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李紅權 李忠軍:法治精神與禮治精華

2014年12月16日15:43來源:光明日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原標題:法治精神與禮治精華

資料圖片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本文系2013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變化與創新體系構建”﹝編號:13AKS01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所決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黨對歷史和現實經驗的總結與凝練﹔建設法治中國,是黨領導人民進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推行法治,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首先要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使法治真正成為人們的信念。歷史上,中國社會曾長期受到儒家思想影響,禮治傳統在中國具有深厚土壤。筆者認為,現階段弘揚法治精神,有必要發揮禮治的道德教化功能,並以禮治精華為法治的推行奠定良好社會基礎。

法治精神與禮治精華的內涵與相互關系

法治精神是指一個社會尊重法律權威和尊崇法治的精神狀態,它表明社會成員對法律以及法治的理性認知和價值確証。在我國,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是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樹立和踐行法治精神。在中國語境下,法治精神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社會主義法律的權威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得以樹立,人們充分相信法律、自覺運用法律,使法治成為銘刻在人們內心的價值准則和行為規范。法治精神是法治的靈魂,法治精神的樹立,最終將在中國社會形成對法律的信仰和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也是法治精神的基本內涵。

禮治,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以禮義和禮制為主要內容,用以維持社會秩序、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禮治精華源自於中國人對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理解,源自於中華民族對治國理政的深刻領悟。千百年來,禮治不斷適應歷史的變遷,在社會發展中汲取營養、豐富內涵,中國也總是以禮儀之邦的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仁、義、禮、智、信”從來都是中國人秉持的道德標准。今天,禮治精華與社會主義道德融會貫通,具有了新的時代蘊意。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既體現了禮治精華的積澱,又體現了現代社會的價值標准。

法治精神和禮治精華從不同層面和角度規范人的行為、維系社會秩序、實現國家治理,二者雖緣起不同但殊途同歸。法律是制度化的道德映像,失去道德基礎的法律便沒有了靈魂﹔道德需要法律的剛性約束,沒有法律作為保障的道德也是蒼白無力的。沒有法治精神的滋養,禮治精華會歸於腐朽﹔離開禮治精華的浸潤,法治精神又易於干涸。憑借禮治,深藏於人們內心之中的美丑、善惡方能測度,國家的治理也才有針對性﹔憑借法治,全社會所期待的公平與正義才能彰顯,國家的治理才有實效性。由此可見,法治精神與禮治精華相互依存,具有內在的統一性。

積極推動法治精神與禮治精華的高度融合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在總結正反兩個方面經驗的基礎上,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道路,這條道路既遵循法治的普遍規律,又尊重中國的歷史和國情,為推動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的改革與進步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善、內生演化的結果。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每個領域都凸顯了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既超越了歷史傳統,又不是對西方治理模式的生搬硬套和亦步亦趨。一方面,我們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推動了司法改革和執法體制改革,逐步實現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另一方面,我們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精神和禮治精華在我國的國家治理中實現了和諧統一,既體現了對法治精神的遵循與創新,又體現了對禮治精華的繼承和發揚。法治精神和禮治精華在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偉大事業中的融合,將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巨大推力,必將造就具有中國特色、有益於全人類的現代國家治理和新的制度文明。

把法治精神和禮治精華融合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實踐之中。當前,中國正在經歷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決定性的深刻變革。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全面深化改革,離不開法治的推動和保障,也離不開禮治的引領和規范。改革過程中,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一時期社會矛盾易發多發、利益藩籬紛繁復雜,要在改革中破浪前行,必須要弘揚法治精神、依靠法治手段。隻有法治彰顯,才能協調利益關系、調節社會矛盾、整合社會資源。用法治的方式化解改革中的風險,才能為改革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時,改革中出現的多元文化沖突、價值觀念紊亂、道德水准滑坡等問題,又必須要弘揚禮治精華、依靠禮治手段來解決。隻有禮治與法治並行,才能重塑社會的價值體系、提升人們的思想素質、凝聚人們的改革共識。用禮治的方式構筑改革中人們的精神家園,才能為改革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把法治精神和禮治精華融合於法治中國的共同理想之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首先是法治的中國。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建設法治中國是黨和人民的共同追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精神與禮治精華不能偏廢,應該相輔相成,這是我們對人類政治文明和法治進程的經驗總結。但是,法治和禮治並重的最終歸屬還在於法治,禮治必須服務於法治的需要,禮治精華引領社會形成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必須符合法治精神的基本要求。要從中國的國情和社會發展現實出發,在法治中國建設的過程中對禮治進行改造,發掘其現代價值,使其對現代法治建設有所裨益。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努力實現禮治精華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通過禮治精華中的中國智慧引導人們在法治的路上講禮義、守道德。

總之,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法治,必須弘揚法治精神,使法治的信仰融入每個中國人的血液之中。推行法治,也必須凝練具有時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禮治精華,使那些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中國智慧成為法治精神的道德支撐。

(責編:趙晶、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