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后培養的健康開展與有效改革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作者李申申,河南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學和中外教育比較。已出版專著《傳承的使命: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問題研究》《大起大落的命運——杜威在俄羅斯》等多部。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