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郝立新:在教學和研究中貫徹《決定》精神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郝立新2014年11月24日11:04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在教學和研究中貫徹《決定》精神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總結了中國的法治實踐經驗和法治思想成果,深刻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和法治體系,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我們在教學和研究中應全面領會《決定》的重要意義,深入學習《決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課題,把《決定》精神貫穿到教學的每個環節中。

  認真學習和掌握《決定》中貫穿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決定》對依法治國的論述,既突出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的實事求是基本立場,又在對社會矛盾、社會關系的分析中體現了全局思維、系統思維、戰略思維、底線思維等辯証法思想。《決定》強調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主張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証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充分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人民主體觀。

  學習和把握新形勢下的治國基本方略,幫助學生全面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和法治體系的本質特征。要用歷史和國情教育青年學生,引導他們理解: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証,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深入學習和掌握法治思想,培育和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決定》提出了豐富的法治思想,如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等等,應列入法律基礎知識,寫入教材。要在學生中普及法治思想,倡導契約精神,培育和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

  研究和把握法治建設進程中的辯証關系,深化對重大理論、現實問題研究。《決定》分析了法治體系建設中的重要關系,提出許多需要我們繼續關注和深入研究探討的課題,亟待我們深入研究、全面把握,並將之納入到教學內容中去。

(責編:實習生、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