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闡釋中國夢想傳播中國聲音

王斯敏2014年08月21日11:07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闡釋中國夢想傳播中國聲音

  《習近平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多語種外語版 資料圖片

  編者按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向世界更好地傳播中國理論與中國聲音,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事業。日前,《習近平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多語種外語版出版並廣受好評,為當代中國政策主張、價值觀念的對外傳播添上濃重一筆。在中共中央編譯局日前召開的“對外話語體系建設中的中央文獻翻譯”座談會上,此項工作也引發了專家熱議。為回應關切,本版特專訪中央編譯局負責同志,深入闡釋這項工作的內涵及重要意義。

  記者:今年5月,《習近平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一書經中共中央編譯局翻譯成英、法、西、俄、日、阿等六種語言,由外文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怎樣看待其翻譯出版的重要意義?

  柴方國:本書外文版是習近平同志關於中國夢重要論述的第一次系統對外譯介,對於國際社會系統了解中國夢提出的背景、內涵和意義,對於傳播我們黨的治國理政理念,傳播當代中國的實踐追求和價值觀念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外文版的翻譯出版,為准確地對外地宣介習近平同志關於中國夢重要論述提供了規范可靠的譯本。該書六個語種的外文版嚴格按照原著的內容和結構進行翻譯,准確傳達了原著的思想精髓和理論內涵,充分反映了原著的表達風格和語言風採,在深入調研和認真思考的基礎上,對一些關鍵概念和表述做了精確到位的翻譯處理,對於國外讀者了解中國夢、中國道路、中國精神,可以起到基本文獻和基礎文本的作用。

  本書外文版及時以權威文獻響應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夢”的關注。習近平同志關於中國夢的論述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描繪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闡述了實現中國夢的道路與世界和平發展的關系,回應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在本書外文版翻譯出版期間,俄羅斯、保加利亞等國家的研究和出版機構就通過我國有關部門協商該書翻譯出版事宜。多語種譯本的及時推出,既可以適應國外讀者的閱讀需要,也可以為國外有關機構的傳播提供幫助和參考。

  為了擴大對外傳播的語言覆蓋面,增強傳播效果,我們此次在英、法、西、俄、日五個語種的基礎上,增加了阿拉伯語。阿拉伯國家和我們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但這些國家的讀者對我國狀況了解較少,該書阿拉伯語的翻譯出版,可以使他們准確清晰、原原本本地了解中國夢的含義。

  記者:責任重大,翻譯難度也可想而知。在該書翻譯出版過程中,中央編譯局是怎樣精益求精、不辱使命的?

  柴方國:本書的多語種對外翻譯是根據中央理論外宣工作部署進行的。去年年底,我們接到翻譯任務后,立即開展工作。我局中央文獻翻譯部英、法、西、俄、日、阿六個語言處在做好“兩會”翻譯工作的同時,調配精干力量,制訂科學的翻譯流程,確保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任務。今年1月底,六種語言的譯稿基本完成。

  我們對有關工作做了改進和創新,力求譯文准確傳達原文精神內涵,針對外國受眾閱讀習慣,在完善表達風格方面下大功夫,著重抓好重要概念、基本思想、特色表述和提法的翻譯。

  “中國夢”一詞此前在社會上有多種英文譯法,如“Chinese dream”“China’s dream”等。我們根據多年從事中央文獻翻譯的經驗,借鑒國際上的一些譯法,最終將其譯為“Chinese Dream”,准確傳達了這一重要政治術語的精神實質。

  習近平同志講話鮮活生動,特別善於用普通群眾耳熟能詳的形象化語言來闡釋深邃的道理,這對於翻譯人員是很大的挑戰。比如,他在談到國際問題時說,“不能這邊搭台,那邊拆台,而應該相互補台,好戲連台”。各語言處根據各自語言特點分別作了不同的處理,如法文、俄文保留了中文“台”和“戲”的形象說法,日文則採用了相對靈活的處理方式。雖然譯文處理方式各有不同,但都十分貼切地傳達了原文的含義。

  對國人習以為常、但國外讀者未必理解的一些簡化提法,我們適當增加了解釋性內容,如 “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四風”的說法譯成阿拉伯語時,沒有套用原文,而是展開來翻譯,增補必要的說明,使讀者能夠更清楚、更全面地了解其含義。

  結合該書外文版的特點,經有關領導部門同意,我們將中文書名簡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譯成外文后更加簡潔,容易為國外受眾理解。原書出版說明主要針對國內讀者,我們提請中央宣傳部約請中聯部進行改寫,用朴實的文字簡明扼要地介紹中國夢的由來和該書編輯特點,幫助國外讀者更好地理解該書內容。

  記者:面對新形勢、新環境,對外話語體系建設重要性日漸凸顯。怎樣認識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及中央文獻翻譯工作的重要作用?

  柴方國:中國的發展變化正在深刻影響世界格局,一舉一動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深切關注。關於中國的各種觀點層出不窮,關注點不同,意圖不同,褒貶不一。這既為加強理論外宣工作提供了更多機遇,也提出更大挑戰。要像黨的十八大提出的那樣,准確判斷重要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應對挑戰,內容之一就是正視國際輿論環境,響應國際上的關切和意見,積極主動地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發展成就,介紹中國發展道路,闡釋中國發展理念。

  中央文獻翻譯工作是黨的理論外宣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的支撐性要素,也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環節,對於我國積極參與國際思想文化交流、增強在國際舞台上的話語權,具有戰略性意義。中央文獻翻譯工作一直得到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最近,中央領導對我局工作作出指示,明確要求我們在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工程中承擔任務,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傳播。這體現了黨中央對新時期做好理論外宣工作、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的新思考、新部署。對中央文獻翻譯工作者來說,這意味著要求更高,責任更大。

  記者:中央對此項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與更高要求,編譯局將怎樣進一步做好工作,為國家對外傳播工程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作出貢獻?

  柴方國: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中央文獻翻譯工作:

  一是遵照中央關於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的要求,繼續發揮我局對外翻譯的傳統優勢,重點做好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重要文獻的對外翻譯工作,特別是習近平同志重要論述的對外翻譯工作,闡釋好中國夢、中國道路、中國精神,擴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影響力。目前,我們正在抓緊翻譯《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論述摘編》一書,預計國慶節前出版。

  二是加強中央文獻對外翻譯的溝通協調,凝聚外宣合力。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工作主動性,加強與領導部門、兄弟單位的溝通交流、協調合作,發揮我局國際交流多、熟悉國外讀者情況的優勢,及時跟蹤國內出版情況和國外閱讀需求,提出翻譯選題建議,提高對外翻譯的系統性、針對性和時效性。

  三是加強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研究,著力創建融通中外的表達方式。要研究翻譯領域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翻譯傳播規律,為做好翻譯提供可靠的學理依據。要深入研究文獻內涵,用准用好范疇、概念、術語,充分傳遞中文文本信息,准確反映我國改革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成果。要處理好內容和形式的關系,深入研究受眾,承認我國與外國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政治制度、歷史文化傳統、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差別,摸情況,接地氣,注意吸收和借鑒國外的一些成功做法,用國外受眾看得懂的語言傳遞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

  四是加強對中央文獻翻譯成果的傳播跟蹤和評估,提升中央文獻的傳播影響力。提升傳播影響力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借助學術交流、網絡宣傳、出版推介等多種方式,使翻譯成果順暢地傳遞給受眾。我局非常重視中央文獻翻譯成果傳播效果,各語種翻譯人員密切跟蹤受眾地區對譯本譯文的反應。我局研究部門也不斷延伸相關研究,跟蹤國際社會對我國的分析和評價,還專門設立了“中國政治術語的對外傳播”課題。

  五是加強翻譯隊伍建設,擴大翻譯隊伍規模,規范和拓展中央文獻對外翻譯工作,改進工作方式,提高翻譯能力。加強中央文獻翻譯,關鍵在人才。近年來,我局克服困難,積極開展工作,通過“以老帶新”業務培訓、成立出國留學專項基金、與高等院校合作研究和培養人才等多種方式,不斷加強翻譯隊伍建設。今后,還需要在這方面做更多努力,也期待獲得更多支持和幫助。(本報記者 王斯敏)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