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祁述裕 曹偉: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2014年12月18日09:39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分別為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國家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首席專家、課題組成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制度設計,能否落實關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那麼,什麼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如何構建?這是加強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頂層設計應搞清楚的基本問題。從理論與實踐看,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處理好以下關系。

1.基本與非基本。當前,對公共文化服務有一認識誤區,把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等同於非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務或公共文化服務。這種認識不科學。公共文化服務可分為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和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是指與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水平和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相適應、大致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務。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是指超出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平均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或部分人群超出基本文化需求外的更高層次的公共文化服務。應正確處理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關系。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上,應明確由政府主導、財政保障,適度行政配置並引入市場機制,保基本、兜底線、管覆蓋,推進標准化、均等化,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在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上,明確由政府引導、市場配置、社會參與,體現多樣化、精准化,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多層次文化需求。

2.共性與個性。公共文化服務與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不同,既要強調共性,更要強調個性。過去對這個特性把握不夠,一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設搞“一刀切、一鍋煮”,導致供給與需求未能有效對接,人民群眾“被消費、被服務”。為此,在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要正確處理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在體現共性的同時兼顧個性,在把握個性的同時彰顯共性。一方面,滿足共性需求主要是做好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並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並在服務中做好價值引領。滿足個性需求主要是做好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要堅持以促進需求供給與需求有效對接為目標,通過發放補助補貼、實施菜單式和訂單式服務等方式,讓人民群眾自由選擇並更好地享受文化服務。另一方面,在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國家保障標准、設施建設管理服務標准等基礎上,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地建設、管理、使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和水平。

3.管理與治理。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具有開放包容、多元治理的特點,在服務對象上、產品供給主體和建設管理主體上向全社會開放。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與推進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必須推進文化管理向文化治理轉變。但是,治理不是取消和削弱政府管理。公共文化服務兩個屬性、兩種效益都十分突出,加強政府管理非常必要也十分迫切。不能借治理取消政府管理,也不能借政府管理否定治理。一方面,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關系,尊重文化特性與規律,推進依法管理文化,形成公共文化服務政府、市場、社會和人民群眾共建共治共享局面。另一方面,要加強和改進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的管理,把好內容導向關、市場監管關,確保公共文化服務的意識形態安全、文化安全和服務質量。

4.政府與市場。從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來看,除特殊產品和服務外,完全可以使市場在配置文化資源、調節文化供求中起決定性作用。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來看,實現方式可以多樣化,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的同時,引入市場和社會力量,運用市場機制和方式手段來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生產與供給。當然,為彌補市場失靈、社會失靈,無論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還是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政府都要發揮好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等作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一方面要發揮市場在配置文化資源、滿足文化需求、調節文化服務中的特殊作用,採取政府購買服務、定向補助、委托經營、服務外包等形式,引入市場力量參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生產、供給以及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建設、管理、運營。另一方面要更好地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市場監管、質量監控、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職能和作用。

5.事業與產業。傳統思維認為,公共文化服務只是事業,隻能由政府和事業單位主導,反對產業部門和市場主體參與。西方公共管理界有句話:“政府隻負責基本公共服務產品的被提供。”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無論產業還是事業,隻要能確保公共文化服務特別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被提供和有效提供,都要充分調動、積極運用。一方面,大力發展面向公共文化服務的文化產業,引導和鼓勵市場主體、社會力量開發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參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運營和管理。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文化造血”機制,鼓勵符合條件的文化事業單位發展文化產業、開展市場經營,提高公共服務能力。

6.網點與網絡。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要完善實體性網絡,拓展流動服務網絡,發展數字化網絡。因此,在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要正確處理網點與網絡的關系,堅持網點與網絡、固定與移動、實體與虛擬相結合,以固定設施為點、流動服務為線、數字化服務為面,構建一張上下打通、左右互聯、內外共享,蓋得住、織得牢、用得活的公共文化服務網。一方面,做好城鄉一體化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規劃,統籌布局和建設各類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項目,加快發展面向基層的公共文化流動服務,實現城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互聯互通、一體運行。另一方面,大力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科技,加快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移動化水平。

(責編:趙晶、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