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備“五大件兒”,堅持“四性教學法”,推薦三段好故事。37年來,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教授李鬆林始終用“543”三個數字溫暖著每一位學生,陪伴他們度過青春韶光,迎接光明未來。由於教學效果突出、學術造詣深厚,李鬆林獲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2013年度影響力標兵人物”稱號。
五大件兒陪伴學生上好每堂課
劉倩倩是李鬆林指導的研究生之一。她略帶神秘地說:“李老師的課非常特別,因為課上常備著五件法寶。”她所說的“法寶”就是李鬆林生活中的五種物件:喉寶、評劇、紅色電影、速效救心丸和巧克力。
認識李鬆林的人都知道他“愛折騰”。已逾耳順之年的他老當益壯,除了指導本專業的碩士、博士生外,還承擔著全校學生思政理論課教學任務,課時總數常年位居學院之首。長時間發聲說話讓李鬆林不得不常備喉寶,保証聲音能裂石穿雲、擲地有聲。
熟悉李鬆林的人都知道他愛哼曲兒。評劇裡的曲兒,電影裡的歌兒,都是他教書育人的“材料庫”。經過詮釋講解,這些經典化身為課上鮮活的故事,散發著向上的能量,感染著學生,砥礪著品格,令他們受益匪淺。
心疼李鬆林的人都知道,37年如一日站立講課,對這位花甲老人來說已成慣常。無論是千人大禮堂,還是小班討論課,即使常因血糖低而身體不適,李鬆林也至多吃塊巧克力,繼續站著講。隨著年歲漸長,小小的速效救心丸也成了李鬆林的手邊必備。
四個特性幫助學生聽懂每節課
針對不同專業學生打造“私人定制”式課程內容,堅持四個特性教學方法,李鬆林不隻讓學生們感到馬列主義“能用”“好用”,更真切感受到“管用”“受用”。
留意學生思想動向,針對性地准備課程。曾有部分學生受錯誤思想鼓動,對毛澤東及其思想傾向於全盤否定,李鬆林一方面堅持“論從史出”,從中國共產黨成立發展史講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對毛澤東進行全方位評價﹔另一方面,“以史論人”,教會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將毛澤東及其思想放入所處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具體分析,最終引導學生得出了正確認識。
結合不同專業學生所具有的特點進行差異性教學,讓學生們真正感受到馬列主義“易學”“易懂”。在給音樂系授課時,李鬆林適當增加近現代史上的名曲,講到紅軍長征,當即哼唱《十送紅軍》,全班學生隨之呼應﹔在給文學院授課時,李鬆林開辟專題,增加毛澤東詩詞賞析等內容,讓學生們感受到青年毛澤東執筆弄潮、指點江山的壯志豪情。
追求課程教學實效,堅持學生“當家作主”。他的課堂總是人聲鼎沸。學生的熱情參與、激烈辯論在李鬆林看來並不是“湊熱鬧”“砸場子”,而是實實在在學在其中,樂在其中。為了讓學生充分對話交流,李鬆林常以社會現實問題為切入點,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辯論、演講,讓學生爭當“意見領袖”,碰撞思想,共同成長。
契合時政熱點、舉辦專題講座是李鬆林堅持教學方式多樣化、增強學生學習熱情的又一利器。黨的十七大召開后,李鬆林組織學生開展知識競賽,將十七大精神“種”進學生心田﹔為學生開辦“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解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能量”等系列講座,播撒精神火種,唱響夢想力量,讓廣大青年學生明確航向,搏擊未來。
“三部曲”激勵學生走好每段路
每年一開學,《圓夢》《平凡的世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本書都會如期出現在李鬆林的課堂上。由於他的熱切推薦,這三本書被學生們戲稱為“三部曲”。
其實,三本書中的主要故事,都是圍繞著夢想展開的。在李鬆林看來,青年學生來到學校接受教育,主動學習,其實就是在圓自己的夢。推薦《圓夢》這本書,李鬆林意在用作者浩然的故事啟示學生保持一顆勇敢的心、目標始終如一,方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展現的是西北人頑強奮斗、勇於拼搏的精神,李鬆林向學生推薦這本書,是為了讓年輕人立長志,苦鑽研,勇攀登,也意在激勵青年學生努力在平凡的世界裡開創出不平凡的事業。“如何能成長為鋼鐵一樣的人物,保爾·柯察金會告訴你們答案。”保爾頑強堅韌的意志、追求光明的執著和矢志不渝的信念深深地鼓舞著青年學生,讓他們勇敢地追求新生活。
對李鬆林來說,這三部青年必讀的人生教科書不僅教會人如何追求夢想、超越現實,更傳遞出青年所應具備的四種品質:自尊、自信、自愛和自強。三本書主旨歸一,激勵學生在追夢途中走好每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