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胡鞍鋼:國家治理現代化不是西方化

2014年06月23日08:30來源:光明日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原標題:國家治理現代化不是西方化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涵與展望”首席專家、清華大學教授

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來,學術界和實務界針對這一命題各抒己見,雖精彩紛呈,卻莫衷一是。甚至有學者認為,國家治理的概念來自西方,那麼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就等同於西方化,還津津樂道於用西方治理理論或話語來進行解讀,不自覺地被“捕獲”,成為西方學術的“俘虜”“傳聲筒”“留聲機”。殊不知,正確理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鍵是正確理解什麼是現代化,什麼是中國現代化。要知道,現代化決不等於西方化﹔同樣,國家治理現代化也不等於西方化。我們沒有看到哪個非西方國家接受西方那一套以后就自動變成了“西方”國家,反倒是“阿拉伯之春”變成了“阿拉伯之災”。那麼,與美國、歐盟等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中國有哪些不同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手段呢?在哪些方面顯示了“中國歷史”“中國道路”“中國特色”“中國優勢”呢?

其一,國家治理的歷史來源不同。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國家發展與治理的歷史來源和歷史軌跡是不同的,特別是近現代化歷史發展軌跡根本不同。中國也曾學習、模仿、照搬過西方的制度,如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美國式的總統制、歐洲式的國會制和多黨制等,但都“水土不服”,都行不通、失敗了,反倒演變為國民黨的法西斯專政,直到后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人民民主專政、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等制度,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因而中國就從初始條件選擇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和不同的基本制度。所以說,今天的中國是前天的中國(1840-1949年)、昨天的中國(1949年之后)內生性演化而來,絕不是外生性移植而來。這就決定了中國的國家治理體系更具“中國性”或“中國特色”,它是由中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歷史軌跡、歷史選擇所決定的。

其二,國家治理的基本制度不同。美國、歐盟都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制度,中國則是創新型的社會主義制度。這是由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所決定的。當然,現代國家制度建立的時間也是不同的,中國不僅是現代化的后來者,還是現代國家制度的后來者。作為后來者通常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盲目照搬照抄﹔另一種是自覺學習借鑒並自主創新。中國共產黨採取了后一種態度:毛澤東等人自覺地選擇了一種新的特殊制度——新民主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鄧小平等人則更加自覺地實行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制度。這種自覺是在學習借鑒基礎上自主創新的產物,正是這種自覺,作為后發國的中國快速而成功地追趕了先行國。

其三,國家治理的機構與治理模式不同。美國是典型的三權分立、三權制衡治理模式,各機構、各黨派相互對峙、相互攻擊、相互拆台,誠如奧巴馬所形容的:“華盛頓四分五裂的話,華盛頓將一事無成。”中國則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治理中發揮著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在黨內堅持“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按照鄧小平所提出的“屬於政策、方針的重大問題,國務院也好,全國人大也好,其他方面也好,都要由黨員負責干部提到黨中央委員會討論,討論決定之后再去多方商量,貫徹執行”的集體領導原則開展工作。這既能使各方面智慧能夠充分發揮,同時又確保達到集中統一,從而實現國家的高效治理。

其四,國家治理的主要機制和基本手段不同。美國、歐盟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建基於私有制﹔中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基於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混合經濟基本制度。為此,我們總是形象地講,“東方巨人”的“兩條腿走路”,總是比一條腿走路的競爭者走得穩當、走得協調,走得更快。與“兩條腿走路”類似,在國家治理方面,我們採用的是“兩隻手”的治理機制,而不是“一隻手”,強調“兩手都要硬”——既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比如,中國不僅有國防和軍事戰略,而且還有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綜合戰略,而美國偏重於國防和軍事戰略,並無太多的國家發展戰略,隻關注“大炮”,軍費開支佔到世界的40%。這種戰略上的差異,成為中國國力日益強大的重要原因,也成為美國全球影響力日益衰落的重要原因。

其五,國家治理的基本目標不同。美國、歐盟的國家治理體系沒有明確的長期目標——無論是它們的憲法還是它們的施政綱領,都沒有明確清晰的表達。中國則大為不同:首先,我們的《黨章》明確表明了長期目標,《黨章》提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其次,我們的《憲法》也表明了長期目標,《憲法》提出:“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再有,習近平同志更加明確地表達了國家治理體系的基本目標,那就是“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由此可知,無論是國家治理體系還是國家治理手段,都是為了實現上述目標的制度體系和基本途徑。

綜上所述,中國獨特的歷史軌道、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基本國情、獨特的人民群眾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選擇了不同於西方的國家治理。社會實踐已經表明,這是真正的“人間正道”,是有效的國家治理,必將引領我們走向更加輝煌燦爛的未來。

(責編:趙晶、程宏毅)