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顏曉峰:制度體系 治理體系 價值體系的融合貫通

2014年09月19日08:54來源:天津日報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從世界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歷史高度、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創新的時代高度,深刻論述了堅持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理的重要思想,指明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方向。制度體系、治理體系、價值體系的融合貫通,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理重要論述的一條主線。

1

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黨的十八大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目標的同時,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制度目標,強調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賦予我們黨新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更完備要求隨著社會系統的復雜程度增強,增大制度的覆蓋面,減少制度的盲區和漏洞,提高制度體系的銜接性和自洽性,克服某些制度之間的不兼容性。更穩定要求隨著社會運行的有序程度增強,提高制度的規范性和延續性,讓制度內化於社會機體之中,常態化運轉、穩態化運作,在改與不改、變與不變、動與不動之間保持恰當的均衡。更管用要求隨著社會管理的法治程度增強,充分發揮制度的導向、激勵、協調、控制功能,強化制度權威,增強制度效能,減少制度疲軟、制度失效現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貫徹運行過程,就是這一制度優越性發揮的過程。怎樣更加充分有效地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防止制度懸置、難以落地,一直是我們黨長期探索解決的重大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這一思考探索集中體現在從制度自覺到治理自覺,從制度功能到治理效能,從制度優勢到治理轉化上。治理是制度的有效運用、功能發揮和實踐拓展,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創新、完善、實踐的過程,就是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功能的過程。增強制度自信,就是要發揮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優勢,保証人民的治理主體地位﹔強化自我更新完善的制度韌性,促進治理體系更加科學、治理能力更加有效﹔激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制度活力,破除治理體系的陳規陋習﹔發掘維護社會公正的制度潛能,保証最大多數人共享治理利益。

制度體系與治理體系一體化,制度的優越性反映為治理的效能性,制度的薄弱環節也表現為治理的不盡如人意。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相比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人民群眾期待,相比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相比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不足,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改進治理要抓住根本,就是要不斷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

我們的方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就規定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方向。我國國家治理體系需要改進和完善,但怎麼改、怎麼完善,我們要有主張、有定力,這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模式。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表明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方向,必須回答和解決在什麼制度模式下實現治理現代化的問題。治理從屬於制度,沒有超越社會制度的“治理現代化”。

2

從各個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任何國家都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治理職能,都有國家、地區、基層、組織等層面的治理類型,國家治理是自有國家以來就存在的國家行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這就深刻揭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豐富內涵及其關系。

國家治理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世界現代化潮流的重要方面,是各個國家依據基本制度框架、歷史文化傳統、社會發展需要,著眼提高治理質量、效能、水准,促進國家有序、協調、穩定運行的治理變革與創新,是對治理的“治理”。恩格斯提出了“對人的統治將由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過程的領導所代替”的社會主義治理模式,指明了“社會的每一成員不僅有可能參加社會財富的生產,而且有可能參加社會財富的分配和管理”的社會主義治理本質,實際上是對資本主義治理方式的否定和超越,是從以統治為本到以管理為本的治理轉變,從人作為生產主體到人作為分配和管理主體的治理轉變。總體上看,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全新的社會,在以往的世界社會主義中沒有解決得很好。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持續推進國家治理及其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我們黨已有豐富經驗和重大成果基礎上,更好地把完善制度與推進治理統一起來,顯示出治國理政的新思路新品格新風貌。主要表現為完善制度體系,增強治理能力﹔解放社會活力,深化治理內涵﹔促進社會公正,提升治理價值﹔加強作風建設,抓住治理關鍵,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這就深刻揭示了治理體系的發生機制與決定性因素。

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歷史,也有著悠久豐富的治理經驗,例如秦朝的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等等。幾千年的治理歷史及傳統,都在不同程度上成為一種治理傳承,進入當代中國的治理體系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理體系,不是中國古代社會、近代社會治理體系的簡單延續,而是有拋棄、有繼承,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賦予新質。治理體系基於一定的文化特別是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中國治理體系的思想淵源。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科技發展的水平,決定著治理體系的樣式。

治理的本質是國家與人民的關系。人民當家作主,是國家主人翁,是治理主體。國家治理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保障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國家治理體系的構建要有利於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努力,由民所賦的治理權要接受人民的監督,治理體系、治理效能的評價要由人民作出判斷。

國家治理體系是一個開放的、生成的系統,有自身的演進過程和演化機制。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還不能一次性地構建完善成熟的治理體系。制度本身在發展創新,對治理的認識和實踐在提高深化,治理體系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治理體系的演進是一個頂層設計與探索試驗相結合的過程,需要在治理實踐中發現和解決問題,漸進完善、逐步改進。治理體系的演化同時也是一個內生性演化的過程。內生性演化是指治理體系的演進不僅是由外部環境的變化所推進,而且是由於內部要素的生長更新所推動。治理體系是在制度體系之中的治理理念、目標、主體、對象、手段、機制諸要素的總和。某個要素發生變化,就會導致整個治理體系的適應性調整,從而更加合理、更有效率。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制度是治理之本,依靠制度進行治理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各級黨組織、政府和領導,負有統籌、指導、組織治理的重要職責,但必須強化制度治理的意識,不能單憑某種偏好、某人意志,隨心所欲進行“治理”。治理制度化,最重要的是依法治理,法治中國是治理制度化的至高境界。

規范是治理之要,推進規范治理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關鍵要點。治理規范化強調治理科學化、標准化,就是要遵循治理規律,細化治理標准、注重治理控制。治理不規范反映了治理的現代化水平低,還停留在與粗放式生產方式相適應的治理方式上。現代化進程是一個治理規范化逐步提高的過程,不僅規范科學,而且規范有效。

程序是治理之道,依照程序實現治理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要條件。程序是治理規律的反映,揭示了解決問題、達到目的、促進發展所必須經過的階段,遵循實踐程序就是遵循治理規律。程序建立了層層制約機制,每設立一道程序就是經過了一道安全閥,能夠把治理風險降至最小,把治理效益提至最大。決策程序是治理程序化的前提,決策程序增強了決策的科學性,減少了決策失誤。法治程序是治理程序化的體現,法治程序保証了法律的嚴肅性,不嚴格執行法治程序,就有可能造成法治失誤,破壞法治公信力。

3

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

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制度完善、治理推進的過程,也是價值凸顯的過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離不開一定的制度體系,也離不開一定的價值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這就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理體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無論是制度還是治理,都是有其歷史、政治、階級、制度屬性的,都是存在著立場、利益、原則、偏好、內涵的,一句話,都是有價值定向、牽引、驅動的。價值觀賦予制度和治理以靈魂,沒有無價值的制度和治理。制度體系、治理體系需要價值體系的支持,價值體系貫通於制度和治理體系之中,三者相互配合、協同運轉。可以說,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框架,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治理體系、價值體系三者共同支撐、協調推進、相互促進、形成合力的總體模式和演進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這就揭示了核心價值觀包括價值體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國家治理現代化對構建價值體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從總體上說,就是要使這一價值體系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

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最重要的是堅定道路、理論、制度自信。我們的國家治理現代化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這就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相符合、相適應的治理,不是按照西方模式改造中國的治理。這就要求我們的價值體系把“三個自信”作為根本價值取向和價值目標。

充分反映民族特性,最重要的是要把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我們的國家治理,就是要充分運用民族文化的寶貴資源,決不割斷自己的精神命脈。

充分反映時代特征,最重要的是我們不僅要趕上時代,而且要勇於引領時代潮流、走在時代前列。我們既要學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同時也要在當代世界留下時代印記。中國經驗同樣具有世界意義,中國創造同樣能夠引領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理,就是要有這樣的世界眼光和現代意識。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中國治理道路研究”負責人)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