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潘洵:揭露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暴行真相

2014年12月16日15:53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中國抗戰大后方研究中心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七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以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屠殺的死難同胞。在第一個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我們在祭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之時,不能忘記日軍在中國制造的種種暴行,不能忘記在日軍無差別轟炸暴行中的死難同胞。

無差別轟炸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利用其優勢航空兵力對中國各地城鄉及大量非軍事目標進行了大規模狂轟濫炸。無論是戰爭初期主要配合地面進攻的轟炸,還是相持階段以后主要針對大后方的戰略轟炸,都是不區別軍事設施和民用設施的“無差別轟炸”。在局部抗戰階段,日軍對錦州、上海等地進行轟炸,戰略防御階段更有對天津、上海、南京、武漢、廣州等沿海、沿江大城市和近300多個中小城市及重要交通線進行無差別轟炸。戰略相持階段之后,無差別轟炸更成為日軍迫降政策的重要一環,企圖以大轟炸,尤其是對西南大后方的猛烈轟炸,毀滅中國人民的抗日意志,達到迫使國民政府妥協,盡快結束“中國事變”的戰略目的。

侵華日軍的無差別轟炸,其范圍之廣,涵蓋中國粵、豫、贛、浙、桂、閩、皖、湘、鄂、川、康、陝、甘、青、黔、滇等20余省﹔持續時間之久,始於1931年12月對錦州轟炸,直至1944年底轟炸梁山、萬縣、開縣,幾乎與其侵略戰爭相伴始終。日軍的殘酷轟炸,給中國人民造成巨大痛苦和災難,大量無辜平民在轟炸中慘遭不幸。僅就后方省會城市(首府)而言,隻有西藏地方首府拉薩、新疆省會迪化沒有遭受日機轟炸。除省會城市外,日軍還對廣大中小城鎮和鄉村進行轟炸,以制造恐怖。據統計,日軍在陝西省的轟炸范圍遍及全省55個市、縣、鎮,甘肅省有11個市縣被炸,雲南省被炸地區達21縣,貴州省被炸縣、市有19個,四川省(含重慶)遭受轟炸的市、縣達到66個,佔當時四川全省市縣總數的48%。1941年6月23日,27架日機轟炸了鬆潘縣城,並進行低飛掃射,造成死亡198人,重傷204人,輕傷293人,炸毀燒毀房屋245幢。

日軍制造重慶大轟炸慘案

日軍對中國戰時首都重慶及其周邊地區的無差別轟炸尤為慘烈。從1938年2月18日日機空襲巴縣廣陽壩機場,至1944年12月19日轟炸梁山、萬縣、開縣,前后持續6年之久,大規模無差別轟炸持續三年時間。日軍對重慶的無差別轟炸,以制造恐怖、挫傷抗戰意志為目的﹔以城市為轟炸目標,對毫無軍事目標的住宅區、商業區、文化區等進行狂轟濫炸,直指人口稠密和繁華地區﹔針對重慶城市多為木質結構建筑的特點,日軍每次轟炸投下大量燃燒彈,對城市平民和設施進行大屠殺、大破壞,甚至低空使用機槍對密集人群進行掃射。日機的轟炸造成重大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使我萬千同胞骨肉橫飛,使我數十萬城市居民流離失所,使我百萬間的崇樓桀閣化為丘墟”。

從1939年5月起,日軍對重慶及其周邊地區開始實施大規模的無差別大轟炸,集中轟炸政治、軍事設施和繁華市區。僅在5月3日、4日兩天的轟炸中,日機炸死4572人、炸傷3637人,市區十余條主要街道被炸成廢墟,數十條街巷房屋起火,大火燃燒近三天才被扑滅。1941年6月5日,日機對重慶連續實施五個多小時大規模轟炸,釀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間接死於空襲人數最多的較場口大隧道窒息慘案,死傷數千人。據不完全統計,重慶大轟炸直接人口傷亡超過40000人,財產損失超過100億元。

日軍對重慶的大轟炸,是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抗戰時期日本法西斯在中國制造的與南京大屠殺、731部隊細菌戰等同樣殘暴的血腥罪行之一,在當時的國際影響甚至超過了南京大屠殺、731部隊細菌戰等侵華暴行。抗戰勝利后,由於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以美國主導的東京審判沒有對日本無差別轟炸暴行起訴,重慶大轟炸的策劃者和實施者也沒有受到應有懲處,從而使日本在中國犯下的非人道罪行沒有得到徹底清算。

保護日軍無差別轟炸遺址

重慶大轟炸幸存者漸漸離我們而去,曾遭受日軍轟炸之地也難以找到日軍暴行的遺跡,曾掩埋大轟炸遇難同胞的眾多“萬人坑”難見蹤跡,在各類教科書中少有提及那段沉痛的歷史。在我國第一個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我們又該如何祭奠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暴行的死難同胞?歷史遺跡或許已消失,但歷史記憶不能隨意抹掉。對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是我們紀念大轟炸死難者的重要途徑。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為了反省戰爭、譴責罪惡,聯合國在世界文化遺產中設立“警示性文化遺產”。目前,世界上有三處警示性文化遺產,分別是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日本廣島和美國珍珠港。然而,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受害國的中國,不但長期缺乏可供紀念與警世的世界文化遺產,而且大量遺址、遺跡也由於種種原因遭受破壞或邊緣化。

近年來,隨著保留歷史証據意識的逐步提高,我國建設了一些警示性遺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由於多種原因,重慶大轟炸遺址遺跡保護與利用較滯后。在目前保存下來的遺址遺跡中,綜合來看,隻有重慶江北區黑石子大轟炸遇難同胞無名墓地,具備警示性文化遺產的基本條件。該處遺址埋葬從1939年“五三”、“五四”大轟炸到1941年“六五”隧道窒息慘案約上萬遇難同胞,最能深刻揭示重慶大轟炸的歷史內涵,具有充分的警示意義。同時其周邊具有一定的拓展空間,可以達到設立世界文化遺產的要求,在此處建立“侵華日軍重慶大轟炸遇難同胞紀念園”,是保護重慶大轟炸歷史遺址遺跡的最佳選擇。

重慶大轟炸暴行與南京大屠殺暴行,既是屬於中國人民的痛苦記憶,更是屬於世界人民的共同記憶。國家公祭日,我們以沉重的心情緬懷在侵華日軍暴行中的無辜逝者,除了悼念和緬懷,我們還應當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歷史資源,傳承歷史記憶。國家公祭,不是宣泄情緒,更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尊重歷史,以史為鑒,不讓歷史悲劇重演,珍視和平,警示未來。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史料整理與研究”階段性成果)

(責編:趙晶、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