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用‘仰望天空’和‘觸摸大地’的收獲改進教學”

王斯敏2014年08月21日11:08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用‘仰望天空’和‘觸摸大地’的收獲改進教學”

  七月上中旬,中宣部、教育部組織的201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暑期社會實踐研修活動”拉開帷幕,來自全國高校的近400名思政理論課教師分批奔赴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等十個省市,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研修活動。

  十支隊伍,十個肩負使命、勤學上進的“先鋒隊”﹔十場研修,十道內容豐富、各具特色的“營養餐”。一周的學習緊湊而充實,精心設置的課程中既有前沿、深入的理論闡釋,又有開闊眼界、緊貼國情的實踐參訪。為了使研修活動更具針對性、更加見實效,本期研修班在擴大教師參與面的基礎上,還特意劃分出“擇優資助計劃入選教師”“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高職高專教師”等群體,為其安排了切合實際的培訓項目。

  七月的福建,溽暑蒸人。學員們在馬尾造船廠感受中國近代海軍的浮沉起落和影響深遠的船政文化,在永定土樓體驗客家人合圍抱團的家族精神與價值追求,在才溪鄉追憶毛澤東才溪鄉調查樹立的“堅持走群眾路線,實事求是”的光輝典范……

  “這些實踐活動貫通了歷史和現實,一定會轉化為我今后教學中最鮮活可感的寶貴資源,促使我用‘仰望天空’和‘觸摸大地’的收獲改進教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賀武華感言。和福建一樣,各地都安排了最能反映中國實際的實踐活動和現場教學,開闊了教師們的心胸眼界。“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思政理論課教師如果不接觸現實,對中國發展有切身體會,講起課來就隻能轉述二手材料。心裡沒底,感染力自然會打折扣。”教育部社科司負責人認為。

  7月7日,貴州師范大學田家炳書院報告廳,一場題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專題報告正在進行。武漢大學教授梅榮政的講授令學員們聽得十分入神。講座結束后,學員們展開了熱切討論。“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機遇與創新”“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如何支撐思政理論課教學”……在討論中,一個個問題的答案逐漸清晰起來,大家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也有了更大的激情與信心。“這個班的學員都是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人,他們不但積極討論,還把心得匯總成建議,期待著能為推動學科發展盡一份心力。”研修負責人、貴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歐陽恩良告訴記者。

  除了課上的研討交流,學員們把課間、途中等各個場合都變成了交流提高的課堂。“柴老師,再給我們講講你的‘微電影’教學吧!”午餐桌上,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周琪教授的提議贏得一片附和,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柴素芳放下碗筷,繪聲繪色地講了起來。一頓飯的時間,一個動議便初步形成了:擇機在河北大學召開互動式教學研討會,大家一起去觀摩學生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拍攝的“微電影”……

  卓有成效的活動,背后是中央和國家對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隊伍素質提升的高度重視與切實舉措。自2007年起,針對這支隊伍的各類培訓、研修便持續開展、不斷加強。2013年7月,全國首批12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挂牌並正式運轉。此次研修活動,就是依托這些基地組織開展的。2014年6月24日,教育部社科司專門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會議,部署了2014年暑期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活動和實踐研修基地下一步建設工作。“會議給我們指明了方向,要求研修活動‘貫徹中央領導指示精神,確保基地資源走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對教學的支持更加具體。’我們今后會加倍努力,不斷改進工作。”福建農林大學基地負責人劉新玲信心滿滿。(本報記者 王斯敏)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