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田明:古埃及的基督教修道制度

2014年09月18日15:33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基督教修道制度起源於羅馬帝國統治后期的埃及,被視為古代埃及對基督教的主要貢獻之一。埃及修道制度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以安東尼為代表的原始修道模式,即單獨隱修﹔以及經帕克米烏等人的發展,出現的集體修道院。盡管之后修道院遍布帝國境內,但各個派別均認為埃及是修道主義的核心區、不同修道院的共同家園。

修道制度興起的諸多因素

基督教修道制度起源問題異常復雜,涉及歷史學、宗教學、哲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多方面內容。總的看來,修道制度是在羅馬帝國晚期的政治經濟背景下,廣泛吸收了東西方神秘和禁欲思想而興起的一種基督教革新運動。修道主義的思想來源涵蓋了猶太教的禁欲傳統、東方宗教的影響、希臘哲學的影子以及基督教自身特點。

作為濫觴之地,埃及本土對修道制度的興起有很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羅馬帝國對埃及的高壓統治及其“竭澤而漁”的政策,是修道制度產生的政治經濟原因,因為隻有隱修者才能逃避納稅義務﹔埃及遭受了基督教歷史上最嚴重的迫害,作為對羅馬帝國基督教政策的回應,一些人受到殉教者精神的鼓舞開始過上修道士的生活,這或許是修道制度出現的宗教原因﹔埃及民族主義的復興及其獨特的文化背景是修道制度興起的文化原因﹔躲避戰亂和瘟疫等疾病成為埃及部分民眾走上修道之路的社會現實原因﹔此外,埃及的氣候與環境也使最初的遁世隱修成為可能。

埃及的安東尼創立了修道制度

誰是第一個基督教修道士,至今依然眾說紛紜。傳說一位叫保羅(229—342)的埃及人是第一位基督教修道士。他在埃及沙漠中的一棵棕櫚樹旁的山洞裡居住了90年,僅靠樹上的果實維持生命,最后還建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修道院。但人們一般把修道制度的創立歸功於埃及的安東尼(251—356),同時代大主教阿塔納修的 《安東尼傳》使之身后享有盛名,並獲得了“修道制度之父”的美譽,而名垂千古。

安東尼之所以被視為早期修道運動的奠基人,不僅因為他把獨修生活推向了高峰,更為重要的是他吸引了很多人效仿他的生活。作為修道制度的創始人,安東尼創導了一種生活,還為修道運動提供了神學理論基礎。安東尼推崇對上帝和基督的虔誠信仰﹔倡導禁欲主義生活﹔宣揚蒙昧主義、寄希望於末日和天國﹔主張“三位一體”、反對異端等。安東尼同一些異教學者辯論,維護了基督教的教義﹔他反對統治者對基督教的迫害,但也和帝國政府時有合作﹔安東尼雖然極力倡導個人苦修,但並未完全脫離社會,這就使得具有“出世”特征的修道制度從一開始就沒有完全摒棄基督教的“救世”特點。

帕克米烏創建集體修道院制度

在埃及興起的修道運動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參與,並逐漸發展成為一些修道團體。將以半集體生活為主要方式的團體修道方式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修道院,則應歸功於曾參加過羅馬軍隊的帕克米烏。他改變了挑戰生命極限的隱修方法,建立了高牆環繞的定居社團。正是在帕克米烏創導下,作為一種有規則的社會生活,集體修道院制度首先發端於上埃及。

帕克米烏制定了一個有一百九十四款內容的條例。按照條例要求,修士們要嚴格遵守,共同服從修道院院長的領導。每一名修士都有一間屬於自己但不能鎖閉的小居室。除了祈禱和冥思外,修士們被要求工作。因為修道院是自給自足的組織,所以每一個社團都有獨特的手藝。修道院作為當時文化焦點,不僅承擔治療人類靈魂的義務,有時還負責治病救人。

帕克米烏創建的集體修道制度很快取得了成功,很多埃及人加入到集體修道院中來。到346年帕克米烏去世時,埃及已有9座男修道院和2座女修道院。據歷史記載,作為特例,僅在奧克西林庫斯一地就有1萬名修道士,亞歷山大裡亞及其周圍地區也有7500名修道士。修道運動的迅速發展還可以從390年的復活節慶典中看得出來,史載當時有不少於5萬名修道士慶祝這一節日。盡管古代數目的估計經常被視為過分夸張的文字推測,但宗教人群的數目在總人口中佔據著相當大的百分比。這點我們可從當時流行的“在埃及找神容易找人難”的口頭禪看出。

大瓦西裡是系統修道院制度的制定者

東方的大瓦西裡約在357年訪問了埃及,並成為帕克米烏的信徒,是小亞細亞修道制度的組織者、創導者,是系統修道院制度的制定者,其教規至今仍被東正教所遵從。因將《聖經》翻譯成拉丁語而著名的哲羅姆也曾造訪過埃及,后來還建立了一所男修道院和一所女修道院,並親自擔任男修道院的院長。修道思想和集體修道院最早就是通過哲羅姆的介紹而為西方世界所了解的。

帕克米烏所創建的修道院制度也成為聖本篤的榜樣,后者於6世紀在卡西諾山建立了以埃及為模型的更為嚴格的修道院,並成為后世西方修道士的精神領袖。此外,埃及的基督徒莫羅茲在羅馬軍隊中服役時,先后到北歐和瑞士傳道,現在瑞士的一個小鎮上還有以他名字命名的修道院。還有一些証據表明,科普特傳教士的活動甚至遠達愛爾蘭。愛爾蘭的修道制度明顯更接近於帕克米烏式的,而不是本篤派的。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羅馬—拜佔庭帝國時期埃及歷史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政法與歷史學院)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