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王華:現實觀照下的華僑歷史文獻解讀

2014年12月04日09:12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晚清民國華僑文獻整理與研究”負責人、暨南大學副研究館員

華僑歷史文獻是指新中國成立前涉及華僑華人的圖書、檔案、期刊、報紙等歷史文獻,同時也包括僑批、譜牒、碑銘、地契、証件等類型的民間文獻資料。晚清以來的近代是華僑文獻大量產生的重要歷史時期。當前,隨著海外華僑華人的影響力日益顯著,華僑歷史文獻研究的現實意義逐漸受到關注並被重新認識。

屈辱血淚史的見証

豬仔合同、口供紙等文獻是歷史上華僑華人受到種族歧視以及不公平待遇的第一手資料見証。所謂豬仔合同,又稱賣身契或豬仔契,是指舊中國東南沿海的貧民受生活所迫或欺騙,同西方殖民者及其代理人簽訂的賣身契約。以廣州文物市場上一份1859年的豬仔合同為例,合同上的文字為西班牙文,大意是簽約人宋亞喜須聽候差遣,有效期為8年,規定送到古巴后必須從事一些耕種或放牧、田畝、村庄、家居之類的工作且“不得違逆”,如遇疾病病逾15日,雇主便停發工資,強調主雇雙方是心甘情願簽約而“並非抑勒”。由於“豬仔”華工看不懂這種不平等的條例,事實上雇主也從來不會履行契約,華工歷經九死一生的海上漂泊后身處異邦寄人籬下,從事繁重甚至是危險的職業,多數人因生病和年老時得不到照顧而挨不到契約期滿就客死他鄉。口供紙,又稱口供狀、口供簿等,是廣東江門僑鄉地區特有的一種華僑紙質文物。1906年舊金山地震毀壞了政府移民檔案記錄,其中包括華人回國生子報存美國政府的出生紙(出生証明),美國政府為了防備華僑華人利用出生紙大量移民,對入境華人進行嚴格盤查,一種專門為應付移民官員詢問的培訓資料“口供紙”便應運而生。口供紙多為長1—5米、寬0.3米左右的紙質長卷,有手寫也有印刷的,其中常帶有一些歧視性和污辱性的內容。口供紙文獻的出現標志著美國對華人的移民政策趨於保守和嚴格控制。此外,各國外交、移民檔案的不斷揭密和北美鐵路華工墓地碑文等文獻也証實了華僑華人為當地所作的貢獻和得不到公正待遇的史實。

支持民族解放斗爭的再現

孫中山先生稱華僑為“革命之母”,華僑華人在辛亥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貢獻巨大。除了檔案中的政府公報、圖書、期刊載有華僑華人為支持祖國革命斗爭的事跡,還有救國公債券、紀念券、捐款、捐餉收條收據、獎券等民間文獻,生動再現了華僑華人為爭取祖國的民族解放而捐錢捐物甚至蕩盡家產的慷慨大義。其中東南亞華僑華人貢獻最大,自1937年至1941年間馬來亞一地華僑華人即捐款和認購救國公債近2億元。美國華僑華人為支持祖國抗擊日寇,僅購買的救國公債、月捐和航空救國捐三項就達18億元。華僑華人的各類捐款和認購的公債一般都留有票據,一些票據是專門面向華僑群體甚至是某地華僑發行的,如“芝加高救國義捐會收據”即為專門在美國芝加哥華僑華人中為北伐戰爭籌集軍餉的收據。除了捐款,華僑華人還捐贈各類物資甚至直接回國參戰,如南僑機工由東南亞地區的華僑華人組成,共3000多人前后分9批回國參戰,為抗戰勝利作出了特殊的貢獻。雲南省檔案館等文獻機構珍藏有數百幅歷史照片和檔案資料,加上一些採訪南僑機工及其后人的口述視頻資料,再現了東南亞華僑華人為了祖國民族解放事業而拋頭顱、洒熱血的悲壯歷史場景。

2014年7月7日,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舉行灣區抗戰文物文獻展,展出了數百件舊金山華僑支持祖國抗戰的文物文獻,向世界表明全體中國人永遠銘記華僑華人對中華民族的巨大貢獻。

傳承回報鄉梓的赤子情懷

海外華僑華人素有愛國愛鄉、造福桑梓的傳統,僑批等文獻見証了歷史上華僑華人回報鄉梓的拳拳赤子之心。僑批的稱謂來源於閩南方言,閩南人將“信”稱作“批”,潮汕地區俗稱番批,江門地區稱作銀信,是海外華僑華人寄回家鄉的家信和匯款的統稱。“僑批檔案”已成為“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和“世界記憶遺產”,現存主要有閩南僑批、潮汕僑批和五邑銀信三種地方特色僑批。據統計,廣東現有16萬件、福建有近3萬件僑批分別收藏於各類文獻機構和私人手中,如汕頭鄒金盛歷經數十年收藏僑批4萬件。20世紀初至30年代是華僑匯款和僑批文獻大量出現的高峰期,華僑華人寄回的匯款除了贍養家庭,出於愛國愛鄉的熱情紛紛投資於家鄉的工商業和建設事業,促進了一大批中小城鎮的經濟繁榮。這些匯款還用來興辦圖書館、學校等文化教育機構,對於開啟僑鄉民智起到了積極推進作用。據統計,自改革開放以來,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支持、捐助中國國內公益事業總額超過900億元,主要用於教育領域,其次是扶貧救濟、救災、基建、衛生、文化科技等領域。僑批文獻浸透著海外僑胞的血淚和汗水,蘊含著僑胞對祖國和故鄉的一片深情,昭示著僑胞對家鄉和親人的責任感,見証了華僑華人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華僑歷史文獻承載著千千萬萬華僑華人的奮斗史、創業史與愛國史。對照舊中國積貧積弱、民族受辱的歷史,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僑務工作,專家學者日漸關注華僑華人研究,海內外華僑博物館的陸續興建,收集整理了一大批華僑華人的歷史文獻與實物,華僑華人先賢所經歷的苦難、所作出的貢獻最終將得到世人的認知與尊重,並將成為全體中國人寶貴的共同記憶。

(責編:秦華、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