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時代精神”,我們至今沒有正式的概括。黨的文獻中沒有敲定,學界同仁也缺乏共識。我們隻知道時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創新”,這是早已確定並得到公認的,但其他相關內容則沒有明確表述。這是當前思想理論建設中的一個重大缺憾。
沒有對時代精神的精當概括,就無法確切表述“中國精神”,因為“中國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結合﹔當然也就無法確切表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無法進一步闡述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要解決這一問題,首要任務是盡快找到概括時代精神的可靠依據。那麼,怎樣的依據最可靠?黨中央吸取學者的智慧而形成的表述最可靠。其實,這樣的依據早就有,只是大家沒注意。這就是2006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在美國耶魯大學的演講中所作的概括:“現時代中國強調的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社會和諧、和平發展,既有著中華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現了時代發展的進步精神。”(《人民日報》2006年4月23日)
這段表述,雖然沒有明確說就是“時代精神”,但從語境看,顯然是對時代精神的嘗試性概括。只是此后對此沒有研究上的跟進,這一概括也沒有得到最終的確認。
從內容上看,上述概括是恰當的,體現了當代中國最突出的精神面貌和價值取向。其中,“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體現了我們黨的為民宗旨和群眾路線,在當代中國深入人心。“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品格,也是當代中國緊跟時代的進取姿態的體現。“社會和諧”體現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反映了人民群眾對更高生活質量的需求。“和平發展”反映了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反駁了形形色色的所謂“中國威脅”論。確實,這四個方面的內容都有著中華文明的深厚基礎,體現了時代發展的進步精神。
當然,這一表述也並非已經十分完善。筆者認為,它的不完善之處主要是在四個方面的排序上。原有排序既有邏輯上的不完善,也有語調上的不完美。其中尤其是“與時俱進”一詞定位不夠清晰,也存在著與上下句在語調上不夠融洽的問題。
筆者認為,應該作一順序上的微調,將當今中國的時代精神表述為“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以人為本、和平發展、社會和諧、與時俱進”的精神。
總之,學界應以黨中央原有論述為依據,開展進一步研究,盡快形成共識,並最終由黨中央加以確認。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